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新疆西部,少数民族学生汉语水平不高,口语表达能力急需提高,而如何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是学生的需要也是教师需解决的难题,开口说汉语,对于汉语基础差,词汇量少,语言环境不好,性格害羞的学生来说确实很有难度,而《基础汉语》课是汉语学习的基础课,以生词、句型、课文为主,所以在《基础汉语》课上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更是成为汉语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关键词]:少数民学生 《基础汉语》 说汉语
中国分类号:H1
目前,学生《基础汉语》课堂主要存在着以下问题,第一,存在形式化与表面化的现象比较严重,学生往往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怕开口,羞于开口的现象;第二,学生学习汉语积极性不高,对于汉语的学习缺乏热情和兴趣,第三,考核方法单一,不能激发学生学习汉语的积极性。其实,《基础汉语》教学主要也就是以听说读写为训练项目。而汉语口语的目的就是检查学生是否具备了一定的口头表达能力,看他们是否能就某些交际性主题进行正确的表述,并帮助学生进行自我分析、诊断,以利于他们后继学习。那么,教师在课堂上应如何正确引导学生进行口语交际教学呢?我想谈谈这几年的教学经验并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多鼓励、多肯定,让学生敢“说”
由于我们传统的教育方式压抑了学生的表达欲望,使学生不敢大胆的在课堂上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首先,教师要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打破学生讲汉语的心理围墙。对大多数人而言,在大众面前说第二语言,不仅仅是语言问题,还要克服一系列的心理障碍,就更不用说让正处于青春期的少男少女们在一大群他们的同龄人的注视下用一种全新的语言进行口头表达了。这种现象,固然与学生在心理上由自我中心转到注意周围环境和他人评价有关,但其主要原因是教师对学生的表达欲望没有给予很好的呵护。如对“抢答者”的严厉训斥;对“误答者”的讽刺挖苦;对“未答者”的冷淡漠视等等。教师保护学生的表达欲望,既要看到“抢答者”干扰课堂秩序、影响预定教程的一面,更应看到他们专心听讲、思维敏捷、勇于表达的一面,并给予鼓励和肯定。对“误答者”,既要指出其不足,更要肯定正确因素,尽量使他们感受到“正确答案”是自己思维的发展、延续和转换。对“未答者”,也说几句关照和信任的话,使他们感受老师的关怀。
所以老師要使学生产生成功感、成就感,另外,老师的评价公正与否会直接影响到学生下一步的训练情绪,尤其是对于有畏难情绪的学生,讽刺、挖苦式的评价、无疑是雪上加霜。因此,教师应注意把自己的评价语言建立在中肯分析的基础上,审情度理,实事求是,既满腔热情地肯定学生的点滴长处,又恰如其分地指出各自的不足,使他们沉浸在成功喜悦的同时,明确自己之短,从而产生扬长弃短,再创佳绩的强烈愿望。
为此,在设计教案时,既要面向全班,又要因材施教。教学难度的梯度要恰当,在上课时尽量使每个学生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对于学生的每一次开口说汉语,哪怕是简单的几个字,我都会认真的听,真诚的表达出我的赞美,对于不爱开口的学生,根据他们自身的水平,提出适合他们的问题,及时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帮助提高学习的自信心,使他们体验到表达成功的欢愉,从而保持旺盛的表达欲望,让学生愿说、敢说。
二、改变教学方式,激发学习兴趣
1、在课堂教学中,创造形式多样的”说”的情境
(1)首先,教师必须坚持用汉语组织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开口说话”,但语言一定要简单,简捷。要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使用不同的课堂用语。激发学生开口说汉语。坚持创设交流氛围,培养学生交流能力。激发学生开口说汉语。课堂汉语教学能达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在我们平时的汉语课堂上,很多老师都会经常设计以自由交谈开头的环节,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会使学生从一开始的满腔热情逐渐变得面无表情,味同嚼蜡,根本起不到吸引学生注意力的作用。如果让学生和学生之间进行交流,他们大概也只能说出这样的句子。教师应寻找一些学生熟悉的(一般是本单元或者是前段时间刚学的)、感兴趣的话题来引导学生开口。如天气情况,自己的家庭,见面的招呼、我们的学校、我们的班级、周末计划等。让学生发言。但值得注意的是初学者有害羞,畏惧,怕出错的心理。所以在练习的过程中,对表现积极的人给予表扬,增强他们对汉语的兴趣。但若发现表达有错的同学,教师不应该马上制止或批评,应是因势导利,启发他们大胆开口说话。而且尽量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让每个学生都有开口说话的机会。
2、设置问题,诱导学生“说”
例:句型:有。。。。有。。。还有。。。。
指定同学根据老师设置的问题进行回答,例“你来说说中午食堂有什么饭?”“商场里有什么东西?”请用这个句型回答。
就这样,不再是传统的“谁来用这个句型造个句子”纯问答式让学生紧张,而是把需讲的句型设计成对话场景,诱导学生回答,一边与学生进行对话,一边巩固句型,多数学生已心中有数不再害怕出丑。这种会话式提问消除了学生的紧张情绪,使他们感到不是在回答老师的提问,而是在用汉语进行交谈。更主要的是,这种方法有助于学生抛开维语,建立汉语思维,记得牢、说得好。
三、通过改变传统考核方式,促使学生再课堂上开口说汉语
以往《基础汉语》课程学校采用的考核方式,主要是以笔试为主,其题型无非是词语解释、填空、选择、判断、问答、造句、作文等之类,这样的考试制度弊端不少,问题很多,很多学生存在会写不会说的现象,汉语教学变成“哑巴汉语”。针对此类情况,通过改变以往的考核方式,把以往以试卷分数为主的成绩改变为,笔试+作业+平时成绩的综合分数,即试卷分数占百分之七十,平时成绩占百分之二十,作业占百分之十,平时成绩的百分之二十就是学生在日常课堂中回答问题的表现,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例如一位同学必须在本学期在课堂上完成口语交际练习二十次,或者主动回答老师的问题二十次,才可以拿到百分之二十,少一次扣百分之一,这样学生为了考核的最终成绩会变被动为主动去准备、发言,而教师可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指导,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在课堂上达到多说多听多思考的目的。
[关键词]:少数民学生 《基础汉语》 说汉语
中国分类号:H1
目前,学生《基础汉语》课堂主要存在着以下问题,第一,存在形式化与表面化的现象比较严重,学生往往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怕开口,羞于开口的现象;第二,学生学习汉语积极性不高,对于汉语的学习缺乏热情和兴趣,第三,考核方法单一,不能激发学生学习汉语的积极性。其实,《基础汉语》教学主要也就是以听说读写为训练项目。而汉语口语的目的就是检查学生是否具备了一定的口头表达能力,看他们是否能就某些交际性主题进行正确的表述,并帮助学生进行自我分析、诊断,以利于他们后继学习。那么,教师在课堂上应如何正确引导学生进行口语交际教学呢?我想谈谈这几年的教学经验并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多鼓励、多肯定,让学生敢“说”
由于我们传统的教育方式压抑了学生的表达欲望,使学生不敢大胆的在课堂上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首先,教师要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打破学生讲汉语的心理围墙。对大多数人而言,在大众面前说第二语言,不仅仅是语言问题,还要克服一系列的心理障碍,就更不用说让正处于青春期的少男少女们在一大群他们的同龄人的注视下用一种全新的语言进行口头表达了。这种现象,固然与学生在心理上由自我中心转到注意周围环境和他人评价有关,但其主要原因是教师对学生的表达欲望没有给予很好的呵护。如对“抢答者”的严厉训斥;对“误答者”的讽刺挖苦;对“未答者”的冷淡漠视等等。教师保护学生的表达欲望,既要看到“抢答者”干扰课堂秩序、影响预定教程的一面,更应看到他们专心听讲、思维敏捷、勇于表达的一面,并给予鼓励和肯定。对“误答者”,既要指出其不足,更要肯定正确因素,尽量使他们感受到“正确答案”是自己思维的发展、延续和转换。对“未答者”,也说几句关照和信任的话,使他们感受老师的关怀。
所以老師要使学生产生成功感、成就感,另外,老师的评价公正与否会直接影响到学生下一步的训练情绪,尤其是对于有畏难情绪的学生,讽刺、挖苦式的评价、无疑是雪上加霜。因此,教师应注意把自己的评价语言建立在中肯分析的基础上,审情度理,实事求是,既满腔热情地肯定学生的点滴长处,又恰如其分地指出各自的不足,使他们沉浸在成功喜悦的同时,明确自己之短,从而产生扬长弃短,再创佳绩的强烈愿望。
为此,在设计教案时,既要面向全班,又要因材施教。教学难度的梯度要恰当,在上课时尽量使每个学生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对于学生的每一次开口说汉语,哪怕是简单的几个字,我都会认真的听,真诚的表达出我的赞美,对于不爱开口的学生,根据他们自身的水平,提出适合他们的问题,及时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帮助提高学习的自信心,使他们体验到表达成功的欢愉,从而保持旺盛的表达欲望,让学生愿说、敢说。
二、改变教学方式,激发学习兴趣
1、在课堂教学中,创造形式多样的”说”的情境
(1)首先,教师必须坚持用汉语组织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开口说话”,但语言一定要简单,简捷。要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使用不同的课堂用语。激发学生开口说汉语。坚持创设交流氛围,培养学生交流能力。激发学生开口说汉语。课堂汉语教学能达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在我们平时的汉语课堂上,很多老师都会经常设计以自由交谈开头的环节,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会使学生从一开始的满腔热情逐渐变得面无表情,味同嚼蜡,根本起不到吸引学生注意力的作用。如果让学生和学生之间进行交流,他们大概也只能说出这样的句子。教师应寻找一些学生熟悉的(一般是本单元或者是前段时间刚学的)、感兴趣的话题来引导学生开口。如天气情况,自己的家庭,见面的招呼、我们的学校、我们的班级、周末计划等。让学生发言。但值得注意的是初学者有害羞,畏惧,怕出错的心理。所以在练习的过程中,对表现积极的人给予表扬,增强他们对汉语的兴趣。但若发现表达有错的同学,教师不应该马上制止或批评,应是因势导利,启发他们大胆开口说话。而且尽量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让每个学生都有开口说话的机会。
2、设置问题,诱导学生“说”
例:句型:有。。。。有。。。还有。。。。
指定同学根据老师设置的问题进行回答,例“你来说说中午食堂有什么饭?”“商场里有什么东西?”请用这个句型回答。
就这样,不再是传统的“谁来用这个句型造个句子”纯问答式让学生紧张,而是把需讲的句型设计成对话场景,诱导学生回答,一边与学生进行对话,一边巩固句型,多数学生已心中有数不再害怕出丑。这种会话式提问消除了学生的紧张情绪,使他们感到不是在回答老师的提问,而是在用汉语进行交谈。更主要的是,这种方法有助于学生抛开维语,建立汉语思维,记得牢、说得好。
三、通过改变传统考核方式,促使学生再课堂上开口说汉语
以往《基础汉语》课程学校采用的考核方式,主要是以笔试为主,其题型无非是词语解释、填空、选择、判断、问答、造句、作文等之类,这样的考试制度弊端不少,问题很多,很多学生存在会写不会说的现象,汉语教学变成“哑巴汉语”。针对此类情况,通过改变以往的考核方式,把以往以试卷分数为主的成绩改变为,笔试+作业+平时成绩的综合分数,即试卷分数占百分之七十,平时成绩占百分之二十,作业占百分之十,平时成绩的百分之二十就是学生在日常课堂中回答问题的表现,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例如一位同学必须在本学期在课堂上完成口语交际练习二十次,或者主动回答老师的问题二十次,才可以拿到百分之二十,少一次扣百分之一,这样学生为了考核的最终成绩会变被动为主动去准备、发言,而教师可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指导,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在课堂上达到多说多听多思考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