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言
山水文学作为我国文学创作内容之一,在我国文学发展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可说以晋代慧远《庐山诸道人游石门山诗序》为真正的开始,进而有元结、陶渊明、李白、柳宗元等,他们都以山水作为文学创作的对象,然而以柳宗元的山水文学创作成就较为突出。
(一)
山水游记是散文的一种。它根据文学创作的原则,记述作者游历中的见闻,它包括山川景物、名胜古迹及其感受等内容。在《永州八记》问世以前,我国确有不少作者写景色优美、文辞典雅的山水风光的文章,可是,或不独立成篇,或纯客观地静态描摹,称得上山水游记的仍然不多,只有晋代高僧慧远所写的《庐山诸道人游石门山诗序》才可称为山水游记的最早佳作。中国的游记文学是从魏晋南北朝开始的。在魏晋南北朝以前,自然山水还没有作为独立的描写对象而存在于文学作品中,只是在某些作家的抒情诗文中出现过。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老庄告退,而山水方滋”。随着六朝盛行隐逸风格,山水游记散文终于产生了,虽然这时的山水散文还只是对自然山水作客观的描写。标志着中国的古代山水游记真正成熟是在唐代中期万历年间前后。当时的作家元结以一篇《右溪记》作为他山水散文创作的开始,在文中他以右溪作为独立的描写对象,把自己的种种感情寄托在对右溪风光的描写中,在当时来说是一篇描写自然山水的佳作。但它仍存在着不足之处,文章的文笔十分的简陋,远没达到情景交融的境地。直到柳宗元山水游记散文的大量出现,才奠定了山水散文这一文体在中国散文史上的重要地位。
(二)
大凡“急流勇退”者总是想用“退隐”来取得内心的平衡,这在心理学上是有根据的。现代心理学家C·C荣格认为,人的精神系统点是在不断变化的不平衡状态中。外部环境和来自身体内部的不断刺激,造成心理能的转移,为争取精神系统中能量的均衡。所谓“人格突变”正是这种心理能的转变。
中国古代的文人,在各外界斗争遭到失败时,往往是选择隐居山林,或被流放边地,或以死抗争。这在中国的历史上也是不乏先例的。柳宗元之前有春秋时期的屈原,不与奸人同流合污,隐居山野,最后不忍看祖国衰亡,自沉于汩罗江之中。柳宗元之后有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百日维新失败后,有杀身成仁者,有远走高飞,流亡国外者。柳宗元当时正是处在变法失败,受人迫害,报国无门这样一种痛苦环境之下。被贬的生活使柳宗元历尽了人间的种种磨难,但作为一名正直的士大夫,险恶的现实并不动摇他坚定意志。在长期的流放生活中,柳宗元以笔为武器,用自己的方式捍卫了自己的高尚情操和做人的尊严。柳宗元的山水散文是作者内心情感最直接的流露,有力表达了作者愤世嫉俗,怀才受谤,遭奸人所害的强烈情感。自然山水作为他情感的象征,也表达了他东山再起的坚定不移的信念。
(三)
文学创作,并不是一架简单翻拍现实景物的机器,它要求作者从审美上去理解现实,用艺术形象来进行创造性思维。作家应当按自己的审美观去发现美、创造美。即使是相同的山水景物,在不同的作家的笔下,也应体现出不同的风格的美。这就是艺术创作。
诗言志,散文也同样能言志。作家所进行的文学创作,往往是由他的思想感情所决定的。柳宗元当时正处于一种遭受迫害,远贬边地的失意落魄状态下,在他看来,能体现出自己遭遇的景物就特别的美。这就是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大都描写小范围景物的一个重要原因。
柳宗元到柳州作刺史后,与在永州相比,游山观水的时间有所减少,但他仍然为柳州奇特的自然风光所吸引,游览了近郊周围的重要景点,写下了这篇风格特异、篇幅最长的山水游记。文章抓住了柳州诸山的奇姿异态,采用了工笔一般的白描手法,有详有略、真实准确地记叙了柳州雄姿各异,奇景叠出的群山风貌。其中,以“高五丈,下上若一”、“全石……其形如鱼”的冼练语言,分别对甑山和石鱼之山的外部形象作了生动的描绘,突出了喀斯特地形的挺拔秀丽;又以“穴有屏,有室,有宇。其宇下有流石成形,如肺肝,如茄房……”等等,对仙弈山间溶洞千姿百态的丰富内涵作了细致传神的刻画,烘托出大自然造化的微妙神奇。正如明代茅坤所说,文章全是记事,不着一句议论感慨,却见清新典雅。
(四)
中国古代的文人历来热爱大自然,但他们对大自然的深爱,却不同于现代中西方人的旅游观光和游山玩水,他们往往对大自然怀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希望在美丽的自然山水中寻找一种情感的寄托,在宜人的自然景观中融入自己的主观情感,表达自己的心情。古有“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崇尚自由,隐居山水,“采菊东蓠下,悠然见南山” ;有“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留下纵情山水,千古绝唱的李白。当时的柳宗元正是在这样一种情况之下,在漫长的贬官生活中写下了众多不朽的名篇。
柳宗元的山水游记文学历来脍炙人口,对后世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在中国文学史上,柳宗元是山水游记的奠基人。《永州八记》是他的代表作。《始得西山宴游记》、《钴姆潭记》、《钴姆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和《小石山城记》等八篇游记,文笔清新秀美,富有诗情画意,这八篇游记相互联系,又具有独立性,以作者游览自然山水为线索,按照西南走向的顺序,一一描写了西山有及其附近八处美景,展示了永州的宜人风光和奇特风貌,在读者面前展现了一幅幅绚丽多彩的书卷。
柳宗元山水游记不是表现他对闲适生活的追求,反而是一种更痛苦的真实的反映。从本质上看,这不过是柳宗元选择了一种为他的政敌们侦察视线所不及的对象──山水,作为他集中的创作劳动的对象,来强制转移他的愤怒悲哀抑郁的情绪而已。而且这种情绪,也不可能完全隐蔽,也常常可以碰到把山水的遭遇当作自己的遭遇这一类的话。
从山水文学发展的角度讲,柳宗元的贡献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第一,他的山水文学成功地将以往的对山水的平面描写推向了立体描写;第二,将过去的粗线条共性山水描写,推进到细线条的个性山水描写之中。第三,将以往的山水文学的客观欣赏推向了寓主观感受于客观描写之中。
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永恒的艺术魅力,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值得我们更深层次的研究、借鉴。
山水文学作为我国文学创作内容之一,在我国文学发展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可说以晋代慧远《庐山诸道人游石门山诗序》为真正的开始,进而有元结、陶渊明、李白、柳宗元等,他们都以山水作为文学创作的对象,然而以柳宗元的山水文学创作成就较为突出。
(一)
山水游记是散文的一种。它根据文学创作的原则,记述作者游历中的见闻,它包括山川景物、名胜古迹及其感受等内容。在《永州八记》问世以前,我国确有不少作者写景色优美、文辞典雅的山水风光的文章,可是,或不独立成篇,或纯客观地静态描摹,称得上山水游记的仍然不多,只有晋代高僧慧远所写的《庐山诸道人游石门山诗序》才可称为山水游记的最早佳作。中国的游记文学是从魏晋南北朝开始的。在魏晋南北朝以前,自然山水还没有作为独立的描写对象而存在于文学作品中,只是在某些作家的抒情诗文中出现过。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老庄告退,而山水方滋”。随着六朝盛行隐逸风格,山水游记散文终于产生了,虽然这时的山水散文还只是对自然山水作客观的描写。标志着中国的古代山水游记真正成熟是在唐代中期万历年间前后。当时的作家元结以一篇《右溪记》作为他山水散文创作的开始,在文中他以右溪作为独立的描写对象,把自己的种种感情寄托在对右溪风光的描写中,在当时来说是一篇描写自然山水的佳作。但它仍存在着不足之处,文章的文笔十分的简陋,远没达到情景交融的境地。直到柳宗元山水游记散文的大量出现,才奠定了山水散文这一文体在中国散文史上的重要地位。
(二)
大凡“急流勇退”者总是想用“退隐”来取得内心的平衡,这在心理学上是有根据的。现代心理学家C·C荣格认为,人的精神系统点是在不断变化的不平衡状态中。外部环境和来自身体内部的不断刺激,造成心理能的转移,为争取精神系统中能量的均衡。所谓“人格突变”正是这种心理能的转变。
中国古代的文人,在各外界斗争遭到失败时,往往是选择隐居山林,或被流放边地,或以死抗争。这在中国的历史上也是不乏先例的。柳宗元之前有春秋时期的屈原,不与奸人同流合污,隐居山野,最后不忍看祖国衰亡,自沉于汩罗江之中。柳宗元之后有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百日维新失败后,有杀身成仁者,有远走高飞,流亡国外者。柳宗元当时正是处在变法失败,受人迫害,报国无门这样一种痛苦环境之下。被贬的生活使柳宗元历尽了人间的种种磨难,但作为一名正直的士大夫,险恶的现实并不动摇他坚定意志。在长期的流放生活中,柳宗元以笔为武器,用自己的方式捍卫了自己的高尚情操和做人的尊严。柳宗元的山水散文是作者内心情感最直接的流露,有力表达了作者愤世嫉俗,怀才受谤,遭奸人所害的强烈情感。自然山水作为他情感的象征,也表达了他东山再起的坚定不移的信念。
(三)
文学创作,并不是一架简单翻拍现实景物的机器,它要求作者从审美上去理解现实,用艺术形象来进行创造性思维。作家应当按自己的审美观去发现美、创造美。即使是相同的山水景物,在不同的作家的笔下,也应体现出不同的风格的美。这就是艺术创作。
诗言志,散文也同样能言志。作家所进行的文学创作,往往是由他的思想感情所决定的。柳宗元当时正处于一种遭受迫害,远贬边地的失意落魄状态下,在他看来,能体现出自己遭遇的景物就特别的美。这就是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大都描写小范围景物的一个重要原因。
柳宗元到柳州作刺史后,与在永州相比,游山观水的时间有所减少,但他仍然为柳州奇特的自然风光所吸引,游览了近郊周围的重要景点,写下了这篇风格特异、篇幅最长的山水游记。文章抓住了柳州诸山的奇姿异态,采用了工笔一般的白描手法,有详有略、真实准确地记叙了柳州雄姿各异,奇景叠出的群山风貌。其中,以“高五丈,下上若一”、“全石……其形如鱼”的冼练语言,分别对甑山和石鱼之山的外部形象作了生动的描绘,突出了喀斯特地形的挺拔秀丽;又以“穴有屏,有室,有宇。其宇下有流石成形,如肺肝,如茄房……”等等,对仙弈山间溶洞千姿百态的丰富内涵作了细致传神的刻画,烘托出大自然造化的微妙神奇。正如明代茅坤所说,文章全是记事,不着一句议论感慨,却见清新典雅。
(四)
中国古代的文人历来热爱大自然,但他们对大自然的深爱,却不同于现代中西方人的旅游观光和游山玩水,他们往往对大自然怀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希望在美丽的自然山水中寻找一种情感的寄托,在宜人的自然景观中融入自己的主观情感,表达自己的心情。古有“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崇尚自由,隐居山水,“采菊东蓠下,悠然见南山” ;有“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留下纵情山水,千古绝唱的李白。当时的柳宗元正是在这样一种情况之下,在漫长的贬官生活中写下了众多不朽的名篇。
柳宗元的山水游记文学历来脍炙人口,对后世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在中国文学史上,柳宗元是山水游记的奠基人。《永州八记》是他的代表作。《始得西山宴游记》、《钴姆潭记》、《钴姆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和《小石山城记》等八篇游记,文笔清新秀美,富有诗情画意,这八篇游记相互联系,又具有独立性,以作者游览自然山水为线索,按照西南走向的顺序,一一描写了西山有及其附近八处美景,展示了永州的宜人风光和奇特风貌,在读者面前展现了一幅幅绚丽多彩的书卷。
柳宗元山水游记不是表现他对闲适生活的追求,反而是一种更痛苦的真实的反映。从本质上看,这不过是柳宗元选择了一种为他的政敌们侦察视线所不及的对象──山水,作为他集中的创作劳动的对象,来强制转移他的愤怒悲哀抑郁的情绪而已。而且这种情绪,也不可能完全隐蔽,也常常可以碰到把山水的遭遇当作自己的遭遇这一类的话。
从山水文学发展的角度讲,柳宗元的贡献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第一,他的山水文学成功地将以往的对山水的平面描写推向了立体描写;第二,将过去的粗线条共性山水描写,推进到细线条的个性山水描写之中。第三,将以往的山水文学的客观欣赏推向了寓主观感受于客观描写之中。
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永恒的艺术魅力,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值得我们更深层次的研究、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