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得见的中国 看不见的幕后故事

来源 :数码影像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ddfweg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看得见的中国》是一部关于“中国建筑”的纪录片。随着中国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千城一面,万楼一貌”的现象越来越严重,中国建筑界也开始全面反思中国建筑存在的危机,该片也于此背景下孕育而生。但我们不希望用语言和画面直接去批判和反思中国的建筑现状,也不讴歌中国古建筑的伟大并以此厚古薄今。从都市到乡村、从殿堂到民宅,我们选择那些传承着历史与文化的建筑、那些有关记忆以及情感的建筑、那些有关未来并符合中国人审美的创新建筑,讲述它们当下的命运和建筑里面人物的故事。
  《看得见的中国》更准确地说是我们愿意看到的中国,以此表达我们对未来三、五十年中国建筑的一点点愿景。而从拍摄角度来说,除了建筑本身的展示外,还有大量的纪实拍摄。
  最早接触佳能C300,是在2012年秋天的一次采访拍摄。此前,我们纪录片拍摄的主要高清摄影器材是索尼F3。佳能5d2由于其轻便性以及可以满足延时摄影等特殊需求,常常会用来辅助使用。然而,虽然这样搭配在拍摄手法和影像表达有了更大的空间和自由,但两套摄影器材拍摄出来的素材,在色调上并不容易统一,这给后期调色增添了不少麻烦。
  苏洪文,也是这次《看得见的中国》的摄影之一,当时推荐使用刚上市几个月的佳能C300,它可以和5d2共用佳能广大的镜头群,能很好的降低成本,这让我眼前一亮。它50m的码流也完全能满足广播级播出的要求。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我们在灯具有限的情况下,在夜晚的室内完成了对嘉宾的采访拍摄。在后期大屏幕上看素材细节时,发现C300表现出了出色的宽容度和动态范围表现。另外,它与副机位5d2拍摄的素材色调很相近。从此,同样轻便的C300和5d系列一起,成为我心目中纪录片拍摄理想的搭配。
  为了好的影像效果,近年来的纪录片拍摄越来越多借助于各类出色的镜头组,力求接近甚至达到电影化的水平。随着各种摄影器材推陈出新,大家会根据不同的预算标准,选用不同的搭配。不过,纪录片《看得见的中国》依然沿用的是佳能C300和5d2的组合。一方面是性价比,一方面也是它的便携性。佳能2.8光圈16mm-35mm。24mm-70mm,70mm-200mm的镜头组再配备50mm、100mm等定焦头,小型自动轨,LED灯等所有设备这些加在一起,即便摄制组人员有限,对于转场来说没有任何压力。
  过去,建筑物的拍摄,通常会配置大型轨道和摇臂拍摄,否则很难展现建筑物的空间和体量。为了搬运和铺设轨道,通常需要多配几个助理,而大型摇臂也需要不少人力。此外还需要准备相应运输的车辆,有些山区还不方便使用。现在,我们则会用小型电动轨来代替大型轨道,用无人机机航拍来代替摇臂拍摄,拍摄的机动性和效率都大大提高。
  我记得在安徽西递的一次拍摄中,大片的油菜地后就是如中国水墨一般的古村落建筑群,我特别想要这样一个镜头:那就是机位埋在油菜地里,借着油菜花的前景慢慢升起露出远处的古村落。但是当时没有摇臂,无人机也没到位。再加上是在纪实拍摄之前的间隙,时间并不充裕,我有些犹豫。这时摄影师心领神会,让助理将电动轨接近垂直架设起来。虽然田间地头空间局促,但机位在两个人的相互配合下很快架设完毕。佳能C300的机身配上广角镜头,和纤细的轨道相比,看着有些不堪重负的样子,不过我们竟然顺利地完成了拍摄。轻巧的C300,给我们的拍摄带来极大便利。当时就想,要换作其他同级别的机器拍摄,肯定很难如此轻松地实现这些特殊的拍摄。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在苏州拍私家园林的时候,在人工堆叠的假山中,有山洞可以攀爬到山顶,在这些山洞里拍摄空间很局促。再如山西和云南的古村落,由于交通不便,到达目的地后,基本都要靠人力运输了。幸亏设备组合轻便,才不至于摄制组拍摄过程中疲劳过度。户外拍摄充电不方便,4块电池竟也够支撑一天的拍摄使用。装卸和转移不再是负担,大家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创作中,团队紧凑,效率还高,着实让制片放松很多。
  摄影器材的轻巧化,也极大的解放了摄影师的创造性和体力。为了拍摄人物穿行游走的长镜头,借助稳定器,摄影师拍摄得游刃有余,大气也没怎么喘几口。一些特殊视角的拍摄也尽可以天马行空,比如我们会借助轨道让摄像机从室内移出窗外,我们也会让机位架设到屋檐上,甚至将机器挤在假山洞里。回归自然,还原真实,精致影像,是这部纪录片的影像风格。我们把风光拍得诗意,我们也把人物拍得真实。大型设备近距离拍摄人物总会给人种压迫感,或者说有一种侵略性。要在短时间内让拍摄对象没有压迫感而不拘束,我们尽量会远离人物使用70-200mm的长焦镜头,一方面让拍摄对象不会明显的察觉,一方面也能在大光圈下得到浅景深效果主体突出的镜头。
  由于有较多的外景拍摄,内景也无法使用大型灯光照明,为了让后期有更大的影调调整空间,我们使用了Canon Log模式,这一强大的功能为摄像机带来了极大的宽容度表现,可以满足各种光线环境下的拍摄,不愧是佳能C300值得夸耀的一大功能。尤其是高光比的环境下,高光和暗部在后期色调还原时,有着非常不错的画面表现。印象比较深的是在西藏拉萨大昭寺内的拍摄,那是藏历新年的一个清晨,天刚蒙蒙亮,信徒们为了抢在最前头进入寺内礼佛,早早排队等候,大门刚开就一拥而入。此时,现场环境非常昏暗,大尺寸感光元件配合佳能大光圈镜头,拍摄的画面在后期的大屏幕上看并没有明显可见的噪点。同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故宫的拍摄,我们拍摄符望阁内工人修缮的纪实,照明也很有限。再如山西的窑洞内,只借助自然光就足够表现相关的细节。不过,在Log模式下拍摄,画面都是灰的,这很考验摄像色调的判断和眼力。
  总而言之,摄影器材的更新换代,为纪录片创作提供了更多的可能。电影化的技术标准和影像风格,早已不是奢求。借助佳能C300及相关配套设备,我们也希望自己的纪录片至少在影像品质上能处在时代的主流。我们无法预想未来技术的创新速度有多快,但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已有的机器性能,创作出更成熟并有创新的作品。
  责编/史佳烨
其他文献
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  广州致力推动纪录片发展,构筑大湾区文化高地  3月19日,2018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以下简称:“广州国际纪录片节”)全球征集发布会在香港会展中心,香港国际影视展的广东馆内顺利举行。发布会上,广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副局长任天华在讲话中表示,目前我国纪录片的发展势头迅猛,已经成为了文化建设、国际传播与影视产业发展的战略选择,而广州国际纪录片节则正是推动纪录片传播和
期刊
我们每每在出游之时,除了感叹世界各地的名山大川,流连于山清水秀与自然风光外,也会钟情于珍禽飞鸟。无论是翱翔于天际的大雁,还是徘徊在林间的鸟雀,或展翅腾飞,或迅捷灵动、神态各异也让不少摄影爱好者沉迷于“打鸟”事业。而索尼黑卡RX10系列一直以其超长变焦镜头和全面的功能著称,去年九月,索尼黑卡RX10系列的最新机型RX10IV问世,一代打鸟神器也迎来了全面的升级。  熟悉索尼黑卡系列的朋友一定知道,作
期刊
人们在追求高质量拍摄需求的道路上从未止步,尤其是最近几年异军突起的全球旅拍婚礼圈中。在婚礼电影创作中保证画面稳定,已经成为了一种不可缺少的拍摄方式,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想要得到平稳的画面是需要依靠传统的机械式稳定器(也就是斯坦尼康)来实现的,他们普遍比较重,体积较大,操作上具有一定的难度,需要有一个强壮的身体来运作,并且价格比较高,接近1万元左右。  诞生于70年代的斯坦尼康是稳定器的鼻祖,投
期刊
这是导演史蒂芬·邓恩充满个人特色的处女作——柜中野兽,一部在加拿大纽芬兰拍摄的电影,那是一个在加拿大非常靠东部偏远的区域,自然环境如同荒野一般。可以想象,在这样一个比较荒芜、人员稀少的环境里,对人而言最重要的是亲情和友情。  影片中,奥斯卡饱受童年阴影的影响,徘徊在成人世界的边缘,对自己的性向模棱两可,他想爱却不敢爱,唯一可以畅聊的就是母亲离家时留下的小仓鼠。在晦暗阴影、逐梦压力和家庭冲突之下的奥
期刊
新春一到,那些充满归乡浓情的文章也铺天盖地奔来,述说着北上广打拼游子的思乡热,用老家的馒头汤圆吊足胃口。  在隨着字里行间吃了一把甜蜜饯后,微博上却又弥漫开一股青年人的节前惶恐,无外乎对七大姑八大姨的一致讨伐。  这两种现象奇妙共存,揭露着现代社会反传统的快意与无奈。  对于以内心那一丝封闭的独我而自豪的独生子女来说,新年这七日更像是一个数着指头过阶梯的流程。在疲累的上班以后能够得到数日休憩,沾沾
期刊
Y10新人影音网,掌声响起来  近日,Y10新人影音网举办题为“梦想——2007”的发布会,宣布网站正式上线。Y10新人影音网的前身为新人音乐网,2006年《梦想中国》的独家网络赛区。在成功承办了2006年梦想中国独家网络赛区的活动后,Y10新人影音网在已经建立的音乐路线基础上,升级为用音乐和视频双管齐下,除了免费下载和资源内容丰富外,有签约保证的版权和数码品牌资源服务平台的支撑,也是Y10新人影
期刊
一年一度的BIRTV如期将于2016年8月24-27日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举行。广电行业的各路精英又将在此盛会中相聚北京。《数码影像时代》一如既往在老地方你我不见不散。  衡量一个展览会水平的高低,首先看它展示的是否是最新的技术和产品、最先进的理念。一直以来国内外主流厂商都把BIRTV视为一个重要的秀场,从模拟到数字、从标清到高清再到现在的超高清,都是借助BIRTV把最新的技术和产品推介到中国及其周
期刊
赵琦  国内知名纪录片制作人、导演,第一位同时获得艾美奖、伊文思奖、金马奖、圣丹斯大奖和亚太电影人大奖的中国人。  他担任制片拍摄的《归途列车》曾经获得第33届美国艾美奖最佳纪录片和最佳长篇商业报道两项大奖,还荣获了全球纪录片最高奖项——荷兰阿姆斯特丹国际纪录片电影节伊文思奖。他的另一部影片《千锤百炼》获得49届台湾金马奖最佳纪录片 。  作为导演,他执导的首部纪录长片《殇城》是唯一获得2013年
期刊
史佳烨  纪录片,就像一位长期在寂寞与艰辛中苦修着的行者,魅力在于“真实”纪录片的发展历程中永远纠缠着有关“艺术呈现”和“绝对真相”的纷争。但无论对错,都应对纪录片的“真实”二字抱有敬畏之心。  严肃电影无不以叩击人类心灵,直面灵魂本真为终极诉求,而纪录片则是其中一支最为纯粹的门类,近年来正被越来越多的中国影视人和观众所重视。《数码影像时代》在本期专题推出中国民间纪录片导演对话、大制作文化纪实片创
期刊
十年磨一剑,从成立一个工作室到成为一家公司的CEO,郭亮用十年谱写了自己的坚持。他怀揣梦想,无畏无惧,将满腔的热血付诸于影视行业中,低起点、多磨砺都不足以熄灭他心中的那团火,一步一脚印地迈向心中的目标。一个成功的人通常背后都会有一个奋斗的故事,个中滋味没有经历过的人或许无法体会,但在熬过了最困难的时光后,他向我们走来了,向他所向往的世界来了。  初拾電影梦,便只顾风雨兼程  在郭亮十几岁的时候,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