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子之心逐乡愁

来源 :大理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itye2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日,青年作家北雁的长篇纪实散文《环湖一周》先后在《大理文化》2018年第10期、2019年第5期“开篇作品”栏目重磅推出,同时有部分章节先后在《核桃源》《祥云文化》《洱源文化》等州内报刊刊发,《大理时讯》更是从今年3月份起对全文进行了连载,立即引起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及好评。笔者细致地将之读完,立时感受到字里行间的那一片赤子之心。
  一、倾心构建的文学地理
  我一直以为,文学地理是一个作家走向成熟的标志。诸如鲁迅笔下的鲁镇、莫言笔下的高密、贾平凹笔下的商州、毕飞宇笔下的断桥镇等等,确切地说是一个作家思想魂灵的栖居之地,也是一个作家最敏感的心灵寄居之所。洱海,古称昆明池、洱河、叶榆泽等。因其状似人耳,故名洱海。是云南省第二大湖泊,同时也是大理四千年文明的摇篮,被当地各族人民亲切地称为“母亲湖”。有一首歌把她称作是“大理的眼睛”,还有一首歌把她比作是“苍山怀抱的明珠”和“最圣洁的金花”。自古以来,洱海沿岸,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让古往今来的文人诗客为之倾倒,同时也为我们的文学创作提供了生动、丰富的素材。
  细读北雁长文,可以从中察探到北雁的成长经历,看得出他曾与这一片蓝色的高原湖泊有着紧密的联系。在读中专时,他就读的学校坐落在洱海出水口的洱河之畔。“窗外的一角洱海就在眼皮底下画卷一般跃然呈现。那一派开朗明净的意境,蓝汪汪的洱海,倒映着蓝汪汪的天;或者是蓝汪汪的天,映衬着蓝汪汪的洱海,直至今天想来,依旧是一种难言其美的诗意浪漫……”当阔别十年以后,北雁重新回到洱海南岸下关工作,“年复一年,日复一日。习惯了洱海的水涨水落,花谢花开。”也正因为这样割舍不去的亲情元素,他决定以步行的方式,徒步环行洱海,从自然和人文景观入手,把心交给洱海,用整整一年的时间感受洱海之上的雨打风吹、自然风光、乡土民俗与寒暑易节。最终形成洋洋20余万言的文本,细细读来,洱海最为壮美的沿岸风景,无论高山、峡谷、山坳、平坝、岛屿、溪流、湖滩、港湾、湿地、田园、沙洲、礁石、绝岩、村庄、集鎮、城市……都在他的行走与文字中连接呈现,然而这一切,在他饱含深情并且不断成熟的文字中,已经渐渐被着上了属于他的地域符号,我以为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尝试与地理构建。
  二、赤诚的乡愁与眷念之心
  “苍山不墨千秋画,洱海无弦万古琴。”苍山洱海的自然美景能激起人们心中浓浓的乡愁。北雁以赤诚之心寻访洱海,用心体悟洱海母亲湖的温度,在他的笔下,美丽的洱海像一幅幅像素清晰的照片,或像可以多次加工冲洗的底片。在先前的阅读之中,他似乎已经有许多关于洱海的文字,诸如《洱海边的绣花姑娘》《洱海,诗意的浪漫》《碧波之上》等一系列散文;还有后来的《梅湖纪事》《房子啊房子》《梅河乱》《梅湖物语》等等一些小说作品,当然也是在《环湖一周》的阅读之中发现,在这些小说作品中,洱海被他虚构成了“梅湖”。绵绵不断的洱海情思,借以表达作者对洱海一种独特而长久的关注、向往、歌颂和热爱。同样作为一个大理人,我以为他其实就是在抒发一种赤诚的乡愁眷念,将洱海当作一首永远唱不尽、吟不完的诗。
  一年的行走与探访,北雁用心感悟着洱海大地,讴歌和赞美着这片土地上的一切。在他看来,洱海始终是美妙无比的:“不管何时,也不管到了何地,眼下的洱海,都是真实美丽、纯粹无比的洱海。有时可能会邂逅一场洞经音乐会,也有可能会遇上一个婚礼或是其他的什么节庆,或是发现一座风格独具的古建筑;在某个宁静的港湾,可能会发现有人正在钓鱼、游水、闲走、祈祷、祭祀,有人则端着一个笨重的长焦镜头,潜伏在树荫下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一只水鸟。”他用平实的语言记述最真实的洱海,描述洱海周边发展的自然风光及人民的真实生活,让读者在阅读之中发现平凡之美。
  而他的创作及视角,涵盖洱海保护、洱海周边的村落、河流、植被、农业、渔业、旅游发展等各种话题。在他笔下,无论是种植、采收、经商、打鱼、摆渡、盖房、祭祀等一些生活场景,还是民居建筑、乡土风情、自然风光、传统文化,不论巨细,他都真实再现。细腻的笔触,不仅记录了洱海周边的奇异美丽景色,还详述了洱海哺育的各民族的风土人情,并在一些细致入微的观察中进行反思,进而表达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同时阐述一些对生态、环保、自然的思考,从而让《环湖一周》变得更加丰满,既成为了一部关于洱海的田野调查、一部关于洱海的地情报告,同时也具备了成为饱含深情的生态忧思录、一部关于洱海多元维度的自然文学,读来荡气回肠、发人深思。
  三、源自内心的良知与社会担当
  我始终认为,对于文学创作,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或者说是站在人民的立场写作。北雁深入实地走访就是一种力量,就是一种方向性的特殊姿态。他把创作的眼光瞄准社会热点和普通民众生活。于是他的文字便与自己的走访一起变得更加富有温度、富有筋骨,同时也富有深刻内涵。但我在阅读中却无不发觉,北雁的行走与笔耕也有无处不在的疼痛、无措、愧疚与无奈。他首先关注的是洱海面临的现实问题。洱海是目前全国保护较好的内陆淡水湖泊之一,然而现今的生态文明仍处于探索期,沿岸群众的生活习惯还亟需改变。同时,经济的迅速发展,也给洱海保护带来了较大的危机与挑战,于是他时常在行文中带着这样的反思:“一边是经济发展的巨大引擎,一边是洱海保护的巨大风险,同时还有沿岸群众的经济利益,在几者之间寻找到一个最好的平衡点,或是在其中有所舍弃,着实考验着我们的智慧。”“经济发展和工业文明给我们带来了太过匆遽的变化,以至我们再也回不到昨天了。”“让人惋叹的是,这种该当带有一种原始和粗犷之色的美,却有些开发过度的意味了。”
  因为爱得深,于是也痛得深。有时他不惜翻书查典,寻找困扰洱海保护的根源,比如利用翔实的数据对环湖密集的客栈进行分析,有时又找到近年游客急增的数据进行对比。或者又无不累赘地提及中国大地上那些被严重污染的湖泊:滇池、太湖、巢湖,进而引发读者对洱海洁净水源的重视。而我更是发现,他在行文中多次不厌其烦地强调:“洱海不是海,确切地说它只是一个高原淡水湖。”以一种近乎固执的态度去改变人们的这一种方言习惯,自始至终将洱海称为“湖”。就是想告诉人们:“洱海不仅属于过去,还属于将来。她不仅是昨日和今日的洱海,更是子孙后代的洱海!”
  这种源自内心的写作良知与社会担当,无不彰显着强烈的社会责任与人文关怀,让人感受生活的温暖与美好的同时,又轻松地撕开生活中丑陋的一面,带给我们强烈的智性思考,并引发出人们强烈的情感共鸣。
  青年作家、《大理文化》编辑李达伟认为:北雁有写一部大作品、大容量的野心,同时也具备完成这部作品持久的热情与耐心。由衷期盼北雁与他的《环湖一周》在他的行走与时光历练中变得更加深刻,也希望这样富有社会责任心的文字能被更多的人读到,从而激发出一种良好的社会责任,形成一种共同的集体共识,一起呵护我们的洱海和人类共有的家园,让中华大地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
  编辑手记:
  北雁花了很长的时间围绕着洱海用脚去行走,用心去感受,走过洱海边的一个个村庄,感受这些村庄的历史风俗,凝视洱海历史与现在的变化,创作出长篇散文《环湖一周》,其节选过两部分在《大理文化》上刊出,文中作者对洱海的深情关注,特别是其中的忧患意识,对自然与人类的生存发展相辅相成关系的阐释,有北雁自己的理解和忧虑在其中,刊出后引起读者的好评和思考。本期文学评论刊出几位本土作家关于《环湖一周》的点评,在其中他们分别以不同的角度分析了北雁写作的内容和思想,希望读者能从中获得启发和思考,关注我们的洱海母亲湖,保护好我们的母亲湖——洱海。
其他文献
每个冬天的句点都是春暖花开。   ——加缪  2020年的春天,注定会在人类记忆中烙下无法抹去的伤痕。  人类在漫长的发展史中,病毒的入侵从未止息。21世纪初,仅在呼吸道疾病方面,2003年SARS肆虐,2009年甲型H1N1流感蔓延,2012年MERS出现,2014年和2018年埃博拉横行,2020年“新冠”暴发,令人不寒而栗。  新型冠状病毒在全球游荡,肆无忌惮
期刊
形式主义者李达伟,我忘了是在路上,还是在宾馆,或者在某处,我们有过一段短暂的相处。反正无论在哪里,四周都是山水,弯曲,狭窄,到了高处又极开阔,左右全是天空,非常恢弘,云开云合,整个视域,包括置身的其间,都充满了不仅仅属于自然的形式感。没有什么僅属于自然,但有人认为就是这样,因此在这个意义上我不想说上述这种自然形式感造就了形式主义者李达伟,因为太多的书写者虽然生活在各种形式空间却缺少形式感,更不要说
期刊
我对李达伟的印象:一堆光滑鸡蛋里毛茸茸的猕猴桃,独特而羞涩。李达伟不善言谈,尤其在被故意曲解语义之时,着急而真诚地解释,语速跳跃,语法全乱,颇似洒落一地弹珠,无从收拾。不过,一旦进入文字的世界,李达伟的话语瞬间转为行云流水,简直是九寨沟的瀑布,充沛、奔腾,但不会变成浑浊的洪水,相反,从来清澈有序。我认识的云南作家中,有一个有趣现象,讲普通话不算流利的少数民族作家,在写作中却用语精准干净张力十足,鲁
期刊
2019年《大理文化》全年12期已完美收官,其中“开篇作品”和“散文空间”栏目共选发散文48篇,36万字。这沉甸甸的数字后面是数万个鲜活且深处的文字,还有42名本地及外地作者风格迥然的生命个体。现在带着丰收的成就感再回去阅读这48篇文章,与其说是回顾总结,不如说是一次与作品本身和作者个体的一次对话,透过“味道”各异的文字,我看到了“他们”正一个个围炉夜话,或者笑意盈盈、或者眉头紧皱、或者激情澎湃,
期刊
2020年1期的出版意味着一个新的开始,一个新的征程。  而在这个时候,也该回望一下过去,才能更好地展望未来。大理文化每一期各个栏目选发的作品都是在海量的自发来稿和编辑的约稿中挑选出来的,每一位编辑都努力为读者呈现他觉得最好的作品。和作者反复交流,让作者反复修改是常有之事。回首过去的一年,特别想说说小说版块,毕竟小说是文学重要的一块,也是《大理文化》编发作品中的大头。“开篇作品”栏目中的小说编发注
期刊
大理历史悠久,风光秀丽,地灵人杰,人才辈出。 抗日战争时期,大理地区共有22788名热血军人走上抗日战场,同仇敌忾、浴血奋战,向日本侵略者进行了英勇的斗争,他们不怕牺牲、奋勇杀敌、以身殉国,用血肉之躯谱写了一曲曲气壮山河的正气歌,其中有3181名将士血洒疆场。也走出了周保中、杨杰、马崇六、赵镕、马锳、王炳章、田钟毅、李忍涛、李从善、陈应明、鲁元、萧本元、舒荣、杨炳麟等一批著名的大理籍抗战将军,他们
期刊
摘 要:在人类历史进程中,美术是人类文化发展之后形成的智慧结晶,可以很好的发展和传承文化,所以一定要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过程中渗入一些传统文化,美术教学的形式和内容多姿多彩。本文主要依照笔者的多年经验,重点研究传统文化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运用实践,希望可以给相关的教育从业人员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传统文化;小学美术;教学;运用实践  中图分类号:G623.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
期刊
摘 要:新《纲要》明确指出了科学教育的目标:对周围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对3~6岁儿童来说,环境应该是生机勃勃的,幼儿园应该为幼儿提供亲近自然了解自然的机会。本次活动让幼儿体验到种植的重要和有趣;爱护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有初步的环保意识等。幼儿得到了认识、观察、发现的机会,也能亲身体验各种植物种植的乐趣,利用亲子活动“小手牵大手”走进自然的绿色空间,引导大家
期刊
摘 要:公路施工作业对于质量以及应用寿命有着更为严格的需求。而公路质量是保障工程质量的重点。对此,必须要加强对公路品质的重视,提升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能力,而通过BIM技术加强对公路品质控制,可以有效的提升公路质量管理,这样才可以为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公路;质量;品质;思考;提高策略;BIM技术  中图分类号:F5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344(2018)18
期刊
久违的牵挂  一段不远的距离  这个季节我竟等了好多年  当我哼着小调来到你的身边  这段路程不再寂寞  对于下坝的牵挂  源于金色的十月  那个稻黄云淡的巧遇  这份牵挂  总是想说出口的  梦想  生生不息的卦图  隔江对望  下坝就成了活脱脱的  八卦图  这里八面来风四季蜕变  在岁月的阴阳交合里  稻香麦香菜花香  在金色的海洋中  美梦  一拨接一拨     聆听的耳朵  背靠苍山听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