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教育不仅要为高中学段提供合格的毕业生,也要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劳动者,因为对于部分学生尤其是学习成绩不太好的学生来说,初中教育可能就是他们的终极教育。因此,在初中阶段,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是语文学科不可推卸的责任。
首先,在课堂上,教师要通过各种方式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如现在的课堂,老师讲的多,学生讲的少。我们要改变这种方式。老师可通过提问等方式,让学生多讲。课堂提问要找准切入点,难度适宜,具有启发性。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我的母亲》时设计了这样的提问:“文中写母亲疼爱‘我’的那些事,同学们熟悉吗?”“熟悉。”“为什么?”“因为我妈妈也这样关心我。”“请你讲讲你妈妈平时是如何关心你的。”“每天早晨,妈妈总是问我中午想吃什么。每当吃饭的时候,妈妈总是把我喜欢吃的菜往我碗里夹,自己吃别的菜甚至是剩菜。到了周末,妈妈还常常单独给我做好吃的。”“还有更生动的吗?”“有。有一次……”
因为提问涉及学生熟悉的生活,所以学生有话可说。这样的提问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也有助于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通过提问引发学生分组讨论或分组抢答,也是锻炼学生说话的一种有效方式。在课堂提问过程中,对那些积极、主动思考并发言的学生,老师要多给予表扬和鼓励。对那些胆小的学生,要在启发诱导的基础上,寻找他们发言的哪怕是微小的闪光点,用恰当、中肯的词语给予鼓励。再如,可以利用听、说、读、写相互促进的关系,用“读”来促“说”,用“写”来促“说”。学生只有读得多、写得多,才有东西可说,才能把话说好。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还可以将读、写、听、说等训练结合起来,综合运用。例如,河南的陈玲枝老师就尝试运用了一种新的教学法——“说、画、讲、写”教学法。她在上《春》这一课时,先在黑板上板书“印象中的春”几个字,让学生谈自己记忆中的春天,再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经过对课文的领会、分析、理解、讨论,使学生抓住了《春》的基本思路,懂得了作者的写作意图——通过对不同画面的描绘来歌颂生机盎然的春天。第二步是画,让学生按春草、春花、春风、春雨、迎春五个春天景象,分别画出五幅画。第三步是讲,教师把五幅画片用幻灯机放映到黑板上,让学生看图口头作文。最后一步是写,通过上述一系列的训练,使每个学生对春天都有了深刻的印象,然后让学生写一篇作文,题目是《我爱春天》。这节课上得生动,上得活泼,既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也真切提高了学生的说话能力。
其次,要广泛开展课外活动。要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只靠课堂时间是远远不够的,必须由课内向课外延伸。教师要通过课外活动,对学生进行创造性的说话训练。例如,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定期进行口头作文竞赛,在课外组织学生收看电视中的各种辩论大赛,举行辩论会;在学习了采访知识后,让学生走出校门采访社会上的好人好事;还可组织故事会、诗歌朗诵会、读书报告会等等。为了使这些语文活动不流于形式,教师要精心组织,合理安排,并做好充分的准备。以召开辩论会为例,教师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必要的理论讲解。学生在电视上看到的论辩大赛固然很多,但往往只流于“看热闹”,对于论辩的方法技巧、论辩心理、语言风格等等则知之甚少。为了使学生真正掌握论辩这种语言手段,使辩论会达到预期目的,赛前必须对学等进行一定的理论指导,使之掌握一定的论辩方法。2.选择恰当的论辩题目。题目必须是两个不相容的判断,否则就争不起来或争不出结果。同时,选择的论题应反映学生关心的问题,贴近生活,使学生有话可说,从而达到通过辩论提高学生思辨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目的。3.指导学生进行充分准备。要研究对方论点,要分析对方用以支持论点的事实、道理。要把己方的论点、论据想清楚,尽量组织得严密有序、有条不紊,使论辩具有不可辩驳的逻辑力量。4.确定好论辩的主持人和评判员。只有经过教师精心的准备,同时又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能使多项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
当然,要想在短期内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是不可能的,它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但是,只有我们在教学中切实注重了学生的说话能力的培养,就一定能够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
首先,在课堂上,教师要通过各种方式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如现在的课堂,老师讲的多,学生讲的少。我们要改变这种方式。老师可通过提问等方式,让学生多讲。课堂提问要找准切入点,难度适宜,具有启发性。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我的母亲》时设计了这样的提问:“文中写母亲疼爱‘我’的那些事,同学们熟悉吗?”“熟悉。”“为什么?”“因为我妈妈也这样关心我。”“请你讲讲你妈妈平时是如何关心你的。”“每天早晨,妈妈总是问我中午想吃什么。每当吃饭的时候,妈妈总是把我喜欢吃的菜往我碗里夹,自己吃别的菜甚至是剩菜。到了周末,妈妈还常常单独给我做好吃的。”“还有更生动的吗?”“有。有一次……”
因为提问涉及学生熟悉的生活,所以学生有话可说。这样的提问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也有助于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通过提问引发学生分组讨论或分组抢答,也是锻炼学生说话的一种有效方式。在课堂提问过程中,对那些积极、主动思考并发言的学生,老师要多给予表扬和鼓励。对那些胆小的学生,要在启发诱导的基础上,寻找他们发言的哪怕是微小的闪光点,用恰当、中肯的词语给予鼓励。再如,可以利用听、说、读、写相互促进的关系,用“读”来促“说”,用“写”来促“说”。学生只有读得多、写得多,才有东西可说,才能把话说好。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还可以将读、写、听、说等训练结合起来,综合运用。例如,河南的陈玲枝老师就尝试运用了一种新的教学法——“说、画、讲、写”教学法。她在上《春》这一课时,先在黑板上板书“印象中的春”几个字,让学生谈自己记忆中的春天,再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经过对课文的领会、分析、理解、讨论,使学生抓住了《春》的基本思路,懂得了作者的写作意图——通过对不同画面的描绘来歌颂生机盎然的春天。第二步是画,让学生按春草、春花、春风、春雨、迎春五个春天景象,分别画出五幅画。第三步是讲,教师把五幅画片用幻灯机放映到黑板上,让学生看图口头作文。最后一步是写,通过上述一系列的训练,使每个学生对春天都有了深刻的印象,然后让学生写一篇作文,题目是《我爱春天》。这节课上得生动,上得活泼,既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也真切提高了学生的说话能力。
其次,要广泛开展课外活动。要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只靠课堂时间是远远不够的,必须由课内向课外延伸。教师要通过课外活动,对学生进行创造性的说话训练。例如,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定期进行口头作文竞赛,在课外组织学生收看电视中的各种辩论大赛,举行辩论会;在学习了采访知识后,让学生走出校门采访社会上的好人好事;还可组织故事会、诗歌朗诵会、读书报告会等等。为了使这些语文活动不流于形式,教师要精心组织,合理安排,并做好充分的准备。以召开辩论会为例,教师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必要的理论讲解。学生在电视上看到的论辩大赛固然很多,但往往只流于“看热闹”,对于论辩的方法技巧、论辩心理、语言风格等等则知之甚少。为了使学生真正掌握论辩这种语言手段,使辩论会达到预期目的,赛前必须对学等进行一定的理论指导,使之掌握一定的论辩方法。2.选择恰当的论辩题目。题目必须是两个不相容的判断,否则就争不起来或争不出结果。同时,选择的论题应反映学生关心的问题,贴近生活,使学生有话可说,从而达到通过辩论提高学生思辨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目的。3.指导学生进行充分准备。要研究对方论点,要分析对方用以支持论点的事实、道理。要把己方的论点、论据想清楚,尽量组织得严密有序、有条不紊,使论辩具有不可辩驳的逻辑力量。4.确定好论辩的主持人和评判员。只有经过教师精心的准备,同时又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能使多项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
当然,要想在短期内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是不可能的,它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但是,只有我们在教学中切实注重了学生的说话能力的培养,就一定能够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