杉木人工林生物量分布特征及其碳计量参数

来源 :林业资源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fend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探究杉木人工林生物量的分布规律并建立其生物量预测模型,为预测和评估其固碳能力提供依据。采用野外生物量调查和室内测定等方法,选择广西杉木典型栽培区的不同林龄阶段和不同立地条件的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对其根茎比、木材基本密度、含碳率和生物量转化与扩展因子等参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林龄杉木树干生物量的占比最高,幅度为40.00%~67.40%,树根其次,幅度为14.70%~22.70%;杉木的平均根茎比值为0.263,木材基本密度的平均值为300.5 kg/m~3;不同相对生长方程回归模型对于树干、树皮、树枝、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以及总生物量的拟合效果并无明显差别;杉木各器官平均含碳率为50.57%,呈随林龄增加而增加的趋势;杉木树干生物量与蓄积量的关系以幂函数略优,而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和总生物量与蓄积量的关系则以双曲线模型略优。
其他文献
由F.oxysporum f.sp.cubense(Foc)引起的土传疾病─香蕉枯萎病,已经成为香蕉生产中的主要疾病之一。之前人们认为,在侵染香蕉过程中,Foc可以分泌两种毒素─镰刀菌酸和白僵菌素以贡献给它的致病力,然而也有研究表明,在侵染过程中Foc分泌的白僵菌素的量很少,能否帮助侵染,尚有争议。此外,在香蕉枯萎病致病机理的研究中,亦存在导管阻塞说和毒素说的争议。导管阻塞说主张病原菌侵染香蕉后,
学位
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实,对家校共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家庭和学校亟需转变育人观念,增强共育意识,更新共育方式,加强各自的教育水平,探寻出一条减量提质增效的合作共育新路子。家庭和学校作为学生学习成长的两个重要主阵地,共同承担着促进孩子健康全面成长的重要任务。而家校共育的核心在学生,关键在“共育”,需要家庭与学校互相尊重、平等合作、双向交流,围绕共同的育人目标,整合和优化双方有利的教育资源,达成一致的共育
学位
燕麦作为高寒地区人工草地最重要栽培草种,由于栽培措施落后和管理粗放等原因导致优良品种种子高产潜力受限。施肥和种植密度是影响燕麦种子产量的关键措施,而有关施氮量和播种密度影响燕麦种子产量的相关机理尚不明晰。基于此,本研究以青海省主推燕麦品种青燕1号为材料,于2016至2017年在青海东部农业区湟中县设置5个氮肥水平、3个密度水平,采用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从叶片生理、光合特性、农艺性状、抗倒伏和土壤养
学位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从人才成长的规律看,学生如果没有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基础扎实也无法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因此,激发学生发现和创造的内在兴趣,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开拓意识、实践能力,应成为我国基础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指出,要“强化课程综合性和实践性,推动育人方式变革,着力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在学科类课程标准中“设立跨学科主题学习
期刊
“跨学科主题学习”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强调小学数学课程应有的综合化和实践化的一种课程设计。本文分享个人对“跨学科主题学习”的理解,并探讨教师如何根据现实问题,引导学生在数学学习、综合实践和创造中设计跨学科主题学习。
期刊
海洋病原微生物严重威胁公众健康,及时、准确地检出病原微生物对于疾病的预防与控制至关重要。虽然基于信号报告的微生物分析方法取得了进展,但低成本、超灵敏和准确的诊断技术仍需要进一步提高。本研究通过基因工程技术获得细菌生存防御系统(MDS,microbial defense system)中行使重要功能的毒素蛋白,探索其作为生物传感器信号放大探针的响应机制,并构建了三种基于功能化毒素蛋白的微生物诊断传感
学位
消落区是河流、湖泊或水库等湿地因周期性的水位消涨而反复淹没和落干形成的一种特殊湿地,兼具水陆生态系统特点和功能。消落区植被在区域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维持、水质净化、水土保持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此外还可作为重要的生态廊道,并在景观美化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美学功能。由气候变化导致的极端降水事件在频度和程度上都较以往严重,很多消落区植物发生了不同程度的退化。选择适宜的木本植物作为该区域的植被恢复物种,具
学位
采用机载LiDAR技术对江苏连云港南云台林场杉木人工林进行林分因子调查,基于调查结果和含碳系数,运用生物量方程法估测生物量和碳储量,旨在为杉木林经营管理和开展固碳增汇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y=4.6642e0.1237x(R~2=0.8012)为胸径优选反演模型;2)杉木人工林碳储量随径级的增大而不断增加,其地上碳储量(4.31~72.79 t/hm~2)显著高于地下碳储量(1.17~21.44
期刊
报纸
荧光探针是一类具有特殊光学性质的物质,其能够和检测物质发生特异性响应进而引起探针分子结构、构象的变化;受光激发后可发射出灵敏度高、波长可调节等特点的专一响应信号。因此,荧光探针已成为现代生化分析检测中的一类重要手段,在分析化学、生命科学及医学诊断等诸多领域被广泛应用。在生命活动过程中,荧光探针能够实现在异常环境(如:缺氧、氧化损伤等)下的生物标志物的检测。例如:肿瘤细胞缺氧环境下异常增加的硝基还原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