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海,他看到了什么

来源 :大众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1837275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里亚纳海沟最深处达10911米,“蛟龙”号下潜到6900多米的海底究竟什么样子?是平坦的,还是崎岖的?有什么样的生物?潜航员带你走进神奇奥妙的海底
  6月19日,“蛟龙”号载人潜水器7000米级海试第二次下潜最深到达6965米,并进行坐底。担任中潜航员的唐嘉陵在海底工作约3小时,获取海水样品和沉积物样品。那么在世界最深区域的马里亚纳海沟,6900多米的海底究竟什么样子?是平坦的,还是崎岖的?有什么样的生物?唐嘉陵带你走进神奇奥妙的海底。
  在执行“蛟龙”号载人潜水器7000米级海试第二次下潜任务的前一天晚上,为了保持充足精力,唐嘉陵很早就休息了。睡觉之前,他琢磨,此次潜海到底会看到什么,与去年执行5000米级海试的东北太平洋区域的海底有什么不同,会不会看到奇异的生物?当他下潜到6900多米的海底时,意想不到的是居然与他想象的差距较大。
  “这片海域海底给我的感觉不是深邃,而是荒芜和贫瘠。底下没有石头,也没有起伏。在那里,不像森林里能听到风声和鸟叫,也不像高山上能看到峰峦和绵延,只能体会到从来没有和想象不到的安详和宁静。打开灯光,看到尽头都是平的,它不像沙滩,而像奶酪,是海底沉积物,细细的粘稠和胶着状,颜色介于淡奶黄色和浅褐色之间。稍微不小心,就会惊动它。我驾驶‘蛟龙’号轻轻一推,它就会自然的一散,就像战争产生的硝烟,弥漫起来。”唐嘉陵说,“在海底,我看到了一些非常小的像昆虫一样的生物,但是由于机械手空隙比较大,抓不上来。平坦的海底上透气的一个个小孔很多,估计是海洋生物活动的痕迹。在沉积物取样时,底泥就像粘稠的奶油一样流动,我就轻轻地、小心翼翼地把取样器插下去,尽量慢地拔起,避免与周围相碰,用了很长时间,才把样品完好地取到。”
  在海底,唐嘉陵完成了取海水、沉积物样品、摄像、照相等许多作业。在布放此次下潜的标志物时,唐嘉陵说:“我将潜水器坐到海底时,底流像风儿一样流过,像昆虫一样的小生物就四处闪躲,推力器荡起了一层泥烟雾,有几层楼高。我慢慢地用机械手把带有‘中国载人深潜蛟龙号第47次下潜’字样的牌子放到海底,想在视窗前拍一张带有标志物的照片,但是烟雾把标志物淹没了。慢慢地,当烟雾褪去一半的时候,我拍了一张照片。而后,就与它告别了,永久地告别。这时候,我才感觉像到达月球一样,到达了一个非常非常遥远的、人迹罕至的地方,体会到什么是真正的孤独。”
  链接
  “蛟龙”大事记
  2002年6月11日,科技部下达了《关于十五863计划重大专项7000米载人潜水器启动的批复》。
  2003年2月24日,国家科技部与中国大洋协会正式签订《7000米载人潜水器重大专项任务合同书》。
  2007年8月底,7000米载人潜水器总装完成。
  2007年10月3日,开始水池试验。
  2009年8月27日,50米海区试验全面超额完成试验任务,通过了海试领导小组办公室和科技部技术咨询专家组的审查。
  2009年9月23日,300米海区试验任务完成。
  2009年10月3日,我国第一艘大深度载人潜水器成功搭载三名试航员在我国南海下潜到1109米,完成了规定的性能试验。
  2010年3月5日上午在北京召开了载人潜水器关键技术改进与3000米级海试研究项目启动暨领导小组成立大会。3月5日下午在北京召开了载人潜水器关键技术改进与3000米级海试研究项目协调会。
  2010年7月12日,首席潜航员叶聪驾驶“蛟龙号”,下潜至3759米,突破了3682米的世界海洋平均深度。至此,中国成为继美、法、俄、日之后,世界上第五个掌握3500米以上大深度载人深潜技术的国家。
  2011年7月1日,“蛟龙”号5000米级海试起航仪式在江阴举行。
  2011年7月21日,潜水器在位于东太平洋国际海域的E3区实施了第一次下潜试验,最大下潜深度达4027米,初步验证了经过技术改进后的潜水器水下性能,为随后冲击5000米深度奠定了基础。
  2011年7月26日,潜水器在E3区开展了第二次下潜试验,成功突破5000米水深大关,最大下潜深度达5057米,并在水下完成了多次坐底,开展了水下照相和摄像。
  2011年7月28日,潜水器在位于中国大洋协会多金属结核勘探合同区的E2试验海区进行了第三次下潜,最大下潜深度达5188米。潜水器坐底作业时间长达210分钟,共进行了海底照相、摄像、地形地貌测量及取样等作业,获取了近底精细地形资料。
  2011年7月30日和8月1日,到达中国大洋协会勘探合同区E1区后,潜水器分别进行了第四、五次下潜任务,开展了生物、微生物、沉积物、多金属结核取样,两次在海底成功布放标志物,进一步验证了潜水器在大深度条件下的作业性能和稳定性。
  2012年6月3日,搭载着“蛟龙号”的“向阳红09”船从江阴苏南国际码头起航,奔赴马里亚纳海沟区域,执行“蛟龙号”载人潜水器7000米级海试任务。
  2012年6月24日清晨,伴随着一场瓢泼大雨,中国“蛟龙”开始了历史性的征程。北京时间8时55分,水面监控屏幕上潜水器下潜深度数字悄然指向7005米,圆满完成7000米级海试任务。
  2012年6月27日,“蛟龙”号于北京时间5时29分顺利下潜入水,开始7000米级海试第5次下潜。经过3个多小时的下潜,于北京时间11点47分到达水下7062.68米的深度,创造中国载人潜水器的新纪录。
其他文献
氨损害人体健康的途径主要是吸入,过量吸入氨引起呼吸系统的疾病,使人头痛、流涕、咽喉痛、嗅觉失灵、多汗、呕吐、胸痛,对皮肤和眼睛有强烈的刺激性  2000年5月,天津市民李某一家兴高采烈地搬进了装修好的新居。刚住进去时,他们嗅到房间里有一股强烈的异味,都以为新居有点味儿也正常,住住就好了。不料,不久全家人先后都出现了不适症状。李某感到问题可能不像他们所想象的那么简单,于是经人指点,请室内环境监测单位
学生心声  晓蒙(小学三年级):最想当的“官”肯定是班长啊,因为最大嘛,可以管很多很多的人。  芳芳(小学四年级,现任学习委员):我会严格要求自己,把字写漂亮,让大家都欣赏我。同时在课下积极帮助同学,告诉他们不懂的问题,帮他们预习、复习。  叶子(小学五年级):当班干部又累又麻烦,还会占用自己的学习时间,“无官一身轻”,什么官都不当最好。  景军(初中二年级):我们班竞选班干部特别激烈,有同学刻意
春季是感冒、流感等病毒性疾病的高发期,除了营养均衡、加强锻炼之外,要多吃一些抗病毒食物,对预防这些病毒性疾病十分重要。研究表明抗病毒作用较强的食物有:  1.大蒜:大蒜中的植物杀菌素,对细菌和病毒有较强的杀灭和抑制作用,艾滋病毒放入大蒜片中5分钟便全部死亡。  2.蘑菇:英国科学家发现,蘑菇中含有多种抗病毒成分,能增强人体免疫机能,对病毒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3.红薯:维生素A是帮助肌肤抵御细菌、
装修新居之前了解一些必要的科学知识,装修中严格遵循国家标准和科学方法,就能避免新居变成“毒气室”的悲剧发生  家,是栖身之所,也是心灵港湾,更是天伦之乐的桃源。但凡面临乔迁之喜,人们往往倾其所有去精心装扮这个属于自己的小天地。然而,现实生活中却因业主缺乏相关科学知识、施工方不遵循国家标准和科学方法,屡屡导致新居变成“毒气室”的惨剧发生。  一个小女孩的悲剧  2004年5月,福建省福州市的林先生以
手机丢了怎么办,哭!再买!那些攒了好多期的精华手机杂志怎么办,存了密码开机自启动的手机QQ怎么办,绑定了便捷支付二维码的手机银行怎么办,记了N个月吃喝拉撒的手机账本怎么办……如果你的手机刚才真丢了,请先不要往下看了,赶紧挂失、停号、解绑改密码并“哀”告亲友,只有在丢手机的那一刻我们才强烈地意识到:手机已经悄无声息侵入我们生活的每一个细胞,换个手机也许就意味着要换个生活。  本文并不能帮你找回丢失的
我国120吨大推力火箭发动机点火成功  我国新一代大推力120吨液氧煤油火箭发动机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第六研究院点火试验获得成功。这标志着我国成为继俄罗斯之后,第二个完全掌握液氧煤油高压补燃循环液体火箭发动机核心技术的国家。同时,也将为我国2014年实现长征5号火箭首飞,以及进行后续载人航天和月球探测工程等打下坚实基础。  我国首艘300米饱和潜水母船交付使用  集生活舱、过渡舱、逃生舱、潜水钟、生
多少人在有了孩子之后,才明白“好好吃飯”这四个字的真正含义和重要意义。家长在为成长中的孩子准备一日三餐的时候,既要考虑吃的营养健康,还要尽量提高饭菜的“颜值”,让全家共享赏心悦目的一餐饭。饭团是小朋友们比较喜欢的一种食物,制作起来也很简单方便,尤其是对于比较低龄的宝宝来说,通过在饭团中添加一些蔬菜、肉类,既保证了营养均衡,还能锻炼他们的自主进餐能力。  食材准备 食用油、藜麦、大米、野山菌、油菜、
提要:男女之间存在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事实,我们无法改变, 也不需要强行改变这些事实,只需要正确认识和处理这些差异,就会让我们的生活发生巨大的变化  尽管几乎所有人都承认男女之间存在差异,却并不很清楚到底存在哪些差异。不少的研究学者都一再对这些差异做出解释,但遗憾的是,相当一部分的观点,强调的是男性与女性之间的对立,或者两者之间的矛盾。一刀切地判定女人就应该这样,男人就应该那样,男人和女人就应该势
“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很早就阐明了“愉快教育”的优越性。“教育要使人愉快,要让一切教育带有乐趣”,现代教育学家斯宾塞又响亮地提出了“愉快教育”理论。现代教学论也公认:课堂教学除知识对流的主线外,还有一条情感对流的主线。教学活动是在知识、情感这两条主线互相作用、互相制约下完成的。情感这条主线在小学教学中尤其重要,因为儿童在愉快的气氛中进行学习,可以消除紧张的
在人类寻求解除病痛的过程中,最初的方式是来自于巫师的实践。  原始时期,人们认识自然的力量十分有限,巫师们的职责促使其在医学方面不断探索。慢慢地,他们成了最能辨认有害植物的人,成了能摹仿动物自疗,或使用草药治病的智者。有趣的是,这些不断发展起来的本领在他们眼里,却只不过是能帮助人们更加相信其符咒法力而已。  医学就起源于巫术和宗教活动。原始社会的舞蹈形式,通常是其復杂仪式的一部分,超自然力量就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