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明星强强联手,严肃国宝也“卖萌”

来源 :高中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hde2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继《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之后,大型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再次获得了口碑和收视率的双丰收。节目汇集了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南京博物院、湖南省博物馆、河南博物院、陕西历史博物馆、湖北省博物馆、浙江省博物馆、辽宁省博物馆9家国家级重点博物馆(院)的27件文物珍品,融合演播室综艺、纪录片、戏剧等多种艺术形态,以纪录式综艺语态讲述顶级国宝的前世今生。
  中国版“博物馆奇妙夜”,接地气的国宝“活”了
  以往,说到文博类节目,尤其是国家主流媒体播出的此类节目,人们的印象往往是“伟光正”——专业正确但生硬晦涩。而《国家宝藏》一改过去填鸭说教式的讲述,结合当下的社会热点,深度挖掘文物中蕴含的易于被现代年轻人接受的闪光点,以近年来电视荧屏上颇受欢迎的小剧场形式讲述文物的故事,以点带面揭示文物背后的历史文化内涵,非常巧妙地将“高大上”和“接地气”有机地结合起来。
  “对话岁月,万语千言,历史这本书,我们一起慢慢翻;一眼千年,光阴似箭,守护的故事里,已过沧海桑田,再多溢美之词都显得苍白。”《国家宝藏》第一期节目可谓异彩纷呈,张国立担任1号讲解员给节目定下了靠谱的基调,李晨、王凯、梁家辉、王刚、段奕宏、刘涛等明星担任国宝守护人,则带来活泼气息。此外,更有中国九大博物馆馆长齐坐镇,为节目内容“背书”。
  文化是《国家宝藏》这档节目的核心,以首期展示的3件故宫博物院文物为例,《千里江山图卷》将华夏山河的宏伟囊括于画卷中,以高水准的艺术作品倾诉了对壮丽家国的情怀与眷恋,让观众看得心潮澎湃;石鼓承载着自先秦时期以来所奠定的刚健、秩序、进取的文化内涵,用最早的文字记录着华夏文明的博大;明艳炫彩的各种釉彩大瓶,因暗合了网络上对乾隆“农家乐”审美的调侃最受热议,节目里虽然也表达了吐槽之情,但更指出其不仅代表了当时陶瓷工艺技术的集大成,更体现了大国盛世的物质与文明自信,从另一个角度回应了舆论关注。
  《国家宝藏》在文博节目娱乐化方面进行大胆尝试,堪称形式创新的标杆,但它昭示的并不是娱乐需求多么大,而是年轻观众对文化内容仍有渴求。“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每一件看似冰冷的文物都是对历史烟云的见证,都承载着许多鲜活的人和事。与文物展示有关的文艺创作就应该在普及文物知识、展示文物精湛工艺的基础上,用心往更深處挖掘,讲好文物背后的故事,激发和释放文物所蕴含的浓浓人文气息,让文物“活”起来。
  精彩的国宝故事谁来演?年轻人说了算
  作为一档题材相对比较严肃的节目,《国家宝藏》的呈现方式却非常接地气。节目中,各大明星更是化身历史人物,以小剧场形式讲述文物的前世传奇,有着向国宝鞠躬、向匠人礼敬的谦卑姿态,有着贯通古今、求索国魂的虔敬气场。
  在华丽的外表之外,《国家宝藏》之所以成功,尤其是在年轻人中颇受欢迎,在于其打破了传统的文化节目固有的思路,敢于创新,采用了一种年轻人喜闻乐见的话语体系、讲述方式。比如,讲述文物背后的历史故事,如果用传统的字幕或者旁白方式呈现,不仅不具象,还很枯燥,而《国家宝藏》采用了情景剧的方式,演活了文物背后的故事。尤其是敢于使用“自带流量”的当红明星,台词中还穿插了不少流行语。在很多人看来,要达到文化科普的目的,首先要让大众有了解的兴趣,否则再好的内容,没有人愿意看也是做无用功。
  节目制作人兼总导演于蕾说:“邀请明星做国宝守护人,用多样化的舞台表演结合综艺表现手法讲解国宝的前世今生,这些都是电视手段。让观众通过看这个节目而走进博物馆,才是我们做这个节目的初心,也是我们的终极目标。”
  他们不是明星,但背后的故事更精彩
  为了讲好国宝故事,在《国家宝藏》的舞台上,不仅有明星大腕的“场景重现”,还有很多普通人的动人故事。比如典型的“故宫人”梁金生,这位与梁家辉一同推介石鼓的守护人从他的高祖父开始,一家连续几代人都在故宫供职,而他已经在故宫工作了38个年头,是名副其实的“故宫世家”;比如年轻的志愿者张甡,号称“瓷器问不倒”的他在故宫已经志愿服务了5年,说到各种釉彩大瓶,他滔滔不绝,充满热情与敬畏,而老中青三代故宫志愿者的亮相更让观众感受到了他们的虔诚和敬业。再比如74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国画颜料制作技艺的传承人仇庆年,他的现场演示让观众了解古代绘画颜料的制作难度,而独自去深山老林里寻找能作为颜料的矿石的故事更让人感受到他对中国文化的热爱……
  文物背后见人、见情,如果只是展示文物,《国家宝藏》也不会这么火。正是因为在节目中引入了一系列与文物有关的人物,向观众表现了他们对文物的情感与思考,才让《国家宝藏》更加打动人心。每一件文物都记载着民族血脉的基因密码,每一座博物馆都是守护中华文明的宝库。《国家宝藏》力图对每一件文物的前世今生进行梳理与总结,让观众感悟我国传统文化的深厚与自豪。
  诚如《人民日报》的评论所言,如今,中国媒体人也在精心谋划打开历史、打开传统的独特方式,让沉默的国宝“说话”,给执着的匠人点赞。事实上,唯有通过更多这样的努力,才能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国家宝藏》的国之重宝、《百心百匠》的民间遗珍,“一眼千年”,让人们与文化长谈,这何尝不是我们这代人对文明的守候?
其他文献
我是一个演员。  专注于演绎别人的演员。  我八面玲珑,在光和影的交错中,成为一个个形态各异的我,有时候,我也对自己的样子感到模糊。我卑微而又坚强地存在着,为绚烂的光芒而坚持。  我专心于自己的生活,努力地完成着一切,辛辛苦苦,不求回报。我乐在其中,我演绎的,好像如同真的我一般;我所表现的,或许正是我渴求的,它们的美好,令我羡慕。有时候,清醒过来,突然间发觉一切都是假象,外表的掩饰纵然华丽,内心的
期刊
江南的烟雨朦胧,见证着印刻在青花瓷上无声的誓言。  ——题记  烟雨,朦胧着四世纪的深情,江南,沉淀着三千年情怀的古城。千江水有千江月,我对江南的那份理解,大概就像水鸟听见树的心。  时光低语,十里柔情。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云霞蒸蔚的美唤醒了蛰伏已久的文艺心,我常常幻想:一条古河,一条古街,一排排青瓦白墙的小房子。一个唤作景德镇的地方,一条古巷里有身着一袭袄襦散花裙的年轻女子,撑一把紫竹为柄四十八
期刊
中学同学小赵儿时的梦想是当个厨子。那时候,他的周记本简直就是菜谱,永远不厌其烦地把这周他家每天的饭菜描述一番。老师一翻开他的周记本就头大,因为每张纸都浸满油渍,这让老师怀疑他是刚吃完饭来不及擦手就直接写周记。  不过,小赵的家人扼杀了他考烹饪职高的梦想,让他考大学。高考报志愿前,为了拉近与餐饮行业的距离,小赵预填了酒店管理专业。复习中,他读到《西厢记》,忽觉辞藻晶润,满口余香,惭愧自己不能仅满足于
期刊
男神女神永远是文艺片镜头追逐的对象,正因如此,形形色色的电影让我们认识了一代又一代的男神女神。然而当年华逝去,我们依然记得他们那些令人屏息凝神的唯美瞬间,正是那情、那景、那人,装点了我们青春和爱的记忆。就让我们跟随电影一起去回忆曾经那些美丽动人的画面,总有一位令你心动……  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  最干净纯粹的翩翩美少年  莱昂纳多的美一直被称为无与伦比和不可思议,他年轻时那种阴柔绝美又清澈明朗的
期刊
如果将人生比喻成一片一望无际的沙漠,我们置身其中,那么梦想应该就是那个埋在黄沙里等待我们去找寻的宝藏。如果不去寻觅,我们或许可以靠着绿洲,靠着繁星,靠着一路陪伴着的骆驼继续活下去。但有了追逐梦想的这份渴望,便能在心里种下一颗宝贵的种子,它会随着时间,自然地结出果实。  《玛丽莎的心愿清单》  每个人都应该给自己列一张心愿清单  《玛丽莎的心愿清单》是美国作家吉尔·斯莫林斯基的作品,讲述了一个有趣又
期刊
韦斯特罗斯:  瑞典中东部城市,是西曼兰省的首府,斯德哥尔摩市往西100公里处,濒临梅拉伦湖和斯瓦特河口。韦斯特罗斯市面积1143平方千米,人口约为14万,是瑞典的第六大城市。它也是瑞典历史最悠久的城市之一,迄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早在中世纪就已经是瑞典的贸易、文化中心,是瑞典重要的内陆湖港。也是国际时装品牌H&M的发源地。  大街上走路最快的人  19岁以前,我都生活在太过要求速度的地方。  习惯
期刊
“偏科导致的后果,就好比一条腿迈入了学霸的队伍,却发现另一条腿不听使唤,死活都拖不进来。”在传统高考计各科目总成绩的背景下,偏科会影响考生的升学质量。而随着全国各地逐步开启新高考模式,从“文理分科”变为“文理不分科”,学生的选择范围扩大,发展方向更多,偏科生可谓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新高考实行“文理不分科”制度,采取“3+3”模式,即高考科目由语文、数学、外语和考生自选的 3 门学业水平等
期刊
我们都有这种相似的经历,父母最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我们都是为你好。”可是大多数时候,我们往往感受不到其中的“好”,事情也并不全都是“好”的结果。而我们很多人对父母的情感也是充满矛盾的,有时候觉得他们是为我们好,有时候又觉得他们只是用爱的名义在操纵自己。  其实,我们内心大多数时候还是愿意理解父母的,只是他们的方式总是让人太不容易接受。而且,最重要的问题还在于,父母是否真的理解自己的孩子内心真
期刊
黑白  @ 黄爱东西 一开始的时候,让我们神魂颠倒的都是颜色,蓝天、白云,然后这些都变成了记忆。记忆里最先消失的是声音,然后是颜色,最后剩下黑白和深深浅浅的灰。如果你回忆从前的某些片断,你记得最清楚的应该是你或者某人在笑容满面地说着些什么,像一部默片。所以蝴蝶是否是一个最情深款款的怀旧爱好者?据说它们虽然穿得花里胡哨,可实际上全是色盲。一个色盲的记忆里应该充满了黑白片断吧,毋须说服,且永不褪色。 
期刊
日子不停地转动着,世间所有的物质都不会保持崭新的模样。但那枚银针在我脑海里,却永远是我初见它时的样子。  那枚针是姥姥最喜爱的物件。  我还记得那个温暖的夜,雨后地面上一滩滩水洼在院落里橘黄色的灯光下闪闪发亮。姥姥坐在孤灯下,手中的针线灵活地穿梭着,我光着脚跑出来:“姥姥不睡觉吗?”  姥姥慢慢站起身来,抱起我走进堂屋,摸着我的头说道:“孩儿啊,姥姥缝完衣裳就睡呢。”  姥姥手里的那根针,是看起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