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伯乐》作为萧红生命最后时刻的未竟之作,被后人誉为"半部红楼"。萧红在其创作上并未直接流露出对底层人物悲惨命运的同情,而是以反讽的手法对小知识分子进行讽刺。马伯乐的塑造并非是萧红对于国民性批判的放弃,而是其创作更加成熟的一种表现,在其反讽的表现中产生张力,以马伯乐逃难的经历来揭示战争时代背景下的国民劣根性,引起人们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