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思政课情境创设的有机统一

来源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385593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课程、新高考背景下,情境教学应运而生。对此,思政课教师应顺势而为、大胆破局,做好情境与观点的“摆渡人”。唯有创设与思想政治课学科特质相契合的教学情境,思政课教学才能真正呈现出咀之有劲、品之有味的更高境界。由此,思政课教师应从整体视野上综合考量学科知识、教学目标、学科任务、基本学情四大要素,用匠心创设出结构优良、意义凸显的教学情境,铸就教师与学生心意相通、知识与素养相得益彰的思政课。
其他文献
夏季气候炎热又潮湿,人体新陈代谢加快,消耗与排泄增加,水分大量流失,消化能力减弱,食欲下降,同时病原菌滋生、蔓延快,各种感染性疾病尤其是肠道传染病容易多发。为了呵护身体健康,预防疾病,夏季除了要自觉把好“病从口入关”外,还应讲究饮食的科学性。根据夏季的特点,在选择食物方面应掌握“三宜三不宜”。
作为回应型立法的有益探索,2020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以下简称“修订版预防法”)主要包括一般预防、临界预防、重犯预防三部分。其中,“临界预防”的分级体系、重新犯罪的预防之策等展现了多方力量、多重机制、分级预防、干预和矫治未成年人错罪行为的实践进路。
课堂教学像一篇散文,没有统一的模式,没有固定的套路,它需要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实际创新呈现教学内容;课堂教学应该由告知式的知识灌输转向关注学生的素养,指导学生实现深度学习。教学设计要以学生的生活逻辑为主线,以知识为依托,将能力的培养和正确的价值导向融入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引导学生在探究、思考、分享过程中生成知识,让学生在生成性活动中,积极表达、善于思考、习得方法、努力践行,做到知情意行统一。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得到更加广泛与深入的运用。但是,传统的板书等教学工具也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板书引入绘画可以拉近师生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记忆效果,提高教学效率。
本文从烟花秀的视角出发,以2020年宁波市中考试卷为例,从命题的创新性、科学性、生活化和导向性四个方面阐述对中考试题命制策略的理解和思考。
“议”教学作为新时代思政课活动型学科教学的重要实践,其构成包含议题、议境、议径、议经四大要素。在课堂架构中,四大要素融合推进,具有一定的流程遵循。这样的流程遵循能够将“议”教学与深度学习嵌入融合,有利于教师深度地教、学生深度地学。
新媒体的高速发展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转型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持,移动网络的普及也改变了思想政治教育环境。面对多元化的网络文化环境,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探索一条新的教育模式,发挥新媒体教育价值,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水平。而伴随着新媒体与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的深入,媒介素养教育逐渐成为广大思想政治教师的关注点。如何加强媒介素养教育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成为学校育人工作的重中之重。由黄金艳编写的《媒介融合态势下当代大学生思想行为研究》一书,指出了思想和行为是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基本范畴和逻辑起点。
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过程中,为了让核心素养在主题情境教学中落地生根,应该做到“三心二意”,即情境创设要真心、问题探究要用心、价值引领要走心、情境氛围有诗意、情境拓展有深意,才能让我们的课堂实现华丽转身。
自信是个体的可贵品质,对大学生成长和一生发展均有重要影响,无论是智力、体力,还是处事能力,自信均发挥着基石作用。当代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的中流砥柱,肩负推动民族振兴和国家繁荣发展的使命,其综合素质水平关系祖国的未来。自信是在正确自我认知与评价基础上,形成对自身能力和价值的一种认可态度。
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是维护学生群体的意识形态稳定性,让学生能充分意识到自身具有的社会责任和历史责任,从而保障大学生成为专业能力过硬、心理素质良好、价值观正确且稳定的社会中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