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讲解基础数学知识的同时,还应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为此,教师需要转变传统的数学教学理念,在教学中采用多种方法,既要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浓厚兴趣,还要锻炼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培养;解决问题;能力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20)34-0168-02
在新課程改革的指导下,小学阶段数学教学要求教师在讲解概念性知识的基础上,应投入更多的精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1]。小学数学教材中,设置了许多具有实践性特点的数学问题,教师应将讲解实践性问题作为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切入点,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方法解决数学问题,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1 小学阶段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性
小学阶段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数学学科具有工具性特点,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数学学科的工具性优势,逐步引导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以及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过程中,形成逻辑思维,并且增强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深入挖掘学生数学学科的创新潜力,促进学生综合素养全面发展;第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需要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借助解决问题的过程,积极探索、创新教学模式,并不断总结教学经验,扩大创新教学模式的应用范围,使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成为教学的主要部分,加快教学模式的创新发展;第三,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体验感,在体验感指引下,学生会提高学习数学知识的认识,保持在积极的状态下主动学习数学知识,并深入探究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这将有效提高学生数学知识学习效率[2]。
2 小学阶段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存在的问题
小学阶段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是数学教学的难点。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出现计算错误的概率较高。计算错误或因审题不清,或因未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数量关系,或因学生根本不理解问题,使用了错误的方法,这些情况都不利于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第二,许多学生解决问题时,只是简单地模仿解决过程,即便获得正确答案,学生的能力并未得到真实提升,甚至还承受较大的压力,导致学生出现抵触情绪,无法灵活应用恰当的方法解决问题;第三,教师一直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忽视学生主体地位,致使学生的学习处于被动状态,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处于较低水平[3]。
3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方法
3.1 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发现低年级学生对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表现出更加浓厚的兴趣。所以当学生升入较高年级时,教师在教学中,可多采用创设情境的方法,最大程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创设情境时,设置的问题应具有生活化、在学生的能力范围内,以增强学生的实践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后,能找到解决方法。教学期间,教师还应积极鼓励学生,增强学生的信心,引导学生针对问题展开热烈的讨论,在讨论中形成发现问题、思考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思路。同时,教学中学生可以与教师进行有效的交流,教师在交流中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以便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交流中会积极开拓思维、活跃课堂气氛,有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以讲解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三角形的面积”知识为例。三角形面积与平行四边形面积存在一定的关系,教师在教学导入环节,由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引出三角形面积计算,并采用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将一个平行四边形分成两个部分,每个部分均为三角形,要求学生根据平行四边形面积,推导出三角形面积。学生在探究三角形面积过程中,会根据平行四边形面积,逐步理解并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然后教师为学生设置简单的实际问题,要求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通过操作、观察以及讨论,最终归纳出三角形面积的计算过程。教师将等积变形、转化等思想渗透到教学,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逐步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
能力。
3.2 以问题为切入点,调动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
在教学中解决数学问题,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并基于逻辑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中,教师应以问题为切入点,向学生讲解解决教材中涉及的数学问题的方法。学生运用教师讲解的方法,可以快速解决数学问题,获得更多的满足感,这能有效调动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通过增强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师向学生设置与教材内容有关的问题时,学生可以快速找到解决方法。
以讲解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简单的分数加减法”知识为例。本节教学目标为让学生体验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计算方法,并解决简单的分数加减法问题。在讲解本节知识时,教师应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并配合使用小组合作教学方法,让学生成立学习小组,在小组中主动参与探索活动。教师设置同分母加减法的问题,让学生按照掌握的方法进行计算,可以有效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以问题为切入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时,由于数学问题中含有较多的数量关系,教师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数量关系,可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效率。在引导学生学习分析数量关系的方法时,教师可以配合使用多媒体技术,将问题中的数量关系逐一展示出来,有效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或指导学生使用作图法,将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绘制出来,提高学生确定数量关系的准确性和速度,有效提高学生的解题效率。
3.3 着重讲解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
能力
教师着重讲解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包括图文结合方法、分析数量关系方法。在讲解图文结合方法时,教师在教学中向学生出示带有图片的数学问题,让学生仔细观察图片,通过图片找出解决问题的切入点,有效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强化学生的审题能力。 以讲解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画线段图整理信息”知识为例。本节教学目标要求学生运用画线段图的方法,整理已知条件和问题,理解和差问题的解题思路,掌握和差问题的解题方法。学生掌握畫线段图分析问题的方法,可以感受画线段图的策略在分析问题中的优势。培养学生运用线段图进行分析问题的意识,能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开展合作交流,在合作交流中不断激发学生自主探究意识以及创新精神。
3.4 培养学生计算能力,引导学生形成验算意识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时,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引导学生形成仔细验算问题的意识,可以使学生在每次完成问题计算后,对问题进行仔细的验算。通过验算学生会发现计算中的问题。如果计算结果与验算结果存在较大偏差,学生可以重新进行计算。验算对于提升学生解题准确率至关重要,教师要有意识培养学生的验算习惯。
为使学生掌握正确的验算方法,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讲解有效的验算方法。低年级学生验算时,教师要求学生按照原有的计算方式重新计算即可;中高年级学生验算时,教师要求学生将得出的答案带入到问题中,检验问题的计算过程是否存在问题,如果存在问题,就请学生继续计算,直至计算出正确的结果。
教师在讲解验算方法时,还应为学生布置开放性训练内容,让学生接触不同类型的问题。学生解决不同类型问题的过程,既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还能提高其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采用有效的方法,如创设情境、使用多媒体技术以及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等,让学生在创新教学模式中,可以有效激发学习热情,在学习中投入更多的精力,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按照教师要求对教师设置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在分析中确定数量关系,同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效率,有效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郑太年,王美,林立甲,等.我国教师的教学方法及其对学生数学成绩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影响[J].全球教育展望,2013(2).
[2]刘秀华.数学问题解决中的思维障碍及教学对策[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8.
[3]李金玉.数学问题解决教学方法研究[D].杭州:浙江师范大学,2003.
【关键词】小学数学;培养;解决问题;能力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20)34-0168-02
在新課程改革的指导下,小学阶段数学教学要求教师在讲解概念性知识的基础上,应投入更多的精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1]。小学数学教材中,设置了许多具有实践性特点的数学问题,教师应将讲解实践性问题作为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切入点,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方法解决数学问题,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1 小学阶段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性
小学阶段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数学学科具有工具性特点,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数学学科的工具性优势,逐步引导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以及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过程中,形成逻辑思维,并且增强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深入挖掘学生数学学科的创新潜力,促进学生综合素养全面发展;第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需要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借助解决问题的过程,积极探索、创新教学模式,并不断总结教学经验,扩大创新教学模式的应用范围,使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成为教学的主要部分,加快教学模式的创新发展;第三,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体验感,在体验感指引下,学生会提高学习数学知识的认识,保持在积极的状态下主动学习数学知识,并深入探究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这将有效提高学生数学知识学习效率[2]。
2 小学阶段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存在的问题
小学阶段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是数学教学的难点。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出现计算错误的概率较高。计算错误或因审题不清,或因未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数量关系,或因学生根本不理解问题,使用了错误的方法,这些情况都不利于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第二,许多学生解决问题时,只是简单地模仿解决过程,即便获得正确答案,学生的能力并未得到真实提升,甚至还承受较大的压力,导致学生出现抵触情绪,无法灵活应用恰当的方法解决问题;第三,教师一直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忽视学生主体地位,致使学生的学习处于被动状态,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处于较低水平[3]。
3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方法
3.1 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发现低年级学生对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表现出更加浓厚的兴趣。所以当学生升入较高年级时,教师在教学中,可多采用创设情境的方法,最大程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创设情境时,设置的问题应具有生活化、在学生的能力范围内,以增强学生的实践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后,能找到解决方法。教学期间,教师还应积极鼓励学生,增强学生的信心,引导学生针对问题展开热烈的讨论,在讨论中形成发现问题、思考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思路。同时,教学中学生可以与教师进行有效的交流,教师在交流中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以便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交流中会积极开拓思维、活跃课堂气氛,有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以讲解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三角形的面积”知识为例。三角形面积与平行四边形面积存在一定的关系,教师在教学导入环节,由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引出三角形面积计算,并采用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将一个平行四边形分成两个部分,每个部分均为三角形,要求学生根据平行四边形面积,推导出三角形面积。学生在探究三角形面积过程中,会根据平行四边形面积,逐步理解并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然后教师为学生设置简单的实际问题,要求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通过操作、观察以及讨论,最终归纳出三角形面积的计算过程。教师将等积变形、转化等思想渗透到教学,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逐步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
能力。
3.2 以问题为切入点,调动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
在教学中解决数学问题,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并基于逻辑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中,教师应以问题为切入点,向学生讲解解决教材中涉及的数学问题的方法。学生运用教师讲解的方法,可以快速解决数学问题,获得更多的满足感,这能有效调动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通过增强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师向学生设置与教材内容有关的问题时,学生可以快速找到解决方法。
以讲解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简单的分数加减法”知识为例。本节教学目标为让学生体验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计算方法,并解决简单的分数加减法问题。在讲解本节知识时,教师应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并配合使用小组合作教学方法,让学生成立学习小组,在小组中主动参与探索活动。教师设置同分母加减法的问题,让学生按照掌握的方法进行计算,可以有效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以问题为切入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时,由于数学问题中含有较多的数量关系,教师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数量关系,可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效率。在引导学生学习分析数量关系的方法时,教师可以配合使用多媒体技术,将问题中的数量关系逐一展示出来,有效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或指导学生使用作图法,将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绘制出来,提高学生确定数量关系的准确性和速度,有效提高学生的解题效率。
3.3 着重讲解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
能力
教师着重讲解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包括图文结合方法、分析数量关系方法。在讲解图文结合方法时,教师在教学中向学生出示带有图片的数学问题,让学生仔细观察图片,通过图片找出解决问题的切入点,有效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强化学生的审题能力。 以讲解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画线段图整理信息”知识为例。本节教学目标要求学生运用画线段图的方法,整理已知条件和问题,理解和差问题的解题思路,掌握和差问题的解题方法。学生掌握畫线段图分析问题的方法,可以感受画线段图的策略在分析问题中的优势。培养学生运用线段图进行分析问题的意识,能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开展合作交流,在合作交流中不断激发学生自主探究意识以及创新精神。
3.4 培养学生计算能力,引导学生形成验算意识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时,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引导学生形成仔细验算问题的意识,可以使学生在每次完成问题计算后,对问题进行仔细的验算。通过验算学生会发现计算中的问题。如果计算结果与验算结果存在较大偏差,学生可以重新进行计算。验算对于提升学生解题准确率至关重要,教师要有意识培养学生的验算习惯。
为使学生掌握正确的验算方法,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讲解有效的验算方法。低年级学生验算时,教师要求学生按照原有的计算方式重新计算即可;中高年级学生验算时,教师要求学生将得出的答案带入到问题中,检验问题的计算过程是否存在问题,如果存在问题,就请学生继续计算,直至计算出正确的结果。
教师在讲解验算方法时,还应为学生布置开放性训练内容,让学生接触不同类型的问题。学生解决不同类型问题的过程,既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还能提高其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采用有效的方法,如创设情境、使用多媒体技术以及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等,让学生在创新教学模式中,可以有效激发学习热情,在学习中投入更多的精力,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按照教师要求对教师设置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在分析中确定数量关系,同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效率,有效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郑太年,王美,林立甲,等.我国教师的教学方法及其对学生数学成绩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影响[J].全球教育展望,2013(2).
[2]刘秀华.数学问题解决中的思维障碍及教学对策[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8.
[3]李金玉.数学问题解决教学方法研究[D].杭州:浙江师范大学,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