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科学课教学方法初探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lena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学活动的本质在于探究,教育的宗旨在于形成人的良好素质。科学教育只有引导学生通过科学探究来发展其科学素质,才能实现科学本质与教育宗旨的内在统一。科学的本质就是从提问到解决问题,特别是日常生活中人们所关心的问题。我们科学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去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走进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
  我认为在农村小学科学教学中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面向全体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创造力是人皆有之的潜在能力,具有普遍性。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当今的科技飞速发展,国家不但需要科学家、技术家和管理人员,还需要具有较高科技素质的公众力量。我们开展学生创造能力培养的教育活动,一定要面向全体学生。这就要求我们注意活动的难易程度,争取大多数学生主动参与,开发学生的创造潜力。
  二、在实验活动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即应适合学生独立自主的实践,如活动的用品准备、有关信息的搜集、活动过程的组织分析、判断、操作以及活动结果的展示、评价等都应由学生自主进行,教师仅仅作为参谋、顾问。这将有利于学生获得必要的直接经验和事实材料,最终掌握科学的方法论,成为具有创造能力的人才。
  三、以学习兴趣和动机为中心
  科学这门课对于学生来说、有的内容学生易懂也爱学,可是有的内容离他们很远,他们不懂就不爱学。这就要求为学生营造一种和谐宽松的学习气氛,让学生感想、敢问,使学生感到教师与学生平等相处,一起探索,共同研究。若学生提出的问题与教学内容相差甚远或问题提不到要害处,教师要先给予积极鼓励,赞扬他敢于提问的勇气,而后再给予点播和启发,让他们带着成就感体面地坐下;其次,要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解放思想,放下包袱,鼓励学生敢问,爱问。学生不会提问,是因为他们不知从哪入手,不知提出什么样的问题。起始阶段,教师应注意通过示范提问,向学生展示发现问题的思维过程,使学生受到启迪,有法可循。当然,在示范提问的基础上,教师应注意启发引导,让学生尝试提问,由易到难,逐步上升。
  四、在活动中注重创造性思维的启迪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认为,在活动中启迪学生掌握思维规律是非常重要的,要在活动中引导他们学会逻辑思维,并在逻辑思维——有序思维的基础上,以想象、灵感、直觉等方式展开无序思维——创造新思维。思维的灵活性指善于迅速地引起联系建立联想善于依情况的变化而变化,迅速地及时地调整原有的思维过程。联想也是一种创造性思维,它指从一个问题想到另一个问题的心理活动,教会学生各种联想是培养学生思维灵活性的重要方面。
  首先,课堂上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提供一个想象的空间,使学生创造力得到施展。如:在冰化成水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对学生说:“你们可以用几种不同的方法让你们面前的这块冰化成水?”这时学生通过自己的想象,用不同的方法尝试。有的用吸水纸,有的用酒精灯加热,有的用嘴吹等等,最后他们终于总结出了几种比较快的方法。
  其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由一事物或概念想到其相近的事物或概念。如学生在观察蜗牛时,从蜗牛的外形想到鼻涕虫、螺丝、田螺等动物。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由一事物想到在性质和形态上相似的另一事物。
  五、重视活动的过程而不单是结果
  重视活动的过程,正是活动的教学性所决定的,即通过活动,我们不仅仅要培养人,更要培养学生的创造人格和创造能力。因此,我们不能仅仅注意到活动结果,而是应重视活动过程中学生个性心理品质的锻炼、思维的新突破、方法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等,并以此评价活动的成功与否。另外,注重活动最终答案的多解性,即不是仅有唯一答案,而是由多个答案,多种解决办法,多种构建,这有助于防止单纯追求结果的倾向,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六、强调学生之间的互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科学课探究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参与提出问题、提出假设、做出计划、进行调查、进行研讨、进行评价等。通过学生亲自参与,亲自动手,亲自体验,才会有更深刻的感受,才能真正感悟科学的真谛。所以教师不要仅靠自己设立的教学目标,按自己的思维意愿走,而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认真抓好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创设情境、选择材料,引起学生探究的欲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发散思维,确定探究问题,运用猜想、假设确立探究的框架,制定计划,观察、实验,调查研究,进行探究操作。因此课堂上教师要在自己精心设计和引导之下,把学习主动权让给学生,尽量放手让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自己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探究活动,最终掌握一些知识,学会一些技能。
  总之,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知道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形成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
其他文献
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从教十几年,为了使学生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对其进行良好的养成教育,我可谓挖空心思,绞尽脑汁。  二零零七年九月,我接任了三年级的语文教学任务和班主任,通过几个月的接触,我发现本班同学个个聪明好动,反应敏捷,思维活跃,但大多数同学学习习惯不好,粗心、做事没有耐心和恒心,学习上不爱动手,所有这些习惯的养成,可谓“根深蒂固”,
期刊
摘 要:初中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同时也是教学的难点,要有效地提高文言文教学质量,教师要提高自身的古文素养,引导学生积累中国古代典章制度知识和古代古今词汇和句式的表达,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就能有效地提高学生文言文教学质量。  关键词:初中 文言文 教学  初中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教学内容,既是语文教学重点,更是语文教学难点,说它是重点,只有通过文言文的学习,才能更好地了解中国
期刊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爱因斯坦有一句名言:“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可见“问”是思维的开端,是创新的基础。现代教学提倡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学会质疑问难,进而分析和解决问题。但是并非所有小学生都敢问、爱问、会问。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以疑为线索,以思为核心”,逐步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使其养成多思善问的习惯。下面谈谈我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质疑能力。  
期刊
叶圣陶先生曾说:“批改固教育之要务。然须进一步想,必使学生能自改其文,或文成而意不须改,及有济也。”教师该如何引导和指导学生自改作文?又如何把《新课标》的精神融入作文教学中去?这是值得共同研究的课题。我作为一名多年从事小学语文教学的教师,在这方面进行了一些实践和探索,取得了一定成绩。  一、激发兴趣,培养自改意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自改作文的兴趣,是学生自改作文的首要条件。记得我在四
期刊
在初中美术课堂教学过程中,常常会出现这样一种令人费解的现象:学生喜欢上美术课但又不愿参与其中。通过调查与分析,答案是:美术课应该是一门可以放松情绪、缓解学习压力、令人愉悦的课程,但是在美术课堂中一些教师往往只注重于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基本技能的培养,要求学生记忆、背诵理论概念,并以成年人的理性思维片面地评价学生的美术技能水平。这种教育模式忽视了对学生的审美情感、人文素养、价值观及创造力的培养,使学生的
期刊
19世纪60年代,日本和中国分别发生了一场改革运动,但结局完全不同。日本的明治维新推翻了封建专制的幕府统治,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并一跃成为亚洲强国。中国的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向富强道路,也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地位。纵观两国改革的全过程,有诸多方面的异同,并直接影响着日中两国改革运动的一成一败。  一、改革运动背景相同,但面临的内外形势各有不同  从背景看,两者都是在内忧外患的情况
期刊
我一直认为语文课堂应是充满激情、绽放生命光彩、迸发智慧火花的乐园。如果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能关注学生的发展,去建构新型的课堂,那么我们的课堂一定会独具魅力,成为师生共同的乐园。  一、让语文课堂成为滋养学生人文精神的沃土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没有优秀的人文文化,就会不打自垮。”如今,我们的许多高中生身为独生子,普遍缺少必要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这就更加需要我们的教学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的陶
期刊
阅读带给人的力量是巨大的,能拓宽知识面,提高品德修养和思想情趣。而阅读能力对小学生来说,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能力,同时也是小学生应该具备的一项重要素质。良好的阅读能力不但可以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文知识、形成良好的语感,而且能让小学生学会理解、鉴赏文学作品,从中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进而丰富其情感体验,发展他们健康的个性。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该如何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呢?  一、培养学生的阅读兴
期刊
成功转化后进生最重要的是充分尊重他们的主体地位,促使他们主动学习。需要教师给孩子一些鼓励, 给孩子一些宽容。需要教师引领他们广泛认识客观世界,不断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扩大他们的阅读范围,充实他们的头脑,并在这个过程中激发他们的兴趣,使他们学会思考,进而发掘他们的潜能,促进他们的觉醒。  教育教学实践中,许多教师错误地认为,促进后进生的智力发展只有读好教科书。为了防止他们“分心”,除了教科书,教师往
期刊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创造力量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建立和谐、平等、相互理解和尊重的师生关系,不仅有助于情感的交流,而且能够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发展。当今,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是素质教育面临的重要任务。下面就小学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谈几点浅见。  一、保护和培养学生好奇心是培养创新意识的起点  “好奇”是学生的天性,他们常常会提出一些奇怪的问题,如小鸟会哭吗?小白兔的眼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