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老师:从《上课记》开始

来源 :教师·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hpho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5年,诗人王小妮成为一个大学老师,并尝试着做一个好老师。从2006年开始,到2012年离开教职的六年里,她用心记录着与学生相处的故事,便有了两本属于她的《上课记》。在她的教育叙事中,学生们不再是点名册上一个个简单而陌生的符号,而是一个个生动鲜活的人。而作为记录者的王小妮,“从一节课的准备开始到一个学期的终止,不断地自我调整修正,从一个传统施教者的角色渐变成一个讲述倾听讨论观察者的角色”,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好老师。通过六年积累沉淀的《上课记》,呈现给读者的是一个个温情而有趣的故事,而其实质是师生之间真挚而朴素的生命交往。教育的智慧来源于对生命的关注、体悟和理解,这种投入了感情和价值观的生命缠绕催生了教师的教育叙事和自我反思,从而在某种意义上实现了真正的教学相长。
  一、生命的缠绕:孕育师生之间的教育故事
  “师徒是人类古老的共舞舞伴”。教师与学生生命的每一次相遇,都提供了一个重返古老舞池的机会。在这种生命的共舞中,显现出师生生命的缠绕,孕育着一个个鲜活的教育故事。在《上课记》中,从课堂上的作业到课间的交谈,从鼓掌、举手、点名等一个个教学情境,到课余的散步、请学生到家里做客,以及邮件和短信交流等,教学活动和师生交往中的各种琐碎变成了一个个生命触动的瞬间。当老师的心向着学生,“默默地以纯粹个人的品质和责任对待每一个学生”,学生的生命与教师生命开始自然地交织在一起,他们作为彼此生命的舞伴,演绎出一个又一个真实而深刻的教育故事。
  “教师”这一身份给予王小妮的启示和鼓舞是:她能试着做一个好老师。在第一个学期的课程结束时,她看着学生排队买回家的票,想着和学生的关系是否就此终止了:“留在我手里的只是一张快翻破了的学生名单,密密麻麻的人名后面是四个月来随手标记的各种符号。别人看那就是一片名字,而哪个姓名背后不躲藏着能随时跳出来的活生生的面孔和表情?”为了能够记录下那一个个成长中的学生身上发生的鲜活而有趣的事情,王小妮开始有意识地关注眼前的学生,由此成为了一个教育生活的真实记录者。在关注和记录的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交往开始变得丰富起来。
  在2006年的《上课记》中,王小妮看着教室下面一双双清澈的眼睛,心中想着:“我该给他们什么,才能心安,才对得起这满堂含着水分的注视。” 在她看来,学生们那清澈的眼睛,说明他们是可教的、单纯而美好的。面对这些还什么都不知道的孩子,作为教师的王小妮用最简单而朴素的思维在思考:应赠予这些学生什么东西?这是一位教师在表达自己的需要,也就是服务于年轻人的需要。而要达至这一愿景,关键是与成长中的学生们的生活世界和心灵世界保持一种亲密的联系,这也成为教师最为本质的需要。
  师生之间亲密关系的生成基于日常的课堂教学和生活交往。“今天的补课,临时调整到了二号教学楼的一间小教室。我一进门就高兴,虽然这教室有点陈旧,空间显得局促,但是人和人离得那么近。亲密无间就是这个意思。我说今天真好,这个教室真好,它让我们在一起像一个大家庭。学生们笑了……我知道,这四十四个学生中三分之一的人,他们的求学生涯并不是在父母身边度过的,父母要出外挣钱去。我觉得他们都需要一间小教室的温暖。”学生在圣诞节的课堂上送给老师的一颗糖、师生在下课后对于作业的探讨、请学生正式到家里做客等,师生之间的热情款待和亲密无间成为好教育发生的前提性条件。在2007年的最后一课,“铃响了,我说下课,然后转身向讲台走。他们中间有人鼓掌。我从讲台上拿手表,平时这时候,下面一定是桌椅山响,众人拥出教室。我回头,他们都没动,安静,下面一片扬着的年纪轻轻的脸,我随口说,怎么不走啊?这样,他们才动身收拾东西,从我身边离开。”作为教师的生命意义,就在这一刻的掌声、不舍和安静之中。
  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使得生命的这种缠绕变得更加清晰。“我的变化是留心倾听他们的时候更多,淡化一些原来被我认为必须如此的东西,把我是主角渐渐转换成我们共同都是主角。”在这种变化中,教师开始有意识地去关注学生,甚至上课的状态变成了“一路奔跑着急着要同他们交谈”。在此意义上,教育不是一种训练,而是人与人的交往。教育活动中的交往最重要的是彼此的倾听,教师愿意听任何一个愿意说心事的学生的故事。在2010年的《上课记》中,王小妮发现自己的位置已经转移到学生中间。教育活动变成了一种交往,一种生命的缠绕,教师和学生的处于一种身心敞亮、相互平等的关系中,彼此命运相连。这种交往和缠绕源自于教师的良知和责任,也源于在责任感和良心规则之下的爱与交流。爱与交流是人类天性中的一个重要维度,它在人与人之间建立了一个沟通的桥梁,把自身与他人的生命世界联系起来。正是王小妮和她的学生们之间那种单纯而热烈的爱与交流,孕育了一个又一个的教育故事,学生名字背后的那一个个成长的瞬间和一个个鲜活的生命熠熠生辉,映照着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生命缠绕。
  二、生命的反思:催生原生态的教育叙事
  在某種意义上,教师是一个讲故事的人,故事的酝酿、生命的反思催生了教师的教育叙事。王小妮坦言,在她出任大学教师时,很想知道这世界上有没有人愿意做一个好老师,并且促使她不断地审视自己,不断思考着应该赠予学生什么才心安。在反思教师生命的过程中,通过教育叙事显现了真实的教育情境,展示了学生们的生命世界,同时也彰显了教师自身的生命反思。
  反思的起点是关注,而教育所关注的是师生在教育生活中的生命体验和自我成长。这些体验和反思都是基于细节的呈现,彰显着生命的现场感。在上课中,王小妮发现学生对周遭世界极为冷漠和不关心,他们不会对身边发生的事情进行及时了解、思考和判断。因此,她觉得自己有责任告诉他们世界上正在发生什么,去关注公共的生活,让他们知道新闻并非遥不可及、与己无关。于是她便增加“十分钟时事”的教学环节,并在自己的课堂中保持这一传统。可是她发现,只有个别同学会认真对待这件事,“很多人都在本子上抄几条新闻来上课。渐渐还有人发明了偷懒的办法,直接带一份《环球时报》,现场读报”。尽管现状令人沮丧,她感觉个人的想法太不切实际,力量过于渺小微弱,但是她的反思告诉自己,即使所做的这些努力毫无意义,甚至是飞蛾扑火、徒劳无功,但也要让这“徒劳”发生。   在学生的作业中,王小妮发现他们都喜欢用“好词好句”,“大多数的开头都是‘椰风蓝天’‘海浪涛声’,一大段铺垫,占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篇幅的抒情辞藻,然后才进入正文”,而忽视了自己的写作过程中的真情实感。面对学生本真情感的缺失,她开始反思如何让学生回归到真实的写作,培养对词语的敏感,恢复语言的原本活力。学生们开始关注细节、描述真实,但又开始质疑这是不是记流水账,王小妮让学生自己判断,只是在学生的作業点评中会告诉他们细腻而踏实的文字是有力量的。在教学中的用心反思,使得有学生对她说,老师上课这么卖力?她琢磨了好久,觉得卖力是最高的赞美,因为“每一次上课,我都能清理自己的思想,转述我对现实和写作的感受,分享自己的思索成果,这就是幸福的” 。这些直接从生命体验出发的教育故事和教学反思,往往渗透着教师自身的人生态度和生命气象。在真切的教育反思中,她用一种细腻而幽微的笔触记下了一组组个性鲜明的学生,描绘了一幅幅真切而素朴的教育情境,而这些都成为了个人教育意识生长的起点。
  在某种意义上,叙事就是讲故事,而好的教育叙事就是通过讲述和反思教育生活中具体而生动的人和事,重新认识教育生活中的人的生存状态和精神状况,激活教育存在的本真要义,实现教师的身份认同和自我完整。当教育叙事回归到教育生活的本真状态,教育叙事的价值在细节的呈现和意义的反思中得以彰显,教育叙事者的思维方式和生存样式也得到展现。尽管王小妮的记录是一种原初的教育叙事,或许没有所谓的文采,但是字里行间显露出教育的现场感,随处弥漫着人文的价值取向和诗性的教育情怀,而立于文字间的是一个富有存在感和生命感的教育思考者的形象。
  毋庸置疑,从叙事的内容、主题、层次和主体而言,教育叙事的类型多种多样,但是基本要义乃是呈现和反思真实的日常教育生活,从而澄清叙事者和被叙事者的生命存在姿态。王小妮的《上课记》看似零碎,但其实质乃是超越日常教育生活的零碎,从教育的悲哀和喜悦中显现学生生命世界的宽广和丰富。“他们看似安静的心里都在想什么?……肢体冲突、跳楼、自杀、刀砍、枪击,都被想到了……温润、和善、柔软的力量,没有人从这些角度去想。”在复杂的教育世界中,王小妮常感到悲从中来,但是在叙事中又贯注着人性的慈悲和爱。作为一个审视者和叙事者,王小妮通过反思和记录创造了一个令人难以忘怀的教育世界,其中所呈现的学生生命成长中的欢喜和悲哀像一面镜子,折射出教育中的人性和情意。
  三、生命的成长:走向真正的教学相长
  “教育学是迷恋他人成长的学问。”在教育世界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共同经历揭示着师生之间的生命成长。一个真正好的教师是活在师生关系之中的,并致力于学生的发展和成长,而师生之间的亲密联系同时赋予了教师丰富而持久的生命力。王小妮的《上课记》所关注的都是学生,是那些年轻而平凡的学生们的困惑和希望、痛苦和愉悦,以及他们的点滴成长。正是因为迷恋着学生的成长,她才能坚持6年,写下这沉甸甸的、充满着无限温情的《上课记》,成为一个与众不同的老师。
  教育所面对的是生命,是充满了各种可能性的生命,而教育的魅力恰恰就来自于生命存在及其发展。在此意义上,教育就是直面个体的生命世界,在教育实践中将生命的各种可能变为现实。师生之间的对话作为一种教育的实践,成全了彼此的生命成长。“我对他们说话,他们也对我说话……有很多时候,我和他们很一致,我们之间的差异都被掩盖着……我们变成了一体,对立的是某个第三者。”作为教师的王小妮,在与年轻人的陪伴和对话中实现了自我的拯救,从一个悲观者变成一个自愿而又快乐的建设者,而她教过的学生也在生命的成长和蜕变之中。
  教师的幸福感来自于学生的成长。当看到自己所教过的学生,在大学四年的时间里已经变了好几个来回,她感到的是欣慰与希望。王小妮老师用最单纯的想法面对这些学生,相信“他们有充足的时间理清思绪,自我完善,快速长大”,而自己的责任是“只负责启发,不拔苗助长” 。在《上课记2》中,记录了很多学生的变化与成长:仙姑在同学眼中是沉默的,而在老师眼中始终是欢快的、表达流畅;丁传亮的邮件中真实本色的记录比任何抒情和议论都更生动、更有力量……他们自信地面对自己最真实的生命世界,而其生命道路也变得越来越宽阔。此外,教师所面对的学生的生命成长并不局限于大学的四年,而辐射至他们敞开心扉诉说的童年故事,再到他们工作和生活。特别是学生的过往经历及其生活风格,成为王小妮进入学生内心世界,触摸其生命成长轨迹的一个重要部分。
  面对学生作为整体的生命成长,教师自身也发生着变化,“这些孩子七年的陪伴,把我变温和了,变得能倾听和宽厚,愿意从我以外的细小和别人身上发现一些光泽。”这种成长不仅是教师作为职业人的成熟与发展,更是作为一个人的成熟与发展,而这正是教育所要达到的最美好的境界,即教学相长这一朴素而伟大的教育理想。《上课记》所呈现的是一个普通大学教师的声音,但是我们也能倾听到许多学生的声音,这些来自于作者生命体验和实感的教育叙事滋润了以“立人”为宗旨的教育学研究。《上课记》让教育回到了本真的存在和交往,它是为自己的教师生命而写,同时也是为学生的生命成长而写。师生之间的这种生命缠绕显现着教育的本质,即以师生之间的生命对话实现了最为美妙的教学相长的境界。
  王小妮的《上课记》引导着我们感受日常教育生活中的真实,并在这种细水长流似的教育叙事中思考学生的生命世界、审视教师生命的存在,以及追寻美好教育的希望。今天,教师的工作变得琐碎而繁重,当我们发现日常教育生活的平庸和乏味,何不超越庸常的、低迷的教师生命状态,以一种低调而不乏浪漫的生命姿态去记录日常教育生活的意义,以点滴的努力去寻找自身的改善和教育生活的美好?每一个做老师的都能写出他自己的“上课记”,深刻地体察和理解学生和自我的生命成长,成为新的教育生活和教育存在的积极建构者。成为一个好老师,或许我们可以从“上课记”开始,在对日常教育生活的回味中提升自我存在的生命意义。当教师立足于个人的教育生活实际,面向学生的生命成长,坚定而踏实地以其卓越的心智审视和开启个人为师之路,从而获得一种职业的宁静与生命的安顿。
  (作者单位:曹 婧 丽水学院教师教育学院;曹 浩 湖南省南县职业中专)
  (策划编辑:蹇 影)
其他文献
随着改革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如何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的问题在我国日益突出地显现出来。不解决好这一问题,就不能推动我国社会的全面、健康、持续、较快的发展
自2000年3月以来,我们用低分子肝素加硫氮Zhuo酮、异舒吉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67例,效果良好,现总结如下。
高血压病是危害人民身体健康的一种常见的慢性病.近十来年,随着经济的发展,高血压病发病率也大有提高(较10年前增加了20%左右).为了加强教职工的高血压病早期防治工作,特对本
咳嗽变异性哮喘(Cough Variantasthma,CVA)又称咳嗽型哮喘、隐匿性哮喘,是指以慢性咳嗽为主要或唯一临床表现的一种特殊类型的哮喘.该病没有明显的喘息症状,而以长期的反复发
随着我局房地产业的发展,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的、集管理、经营和服务于一体的一个新兴的行业——物业管理在我局迅速崛起,并初步显示出盎然的生机、旺盛的生命力和广阔的
职工的心理承受能力与心理健康,关系到其身体健康和人际关系的协调、家庭的和睦、事业的发展。管理人员要在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过程中,应从心理学角度,了解职工的思想动态、,
依靠谁的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问题。历史证明,能否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关系我们党和国家的性质与前途命运,影响和决定着中国一系列社
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重大战略方针,实现了建国以来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
初中数学内容多、观点新、要求高。所以学生不但要有接受知识的能力,还要有应用数学的能力。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不管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如何,把学生放在被动的地位,把知识硬灌输
城市道路路面以下铺设大量雨污水管道、热力管道、通信管道、燃气管道等。近年,管道损坏、地面震动、工程施工等因素引起城市道路塌陷事故造成严重的生命财产损失,且引起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