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兴趣,创设情境,培养能力

来源 :新科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ozhongxiang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英语教学应以诱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为前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积极思维,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只有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培养他们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目标才能实现,才能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兴趣;情境;能力
  
  布鲁纳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是推动学习的内在力量,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习的强大动力,英语教学应以诱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为前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积极思维,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实际上兴趣是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使学生获得持久的兴趣,是促其主体性发展的基础条件.只有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培养他们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目标才能实现,才能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一、课堂教学交际化
  
  我们应注重听说能力的培养、把语言功能与语言结构相结合,使每一节课的听说训练、读写训练丰富多彩,把课堂变为用英语进行交际应用的场所,使课堂教学交际化。例如:我在教新目标九年级Unit1 How do you study for a test?的第一课时,首先让学生完成Pair work(Ask their partner how he or she learns English for a test),然后借助教材中提供的诸多英语学习方式让学生在下列语言实践中展开互访(Interview each other): 
  A:Do you like English? 
  B: Yes. 
  A:Why do you like it? 
  B:Because I think it's…
  A: How do you usually learn English?
  B: I learn English by…
  从而使学生在“做中学”(Learning by doing)。“用中学” (learning by using)。这样能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促使学生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的语言材料,在小组进行交谈,在课外阅读及其它活动中吸取所学的语言知识。在这种语言交流的环境中,通过用英语交流思想、情态。以不断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学生对此感兴趣,也是他们积极运用英语说话的好机会。
  
  二、利用教具,给学生语言交际的直观感觉
  
   每节课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尽量把书本知识变为学生活学活用的生动现实,在教学中我常常以图画、图片、动画、录音、课件等方式配合讲授,把实物、教具展示给学生,从而使学生获得感性材料,加深对学习内容的印象,努力使学生参与课堂语言交际化教学。 具体做法有以下几点: 
  1、创设情景,学生分小组自由会话,教师从旁指导。 
  2、集体观看英语VCD,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自己好像生活在充满英语语言的环境中。 
  3、采用“抽签抢答”、“看图说话”、“问答比赛”、“快传快说”等形式进行英语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三、采用情景教学法,培养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教师可从采用多种教法入手,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教学中充分运用创设情景教学法,利用电教手段和直观教具形象地、有层次地将所学内容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在愉快和谐的教学气氛中满怀激情地学习,较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
  兴趣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实践中产生的,而在英语教学中不可能有完全真实的交际思想。因此,只有模拟实际假戏真唱,这样情景设计便成了引起兴趣激发兴趣最重要的途径。因此,对英语教师而言,人为的创造一个英语学习环境就显得尤为重要,在课堂上有很多自然形成的情景,我们完全可以充分利用。因为,此时此景正是语言交际的最佳时刻。如:你用一句简单的英语表达自己的意思,不用汉语用解释,学生很有可能猜出你说的是什么意思。这样天长日久学生就会慢慢养成借助情景理解英语的习惯。当然这要从第一课开始,善始善终至关重要。当教师第一堂课走进教室的时候,就可以用流利的英语扮以得体的手势,让学生听懂“Stand up, please!”和“Sit down, please!”的意思,并积极做出相应的反映。同样,当教“Nice to meet you!”时。教师主动与学生握手,学生一下子就能明白意思,第一次交代过的“Good -bye!”,当下课时,你再说“Good -bye!”时,学生是很容易理解的。一个小的简单的情景,不需要教师恰如其分的表情,得体的动作,准确的手势往往成为学生理解教师所说英语的简便手段。 
  学习语法的目的是为了在交际中表情达意更为准确,让学生更好地在听、说、读、写的实践活动中去使用语言。因此,教师要通过每课的学习,渗透点(Checkpoint),帮助学生通过句型结构的多次运用及在某种情境场合的使用,去体会其特点,发现规律,较为准确地表达运用。
其他文献
随着信息技术革命的发展和网络技术的推广,学校计算机教育全面普及,电脑开始进入千家万户, 互联网已经开始走进小学生的生活。网络以强大的辐射力和感染力吸引着众多的学生,小学生可以从网上更快、更多地获取信息,为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极大的便 利和乐趣,但网上的信息良莠不齐,泥沙俱下,也对青少年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影响和冲击。因此,网络对学校的思想品德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又带来了新的机遇。
期刊
摘 要: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要注意问题设计,激发科学兴趣;要注意积极诱导,授之以渔;要注意解放思想,培养科学品质。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科学兴趣;科学品质;科学素质    为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使他们从小就了解科学,形成科学的世界观,最终用科学的态度去认识世界,解决问题,在语文这门基础学科中渗透科学教育就意义重大。下面从四个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阐述。    一、提出问题,激
期刊
摘 要: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利用实验来培养中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生物实验教学; 作用;培养    《生物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在生物教学中,利用实验来培养中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
期刊
传统的教学观念中,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还是行为的楷模,这无疑是正确的。但也存在着师生关系是命令和服从的关系,师生缺乏足够的交流,课堂气氛过分严肃,学生过于拘谨。新型师生关系应该平等、民主、尊重、信任、愉悦、和谐,通过师生之间心灵、情感的沟通,萌动学生自身内需,让学生全面自主参与学习。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创造这种和谐。   1、充分尊重学生,积极给予表扬   尊重和表扬是师生关系和谐的前提。
期刊
摘 要: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它同阅读教学一起,几乎构成了全部的语文教学。但由于种种原因,写作教学一直没有走出低迷状态。而如何出色的完成这一教学任务,则有待我们每个老师竭尽所能要解决的一大难题,本文将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写作兴趣;观察能力;良好习惯;手法     作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难点和重点。作文的教学要从实际生活出发,体验生活,感悟生活,从中拓宽思路,激活想象力
期刊
摘 要:教育亦称德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是由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即知、情、意、行四个要素组成。这四个要素在小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既有各自的特点,又互相渗透、互相促进、互相联系、互相制约。而“行”德育的关键,是出发点,也是归宿。可见,小学思想品德课中的行为训练是十分重要的,直接指向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德育目标。能否真正让学生把道德认识、道德
期刊
《国家英语课程标准》在关于“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中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本文就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谈几点体会。    一、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其明确学习主动性的意义    经调查研究发现影响英语学习的几个主要因素是:动机占33%
期刊
摘 要:文章简要介绍了现代外语教学的四种流派——语法翻译法、听说法、认知法和交际法,指出了这四种教学方法对我国中学英语教学的局限性和适用性,认为我国中学英语教学应在吸取国外外语教学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我国英语教学的实际,取长补短,融会贯通,构建适合我国英语教学特点的教学法。  关键词:中学英语;教学法;局限性;适用性;融会贯通    1、引言  当今世界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速,国际间交流与合
期刊
摘 要:任务型教学(Task-Based Learning,简称TBL) 是20世纪80年代外语教学研究者经过大量实践和研究总结出的具有重大影响意义的语言教学模式。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巧设善用任务,能有利的激起学生的创造动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切实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语言能力。   关键词:任务型教学;任务;创新; 小组合作    《英语新课程标准》倡导任务型教学,它是一种以人为
期刊
《科学课程标准》中强调:“科学学习要以科学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的,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这里的“探究”包含探究活动和探究技能。教学中应让学生参与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把科学知识的学习和科学探究活动有机结合,才能实现获取知识、锻炼技能、培养兴趣之目标。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