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束阳光泻下来

来源 :前卫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XIAH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清晨的光线真干净,当我走出市委大楼电梯,穿过来来回回不知走过多少趟的一楼大厅,一种迥异于昨天的感觉,像油菜花盛开的热烈,规模浩大地覆盖了我的心。我第一次那么用心地环视大厅内撑起顶层的24根粗圆石柱,它们威严,肃穆,扎实,有力。流泻天然色彩的大理石地板,明净地向四处阔开。这些年的匆忙,让我疏忽了办公场所的景致,那个看上去只顾低头走路、连花草换了几回都无心顾盼的我,突然就涌上了刚参加工作之时的一股悸动。那时在一座县城,一个十八岁姑娘迈进县政府大院报到时的情景,翩然而至——新奇感、庄重感,和着咚咚心跳,回流到此时的体内。多少年该是一个感觉与视觉的轮回,场景如此相似,如此构起重叠的回忆。是啊,离开一座小城,到另一座城市工作,却一直没把城市当成漂泊的驻足地,心总在路上。
  走出大厅,天空辽阔至深蓝,阳光层次分明地在眼前铺开。天地,树木,小草,花朵,披一身霞光,亮晶晶地向我眨动眼神。它们的目光,绵软,深情,充满丝丝爱意。大院内能够看到的物象,此刻撒着欢儿跑到眼前,跑进视野,唯恐忽略了它们各自的非同寻常。站在大楼阶梯上,还没有一个台阶一个台阶迈下去的时候,望向对面马路,马路好像比以前宽阔了许多。望向天空,天空也好像长高了一截儿。我的眼睛,随着阳光的旋转而柔情似水。踏着音乐的台阶,一级一级走下去,三十八级台阶,这是我过去没有数过的。
  2
  大院门口西侧,停了一辆中轿车,接下来是我们单位全体同志要去库区贫困村,看望重点帮扶的贫困户。按照组织安排,单位早已拟好一对一帮扶名单。我包了一个老光棍。之前对于所要包靠户是怎样一个情形,并不了解,比如多大年龄,是男是女,家中境况。这一切,皆由单位一位最早去帮扶驻村的李主任调查了解。帮扶对象名单里,这位老光棍对应着我。我看了名单,没说什么。同志们翘起嘴角想笑,终究没有笑出来。他们看着我,不知替我难为情,还是替那位老光棍难受。包靠扶助,显然难度大了些,因为这不仅仅是贫穷。
  车子绕过绿树和笔直的大道,沿途驶过阳光下一片片闪着蓝亮的大棚海,驶过一座座家家相似、村村相识的村落,一个多小时后,驶进一处村委小院。这是一座旧门旧窗院落,一地玉米,铺了厚厚一层,晾在阳光下,发出金黄耀眼的光泽。这种光泽与气息,一下子把我带进与田野和庄稼的牵系当中。这是地道的农村,亲亲的土地,走入其中,不能不让人怀想。
  儿时的农村,是我最难忘的记忆。幼年里,跟随母亲从城里回到老家,像突然闯入一个奇异世界,我着迷般爱上田野,爱上庄稼。看一段野地里的草,能与它们对着脸儿说话。总爱采摘田野小花,一把一把往家带,往瓶里栽,往小辫里插。那个时候,我常常一个人迷失在庄稼地,在大人不经意间说着话的时候,像小鼹鼠,走着走着就溜出院子,溜出村子,向村北一片野坡走去。那远远低垂的天空,像巨大的神话之幕,总有那么多神秘的童话在那儿召唤着我走过去、走过去。走着走着,母亲就着急得像丢了魂似的满村满坡找,转圈儿地喊。那喊声里,至今还能听到带着哭腔的发音。那时,我只有三岁,那个年龄,正在一座县城医院幼儿园里。那时对农村事物尚未触碰过稚嫩的眼睛。回老家,也只是在父亲不能歇星期天来城里看我和母亲的情形下,母亲才抱起我,回老家一趟。只那么短短一天,就要匆匆返回。在我眼里,农村田野,极少与我面对面交流,小花小草,也无机会与我对着脸儿说话。我对老家田野的偶尔闯入,像陷入一个巨大魔阵,吸引着我至今对土地谜一样地眷恋。由此,我一遍遍丢在田野,又一遍遍被大人牵回。那种着迷,在一个三岁幼童心里,是大人无论如何都无法理解的。他们不明白我的眼睛里到底看到了什么,他们只担心我一旦钻入茫茫无边的青苗之中,就是对一个孩童的淹没。后来,再回老家,母亲总是把我紧紧地抱在怀里。母亲知道,一旦让我落到地上,就会转身不见。常了,大人知道了我的方向,可那方向是不确定的未知,成方连片的庄稼,一个孩子消失在里面,大人会是多么恐慌和手足无措。而那时,我并不懂。我只想往田野去,那是一座没有出口的迷宫。
  3
  看到村委这样一个旧院落,这样一地黄玉米,我的眼前,映出了这样一连串儿时的景象。是土地给我带来这样的怀想,带来那些抹不去的影像。
  院子门口拥着十几个人,有站有蹲,望向我们。他们穿着陈旧,头发蓬乱,脸上好像有一层土夹在褶子里。村支书与我们对接后,开始一个一个叫着拥在大门口的人的名字。包村的李主任也念着我们单位对应的名单。大家握手,笑,问候着你好。但无论我们多么热情,那些被握起手的人,还是拘谨地把身体向后缩着,抬头看一眼我们的脸,又迅速低下头去,瞅地,瞅鞋。
  当我与那个姓段的老光棍握起手时,我说我们有缘啊段老。一只粗糙的手伸过来,直直地握一下,缩回。被包靠的贫困户,一對一跟着自己握起手的人,走向车子。那里面有我们带来的米和油。像认识了很久,他们无声地跟在身后,一步不落。从车上取下东西,就是分别走向各自的包靠户,去了解他们的生活实况。这只是帮扶开始,往后的日子,就是各自联系,帮他们解决急需的事情了。我是第一个叫上那个段光棍的。我说段老,咱走,咱回家。在他们还从车子上取米油鸡蛋的时候,他就跟我一起,努力地提起那些袋子盒子,向北一条胡同走去。
  路上我问他情况。他六十二岁,家中有一兄长,父母很早过世。父亲在他十几岁时去世,母亲在他三十几岁也离开了他。住的两间屋子,是老人传下的。前些年倒塌,没法再住,是兄长帮他盖起来。没说几句,就到家了。一堆牛粪堆在门旁,发出草的陈味。两扇绿漆旧门,没有门栓,只有一根小麻绳系在上面。推门,映出一头牛挡在门口,那是一头母牛,正用身子挡住一头小牛犊。小牛犊的身子像牛妈妈,黄色,头却白底黑花,正用一双纯而懵懂的眼神从门内望向我。它的鼻子和嘴巴往上翘着,像刚脱去玉米缨子的嫩玉米身子。多年没接近老黄牛了,心里虽爱着牛的慈祥,却担心一个陌生人的闯入,是否让那头牛误认为我要牵它的小牛犊而奋不顾身尥起后蹄,虽然我知道牛是用犄角来抵御侵害的。于是,我在门外停下,我说段老您回来,给我用身子挡一下吧。他无声地走回来,站在我右边,他说这是他哥哥家的牛。   4
  一进屋,我蒙了。我问,你就住在这儿吗?他说嗯。两间屋是毛坯房,窗子四面透风,窗子上的塑料薄膜已破开几处,在北风中飘向窗外。黑的颜色,灰的色调,零零碎碎,像垃圾场上飘起的塑料袋。一个茶几脱落得几乎要倒下去。沙发也是一个光板底座,没有垫子,没有靠背。炕上,一堆黑颜色的被子漏着棉絮。几只黑箱子,在阴暗的屋角更加暗下去。他说,那几个箱,是老人在世的时候传给他的唯一家当。一堆旧衣服堆在茶几上,我拿起一条裤子,裤腿撕去一大截儿,他说夏天剪短能穿。一口锅,没有盖子,里面有锈斑,土沫,草屑。锅旁堆了一堆干草,他说是他哥哥放在那里的。我问他自己做饭吗?他说不做,有时到侄子那儿吃。有时?那其他时候呢?他说自己到外面收破烂的时候想办法吃。收破烂?我惊讶地瞪大眼睛。他说屋里摆的旧家具,身上穿的旧衣服,大多是收破烂得来的,邻里乡亲也送他一些。
  我突然涌出泪,在望向那个高高的、黑洞洞的北窗口的时候。那些飘飞的塑料,像破碎的线条挣向窗外,在那儿翻飞,呼啦啦响着。一股股泪水,像脱缰的野马,在我脸上横流。我不知被哪种物象击中了神经,泪水不听话地流,止不住地流。段老人却安慰我说,别为我担心,年底“五保户”还有一点补助,别管孬好,能吃上饭了。
  5
  在阴暗的屋子里,我慢慢转向每一个物件。映给我的,全是破败,没有一个物件是完整的。我看到墙上挂着一个相框,心头一热,似乎,那里映出岁月的光亮。我让他摘下来,看一看。他上炕取下,小心地托着。黑暗的屋子里,照片一张也看不清。他用衣袖擦着镜框玻璃,还是看不清。玻璃上落了一层厚厚的灰。我说到外面去吧。来到院子,他依旧用衣袖擦着,还是擦不掉。灰已凝结不动。于是他想从相框后面起开钉子。我说不用那么麻烦,就用几滴水擦一擦玻璃吧。他没说话。我又说一遍,用水擦吧。我想找水,他却说,家里没水。我说没有热水,凉水呢?他说也没有。我黯然了。我问晚上渴了怎么办?他说晚上不喝水。我问白天渴了怎么办?他说白天到侄子家,也到别的地方。他把相框放到地上,一个一个拔去钉子。五张照片。除了他的妗子,还有他妹妹。他没有找到父母的照片。他指着妹妹的照片说,妹妹也没了。我问他,有你的照片吗?他竟一时答不出,说不知有还是没有。我说你找找看,看一看你过去的样子。他说没有啊,我哪有照片?我指着一张有十几人合影并写有“友谊长存”的那张,问他这是谁的合影,是你妹妹上学的吧?他还是回答不出。我提示,上面写着友谊长存,还写着1982。他恍然记起什么,友谊长存?那是我的,是我的!他一下子端起镜框,凑到眼前,像端起一位失散多年的亲人的脸庞。我让他找一找自己。他用黑黢黢的指甲在照片上划动两个来回,竟没找到。我数了数上面有十一个女孩,笑着,站成最后两排。三个中年妇女坐前排,还有三个男子也在前排。我把范围缩到那三个男子身上,继续提示,上面就这三个男的啊,你肯定要从这三个人里找。他把眼睛凑上去,看了好大一会儿,指向一个坐在最边上的人,这是我!他第一次说话的力气大起来,一去刚才声音的含混和喑哑。照片上,一个青年男子留着浓发,白胖的面容,白色的衬衫,从里到外全是青春的气息。我问当年是怎样的情形留下这张合影?他说是在生产队里打棉花,一起去公社照的。三十一年前的事了,那时三十一岁。我问他当年在这么多姑娘中,是否看上一个。他说看上一个,人家没看上他。说完,他低下头,把脸靠在膝上。找一找啊,哪一位姑娘你当时看上了?他抬起眼找照片中的姑娘,却也找不到了。我鼓励他,再找一找。后來,他指向一个发胖的姑娘,就这个!我细细端详,那女子站在最后排,也站在最边上,直冲他的后背。姑娘的脸,已被岁月风化剥落了一片,照片表层一块一块地往下掉,但仍能看清大体轮廓。我问:“她现在还好吗?”“不知嫁哪个村了。”“为何看中她?”“她说起话来挺亲人的。”“向她表达过吗?”他没说话。“向她表达过你欣赏她吗?”他似乎没听明白。我想了想,尽量变得直白:“你向她提过吗?”这次他听明白了:“哪能提?提亲是要置办东西的。”我说:“不是那个提亲,是你向她提心中的想法,对着她一个人的时候说你喜欢她。”这次算是听明白了,他说:“说过,我找她说了一回。我说,你说话好听,能到我家吗,以后?”“那姑娘怎说?”“她说不中,你家揭不开锅。”说完,他沉默了。我问他:“这些年还想这个姑娘吗?”他说:“不想了。”“为什么?”“人家都嫁到外庄了,不想啦。”
  6
  这时电话响了,是单位同志在催,说大家已经上车了。我想在有限的对接时间里,跟一位光棍老人尽可能多谈一些话,尤其那些他至今没向这个世界打开过的心里话。走时,我问他除了这张集体合影,与别的女人照过相吗?他又垂下头:“哪敢想?人家谁跟一个老光棍照相?”我用心打量着眼前这位光棍老人,一张瘦长的脸,黑着,皱纹丛生,与相片里那个白衬衫青年,像两个世界的人。眼睛隔开了他的现在和过去。照片上的那双眼睛是有光的,而站在我面前的这个人,眼睛却是灰暗的。牙齿黑黄相间,参差不齐。整个衣着又大又空,向下坠着。从与他握起手的那刻起,他大多是低着头,低头走路,低头说话,这让我一直没能看清他的脸。细看,他竟有暮年老者态容。我说咱俩照张相吧。他一下子局促起来,穿旧球鞋的那双脚,来回擦着地面,随即擦出一道浅浅印痕。我向门外望去,一个掏牛粪的邻居正从墙脚一耙一耙地掏着那些混合物。我寻思是否请他过来帮忙。这时一个小伙子从门外走进来,段老人说,这是他侄子。我把手机递给他侄子,教他如何摁一下就可以了。我们站在贴有“招财进宝”和“福”字门框下,脸朝向阳光,看着他侄子手中的手机。
  电话又响起。我拿过手机,提取照片,放大了给老人看。他凑过脸,眯眼笑了,嘴里嘟囔一句没听清的话。这是见面后唯有的一次开心的笑容。告辞的时候,我说回去洗出照片,就来,收破烂的时候,可以带在身上,也可以拿给别人看。
  我朝大门口走去,回头与段老人招手,他站在那扇黑咕隆咚的屋门下,流泪了。一束阳光,正从树缝间泻下来……
其他文献
当唐古拉山  数完最后一树黄叶和金币  开始赊斜阳  醉雪  当雪花,一夜间撕下  青海湖的绿色挂历  冷落冰湖,成为候鸟嘴下  那杯隔夜的茶  是一排胡杨,硬挺在寒风中報数  是一只火狐,在鼓励另一只火狐  要点燃日月山以西的人烟  是一支军车队
期刊
你曾把  日子,编成辫子  厚重的心事织成,氆氇  你说,青稞熟了的季节  帶我去大山之外  大山之外,是大山?  又或,一湾湖水?  我不知  笑而不语的你  眼里闪烁,期盼  终于,期盼的季节来临  割了青稞  收了麦子  陀螺般旋转的我  心已飞到大山外  追着风  我怀揣一袋青稞和梦  牵着你的手  奔跑  风儿,有些冷  可我们,不曾停下。
期刊
天空压着云层 灰蓝  云层下面 浮动的事物 在窃窃私语  它们鱼翔浅底 扶摇直上  天空压着云层 瓦蓝  在原有事物的基础上  几片云朵簇拥过来  把这些事物描绘成了另外的事物  它们正策马扬鞭  天空压着云层 碧蓝  另外的事物正在设法冲破阻力  这是因为 它們距离现实越来越近  在它们身后 是绕过凡尘的一片苍茫  天空压着云层 湛蓝  终于 一只秃鹫突破事物的临界  它把困扰留给了最初的事物 
期刊
此时我正在西去的路上行走  行走的片刻夕阳就落了下来  它光芒的翅翎渐隐云幕  以盛大的礼仪  洒落红于渺渺烟宇  辉煌。辉煌。最后的辉煌!  这过程十分简洁而明快  这简洁而明快的过程  令皇天感恩,令后土感恩  令满面尘土的子民感恩  ……  也就是在这样的时刻  我感到夕阳,就要陷落下去  光芒,就要陷落下去  它陷落时的神情暗示我:  在它渐渐阴冷的躯体  进入墓穴之前  在朝陽再生之前 
期刊
何为四十不惑?未及四十之时,窃以为人至四十便可至清无疑了。步入四十门槛,才深感所谓不惑实质是一种心态,面对春去秋来、世间万象,只要内心释然了,也就无惑可言。  儿时,认为人到三十已经年龄很大,甚至有些年老了。现在步入四十,却依然感到自己年纪尚轻,依然喜欢呼三五好友举杯向月,依然愿意流露率真的性情,依然可以轻松奔跑5KM、10KM,依然诗心常在、诗意驻留。  按人的平均寿命计算,人至四十便生命过半。
期刊
昨夜,被似睡非睡中的突发奇想惊醒: 我要超越杨绛。唉,这真是狂言妄语,痴人之梦。  近期,反复读了杨绛先生的《我们仨》《走在人生边上》。杨先生的“神明的大自然、灵性良心”等字眼时时萦绕心头,久久不能挥去。她那淡雅的文字,很耐读,很有味道。她那传奇的爱情婚姻,很完美,很令人回味。她那明透的人生感悟,很深刻,很有韵味。  钱锺书如此评价杨绛,她独无仅有的结合三者: 妻子、情人、朋友。他们是志同道合的文
期刊
我居北海君南海  緣于对一本书的喜爱,结识了她。  对于所喜爱的、所珍惜的,怀了那样一分真挚到虔诚的心思。纯粹而明朗,不掺一丝杂质。明明命运给了她太多打击,却因了喜爱,想要挣脱家乡的小天地,向更远更宽广的世界一路前行,孤注一掷。  我与她认识的时间虽不长,相识到相知的时光却似经年的美酒,散发着悠远绵长的醇香。分隔在两个城市的心,便因了书信,依偎在一起。日子长了,会时常拿出那一沓愈来愈厚的信件,反复
期刊
雨是我30年前的中学同学。那时的雨,青春活泼,欢快靓丽,头上扎着两条小辫,走起路来甩来甩去,一副十分可爱的样子,是同学们公认的班花。  不久前,同学们相约聚会,我再次见到了雨。她一如当年,还是那样的出众,那样的俏丽,那样的身段,那样的风姿,披肩长发自然弯曲,灿烂笑容生动传神,眉宇间透着沉稳成熟,举手投足适中得体。能够感受到,雨仍然是同学们瞩目的焦点,也仍然是大家心目中那道美丽的风景。  30载春秋
期刊
夜色正浓。  天上悬着一弯暗月,空气中浮着细小黏腻的白色液滴,汗水顺着额角流下,各种湿稠的液体混合在一起,加剧了他内心难以名状的燥热感。  这是一个万物衰败的季节,凋零的花瓣正在潮湿的泥土下慢慢腐烂,这些美丽的尸体滋养了某些神秘的生命,从黑暗的地底深处,缓慢地爬出来——有活着的,还有早已死了的。  此刻,他的心脏正剧烈地跳动着。  他在奔跑,不停地、快速地奔跑,准确说是在逃跑。军鞋与草皮摩擦发出的
期刊
雨静谧地下,到今晨还没有停歇。这秋雨,不是乌蒙磅礴般的骤雨,而是温温柔柔的细雨。像牛毛,像细丝,织成了一张张悬挂着的网,将这座城市笼罩在一起。  我坐在窗边,沏一杯香茗,翻开一本古典诗词,在熹微的晨光下,聆听雨声,聆听千古老人的声声吟唱,刹那间也有了“红了樱桃,绿了芭蕉,雨打窗台湿绫绡”的意境。叮叮咚咚的雨声小了,我仰望窗外,遥远的天际涂抹着一条若隐若现的彩虹,院子里变得格外清净;细小的雨丝在树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