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戏曲保护与传承的当代困境与解决思路

来源 :群文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ecsu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地方戏曲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多有着辉煌的历史。然而时至今日,由于自身发展和时代背景的影响,地方戏曲的衰落已经是个不争的事实。近年来保护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呼声虽高,但其作用主要还是提供了一个保护地方戏曲的良好舆论氛围,而实践效果却并不尽如人意。从地方戏曲面临的内外困境出发,重点分析地方戏曲如何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为地方戏曲保护与传承提供解决思路。
  关键词:地方戏曲;时代;困境;解决思路
  由于全球化的深入和现代多元文明的冲击,很多原本占据主流的传统文化正在逐渐被边缘化甚至已经消亡。面对这样的现状,全球范围内已经掀起了一场旨在抢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热潮,我国政府也建立了一套比较完备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在舆论宣传、财政扶持和立法保护等方面上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然而,即使是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地方戏曲,其保护与传承之路也是充满挑战,关键在于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能否找到适合地方戏曲生存的土壤。因此,我们应该更深入地剖析地方戏曲保护和传承的当代困境,以便寻求一些新的解决思路。
  一、地方戏曲保护和传承的当代困境的分析
  (一)外部因素的制约
  1.现代生活方式使传统戏曲的受众大大减少
  任何一种艺术形式不管它是否“源远”,要想“流长”就必须不断地适应时代的变化,争取年轻人的喜爱,因为年轻人代表着未来,是艺术发展的源头活水。而在现下,大多数年轻人已经对中国的传统戏曲越来越陌生了,除了京剧这样的知名度高的国家文化瑰宝,一般的地方戏曲都不被大多数年轻人所了解。我们虽然为观看地方戏曲的观众稀少而感到悲伤,但绝对没有理由责怪现代人的不近人情。快节奏的现代生活方式实际上导致了年轻人接受传统戏曲的可能性大大降低,而适应这种生活节奏的“快餐”文化已经相当发达,面对多样化的娱乐休闲方式,程式严格、内容繁复的传统戏曲自然显得没有多大竞争力了。
  面对传统戏曲与现代生活的冲突,有很大一部分人认为中国传统戏曲已经过时了,历史的东西就把它放到历史博物馆,为什么一定把它留在民间苟延残喘呢。其实仔细想来,这样的观念也有一定的合理性,所谓“长江后浪推前浪”,一种艺术形式的消亡并不代表文化的泯灭,而可能是另一种更适应时代发展的艺术形式的产生契机。其实这种观点最大的问题在于只看到了传统戏曲的娱乐休闲功能,而忽视了其重大的教育功能和文化功能,归根结底,“快餐”型文化并不能被作为中国社会发展的导向,对于转型期的中国来说,民族传统文化的教育内涵和性格塑造作用应当被重视而不是被遗弃。因此,解决传统戏曲的现代性困境应该采取更为积极的态度,以挽回新生代观众。
  2.地方戏曲种类繁多使政府政策效果分散化
  据有关数据显示,仅湖北一地就产生了楚剧、汉剧、荆州花鼓戏、黄梅戏、南剧等20多个地方戏曲剧种,由此就可以推断出在全国范围内地方戏曲种类可能达到上百种。面对如此庞大的戏曲目录,政府文化部门和戏曲爱好者虽然有心保护和传承,然而在大多地方戏曲观众稀少、商业化程度较低的情况下,要想实现这一目标,无疑需要政府大量的财政资金支持。然而政府的财力毕竟有限,很难面面俱到,由此引发了“僧多粥少”的问题。
  对于这个问题,很多学者都从促进传统戏曲商业化的角度来分析和解决,然而,很多的地方戏曲并不像京剧、昆剧等大剧种一样具有高知名度和高艺术性的,它们更多地表现为受众范围较小、艺术创新能力不强的特点,这就为这些剧种的商业化带来了相当大的困难,况且商业化虽然为戏曲的发展提供了物质上的动力,但也会对戏曲艺术对带来相应的负面影响如戏曲制作方为了迎合观众而过于注重舞台设计、过度使用现代技术手段等而相对忽视了戏曲真正的纯艺术表现。所以,对于政府如何解决政策效果分散化这一难题还尚待新的思路与对策。
  (二)自身因素的制约
  1.戏曲工作者本身对戏曲发展认识不足以及创作能力欠缺
  不论在任何行业,人才的兴盛与否都与整个行业的繁荣与衰落息息相关,优秀人才的出现甚至可以掀起一场革命,如同莎士比亚之于戏剧、李白杜甫之于诗歌,而对于中国的地方戏曲来说,也许人才的匮乏算是它的病根了。近些年来真正让大众记住的戏曲艺术创作实践者寥寥无几,受大众追捧的戏曲作品也不多,其根本原因究竟是什么呢?一个打字员基本上可以不去想他打字的价值和要怎么去打字,但是一个墨守成规的艺术工作者绝对不能成为真正的艺术创作者。
  戏曲工作者若是把从事这一工作仅仅当成是谋生的手段而缺乏对自身价值的认同,那么他就不可能成为一位吸取艺术家。另外在戏曲的创作上满足于以传统为蓝本,缺乏应当具有的现代意识和艺术观念,在剧目创作实践中或以现代手法填装封建意识,或以二元对立模式将多姿多彩的现实生活简单粗暴地割裂为好与坏、善与恶的对立格局,而事实上这种传统的戏曲建构方式已然不再符合现代人的审美情趣和价值观念了。中国传统戏曲大多取材于古代历史故事或对经典名著的改编,实质上当代戏曲同样可以在对这种历史故事或经典名著的打碎、重组过程中,呈现其鲜明的现代性特征。因此更为重要的是,艺术家应该深入到现实生活中去寻找生命个体的感性体验,还要置身于社会变革的历史洪流中,以更广博的胸怀和高度的历史使命感去从事自己的戏曲创作,或许只有经过这样的主观努力后地方戏曲方才可能有灿烂的明天。
  2.演出团体质量参差不齐有损地方戏曲发展
  在我国,戏曲演出团体大体可分为两类:一是国有体制的专业性剧团,一是个体性质的且大多近似于民间草台班子的业余剧团。而后者则是中国传统戏曲历史发展过程中最常见的演出团体形式。随着地方戏曲发展历程中的沉浮起落,专业剧团和业余剧团的比例也随之变化,1949以前地方戏曲演出团体基本都是业余剧院,之后专业剧团的出现迎来了它的春天,然而好景不长,跟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拥抱世界的步伐,专业剧团也开始逐渐减少了。直到如今,对于很多地方戏曲来说,业余剧团已经在数量上占据了绝对优势。   我们相信民间业余剧团的相对繁荣代表着地方戏曲保护和传承正在走向繁荣之路,然而事实并非如此,相反地,这些数量相对众多的业余剧团因为缺乏相对正规的管理和有效地引导,大多水平比较底下,其中甚至不乏低俗者,这样导致地方戏曲演出团体质量呈现出良莠不齐的特点,戏曲创新能力、适应时代的能力总体上不高,演出效果也就无法与观众达成共鸣,这无疑是有损于地方戏曲的保护和传承的。
  其实地方戏曲保护和传承的当代困境绝不仅仅限于以上几点,本文所列主要是笔者认为重要而又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地方戏曲保护传承问题的解决思路
  (一)评估地方戏曲的文化价值和市场潜力,甄别出应当重点扶持的剧种
  毋庸置疑,一种艺术的产生兴盛和最终消亡都是艺术的发展规律所致,不同的时代会催生出不同的艺术,以回应时代的变化和发展。就中国而言,文艺主流的嬗变就经历了辞赋、诗歌、戏曲再到小说的过程,这样的演变不仅没有让中国文化走向枯竭,反而极大地丰富了艺术表现形式、拓宽了民族文化的广度和内涵,有助于文化的繁荣。但是,每一种的新的文化形式的诞生总是会带来旧的文化表现形式的没落。历史总是这样近乎无情的新陈代谢着,我们也许怀着对传统艺术形式深切的怜悯之心,却也无须过分执着,毕竟有些东西无论曾经再美好都会消逝。
  地方戏曲的艺术价值本就是有高有低的,像昆剧、汉剧、徽剧、京剧这些剧种,或有其深厚的艺术积淀、或集众家之所长,历经时代的变迁依然拥有不少的观众。而反观一些其他的地方戏曲,虽然也创造过它的辉煌,然而面对着历史的大浪淘沙,如今却只剩一声孤独的叹息了,有些地方戏曲业已陷入观众稀少、人才短缺、创作能力严重缺失、表演剧目老旧且脱离时代、运作资金不足等困境之中。况且中国各地曾经流行的地方戏曲数目实在有点过大,若大多都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名义加以保护和传承,从政府的财政投入上来说是有困难的,资金的分散化使政策效果变得不那么显著。因此本文认为有必要对各个地方戏曲的文化价值和市场潜力作出准确的评估,把文化价值较低、发展困境重重的一些地方戏曲排除出政府扶持项目,转而集中资金重点扶持有较高文化价值、仍有一定市场的剧种。对于被政策淘汰的剧种,政府应成立专门资金为它们制作影像资料保存到历史博物馆。
  (二)构建本土教育体系,增强戏曲传承的稳定性
  在民间艺术的传承过程中,集体性越高,艺术传统本身传承的稳定性就会越强。直到现在,很多地方戏曲的传承主要是依靠为数较少的代表性传承人,这是中国民间艺术传承的一大传统,也是解释为何年轻人普遍对传统民间艺术知之甚少的重要原因。试想大多数人从小就难以接触到地方戏曲,又如何体味到这些戏曲的独特魅力呢,而兴趣培养的最佳时期正是在我们的童年时代,戏曲行业也将少年时期作为培养戏曲演员的黄金时期,因此将戏曲艺术引入中小学课堂,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关注它,地方戏曲保护和传承的后备军力量将益发壮大。
  考虑到各个地方戏曲均是根植于本地的土壤的,与当地的文化会有更多的共鸣,所以构建本土的戏曲教育体系也就合情合理了。各地教育部门可以联合文化部门将有本地特色的地方戏曲编写出教材、开设本土文化普及课,这样就不仅让学生们了解了当地的艺术成就,领略了传统民族艺术的魅力,也极大地培养了学生们对所居乡土和本民族文化的认知和认同感。近年来不少地方已经在试行这一举措了,起示范作用的便数北京的京剧进入中小学课堂,然而在其他地方这一举措能否施行下去则尚待有关部门的努力和社会舆论的支持了。
  三、结语
  中国传统文化的命运早已被包裹在时代变革的洪流中,全球化巨浪滔天,信息化风驰电掣,世界文明多姿多彩,这些无不在左右着我们今日的选择。我们选择保护和传承诸如地方戏曲一样的中国传统文化,也许并非时代的潮流所向,但是这样的事业是必须要有人做的,因为是它们塑造了我们的民族个性,这是民族之魂,而不仅是一种娱乐休闲方式。面对地方戏曲保护和传承的严重的当代困境,即使有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相关舆论和政策支持,这也不是意味着我们可以走得轻松,我们要做的正是以此为契机作出自己的努力。我们须具备高度的现代意识,认清戏曲艺术的核心价值和当代需求,找出相应的解决之道。
  参考文献:
  [1]曹凌燕.对戏曲文化遗产保护的思考[J].中州学刊,2010.
  [2]安葵.传统戏剧的保护、传承及其研究[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其他文献
在音乐艺术中,声乐可谓是一种最古老、最让人感动、也是最直接的情感表达方式。声乐艺术之所以美妙,是因为它把人们生活中的各种思想情感经过艺术夸张后,直截了当地抒发出来。当歌曲与听众内在思想感情上产生某种交流火花,从而发生共鸣后,就能使人感动或感化。然而,声乐作为一门艺术学科,不能只认为有一副好嗓子即可,还应包括歌者良好的音乐素养和丰富情感等。  声乐与其他音乐形式不同,它是一种用人的声音表达情感的音乐
期刊
摘要:咸丰同治年间在广东西江流域一带在红兵起义的推动下爆发了一场历时久、伤亡重、影响巨大的民间械斗——土客械斗。而这次大械斗的起源主要在于土民与客民间资源的争夺、文化的不同和社会形势的动荡等因素所造成的,有其深刻的社会原因。从资源、文化和社会政治三个方面对这次械斗的起源作一个简单的探讨。  关键词:土民;客民;械斗  咸丰同治年间,在广东西江流域一带爆发了一场长达十余年、伤亡上百万的民间械斗,人们
期刊
摘要:五四时期的浪漫主义文学以创造社、小诗派、湖畔诗人、新月派为代表,以崭新的精神气质书写的“自我”形象标志用自由和创造精神正向实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关键词:五四浪漫主义文学;“自我”;新的精神气质  五四是一个标榜“新”的时代。人在这个时代可以说是觉醒了,觉醒了的人一方面感受到的是启蒙的自由理性之光,对旧的社会制度进行的是破坏,典型的如郭沐若《女神》中呈现的“绝端的自我”与巨大破坏力的形象;
期刊
摘要:《庄子》内篇中孔子形象多变。其中可以看出庄子对“圣人”孔子思想的欣赏,对“愚人”孔子抗争命运的同情,以及在“学人”孔子的描述中表现出的尊“道”抑“儒”的倾向。无论是对哪一种孔子的塑造,都无不显露出庄子内心深处深深的焦虑情结。  关键词:《庄子·内篇》;“圣人”孔子;“愚人”孔子;“学人”孔子;焦虑情结  《庄子》一书中,有四十多个章节论述到了孔子的言行。《庄子·内篇》中孔子共出现十余次,分布
期刊
摘要:对峰峰矿区环境下的峰峰方言的使用、习得进行描写。通过对峰峰话的语音系统、词汇系统以及语法系统的描写,研究具有地方特色的峰峰话。  关键词:峰峰矿上话;语音;词汇;语法  一、地理环境及历史文化对方言的影响  峰峰矿区隶属河北省邯郸市,是邯郸市的次中心。就地理位置而言它处于河北、河南、山西、山东四省的交界处,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优厚的文化底蕴使峰峰当地的方言产生了一种独具特色的魅力。峰峰矿区北临
期刊
摘要:以舞蹈作品创作的一个重要部分——舞蹈空间的运用为题,从两个大的方面以新的视角对舞台的空间在舞蹈作品中运用的重要性进行阐述。  关键词:舞台空间;运用;整体效果;审美快感  一、引言  现在所创作的舞蹈,通常是要通过舞台传达给观众的,也就是在剧场演出的舞蹈,正因为舞蹈主要是通过舞台传达给观众的,在舞蹈创作中就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舞台空间的运用问题。  舞台空间与其它艺术空间的不同之处是其特有的空间
期刊
摘要:亚里士多德的悲剧理论是对古希腊悲剧艺术实践的总结,与“命运说”不同,它对悲剧做出了一种新的诠释。但囿于时代的局限,亚里士多德的悲剧“过失说”不可避免地有着不合理的成分。  关键词:悲剧;亚里士多德;过失说;局限性  悲剧一直是文学宝库中生命力最强的文学体裁,以其崇高深刻的悲剧激情给人无可比拟的艺术感染力。“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阐释的悲剧“过失说”一反传统的“命运说”
期刊
人世间总有人要做事,否则就是圈栏里的猪。这个世上不做事而能享受丰美大餐的只有两类生物,一为偷偷摸摸的硕鼠,或者仗着莫名其妙的漏洞中饱私囊,或者靠出卖灵魂以助纣为虐为手段来蝇营狗苟。另一类则为圈养的宠物,依靠优美的身段来挑逗人性的弱点,或者老实巴交的做一头宁死不屈的猪,待得肢体腰板圆润肥硕之时,面对霍霍寒光的刀子发几声惊惧的嘶鸣罢了。或许有人会为其默哀,毕竟那垂死的挣扎同样能够刺的神经瑟瑟发抖,可惜
期刊
摘要:钢琴演奏是一门艺术,不同的人弹奏有其不同的效果。而如何弹奏出美妙动人的旋律,是每一个学习钢琴者所追求的目标。从四个切入点进行浅析:首先,在弹奏一首乐曲之前要先经过分析乐谱,认真的参透乐曲的每个分句所涵盖的内容;其次,对于弹奏者心理素质的要求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要知道弹奏钢琴是一件让人心情愉悦的事情;再次,在弹奏者脑海中始终要有旋律,即可成竹在胸,能有效减免弹奏中可能出现的错误;最后,当然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音乐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音乐教师的地位也越来越高,起到的效果也越来越明显,比如:在音乐课上可以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创造能力,社会交往能力,文化传承等。音乐是美的艺术,音乐教师是美的传播者,他们有责任和义务带领学生走进音乐的殿堂,去感受美、理解美、表现美与创造美,塑造美的心灵、美的人格,让学生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  关键词:学生;老师;能力;欣赏;交流  音乐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