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步季帐篷到底怎么选

来源 :户外探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mzh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衣食住行同样是户外的基本要素,热闹的徒步季,山野间须拥有一处遮风避雨的栖息之所,让我们免除风雨之苦、避免蛇虫鼠蚁之扰,一顶靠谱的帐篷就能解决这些问题。作为户外装备中的耐用消费品,一般短期内是不会重复购买或者更换的,所以,怎么才算靠谱?这些都是基本素质。
  如同商务场合西装是首选,海滩度假泳装是必备一样,使用环境决定装备类型。在选择帐篷之前先确定自己是在城郊进行休闲活动还是到不可预知的自然环境中徒步或登山,如果是轻松愉快的休闲出行,基本上不会面临极端的恶劣天气,因此对帐篷的性能要求不必太高,只要空间舒适,有基本的防风防雨功能即可;如果正儿八经地去徒步登山,则会面对风霜雨雪等各种恶劣天气的侵袭,而且常常在行程结束前无法进行物资补给和保养,因此一顶重量适中、耐用性高、结构可靠的帐篷就显得尤为重要。
  接着,分析自己所处地域的环境特点,身处潮湿闷热的亚热带地区,帐篷的透气性通风性防水性就应放在选择标准的前几位,这样看来,双层的三季帐就成为了应对首选。而在高海拔区域的徒步与登山,帐篷的抗风抗雪性能以及耐用性就应当放在首位了,轻量、防水等性能其次,四季帐篷就成了这种线路的首选。在需求没有明确之前,一些必要的知识储备显得尤为必要。毕竟用法拉利和玛莎拉蒂开上川藏线这种既土豪又有猫腻的事儿绝不是咱们普通人能干出来的。
  曾经一位朋友身处重庆,平时的户外线路就以周边周末徒步为主,却“力排众议”坚持买了一顶MSR的FURY,只因为它看上去很酷。 结果可想而知,这样一个四季帐用在这种地方简直就是一场噩梦—姑且不说炎热的夏季睡在这个帐内就跟蒸桑拿一样,就是到了稍微温暖一点的季节如春末夏初或者是初秋,待在里面都会倍感闷热,更何况这款帐篷有着沉重的身躯,每次出门都看见他背得气喘吁吁。最后这款花了大价钱买来的帐篷只有束之高阁。是MSR的帐篷不好吗?当然不是。就好比1000蓬的羽绒服再酷也不能在三伏天穿着吧?
  所以我们的建议是,如果你的户外活动形式比较单一,去的地方在自然环境上没有太大差异,那么一顶帐篷足矣。 如果你所参加的活动,去到的地方差别太大,还是根据不同线路来选择不同的帐篷比较好。
  这些部分决定差异
  简单粗暴地说,任何物品都能用“一万与50万的汽车差异”得到同理论证,不管是什么样的帐篷,基本组成部分无外乎是由帐杆、篷布、地钉、风绳等(以上配件的必要性根据不同类型帐篷有所区别),那么差异化体现在哪?
  帐杆
  铝制帐杆目前已经成为市场主流,虽然同为铝材,质量却有高下之分,有些铝制帐杆粗糙得要命,用肉眼就能看到接口处尖利不平、有毛刺、帐杆表面坑洼,这样的帐杆很容易使内帐勾丝甚至是将外帐戳破。而材质不匀的铝杆会导致帐杆不同部位强度不同,在恶劣天气,折断几率成倍增加。优质帐杆如世界上大部分一线和顶级帐篷品牌所采用的DAC帐杆,这家韩国帐杆供应商在国际上有很高的知名度,其7001 FEATHER LITE系列帐杆有着很强的技术能力,奠定了未来高端帐篷系列的霸主地位,他们在最近两年研发的NFL和PL款更是让人刮目相看,轻且坚韧,在有效减轻重量的同时依然保持了很高的强度,与普通帐杆相比,在同样的自然环境下耐用性和可靠性要高出不少。另外,韩国的YUNAN帐杆质量也很稳定,虽然整体不及DAC,但也被目前市面上很多高质量帐篷采用。
  布料
  习惯于用D值来进行衡量,D是DENIER(旦尼尔)的缩写,是化学纤维的一种细度表达方法,特指9000米长的丝在公定回潮率时的重量克数,也称为旦数。 D值越大,表示纱线越粗,比如30D面料就比20D面料纱线更粗。但是现在很多户外爱好者对D值存在理解误区,他们误以为D值越低就代表质量越好(我接触到的不少户外爱好者就觉得15D面料比30D面料更好),事实上D本身只能算做是一种计量单位,不代表面料本身的好坏,就像物体的密度一样,我们能够说密度为3g/cm?的物质就比7.9g/cm?的物质质量好吗?另外,即使同样D值的不同面料可能也存在很大的质量差异,比如顶级帐篷品牌HILLEBERG的面料,抗撕裂性能可以达到40磅,而很多普通帐篷同等D值面料的抗撕裂性能仅仅只有3~5磅。抗撕裂性能直接影响到帐篷的可靠性和耐用性,在恶劣天气下,抗撕裂性能差的面料,可能会因为强度不够导致风绳、地丁等受力较大的位置开裂,从而导致帐篷破损。
  关于面料还有一种指标—经纬密度T,如170T、180T、190T、200T、210T、220T等,表示在一平方英寸(约6.45平方厘米)范围内经向条数和纬向条数的总和,T前面的数字越大密度越高。 D和T是两个不同的指标,一个是单位长度织料的重量,一个是面料的细密程度,布料准确的参数应该是:XXDXXXT ,比如15D420T尼龙,这才是完整的表述。个别帐篷品牌用D和T来区分面料的厚薄是不科学的,应该是在同样的指标下进行比较,比如15D、30D或者是210T、420T。
  工艺水准
  帐篷的工艺包括了裁剪、压胶、缝线等多种工序。以裁剪为例,版型好的帐篷搭建后看上去会很饱满,这不仅是颜值问题,饱满的帐篷,可以有效避免内外帐之间粘连导致的外帐内面凝露浸湿内帐,还可以避免或者减少帐篷在不饱满状况下,冗余面料在风中哗哗作响影响睡眠。以压胶为例,工艺精湛的压胶会很整齐覆盖线缝,否则呢?雨水雪水会通过压胶没有覆盖到的线缝部位渗进帐篷,如果工艺不精细,还可能发生压胶条出现气泡、空洞等现象,会导致压胶条寿命缩短从而影响帐篷的防水功能。再以缝线为例,精细的做工能够将面料衔接部位紧密而精确地连接在一起,线缝若是走偏,就会使得不同的面料衔接部位的受力不均而在大风积雪等情况下开裂。所以就算一个品牌用到了很好的材质和结构设计,也必须要由精细的加工水平来确保帐篷的性能最大化发挥出来。   结构设计
  非常重要却容易被忽视。摆设型的帐篷结构设计明显不合理,存在包括迎风角度过大、稳定性差、顶部易积水积雪、通风性差等多方面的问题,更不用说设计不人性化,便捷程度欠缺等其他因素了。一款具有优秀设计元素的帐篷应该具有稳定的结构,能够符合使用者的生活习惯,最好还能尽可能多地适用于各种场合。以国内自主品牌自由之魂的新的繁星款帐篷为例,采用了传统的穹顶帐篷结构,双杆交叉结构虽然简单但是结构很稳定,双侧门厅设计方便使用者进出和存放行李;新款繁星没有采用传统的内撑外披式设计,而是采用了外撑内挂式的一体化结构,使用者在搭建起外帐的同时就将内帐一并搭建完成,这在雨雪中使用时极为方便,避免了在雨中先搭内帐再披外帐导致帐内淋湿的情况发生。除此之外,它还能将硕大的外帐单独撑开作为一款休闲天幕来使用,增强通用性也提高附加值。
  空间
  帐篷空间直接关系到使用的舒适度,一般而言,在一定范围内空间和舒适度成正比。以双人帐为例,普通双人帐内帐宽度通常在1.25米到1.3米之间,长度约2.1米,一名成年人的体宽在50厘米左右,平均身高约1.7米,所以这个空间足够了。而一些帐篷会将内帐长度提到2.2米以上,宽度增加到1.35~1.4米,并且将内帐顶部用挑空横杆进行支撑,这样即使两个人并排坐在帐内也不会显得局促,在帐内穿衣什么的动作都很方便。如果帐篷空间不够,睡觉时往往会顶到帐篷内壁,导致内外帐贴合在一起,一旦环境湿度较大,凝露就会将睡袋浸湿。另外,连人带装备就能将帐篷空间填满,想转身都困难的话,如果遇上雨雪大风天气,要想在帐内解决饮食等问题都会非常麻烦。所以一顶靠谱的露营帐篷,必须具备足够的空间。
  重量
  10年以前,市面上的多数双人三季帐重量集中在2.5~3公斤左右,那时的MSR HUBBA HUBBA双人帐全重做到1.9~2公斤已经非常了不起了,当时我使用的MSR ZOID1单人帐全重1.3公斤曾让同伴艳羡不已。得益于科技进步,面料在保持一定强度的前提下可以更轻更薄,帐杆也能在强度没有降低甚至是提高的基础上更轻量,现在市面上的大部分双人三季帐重量已经降至2~2.5公斤,全重进入1.5公斤内的也比比皆是,少部分双人帐篷全重甚至低于一公斤,个别特殊造型的如金字塔等,因为采用了先进的CUBEN面料,甚至低于500克。轻量化之风愈演愈烈,轻量化装备能够帮助我们减轻背负,减少对膝关节的冲击,让我们在更轻的负重下走得更远。
  值得注意的是,追求轻量化同时也要明确一点:轻量化只是衡量一个帐篷是否优秀的标准之一,绝非唯一标准。轻量化尤其是超轻帐篷往往是靠牺牲帐篷的可靠性和舒适性来实现的。同等品质下的帐杆和面料,耐用性与重量成反比,同样是DAC NFL系列的帐杆,9mm直径帐杆强度远高于7.8mm直径帐杆,同一个系列的面料,30D的强度绝对远高于15D。
  很多线路并不适合过度轻量化,比如恶劣环境下的长距离徒步穿越,这种线路往往会面对各种极端恶劣的环境,并且没有补给,这种线路就需要将装备的可靠性放在第一位而不是将重量。而平时的腐败休闲线路对体能和技术要求不高,参与者更希望在户外能够吃得开心睡得舒服,甚至啤酒西瓜都恨不得带上营地,这样的线路还需要考虑轻量化吗?比如BIG AGNES的飞溪单人帐,虽然全重只有936克,可是空间却非常狭窄,脚部只有76cm,一个成年男性在里面一翻身就会蹭到内帐帐壁,遇上空气湿度大的环境,睡袋一定会被打湿,这样的居住条件没有任何惬意品质可言。既然如此,为何要为了减轻一盒早餐奶或者一瓶矿泉水的重量让自己住得如此尴尬呢?试想,朋友们都是大天幕,空间舒坦的大帐篷,而自己何苦在逼仄帐篷里辗转反侧?原本是为了更舒适更健康而轻量化,然而很多时候成了为轻量化而牺牲舒适性和安全性,这是不折不扣的本末倒置。我们的看法是,轻量化可以用于具有一定强度和难度的线路,但并不是放之四海而有效。
  归根结底,衡量一顶帐篷是否适合自己,必须结合自身的需要,综合各方面进行考虑权衡,找寻平衡点而不要就某个方面追求极端,只要做到这点,相信挑选自己的户外小窝将不再是难事。
其他文献
5月19日中國国家旅游日这天,万佛湖景区迎来了最长水上扁带行走吉尼斯世界纪录挑战。三位挑战者分别是来自法国的Pablo与来自德国的Alex和Julian,均是万佛湖国际水上扁带大师赛中最有实力的选手。扁带从万佛湖景区芙蓉岛架设到对面的大梅山,选手必须一次性完成674米扁带的行走挑战,中途不得坠落,才能视为挑战成功。最终德国选手Julian后发制人,挑战成功,以59分26秒的骄人成绩走完了这根世界最
5月26日下午,咪咕善跑2017合作推介會暨与佳明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在北京隆重召开。咪咕互动娱乐有限公司互联网体育事业部总监袁峰介绍了咪咕善跑APP的产品功能,并公布了咪咕善跑年度赛事计划以及招商方案。咪咕善跑将为自有赛事和APP产品各公开招募一家经验丰富的深度商务合作伙伴,共同发掘善跑赛事IP和产品蕴涵的商业价值。推介会现场,咪咕善跑与知名运动手表佳明品牌签约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会在运动数据、线下
到长野,享受冰雪下的热度  到长野,感受冰雪间的厚度  长野,用冰雪制造快乐    空客321的乘客不过百余人。飞机穿出云层盘旋在东京湾上空慢慢逼近羽田机场,2月还略带凄冷的北风让海天都变得通透,灰蓝色海湾以及船只从高处看去都像是被孩童遗落的玩具,颜色鲜亮又闪烁着期待。飞机几乎擦着海面顺利地着陆。    初入雪国  出了机场,巴士一路穿行,向着西北方。这条高速路全然没有一点空旷和公路电影里的苍凉,
我一直坚持称自己是“业余”摄影师。我对摄影爱好者这个身份十分爱惜,因为“业余”,才让摄影的目的变得更为纯粹,它展现的是一个普通人的梦想,求证了坚持就一定能实现的美好,曾经世俗的人生因此变得没有任务的压迫、没有利益的诱惑,一切只为了梦想出发。  我出生在广西岭南一个小山村,从儿时开始,我就梦想着能够把它们的影像留存下来。因为对山的痴迷而走上对摄影痴迷的这条路。在上海工作后,由于从上海到黄山的距离可以
如何评判一个好的抱石地点?每个人可能都有不同的观点,但共同的标准是,  线路数量多且集中。  较多高质量不同难度等级的线路。  容易到达 。  气候、地形适宜。  符合以上几点之后 ,还有诸如生活便利、风景人文可观、啤酒音乐和美女的接近性等因素。我们挑选了10个在全球攀岩者中极负盛名的抱石地点介绍给你,其中的一些是中国人首次到达。至于青岛为什么也在名单之上,可能需要你穿上攀岩鞋,亲自去检验一番。
SOG Sync II是一款設计有趣的多功能工具,与其说它并没有尽可能压缩身形,倒不如说它的紧凑是让用户用起来尽可能方便。它折叠起来以后就是一个小长方形,可以当做腰带扣使用。SOG Sync II集成了12种工具(钳子、剪刀、螺丝刀、刀片等),结构是牢固的不锈钢,终生质保。它带一个底座,可以适配市面上大多数的腰带,甚至还可以装到背包上去。多种工具可以很完美地卡在槽位上,按一个按钮就可以一键释放,需
片名:K2 and the invisible footman  时长:60分钟  导演:Lara Lee  国家:巴基斯坦  电影的序幕在一片旖旎的风光中拉开,描述了协助攀登K2的脚夫们的付出和勇气。这些本土的攀登者不顾过去发生的种种悲剧,选择了重返K2,继续攀登。尽管得到的酬劳远低于国际探险领队,但是他们依然扛起了艰难和危险的任务,不管是向登山大本营提供关键的供给,还是在高海拔给上升的攀登者提
2011年一部《里约大冒险》风靡全球,一只居住在明尼苏达州的稀有蓝色巴西金刚鹦鹉Blu重返里约,但本是来相亲的它却遭遇了黑心鸟贩,于是在这个疯狂的城市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大冒险。这个电影是以里约热内卢为原型制作的,其中涉及到了 Copacabana、Ipanema海滩,耶稣山、面包山、贫民窟、Tijuca国家森林公园、Lapa和狂欢节大道等多个特色场景。于是电影热播后好多朋友给我发私信,“里约真的
位于瑞士格劳宾登州的Magic Wood可能是全世界最漂亮的抱石岩场之一。 以片麻岩为主的大量巨石散落在面积巨大的原始森林里。超过600条高质量抱石线路吸引着全世界最顶尖的攀岩者,这里也如同他的名字一般拥有魔法,很多优秀的女性攀岩者在这里完成了抱石生涯的最高难度。  同样是欧洲的抱石胜地,相比枫丹白露,瑞士的Magic Wood对中国攀岩者来说要陌生得多。根据经营岩场附近惟一露营地和餐馆的老板Th
他是霸道总裁,也是任性的行者。  他曾因误入美国西海岸的百年酒店而获得灵感,  从而创立了美国整体家居品牌Harbor House;  他也一直醉心于环球旅行,在经商之外,  几乎所有时间都花在寻找大自然中的下一片“处女地”。  2016年夏天,他和同伴们再次出发,踏上前往北极的征程。  “行走山海,探索秘境”,这一次,他打开了北极自由冰潜的大门。  时间倒推回三个月前。    Edmund和H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