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诚所致 金石为开

来源 :中华手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cshixiaogu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老凤祥的总工程师,张心一敢于创新、敢于突破,根本停不下来。
  1988年,在东南亚钻石首饰设计比赛上,张心一的《蛇皮项圈》荣获最佳设计奖,名声响彻国际,那一年,他30岁。1993年,张心一获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荣誉称号,那一年,他35岁,成为中国工艺美术史上最年轻的“国大师”。而如今,张心一已是金银细工界泰斗,但他依然不想止步,“没法停下来,我就是个喜新厌旧的人。”
  从大件组开始
  在上海老凤祥总部的办公室,见到张心一。他穿着很正式的西装,打着领带,不苟言笑,初见之下略感严肃。提及过往,他笑,“其实也算运气好。”
  1978年,20岁的张心一从上海金属工艺一厂工业中学毕业,被分配到老凤祥大件组工作。“大件组是用金银做大型摆件,属于综合性工艺,很考验手艺。”虽然他认为是运气好,实际上大件组只挑学习好,有灵气的苗子。
  运气更好的是,他还遇上两个好老师——陶良宝和边炳森。“他们是老凤祥解放后第一代工艺技师,技艺很是了得。”且当时大件组制作的摆件都是出口,需求量很大,这意味着他“练手”的机会很多。
  之后的三年学徒生涯,张心一从学习錾刻开始,由浅入深地掌握了阳花弹压、钣金、焊接、镶嵌等技能。边做边学,实打实地练习,加上勤奋,很快就脱颖而出。最让两位老师高兴的是,他还能制作工具。“大件工艺的工具很特殊,根本买不到,我就寻思着自己做。”结果做出来几百件榔头、凿子。
  除了做出口,大件组也负担展览、比赛、精品及特殊产品的设计和制作任务。那个年代没有现成的参考资料,如何把金银变成更有创意的艺术品,是张心一当时思考得最多的问题。
  大件组时常有出国的机会,每次出国,他都会给妻子女儿带一些独特的首饰,“我女儿特别喜欢我带的这些小玩意儿。”这也使得他每次出去,都要多走走逛逛,往往灵感就在压马路中诞生。
  1988年,张心一参加了东南亚钻石首饰设计比赛。国际性比赛,作品要新要独特,他擅长的黄金颜色单一,该有的变化都有人尝试过了,想要突破很难。正当他耗尽心智、创意枯竭时,被女儿拉上了街,有一搭没一搭地逛着,他突然发现前面一时髦女郎背着一个漂亮的蛇皮袋,花纹斑斓、材质细腻……不然试试把蛇皮和黄金结合在一起?念头有些异想天开,却十分有趣。“我一直想把黄金饰品弄得‘软’一点,柔软的蛇皮简直太合适了。”他立刻回大件组试验。
  前无古人,意味着开创,也意味着困难。“算是吃了些苦头。”首先选材就很困难,蛇皮要花纹美观,又要皮质细腻,他只好去皮革研究所、制衣厂、皮鞋厂……一家家地寻觅,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找到一张较满意的蛇皮。制作的时候又遇上难题:怎么把两种完全不同的材质组合在一起?那就试吧,不断尝试、失败,再尝试、再失败……整整试验了一个多月才做出来。项圈以黄金为骨,延伸出去,长出翅膀,翅膀下摆蛇皮波纹层层叠叠好似波浪,嵌着钻石的浪尖闪闪发亮。这件项圈,突破材质,也突破项圈千古不变的“圆”,一下子俘获了所有评委,夺得最佳设计奖。
  做珠宝的医生
  “如果没做这行,我可能是个爱字画古玩的医生。”张心一出生在上海著名中医世家, 祖辈的医术在上海颇有名气。张家住在一幢老式石库门房,是一个地道的大家庭。家里的长辈都喜欢书画古玩,每当朋友来访,聚在一起不是谈论书画,就是鉴赏古玩。所以他儿时就已经听过八大山人、任伯年、青花瓷、景泰蓝……
  他父母一心希望他能成为一名中医,所以给他起名“心一”,而张心一也做好了学医的准备。可上世纪60年代赶上文革,父亲的诊所停业,刚念小学的他也停了课,在家跟大哥学习画画。“临摹连环画,后来临摹列宾、拉斐尔等素描画稿,也做过学校黑板报。”虽然并不系统,却打下一个很好的美术基础。
  动乱过后,国家需出口换汇,大力恢复工艺美术企业。1972年,张心一刚进上海市贵州中学不到两个月,就被上海金属工艺一厂工业中学急招录取,他也因此踏进金银细工的殿堂。“一开始并不喜欢,后来做得多了才爱上这门技艺。”
  三年后从学校毕业,他被分到大件组,看似“运气好”,实则是因为深厚的基本功和足够的灵气才被挑中。这份灵气,大概可以归功于家庭的熏陶。
  3500尊纯金佛像的挑战
  如果非要说进入大件组是运气,那么张心一后期取得的成就就毫无悬念地归功于学习、创新。
  1985年,他被外派到爱尔兰培训,回来后思路大开,设计“百龙舞舟”摆件——龙首盎然吐珠、龙尾粲然上翘……作品一出,厂里的师傅纷纷夸奖:“小伙子有出息。”赞扬声中,他格外惶恐,也感觉到自己知识的欠缺。于是开始看书,《中外工艺美术史》、《世界雕塑史》甚至宗教神学类书籍,无所不看,他还拿了工艺美术的专科文凭。那时,外面的诱惑也很多,欧洲工作的机会、私企的高新聘请……对此,他都一一拒绝。“我只想安安静静地出作品。”
  这份笃定、安静,让他成了“获奖专业户”:
  1989年,他设计的黑石耳环《旋》获得东南亚设计比赛最佳设计奖;
  同年,他设计的摆件《龙舟》获中国工艺美术品百花奖设计金奖;
  1992年,他设计的钻石首饰《飘逸》在中国工艺美术品百花奖中获设计一等奖;
  1993年秋天,35岁的他成为中国最年轻的工艺美术大师……
  不过,最令他记忆犹新的不是这些,而是1997年配合灵山大佛落成开光制作的那3500尊纯金小佛像。“这是我从事大件生产以来,从批量、时间和技术上要求均堪称‘之最’的一场硬仗。”
  上世纪80年代老字号恢复后,老凤祥几乎没做过纯金佛像。这批小金佛像要求高12.88厘米,用金却只有150克,不少部位厚度仅40微米。黄金性软易瘪,24K纯金制作难度更大,拉到薄处指甲轻轻一掐就断。而且小金佛要与大佛做得完全相像,面相要慈悲,佛手要生动,衣褶要飘逸,难度可想而知。张心一带着两个徒弟,采取机械加工和手工雕琢并重,又别出心裁地采用了分段研制、再整体拼装和焊接的新办法。“当时没有电脑雕刻,只能用石膏雕刻,再翻模,而衣褶和裙裾无法用模具浇铸,就先做成平面再围拢拼接。几个部分合拢后,再用手工修改。”最困难的是按当时传统的锡模铸造工艺,模具最多只能满足十几尊小佛像,而且,质量无法保证。无奈之下,他只能尝试钢模。“图纸画了一麻袋,试验了上百回。”辛苦的回报就是:大半年就完成了四年才能完成的任务。
  再学一点,再新一点
  创新,是张心一设计的灵魂。“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使自己在设计上占领市场的制高点。”在首饰行业低迷的时候,他大胆创新,开发金银礼品、纪念品、邮品和收藏品,很快为企业产品打开全新领域。“现在市场竞争越发激烈,只有敢想敢干才能闯出一片天。”
  自2008年起,每到新年,老凤祥都会出一款金色生肖“利是封”,马年是“马上有钱”,羊年是“金羊开泰”,利是封以卡通剪纸为造型,每年春节限量发行,集齐一套需要12年,很受市场追捧,这套作品出自年轻设计师陈炅珺之手。“小陈是我们设计中心的年轻人。”
  这个设计中心,是2005年由张心一牵头创立,也是上海设计大师原创工作室,汇聚了六位国大师和不少省大师、设计人才,不但为老凤祥做设计、制作,更是后备人才培育基地,如今金银细工第六七代传承人,大多是从这个中心出来的。因为这份良好传承,2013年,他还获得文化部第二届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薪传奖。
  自成立设计中心后,作为老凤祥总工艺师的张心一就把工作重心转到了传承上,带徒弟、做讲座,或者提出设计概念,让年轻设计师来落实。生肖利是封便是经他指点,用金色代替红色,结果大受欢迎,每年春节供不应求。
  如今,设计中心更成为定制平台。去年设计中心斥资引入全新3D珠宝设计系统平台。“现在不流行个性定制么?我们的定制就把设计交给顾客去诠释。”在这里,不管设计什么风格,都可以用3D打印机技术来完成,再以传承百年的非遗工艺打磨,得到一件举世无双的珠宝。
其他文献
台中市的中华路以繁华热闹闻名,不过,在这条路上却隐藏着一处“世外桃源”——观竹堂。这里是竹雕大师陈铭堂的工作室,也是对访客开放的竹雕艺术馆。推门进去,扑鼻的竹香让人顿时忘掉室外的喧闹燥热,脚步慢了下来,颇有寻幽谷访仙境之趣。每有访客来,陈铭堂都会泡上一壶清茶,在茶香氤氲间,分享他竹雕创作之路上的那些名堂。  再现童年生活  “讲话请大声一点哦,我听力不好。”陈铭堂一边微笑着说,一边指了指自己的耳朵
国境以北是碧波湛蓝的地中海,国境之南是黄沙滚滚的撒哈拉。坐落在两片神圣疆域之间的摩洛哥菲斯麦地那老城,是阿拉伯民族的另一座灵魂之都。伴随一路的驼铃声,走入藏着“一千零一夜”的昔日皇城,时光在这里倒回数百上千年。  中世纪的染色板  在伊斯兰国家,阿拉伯人聚居区被称为“麦地那”。有着千年历史的菲斯麦地那是摩洛哥民族的精神所在。跟随翻译穿过钴蓝色的巴巴布杰罗德城门(Bab Bou Jeloud),就进
被称为广州“南肺”的小洲村建造于元末明初,至今仍然保留着岭南水乡的“小桥流水人家”,走进小洲村,沿着东源桥河边悠闲踱步,一座圆圆的白色房子像从童话里跑出来,静静地坐在那儿,等待着你的到来。  这座圆房子是 的蛋糕屋,进入屋内,中间一张大大的雕塑圆桌,摆满了各种形状的糕点:白雪公主、美人鱼艾丽儿、《美女与野兽》中的贝拉、睡美人奥罗拉、灰姑娘、天使宝宝、《Despicable Me》动画里的小黄人……
落叶无情,我们难以改变它们飘落的命运,但是运用想象力,动一动手指,就能把这些大自然的元素添加到家居生活里,赋予它们崭新的生命。而用树叶设计的作品,永远充满灵性,即使在冬季,我们也能感受蓬勃的绿意,让它们的生命故事延续。    枫叶玫瑰  制作/ Aurora  凋落的枫叶,除了制作枫叶画,还可以折叠成立体的玫瑰花朵。如今大家对鲜花已经失去了新鲜感,国外手工达人别出新裁,用枫叶玫瑰装点家居,美化环境
张万银走了,但把60年的情谊留在了玫瑰地。  第一次遇见张万银,阳光正好,91岁的他在自己的玫瑰园中穿行,小心地摘下已开的花朵。他脚下的地里,除了玫瑰花,没有其他植物——他痴爱玫瑰,眼里容不得一根“偷吃”肥料的杂草。  张万银住在重庆江津德感街道陡石村2组,玫瑰园在他家后山。下午采摘的两背篓花瓣,老人带回家在坝子上摊开,趁着好天气晾晒。风从山下吹来,玫瑰花香瞬间弥漫整个山坡。他摘掉草帽坐下休息,露
今天参观了潘师傅的多肉植物景观,规模绝对有博物馆的级别了,可见他是下足了功夫。一向不喜欢“沙漠化”植物的我,突然变得喜欢这些肉感十足的家伙了。  肉肉们整齐地排列着,盎然地生长着,单独栽种的景天科多肉植物,都是很有年头的,长得十分繁茂。其中黑法师和石莲花系列分枝多,簇拥在一起,让人很惊艳。传说中的那棵“仙女杯”,全身雪白,看起来就像是冰雪皇后一般,太美了。    博主:二木  博客地址:  htt
9月28日,孔子诞辰日,各地的祭孔与国学活动在这个月份尤其多。上海私塾孟母堂的创办人周应之先生不停地在上海、山东、河北、福建、浙江等地奔波,一来传承孔子精神,二来为自己代言,充当“活招牌”。因为他还有另一个身份——诗礼春秋的创始人。这个倡导为中国读书人设计服装的品牌,成立仅两年,却惊起浪涛无数。  时尚读书人  始乎读经,终乎读礼,其义则始乎为士,终乎为圣人。  ——《劝学》荀子  瘦削的身形、利
旅居印度,虽为宏伟大气的历史古迹所折服,但也深为其拥挤脏乱而头痛。因此,有着“印度最干净”城市美誉的昌迪加尔就显得特立独行。“昌迪加尔之所以如此干净,就在于他们的垃圾都被搬到了‘垃圾’公园里。”当地民众笑言道。  没有玫瑰的“垃圾”花园  印度人口中的“垃圾”公园又称岩石花园(Rock Garden)。也许称其岩石“王国”更合适,因为没有一个投资商会建造这么奇怪的花园,它是由一位名叫奈克·昌德(N
作为徽商文化的产物,徽州三雕见证了徽商曾经的繁荣,同时又因其精湛的技艺闻名天下,是徽州民俗特色文化的一朵奇葩。  在美丽的新安江畔,坐落着一个“山水图画里的村庄”—徽州民居建筑群。肥梁瘦柱内天井,粉壁黛瓦马头墙。徜徉在清幽古巷,则会发现无论是高墙院落,还是门楼小窗,无不雕刻着一幅幅绚丽多姿、精美绝伦的图案,它们的质地或砖或石或木,向游客尽情展示着“徽州三雕”的别样风情。  无宅不雕花  古徽州是徽
作者:周兵  出版社: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出版时间:2015年3月  本书是一部讲述台北故宫文物变迁、国宝故事的作品。作者查阅了大量历史文献资料,并通过实地探访,为大众还原出1931年至1965年故宫国宝迁移的历史过程。不仅记录了一件件国宝的运离、迁转和颠沛,展示出它们曾经的传奇和现在的精彩,还讲述了一些震荡中国人心灵和情感的故事,更表达了隐藏在我们内心的某种情感,某些可以拨动的心结,某些你不得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