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破碎的永夜到词语的黎明

来源 :燕赵诗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9036300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日,一个叫袁小平的,他的小说《颤栗是一种爱》,一下引起了我的注意,这倒不是说他的小说有多么完美。我首先肯定的是他的“词语”,由词语“激起的一种抑制不住的渴望,即实现一种承诺的渴望”(阿多诺语)。“词语”是第一的。我是一个被“词语”所内化的人,特别强调作品的“词语”性。
  但“词语”不能贫血,不能昏厥。然后我会从“词语的午夜”进入小说中“词语的政治”。在袁小平的“词语的午夜”中我嗅到一股浓郁的除草剂的气息和血腥。那是女人平娜。隐约听到了一种绝望的颤栗和绝望的叫喊(“妈妈,救救我们!”平娜的,还有柔金的无奈)。也许只有“血祭,词语才得以拯救”,也许“只有喋血,词根才得以复苏”,也许“只有‘自杀’(‘自杀’是作者‘亲’死,亲历时间的断裂,亲历时间的停顿和永夜。不过,在袁小平小说中‘自杀’置换成了‘自虐’或‘自虐风暴’),物与词的复眼才得以共同复明,只有让生命和词语一再碰撞冰凉的石境才会磨砺出词语的光亮和锋刀”(见拙作《一种文学的政治写作》)。
  袁小平小说中的“复眼”在哪里?
  比如,“柔金坐在乌黑的交椅里,双手按在平娜乌黑的虚无缥缈的柔波上”。“沉闷的变得更加沉闷,而那隐藏在生活表象之下的快乐与幸福全都闪闪发亮”。他“双手伸出去触到两团柔软之物,那是平娜”。“平娜的气声带着柔金的魂魄飘散到黑暗各处”。美菱的“指甲在纸面上闪着柔美的珠光,概括力很强地从枯燥无味的纸页上独立出来”。
  还有,通过平娜的阴魂来透示另一个女人(柔金老婆)的偷情的底片,“平娜的声音里溢出肉体骚艳的气息……平娜的喘息声从房间四处潮涌而来,拍击着柔金惊愕的内心。快了,快了,快了。平娜的喘息一波高过一波……”
  真切而宽广,模糊而清晰,抽象而具体,限定而又无限,明定明确而又非确定……我很感动!事物在语言的“复眼”中一再复活,一再抵达。
  袁小平的“复眼”在虚构时间(或伪时间)中成了一个了关键的“扣”,正是这个“扣”,“扣”住了那些漂泊的裸露的时间碎片。
  无时间。或者只有虚构的时间。
  任何叙事都是“时间的产物”,“‘消费’它需要的时间就是‘走过’或‘穿越’(如同穿过一条路或一块田)”。“叙事是一组有两个时间的序列……被讲述的事情的时间和叙事的时间(‘所指’时间和‘能指’时间)”(热拉尔·热奈特语),事实上袁小平小说的双重时间是不清晰的,确切地说“被讲述的事情的时间”是模糊的。而他的“叙事的时间”(即虚构时间或伪时间)有些只有“从换喻意义上的、它本身的阅读借用的时间性”。袁小平在叙事中叙述这些(“田块”)变化不定的事件的伪时距(即速度)是快的。
  平娜、李云、美菱、小夜等女人一个一个地闪烁,一个一个地从黑暗中进场。
  预叙——平娜的死。然而,平娜又在集叙的句丛中再度死去。然后复活。冲击你,冲击你的阅读。预叙的还有少女美菱“从枯燥……纸页上独立出来”的“手”。然后,平娜的死和美菱的“手”又清晰地淹没在“那天”和这个“早晨”。事实上我们已进入了一个读者可以通过阅读参与创造的作者的虚构时间,只是这个时间是模糊的。
  进入虚构时间,也许是进入小说现代创作的关键。
  袁小平小说中片断或场景之间的呼应、延伸和藕断丝连,靠的是内“扣”,内置词,及物动词,主题的近似或者议叙等完成的。比如,从工厂“拿”美菱的手到平娜,就是靠议叙和一个及物动词“触到”(“两团柔软之物”)转场。然后倒叙(与“平娜做了五年邻居”生活)。然后通过一个虚构词“那时候”,转入对一丝不挂的走光的平娜的预叙,从而使这一事件系列进入了一个没有通道的无时区。然后是“门锁”没有前提的“嗒响”——“正华走了进来”。门锁的“嗒响”成了一个内植的转枢,另一场景到来……(篇幅有限,容不赘述)。
  我是从来不信一个作家所表白的作品“完美”说的。我之肯定袁小平的带先锋色彩的《颤栗是一种爱》,也不是因为它的“完美”。恰恰它是向着生成向着未完成和未知方向发展的,因为文学本来就是“向着不完美或未完成方向运动的”(贡布洛维奇语)。“迂回……缺失……必死的……”“在物和语言中没有直线”(吉尔·德勤兹语),在“迂回”中生成并趋向完美,在“缺失”中,生成并创造自己的,甚至民族的、人类的健康,在“必死”(或自杀)的或个人的“重病”中得救并创造一个人的“新生”。
  一瓶除草剂葬送了平娜,也拯救了平娜。
  平娜是柔金的平娜,也是作家袁小平的平娜。我倒不是说袁小平创造了一个“缺失的民族”,至少在他的写作中在创造了一个“缺失”的柔金的同时,也创造了一个“缺失”的自己。
  袁小平的这个小说基本是写“存在与死亡”的。当然这个命题很大,是一个重大的哲学命题,一个短篇担当这样一个命题确乎重了点。但这个小说撬动的就是这块石头。用重石夯进柔金的缺失,夯进一个人的缺失。
  据知袁是一个工人,他却勤于做“形而上”的思考。用写作的方式逼视一个人的存在,这点很可贵。
  事实上,一部小说的主题、语言和语体与一个作家肉身(另一种土地)内部的暗物和深壑密不可分,后者深化并决定前者;肉体中的激荡、倾向、积淀和暗物质的沉容决定了前者的语言特质和语体气象。
  袁小平的暗物(或阳性)决定了小说文本,决定了柔金,也决定了平娜。
  小说中主人物柔金一直在一种阙如中在一种死亡线上挣扎。昏血。他一直在做道德伦理平衡、分析和辩论。理性(哲思)与诗意成为了这篇小说的骨架并推动了情节的发展。柔金是一个“内心里长发飘飘,遨游四海,……多情多欲”的诗人气质的人,他认为他“一直守着婚姻的干尸”,他“忧闷欲死”,最后,只好“心平气和,客客气气”地“葬”了。“一纸离婚让他意兴消沉”。他女儿读书也不争气,中学就谈了一个在社会上的男友,“走得比他们想象要远”(并且怀孕,简直是对父母的一种报复)。而老婆正华又“另寻新欢”,他感到了一种“类乎众叛亲离的撕裂”,精神快要崩溃,他有了一种“自虐”的倾向。小说一开始就提出了一个关键词“自虐”(或“自虐的风暴”)。并且说“原始人……某些深刻的体验都是从自虐中得来的”。   为什么要自我“虐待”?
  作者没有给出答案,但在小说的第一段中说道,“爱,居然是一种自虐”,而女人平娜是因为爱,自虐而死的。这就耐人寻味。
  但接着又提出,“如何面对内心的恐慌?在这无法挽救的流逝里,谁来给你尊重?”答案是,“只有活着,互相取暖”。而柔金是一个“无处取暖”的人。他孤独、寒冷而浪漫。因为寒冷而浪漫,他走近了他瞧不起的已婚女人李平;因为他寒冷而浪漫,他走近了二十一岁的女孩小洁,走近了(也许是他杜撰的)女孩小夜;因为寒冷而浪漫,三十八岁的他“忽然拿起”了十七岁少女美菱的手(“如同捡起沙滩上大海遗失的贝壳,对着门口的光线端详了几秒钟”),因为寒冷而浪漫,他走向了众多女人。他是爱美的。然而,美菱的一声“叔叔”使他羞愧,羞愧压抑他的审美自由,于是他深深地自责,像被人唾了一口。因为寒冷而浪漫,他走近并接通了死去女人平娜的魂灵。他“一无所有”(如他所说),只有一颗爱心,悲悯心(他“同情小周”——一个更底层的女人)。因为他是人,一个“近乎羞怯的”人。他内心焦渴,“不安和渴望像飓风一样兀立如柱”,他渴望一种“至深的颤栗”,至深的爱。但他内心传统的那道暗门的“门缝”最终还是合上——“朋友妻不可欺”。因为一时冲动,他随意(轻佻)地拿起了仅比他女儿小两岁的美菱的手,他一直在反省在忏悔——“谁给了你这样的权力”。并与老耿作比。事实上老耿是小说为柔金设计的另一个参照物,“老耿粗俗,而他任涎,老耿追逐肉体,而他追逐肉体的气息,老耿形而下,他也并非形而上。”结论是,“本质上,他和老耿并无二致。他只是借着颜面这一层外衣向最为世俗的生活俯冲”。在与老耿作比时,柔金的情感有些微妙,虽然自责(无二致),但毕竟有一种潜在的优越和“高地”意识。虽然他也有强烈的年龄自悲感,对于拿年龄作比不屑,但毕竟老耿是一个近五十的人,他不该“三番两次拍美菱肩膀,还借故摸她的头发”。如果再年轻一点,像柔金,拿美菱的手端详就没事。所以老耿就被杨勇推了一把,并在“下巴上不痛不痒地捣了一下”。
  实质上柔金是一个绝望的人(他很清醒,并具有强烈的反思意识)。他的“更深刻的绝望”在于,他的“热爱”由于潜在的某种原因(也许与传统道德有关)无法向前延伸。几个女人都如此。他爱小夜,也只能“用目光和内心的波澜与她交流”。小夜她们太年轻,让他感到了一种真正压力,同时也感到生命的消逝。他的爱也无法施于他的亲人,甚至害怕他的女儿(“那峭壁一样的爱”)。
  最后,他听见了平娜,听见她那黑暗的召唤,“平娜肉感的嘴唇带着洪湖野藕的气息波涌到他的面前”,于是他走到了一个十字路口。
  自杀?——生存还是死亡?
  走近平娜倒不一定是召唤的结果,主要是绝望。“过度的爱”导致过度的绝望。由绝望而自虐,绝望而“空”。阙如。感觉什么也没有。
  一个人死是容易的。因为人生是苦难的,无聊的。“生活的琐碎与无望……能杀人”,种种情况都可能导致死。但死不一定就是对生命的否定,活着不一定就是对生命的肯定。有的死恰恰是对生命的一种肯定。柔金虽然“喜欢这个世界”,也怀念“身体”,但他对平娜的死是持肯定态度的。平娜虽然“婚姻生活……非常不幸”,但她爱儿子,她本想“去外地做妓女……替他挣很多很多钱”,但她儿子“不认”,于是她选择了死,选择了用空位来雪洗一个女人与生俱来的母爱。“保持着黑暗最大限度的深情与隽永”,让儿子的在永久的疼与痛中,在永久的“空筐”中重新为母亲塑金,重新构筑她的金像。 所以平娜的死是对生活对生命的肯定,真正实现了人的本真和永恒。与其“窝囊”不如死去,“所谓生有拘束,死无禁忌”。
  柔金也许正是在这一层面上走近平娜的,实现了与平娜的“气”相接和“神”相通。在与平娜的黑暗的对话中,柔金“回来了”。
  “一瓶除草剂”一直放在柔金的家里,“啤酒一样的液体,看上去有点美好”。
  虽然平娜一再将“除草剂”递到柔金的唇边,但他“回来了”。从平娜的“黑暗中”,从人的残缺中,回到了“一种粗糙的幸福”,回到了一个“生活气息”似乎依旧那么完整的世界。完成了一次涅槃。“柔金把空空的除草剂瓶子踢到墙角”。
  平娜不仅用身体替代了自己的死,也替代柔金死去,从而使另一个柔金复活了。这就是平娜的死的意义。
  柔金的除草剂瓶子为什么是空的,这一个谜,由你去想。
其他文献
杨康见到杜姗姗那天阳光从她指缝里穿过,她右手拿着一串吃的还剩两颗的糖葫芦,左手抓着一大把。橘子的,香蕉的,番茄的,草莓的,山楂的。不同的颜色映着杜姗姗的脸,使她像一片闪烁不定的霓虹。她的嘴角挂着几块糖渣,眼睛有点挑衅地看着他,像一个女巫。   “丫头,没见过帅哥吧!”杨康不太喜欢他这种目光。  “美女还真没见过像你这样长的跟垃圾筒一样的帅哥。”杜姗姗转身想走,突然又转过头补充说“你的英语念得很难听
期刊
有谚语说,“男人用眼睛恋爱,女人用耳朵恋爱”,其实起决定作用的是鼻子。每个人都散发着自己特有的气息、味道,这种味道让我们吸引“臭味相投”的朋友,也让我们不由自主地讨厌某些人。你属于哪种味道呢?      测测你的味道      1 . 你会把自己比喻成哪种花香?      浓郁的花香——>去第2题   清淡的花香——>去第3题      2 . 你会选择哪种香味的润唇膏?      水果味——>去
期刊
寻宝,一个恒久不衰的话题,多少孩童做着探险寻宝的梦,因为尼古拉斯·凯奇《国家宝藏》在国内的上映,那个儿时的梦又蠢蠢欲动起来。   说起“寻宝”这个题材,在电影中是非常讨好的,类似的电影拍了无数,观众依旧看得津津有味。正义与邪恶的厮杀、险象环生的场面、还有时时牵动你神经的解谜和机关,寻宝像个智力游戏,可以说,观众对寻宝电影的好奇和喜爱就像《指环王》中格鲁姆对魔戒那样,有一种“销蚀灵魂的依恋”。从史蒂
期刊
一个在日本画漫画的朋友说,日本著名漫画家鸟山明在创作《七龙珠》前花了几个月的时间选择人物原型,最后他用的模子是香港武打明星成龙。在湖南卫视《音乐不断》歌友会现场,看见成龙的儿子房祖名,模样和他那万从瞩目的父亲好像是一个模子里倒出来的。和房祖名聊开了,发现他和父亲有着截然不同的内在。如果用“刚毅”来形容成龙的话,那“腼腆”就是对房祖名最贴切的形容。言谈中,房祖名不经意流露出的羞涩表情,像极了《七龙珠
期刊
“诗歌文学”是我提出的一个文学概念。  我认为:诗歌是文学之源,诗歌是文学体载的母体。  由诗发展到词,由词发展到曲。诗词曲里的故事,又演变成小说。而故事之外那些感叹的部分、抒发的部分又演化成散文(这应该是一种很重要的渊源)。诗歌是文学之源:在有这么多文学形式的今天,应该看作诗歌不是减弱了,而是扩大了。  诗歌文学包括了诗人写的小说、散文、随笔等等。诗人的这些东西不同于那些日常所见的东西。因为,一
期刊
LOMO,四个字母排列组合成一种相机的牌子,不尖端,却制造惊喜:一种生活方式,不高档,却风光无限;一种“Don t think, just shot”的拍摄态度,不高傲,却随心所欲。仿佛又一次从简单到复杂的轮回,LOMO滋生了这个城市时尚的触角,一群活跃而感性的年轻人为之疯狂。他们说:“LOMO就是Let Our life be Magic and Open。”    一切为了LOMO    阿羚
期刊
这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都有这样一种人,他们身怀绝技,狂野不羁,无时无刻都在挥洒汗水,仿佛生来就在追寻一个飞翔的梦想,就有一种跳跃的灵魂,他们就是街球手,一群将篮球溶于血肪的精灵。    街球秀    入秋,酷热的天气稍稍变得温和了一些,就在此时,走在这个城市的街头,你是否还是会看到这样的表演:一个或是几个篮球手,不是参加比赛,而是拿着篮球“玩花”,一会儿飞快地交替在自己的身前、腿下、腰间、臂前,把个篮
期刊
这个王朝华丽的大幕拉开时,我还是修行不久的狐狸。我和同伴春在广袤的土地上自由地幻为人形游荡。每次回来,春总说不能再有下次,可我知道,他宠溺我。  他们都说春前途不可限量,我也知道他的目标是做那翩翩来去的神仙,可我总问:“春,我们去做两个人好不好?”而他总会用明亮的眼睛凝视我:”我们是狐狸。”  我们住处不远就是王室的狩猎场,总有骁勇的王子们在那里纵马逐鹿。又一个狩猎的季节即将到来,初具灵性的精怪们
期刊
(一)谈情说爱型    深夜,失眠。  有人下床,我撑起身一看原来是小二,小子只穿了一条内裤,嘴里还嘟囔着:“我马上就下去呀,等会儿!!”下了床就搂住了床柱:“亲爱的,等我很久了?瞧给你冻得全身冰凉!听说男女嘴唇相触世界末日就要来了,我们恶作剧一次好吗?”言罢即对着床柱一阵乱啃,直到牙咬到了铁柱给疼醒才完事儿。    (二)清洁工型    我是爱干净的人,平时宿舍都是我打扫。这天听舍友说我睡着睡着
期刊
德国的学术质量享誉世界,加之德国法律规定就读公立大学不收费,每年只收取约合几百元人民币的注册费,这对中国学生有很大吸引力。不过随着近年来留学人数的猛增,德国政府逐渐开始征收一定费用,公立学校也逐渐难以申请。另外,由于“德语关”难过,因此不妨学好语言、打好基础之后再赴德留学。     我被德国撞了一下腰    No Phantasy! 这里没有想像!No rich man!这里全都是穷人!No Qu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