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分析了当前高职院校生化分离技术实验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在实验教学中教改方案的确定与实施。
关键词 生化分离技术 实验教学改革 课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Reform of Higher Vocational Biochemical Separation
Technology Experimental Teaching
SUN Ying, SHI Xiaoyan
(Department of Medicine and Health Management,
Jiangsu Food & Pharmaceutical Science College, Huaian, Jiangsu 223003)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and implementation of vocational colleges to determine "biochemical separation technology" experimental teaching major problems exist, as well as in the experimental teaching education reform program.
Key words biochemical separation technology; experimental teaching reform; course construction
生化分离技术在药学课程体系中地位至关重要,是一门高度重视实践性的专业核心课程,是化学与药学学科之间的纽带,其实验环节是在学生完成相关理论的学习后开展的,既可加强巩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又可以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和创新能力。药学本就是一类对动手实践要求很高的学科,企业最急需的也是能够熟练进行常见仪器操作的学生,对生化分离技术的实验教学环节进行改革,提高实验环节的教学质量,对培养适应我国药学事业发展的应用技能型人才极其重要,长期以来备受学院和系部的重视。①②
1 当前生化分离技术实践教学的问题
1.1 实验项目缺乏创新性与创造性
以观察型实验为主,往往只能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设计型创新型实验太少,造成学生单纯地进行机械操作,逐渐丧失实验主动性,在实验过程中过度依赖实验书上的实验步骤,不愿意动脑,个别学生甚至出现改变实验的量级就不会进行操作的现象,原有的实验内容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综合操作能力的提高。
1.2 教学方法落后,学生缺乏主动性
一方面学校正进行实验实训室重新规划与改造,实验室紧张,每个实验小分组的组员太多,而实验的设备数量又不足,导致在实验过程中不是每个学生都能进行充分的一线实际操作,亲自动手的机会不足,实验能力不能得到有效的培养与锻炼,实验动手能力不能得到较大的提高。
另一方面传统的实验教学手段落后,以灌输式教学为主,教学目标与制药行业的标准脱轨,不能适应学生规模扩大后带来的冲击,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的想象能力、动手能力受到严重的限制,不利于学生的创新性、灵活性的培养和发挥。
1.3 考核指标单一,评价缺乏合理性
考核指标缺乏合理性,多数学生的最终成绩由平时成绩、实验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等部分组成,考核指标只评价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学生的操作能力却无从评价,对于以培养职业能力为主的高职学生而言,缺乏合理性。
2 实验教改的主要内容的确定与实践
生化分离技术实验教学的设计思路主要有硬件条件的改善、确定实验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与处理教材、重构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改进教学质量评价方法五个方面。具体如下:
2.1 硬件条件的改善
2013年我院由“江苏食品职业技术学院”更名为“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学校在药学专业上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面积达1000m2我系专属的5#综合实训楼即将建成,将为生化分离技术的实验教学提供更广阔的平台。为了加强实验实训室的管理,还应制定一系列实验实训室的规章管理制度,如实验室工作制度、仪器设备管理制度、实验室安全制度、实验室主任岗位职责、实验室技术人员岗位职责等。使实验室的管理能够正规化、规范化、标准化。
2.2 确定实验教学目标
根据专业培养目标要求确定课程目标。课程目标是具体的职业能力培养,其表述是会干什么,能完成什么任务。
2.3 确定教学内容与实验讲义
教学内容的确定与实验讲义的确定要紧扣教学目标,要充分体现“学以致用”的原则。与教学目标无关的内容要删除,与教学目标有关的内容要保留,与教学目标有关但讲义中没有的内容要补充,并明确哪些内容需要重点讲授,哪些内容作为资料供查阅可点到为止。
2.4 重构教学内容
(1)以典型药物分离过程为主线:以制药生产中典型制药产品的生产工艺流程为主线编制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按企业的实际工作流程进行设计,体现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职教特色,要求每个学生掌握不同的典型生化分离操作技术。③(2)以“干中学”为原则:以“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为要求、以“干中学”为原则调整教学内容。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用到什么知识学习什么知识,先用先讲,后用后讲,不用不讲。④
2.5 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进
在教学时要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思想,注意有适当的双边交流活动,从单一的知识灌输到边讲边练、讲练结合、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方法的并用,注重引导学生对相关实验现象的思考,防止出现“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学会学习。教师的作用主要是布置任务,指出重点讲清难点,指导学生的实验过程,对学生所完成的任务进行分析、点评、总结。⑤
2.6 改进教学质量评价办法
改变单一评价形式,实行平时实验成绩与设计性实验报告二部分成绩综合评定的方式,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设计性实验方面,允许学生选择不同的题目,从而更有力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确定成绩权重时,注重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并给予学生一定的权利决定设计性实验占总分的比例,以提高学生对于成绩评定的认同程度,也更全面地反映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实践的客观效果。强化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灵活运用,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创造性。
3 教改的预期目标和效果
生化分离技术实验教改的目标是提高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促进大学生的科研创新活动。通过实验教学的改革促进大学生动手能力的发展和实验室建设,培育优秀的实验指导教师,最终希望通过实验教学改革把实验课建设成为学生喜爱的课程,课堂上学生和教师能够进行自由的交流,使学生能够掌握生化分离技术的基本知识,并能灵活应用到以后的工作中。通过生化分离技术设计性实验课的开设,鼓励和提高学生参与药学科研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注释
① 孔庆新.高职《药物制剂技术》阶梯式实践教学模式探索[J].职业教育研究,2010.9:116-117.
② 邵玲莉,蔡淑萍.生物物质分离与纯化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1(6):42-43.
③ 陈观水.农业院校基因工程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J].中国科技信息,2011(18):140.
④ 李欣,何敏,梁静丽.高职生物分离与纯化技术课程改革难点与对策[J].职业教育研究,2011(3):82-83.
⑤ 万洪善.高职高专微生物学课程教学模式的探讨[J].微生物学杂志,2011.31(1):110-112.
关键词 生化分离技术 实验教学改革 课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Reform of Higher Vocational Biochemical Separation
Technology Experimental Teaching
SUN Ying, SHI Xiaoyan
(Department of Medicine and Health Management,
Jiangsu Food & Pharmaceutical Science College, Huaian, Jiangsu 223003)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and implementation of vocational colleges to determine "biochemical separation technology" experimental teaching major problems exist, as well as in the experimental teaching education reform program.
Key words biochemical separation technology; experimental teaching reform; course construction
生化分离技术在药学课程体系中地位至关重要,是一门高度重视实践性的专业核心课程,是化学与药学学科之间的纽带,其实验环节是在学生完成相关理论的学习后开展的,既可加强巩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又可以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和创新能力。药学本就是一类对动手实践要求很高的学科,企业最急需的也是能够熟练进行常见仪器操作的学生,对生化分离技术的实验教学环节进行改革,提高实验环节的教学质量,对培养适应我国药学事业发展的应用技能型人才极其重要,长期以来备受学院和系部的重视。①②
1 当前生化分离技术实践教学的问题
1.1 实验项目缺乏创新性与创造性
以观察型实验为主,往往只能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设计型创新型实验太少,造成学生单纯地进行机械操作,逐渐丧失实验主动性,在实验过程中过度依赖实验书上的实验步骤,不愿意动脑,个别学生甚至出现改变实验的量级就不会进行操作的现象,原有的实验内容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综合操作能力的提高。
1.2 教学方法落后,学生缺乏主动性
一方面学校正进行实验实训室重新规划与改造,实验室紧张,每个实验小分组的组员太多,而实验的设备数量又不足,导致在实验过程中不是每个学生都能进行充分的一线实际操作,亲自动手的机会不足,实验能力不能得到有效的培养与锻炼,实验动手能力不能得到较大的提高。
另一方面传统的实验教学手段落后,以灌输式教学为主,教学目标与制药行业的标准脱轨,不能适应学生规模扩大后带来的冲击,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的想象能力、动手能力受到严重的限制,不利于学生的创新性、灵活性的培养和发挥。
1.3 考核指标单一,评价缺乏合理性
考核指标缺乏合理性,多数学生的最终成绩由平时成绩、实验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等部分组成,考核指标只评价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学生的操作能力却无从评价,对于以培养职业能力为主的高职学生而言,缺乏合理性。
2 实验教改的主要内容的确定与实践
生化分离技术实验教学的设计思路主要有硬件条件的改善、确定实验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与处理教材、重构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改进教学质量评价方法五个方面。具体如下:
2.1 硬件条件的改善
2013年我院由“江苏食品职业技术学院”更名为“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学校在药学专业上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面积达1000m2我系专属的5#综合实训楼即将建成,将为生化分离技术的实验教学提供更广阔的平台。为了加强实验实训室的管理,还应制定一系列实验实训室的规章管理制度,如实验室工作制度、仪器设备管理制度、实验室安全制度、实验室主任岗位职责、实验室技术人员岗位职责等。使实验室的管理能够正规化、规范化、标准化。
2.2 确定实验教学目标
根据专业培养目标要求确定课程目标。课程目标是具体的职业能力培养,其表述是会干什么,能完成什么任务。
2.3 确定教学内容与实验讲义
教学内容的确定与实验讲义的确定要紧扣教学目标,要充分体现“学以致用”的原则。与教学目标无关的内容要删除,与教学目标有关的内容要保留,与教学目标有关但讲义中没有的内容要补充,并明确哪些内容需要重点讲授,哪些内容作为资料供查阅可点到为止。
2.4 重构教学内容
(1)以典型药物分离过程为主线:以制药生产中典型制药产品的生产工艺流程为主线编制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按企业的实际工作流程进行设计,体现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职教特色,要求每个学生掌握不同的典型生化分离操作技术。③(2)以“干中学”为原则:以“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为要求、以“干中学”为原则调整教学内容。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用到什么知识学习什么知识,先用先讲,后用后讲,不用不讲。④
2.5 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进
在教学时要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思想,注意有适当的双边交流活动,从单一的知识灌输到边讲边练、讲练结合、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方法的并用,注重引导学生对相关实验现象的思考,防止出现“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学会学习。教师的作用主要是布置任务,指出重点讲清难点,指导学生的实验过程,对学生所完成的任务进行分析、点评、总结。⑤
2.6 改进教学质量评价办法
改变单一评价形式,实行平时实验成绩与设计性实验报告二部分成绩综合评定的方式,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设计性实验方面,允许学生选择不同的题目,从而更有力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确定成绩权重时,注重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并给予学生一定的权利决定设计性实验占总分的比例,以提高学生对于成绩评定的认同程度,也更全面地反映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实践的客观效果。强化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灵活运用,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创造性。
3 教改的预期目标和效果
生化分离技术实验教改的目标是提高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促进大学生的科研创新活动。通过实验教学的改革促进大学生动手能力的发展和实验室建设,培育优秀的实验指导教师,最终希望通过实验教学改革把实验课建设成为学生喜爱的课程,课堂上学生和教师能够进行自由的交流,使学生能够掌握生化分离技术的基本知识,并能灵活应用到以后的工作中。通过生化分离技术设计性实验课的开设,鼓励和提高学生参与药学科研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注释
① 孔庆新.高职《药物制剂技术》阶梯式实践教学模式探索[J].职业教育研究,2010.9:116-117.
② 邵玲莉,蔡淑萍.生物物质分离与纯化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1(6):42-43.
③ 陈观水.农业院校基因工程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J].中国科技信息,2011(18):140.
④ 李欣,何敏,梁静丽.高职生物分离与纯化技术课程改革难点与对策[J].职业教育研究,2011(3):82-83.
⑤ 万洪善.高职高专微生物学课程教学模式的探讨[J].微生物学杂志,2011.31(1):11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