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道德素养以及法治观念相关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要将有效培养学生的日常道德涵养水平,强化生活中的法律认知观念作为教学设计的核心教学目标。基于核心素养教育前提下开展的小学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学,相比以往的教学方式更能顺应小学生认知世界以及理解世界的发展规律。文章结合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实际教学现状,对基于核心素养相关课程内容教学工作的开展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小学教学
引言:
小学阶段是德育品质培养,“三观”形成与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但是,此时的小学生,还缺乏自主辨别意识与主观思维意识,容易受到外界不良环境因素的影响而树立错误价值观念,或者养成不良生活习惯,如法律意识不足、规则意识欠缺等,影响了他们身心健康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抓住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时机,有效地开展德育研讨显得尤为重要。道德与法治课程本身是新课程下小学德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身包含着丰富的德育素材,所以实际教学中可以结合课程教学内容来有效地渗透德育理念。本文立足于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视角,就如何有效渗透德育理念进行探讨。
1.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现状
小学阶段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与中学、高中甚至大学期间相关课程教学工作的实施有着较大的差异。好奇心强、认知接受能力较低以及教育管理可塑性较强等,是小学生固有的成长特点。在思想道德以及法治观念的学习方面,小学生与其它阶段的在校学生也有着明显的差异。小学生对于其生活的外在客观世界基本上还处于懵懂的认知时期,在人生观念以及德育观念的形成方面基本还处于空白认知状态,这就进一步凸显了教师教学工作开展的重要性。
但由于我国小学教师在开展德育以及法治教育方面的实际教学经验较少,在相关教育活动开展方面还没有形成较为完善的教学理论,导致在具体教学环节当中,教师的教学理论过于落后,教学内容设定的难度不符合学生的认知理解水平。
2.如何有效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
2.1组织学生自主探讨,激发课堂活力
道德与法治课堂一直以来都被学生看做是一门枯燥且乏味的学科,学生在上道德与法治课时对于课程本身并不重视,甚至有些同学把道德与法治课程看作是其他文化课之余的休息的课程。诚然,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教学的内容比较贴近生活,更加好理解,但是抱着轻慢的态度上道德与法治课,难免会降低课堂效率,学生也没有办法在课堂之中获得学习的成果。因此,教师应该积极地转变教学思维,更多地组织学生自主探讨,激发课堂活力,让学生们充分意识到道德法治课堂的严肃性与重要性。教师可以以多种方式组织学生自主探讨,例如,在遇到某一社会问题时,首先用学生自主探讨的方式引入,让学生充分发挥思维上的主观能动性,这样一来,不仅学生充分参与到了课堂之中,教师更能够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以便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另外,教师可以在课中组织学生对于问题进行探讨,让学生就某一问题展开充分的思辨,在小组内讨论的基础上与其他组的同学展开辩论活动,通过这种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这样也能让各种思维在课堂上不断地碰撞,迸发出新的思维火花,促进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开展。
2.2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实践活动
春节是中国最隆重的传统文化节日,为了使小队员们度過一个有意义、快乐的假期,我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践行中华传统美德”为主题,通过“金猪迎新年”“浓浓年味情”“幸福一家亲”等环节带领队员们开展系列德育体验活动。队员们通过这次活动,获得了付出后的满足感和幸福感。这种满足和幸福就是一份心——爱他人之心,一份快乐——付出的快乐。爱与温暖在传递,快乐在心中荡漾。这次活动展示了少先队员良好的精神风貌,继承和发扬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带动身边更多的小队员积极参与此类服务他人,同时身心受益的活动当中。《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明确指出要积极争取家庭、社会共同参与和支持学校德育工作,引导家长注重家庭、家教、家风,营造积极向上的良好家庭氛围。春节作为最隆重、最热闹的传统节日,在传承发展中已经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习俗。本次活动来自队员们的兴趣和需要,这次活动队员们了解全国各地是怎样欢度新春,充分挖掘春节欢庆活动的多样化,也让队员们体验到新春的快乐。家长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实施高质量教育的保证,我充分利用和开发家长资源,在活动实施中实现校互动。本次活动中我邀请家长们参与我们的活动,和队员们一起包饺子、包春卷、扫雪等,在无形中让家长懂得让孩子参与收集资料、整理材料的过程其实也是一种学习的过程。
2.3有意识地创新课堂教学模式
为了提高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水平,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点,采用符合学生学习能力的教学模式,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同时,教师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个体间的差异,可以采取分层教学等模式,使每位学生都能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并有所感悟和收获。比如,在“家中的安全与健康”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实施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学生围绕教学内容及自身的生活经验进行讨论和探究性学习。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对家中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全面了解,并形成正确的认知。比如,防止触电、预防燃气中毒、摔伤碰伤、误食异物、高处坠落等,学生可以在在讨论中形成良好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安全防范能力。再如,针对教学中关于早睡早起等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教师可以要求各小组就晚睡晚起的危害及早睡早起的益处进行讨论,使学生了解到养成良好作息习惯对于保持身体健康、提高学习效率方面的重要性。这样可以使课堂教学取得较好的效果。
结论:
总之,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已经成为教育的关键,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从明确教学目标、优化教学设计以及创新教学方法等方面入手,渗透德育教育,同时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等,助力他们未来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叶彩青.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活动情境创设初探[J].当代家庭教育,2020(33):152-153.
[2]赖其煊.论小学道德与法治情感教育现代教学策略[J].当代家庭教育,2020(32):36-37.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小学教学
引言:
小学阶段是德育品质培养,“三观”形成与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但是,此时的小学生,还缺乏自主辨别意识与主观思维意识,容易受到外界不良环境因素的影响而树立错误价值观念,或者养成不良生活习惯,如法律意识不足、规则意识欠缺等,影响了他们身心健康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抓住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时机,有效地开展德育研讨显得尤为重要。道德与法治课程本身是新课程下小学德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身包含着丰富的德育素材,所以实际教学中可以结合课程教学内容来有效地渗透德育理念。本文立足于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视角,就如何有效渗透德育理念进行探讨。
1.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现状
小学阶段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与中学、高中甚至大学期间相关课程教学工作的实施有着较大的差异。好奇心强、认知接受能力较低以及教育管理可塑性较强等,是小学生固有的成长特点。在思想道德以及法治观念的学习方面,小学生与其它阶段的在校学生也有着明显的差异。小学生对于其生活的外在客观世界基本上还处于懵懂的认知时期,在人生观念以及德育观念的形成方面基本还处于空白认知状态,这就进一步凸显了教师教学工作开展的重要性。
但由于我国小学教师在开展德育以及法治教育方面的实际教学经验较少,在相关教育活动开展方面还没有形成较为完善的教学理论,导致在具体教学环节当中,教师的教学理论过于落后,教学内容设定的难度不符合学生的认知理解水平。
2.如何有效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
2.1组织学生自主探讨,激发课堂活力
道德与法治课堂一直以来都被学生看做是一门枯燥且乏味的学科,学生在上道德与法治课时对于课程本身并不重视,甚至有些同学把道德与法治课程看作是其他文化课之余的休息的课程。诚然,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教学的内容比较贴近生活,更加好理解,但是抱着轻慢的态度上道德与法治课,难免会降低课堂效率,学生也没有办法在课堂之中获得学习的成果。因此,教师应该积极地转变教学思维,更多地组织学生自主探讨,激发课堂活力,让学生们充分意识到道德法治课堂的严肃性与重要性。教师可以以多种方式组织学生自主探讨,例如,在遇到某一社会问题时,首先用学生自主探讨的方式引入,让学生充分发挥思维上的主观能动性,这样一来,不仅学生充分参与到了课堂之中,教师更能够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以便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另外,教师可以在课中组织学生对于问题进行探讨,让学生就某一问题展开充分的思辨,在小组内讨论的基础上与其他组的同学展开辩论活动,通过这种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这样也能让各种思维在课堂上不断地碰撞,迸发出新的思维火花,促进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开展。
2.2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实践活动
春节是中国最隆重的传统文化节日,为了使小队员们度過一个有意义、快乐的假期,我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践行中华传统美德”为主题,通过“金猪迎新年”“浓浓年味情”“幸福一家亲”等环节带领队员们开展系列德育体验活动。队员们通过这次活动,获得了付出后的满足感和幸福感。这种满足和幸福就是一份心——爱他人之心,一份快乐——付出的快乐。爱与温暖在传递,快乐在心中荡漾。这次活动展示了少先队员良好的精神风貌,继承和发扬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带动身边更多的小队员积极参与此类服务他人,同时身心受益的活动当中。《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明确指出要积极争取家庭、社会共同参与和支持学校德育工作,引导家长注重家庭、家教、家风,营造积极向上的良好家庭氛围。春节作为最隆重、最热闹的传统节日,在传承发展中已经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习俗。本次活动来自队员们的兴趣和需要,这次活动队员们了解全国各地是怎样欢度新春,充分挖掘春节欢庆活动的多样化,也让队员们体验到新春的快乐。家长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实施高质量教育的保证,我充分利用和开发家长资源,在活动实施中实现校互动。本次活动中我邀请家长们参与我们的活动,和队员们一起包饺子、包春卷、扫雪等,在无形中让家长懂得让孩子参与收集资料、整理材料的过程其实也是一种学习的过程。
2.3有意识地创新课堂教学模式
为了提高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水平,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点,采用符合学生学习能力的教学模式,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同时,教师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个体间的差异,可以采取分层教学等模式,使每位学生都能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并有所感悟和收获。比如,在“家中的安全与健康”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实施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学生围绕教学内容及自身的生活经验进行讨论和探究性学习。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对家中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全面了解,并形成正确的认知。比如,防止触电、预防燃气中毒、摔伤碰伤、误食异物、高处坠落等,学生可以在在讨论中形成良好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安全防范能力。再如,针对教学中关于早睡早起等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教师可以要求各小组就晚睡晚起的危害及早睡早起的益处进行讨论,使学生了解到养成良好作息习惯对于保持身体健康、提高学习效率方面的重要性。这样可以使课堂教学取得较好的效果。
结论:
总之,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已经成为教育的关键,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从明确教学目标、优化教学设计以及创新教学方法等方面入手,渗透德育教育,同时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等,助力他们未来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叶彩青.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活动情境创设初探[J].当代家庭教育,2020(33):152-153.
[2]赖其煊.论小学道德与法治情感教育现代教学策略[J].当代家庭教育,2020(32):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