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独特的现代化图书馆

来源 :全国新书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ropicalpalmett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深圳市科技图书馆(深圳大学城图书馆)建立于深圳大学城图书馆基础之上。2006年6月,深圳市政府批准成立深圳市科技图书馆,原深圳市科技情报研究所整体并入。图书馆隶属深圳大学城管理委员会办公室,接受市科技信息局、市文化局的业务指导,与深圳大学城图书馆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员”的管理模式,为市政府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
  深圳市科技图书馆(深圳大学城图书馆)作为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南开大学深圳金融工程学院和中科院先进技术研究院共同拥有的图书馆,面向深圳市民开放,是国内第一家兼具高校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双重功能的图书馆;是以“一切为人的发展,为一切人的发展”为服务宗旨,以大学城师生、企业和科研人员以及深圳市民为服务对象的专业性、研究型、数字化、全开放的新型图书馆;是深圳市重要的科技文献资源保障基地、科技文献和科技信息服务中心、科学教育基地和为市场、产业、研发提供社会化公共信息资源的交流服务平台。
  图书馆位于大学城西校区的核心地带,由罗麦庄马香港有限公司(RMJM HongKong Ltd.)公司设计,总投资近2.3亿元人民币,建筑面积4万平方米。设计藏书150万册,网络节点1700个(全馆无线网络覆盖),近2500个阅览座位,日可接待读者8000人次。2005年1月1日主体工程动工兴建,2006年10月15日落成,同年12月31日对大学城师生开放。初夏时节,在宽敞明亮、满眼绿意的馆长办公室,记者采访了深圳市科技图书馆(深圳大学城图书馆)副馆长赵洗尘女士。
  记者:请先谈一下深圳市科技图书馆(深圳大学城图书馆)建馆的由来。
  赵洗尘:2000年,深圳市政府为实现深圳市高等教育跨跃式发展,加速高层次创新人才的培养,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和发展后劲,提高经济质量、人口素质和文化品位,创建了深圳大学城。将深圳大学城定位在“建成以高层次教育为核心,研发中心凝聚,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大学园区,成为高层次创新人才的培养基地和高水平科研开发平台,成为科技创新的重要依托,成为高等教育开放办学和国际合作的实验场。”
  深圳大学城引进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哈尔滨工业大学按市校合作方式在深圳创建研究生院,深圳市政府提供相应办学条件,并提供2.4万元年生均补贴。这使得大学城在办学模式与运行机制上有别于国内其他大学城,也使得与之相配套的深圳大学城图书馆在定位与建设思路上独具特色。
  “统一规划,资源共享;体制创新,汇聚优势”是图书馆建设的基本思路,定位在为深圳大学城各研究生院的教学与科研提供信息服务。考虑到图书馆的建设与运行经费完全来自于深圳市政府,图书馆应当对深圳市有所回报。时任深圳大学城管委办领导和馆长朱强提出了深圳大学城图书馆应为市民服务,为深圳市的经济和科技发展服务的建馆理念。
  记者:深圳市科技图书馆的公共图书馆职能如何体现?
  赵洗尘:深圳大学城以及深圳大学城图书馆的建设与发展受到了市政府的高度重视。2005年1月13日,鸿忠市长在市政府三届一四五次常务会议上指出,大学城图书馆应该为公众服务。并要求“抓紧研究制订大学城图书馆建成后的使用方案与定位,报市政府审定”。
  为此,深圳大学城管委办根据最初的办馆理念向市政府提出了深圳大学城图书馆兼具公共图书馆职能的请示。提出以大学城各研究生院校本部图书馆为依托,充分利用大学城网络优势与人才优势,建设一个面向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提供高水平文献信息服务的现代化专业型图书馆,为深圳市高科技企业、研究人员以及深圳市民提供公共图书馆服务。
  2006年6月6日,深圳市机构编制委员会根据深圳大学城管委办《关于深圳大学城图书馆兼深圳市科技图书馆机构人员编制的请示》(深学城办[2006]1号)下达《关于设立深圳市科技图书馆的批复》(深编委[2006]59号),正式成立深圳市科技图书馆,同时明确了图书馆的机构性质与管理模式:1.设立深圳市科技图书馆;2.深圳市科技情报研究所整体并入该馆;3.深圳市科技图书馆与深圳大学城图书馆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员”的管理模式;4.图书馆为深圳市政府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正处级;5.图书馆隶属深圳大学城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业务上接受市科技信息局、市文化局指导。
  至此,深圳市科技图书馆(深圳大学城图书馆)在市委市政府和各部门的关心、支持和指导下正式成立。
  记者:深圳市科技图书馆(深圳大学城图书馆)的具体定位是什么?
  赵洗尘:根据市政府要求,以改革创新的思路为出发点,结合科技图书馆与大学城图书馆的特点,图书馆对深圳市科技图书馆(深圳大学城图书馆)的定位与职能进行了充分的研究与论证,制定了《深圳市科技图书馆?深圳大学城图书馆建设发展规划》,提出“集专业性、研究型、数字化、全开放为一体,面向深圳科技、面向经济发展、面向高新技术产业、面向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面向广大市民,提供科技文献保障和科技信息服务,促进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知识传播和知识应用”的基本定位。
  2005年12月9日,深圳大学城管委办组织召开“深圳科技图书馆·深圳大学城图书馆建设发展规划与新馆布局专家论证会”,来自三大图书馆系统并具有先进办馆经验的十位图书情报学专家,深圳市政府办公厅、市发改局、市教育局和市科信局的有关领导参加了会议。与会专家和领导一致认为《深圳市科技图书馆?深圳大学城图书馆建设发展规划》中提出的发展思路以及功能定位是正确的。
  记者:深圳市科技图书馆(深圳大学城图书馆)的目标与任务是什么?
  赵洗尘:在明确图书馆定位的基础上,图书馆进一步提出了图书馆的建设与发展目标:建设国内一流的图书馆和创一流的信息服务,把图书馆建设成为深圳市重要的科技文献资源保障基地、科技文献与科技信息服务中心和向全社会共享的科技知识交流平台,实现科技信息资源的全面整合和服务整合,为促进城市的知识化、信息化、科技进步和持续发展提供信息服务保障与文献支持。
  主要任务是:1.为科技创新提供内容全面、类型完整、形式多样的知识信息,提供全程性、全方位的专业知识信息保障,满足科技专业人员对专业文献信息的需求;2.突出科技文献的收藏特色,建立研究型文献保障体系,为科研、高新技术产业与企业的自主创新提供知识型服务,为大学城各研究生院的教学与科研服务;3.扩大数字资源的收藏与利用,实现文献资源的广泛存取和传递网络化;4.实现与国内外主要大型图书馆,特别是大学城各研究生院校本部图书馆和信息机构之间的协作交流、互通互联、资源共享;5.建立现代化与网络化的服务体系,建成以数字化资源和数字化服务为主导的数字图书馆;6.秉承现代公共图书馆精神,平等、免费向公众开放;7.组建一支高素质专业人才队伍。
  记者:深圳市科技图书馆(深圳大学城图书馆)的管理体制有何特色?
  赵洗尘:深圳市科技图书馆(深圳大学城图书馆)不同于一般高校图书馆直接归属学校进行管理,其特点是:1.为实现资源共享,图书馆直接隶属深圳大学城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与各研究生院校没有行政隶属关系;2.机构与人员由市编办核定;3.所有经费来自深圳市政府财政拨款;4.为各研究生院提供图书馆服务,是各研究生院校办学和科研的组成部分;5.依托各研究生院所属校本部图书馆和校院专家进行建设。
  记者:深圳市科技图书馆(深圳大学城图书馆)的建筑有何特色?
  赵洗尘:2002年,大学城管委办组织专家论证会,就图书馆的功能需求进行认真讨论与论证,提出具体的方案设计,并进行国际公开招标。同年7月3日,深圳市政府批准招标方案,罗麦庄马香港有限公司(RMJM Hongkong Ltd.)公司的设计方案中标。图书馆主体建筑位于深圳大学城核心区,占地面积5.1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6万平方米(其中管理中心6000平方米),地下一层,地上四层,建筑总高:23.7米,建筑全长540米。图书馆建设资金全部来源于深圳市政府,总投资2.2634亿元人民币。
  我馆建筑有以下特点:1.位于深圳大学城核心区,连接西校区三个研究生院,是大学城标志性建筑。2.外观设计灵动、飘逸、流畅、现代,形同“如意”,横卧于山水之间,气势挥宏。整个建筑全长540米,主体宽40米。由管理中心、连接桥、图书馆三部分组成。其中图书馆馆舍内部长240米,宽40米。3.跨于碧波荡漾的大沙河上,收于湖光青色的塘朗山脚下。整个建筑外墙为全玻璃幕墙结构,开启扇多,通风性好;在充分利用自然光的同时,配合造型现代的遮阳板,与自然相融合,大学城的美景尽收眼底。4.横贯整个屋顶的休闲长廊,与山体公园相连,不但使整个建筑与自然浑然结合于一体,也使行走其上的人似乘势腾飞,以图书馆为基,以北大、清华和哈工大为翼。5.管理中心与图书馆之间的钢结构连接桥(100米,1000吨钢)是建筑的点睛之笔。设计采用了主衍架与悬挑折梁结合方式,充分体现出既轻又飘逸的感觉,同时宽阔的桥面与平台成为读者休闲观光的好场所。6.图书馆室内采用大开间设计,开敞通透,同层高、同柱距、同荷载,为图书馆灵活布局与未来发展提供了建筑保证。7.图书馆室内设计淡雅简约,以冷灰和白色为主色调,提供一个平静与专注的阅读环境。白色的金属吊顶、白色乳胶漆圆柱、金属灰窗框、冷灰与深灰交错的地面,橙色的核心标点打破大空间片色的单调,加之绿色植物的衬托,使整个空间宁静而不乏生气,沉静而富有激情。
  中山大学图书馆馆长程焕文教授在其新浪博文中写道:这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现代化图书馆建筑,它将成为中国现代化图书馆建筑的典范!”
  记者:深圳市科技图书馆(深圳大学城图书馆)的布局设计有何特色?
  赵洗尘:依据图书馆定位、建筑特点,为方便读者按读者需求分流;为便于管理按用户特点与文献类型分区。采用网格化布局,充分考虑读者流与业务流区分,实行大开间藏借阅一体,集中借还与信息服务,尽可能节省人力;强调布局的灵活性,功能需要以及未来的发展灵活调整布局结构,保证空间的有效与合理使用。在大空间中预留休闲区域,在放松读者心情、舒缓学习紧张感的同时,为图书馆今后的发展预留空间。
  按图书馆职能与定位、建筑结构特点以及功能需要设置功能分区,强调资源整合、方便读者、方便管理,强调区域化管理。在一个功能区域范围内尽量满足读者的需求,如信息查询、文献查找、复印、馆员辅导和帮助,以节省读者时间,避免读者跨区域频繁走动。具体划分为13个功能区,包括:1.综合服务台。采用集中外借方式,设置南北两个综合服务台集中办理书刊借还、信息咨询、馆际互借、读者证申请等业务。2.OPAC检索区。在图书馆入口处集中提供馆藏书目与信息检索。3.中文报刊阅览区。提供中文报刊阅览服务。4.中文图书阅览区。提供中文图书的阅览服务,整齐排列书架,便于读者找书,更于上架与管理。在靠窗区域放置阅览桌椅,并在社科图书阅览区与自科图书阅览区中间设置一个休闲阅览区。5.多媒体阅览区。设置服务台,提供视频资源、网上资源的阅览服务。6.企业交流区。以咖啡厅和新产品设计展示区为主,供企业或读者交流与展览用。7.工商企业图书馆。为企业读者专门提供有关政策法规、企业管理、投融资、商情信息等方面的专门信息,通过工商企业图书馆搭建企业间互相交流与沟通平台。建立中小企业资源中心,开设专家论坛和专家咨询站,为中小企业提供各种信息服务。8.外文阅览区。包括外文期刊阅览区与外文图书阅览区。9.信息检索区。提供纸本工具书阅览与电子数据库检索服务,设置服务台、提供打印、复制等服务。10.个人研究与小组讨论区。24间个人研究室,提供封闭的个人研究空间。5间小组讨论室可召开小型讨论会,集体学习。11.学术交流与会议区。包括多功能展览厅(室内面积300多平方米)、大型会议室(60人)、VIP贵宾室、学术报告厅(258人)及报告厅前厅。12.用户教育培训区。包括两间培训教室,一间固定座位计算机培训室(128平方米,56人),一间活动座位会议、培训两用培训室(128平方米,68~80人)。13.业务工作区。采用现代大空间敞开办公方式。
  我们引入的网格化布局概念,即综合考虑读者需求与管理需求,将大空间按读者阅览情况与交流需求进行分区,将读者流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同时也在一定范围内满足读者的基本需求。
其他文献
小说家张者写高校故事有独到之处。先前的长篇小说《桃李》就很精彩,最近出版的姐妹篇《桃花》更为可读。  顾名思义,《桃花》的中心事件是一个爱情故事。情爱观念保守、性格温和木讷的“师兄”姚从新博士偶然在网上认识了一个踏日风尘的女大学生,出于好奇,在同堂师弟的鼓动下,他决心会会这位大二女生。实际上,这个大二女生钟情是个纯情女孩。于是,两人谈起恋爱。从此以后,姚从新交上了桃花运,接二连三和几个美女有了情感
地址: 北京市西三环北路一号邮编:100089  电话:010-68795350传真:010-68471803
少数民族汉语教材研发、出版,是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的三大发展主线之一。自2004年以来,北语社秉承“依托北京语言大学第二语言教研优势与教学资源,最大限度满足少数民族地区汉语教学需要,为提高少数民族汉语教学水平服务”的宗旨,致力于民族教育的发展,致力于少数民族汉语教材的建设,在新疆等少数民族地区树立起中国少数民族汉语教材专业出版社的品牌形象。    一、教材建设是实施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启蒙时代,那是一个激情燃烧、理想膨胀的时代,也是一个心灵混沌、世事迷茫的时代。书生意气,少年心事,恍若隔世;而那些刻骨铭心的青春记忆,“从来不需要想起,永远也不会忘记”……  《启蒙时代》是一部描写一代人心灵成长的小说。20世纪60年代中期,“文革”狂飙突至,把生活在完全不同的世界里的青年人抛到了一处。从高级干部公寓和从市井里弄走出来的男女主人公们,带着青春的热情、敏感、躁动和迷茫,顽强而莽撞地为
《我的兄弟叫顺溜》  朱苏进著  江苏文艺出版社2009.6  定价:29.80元  本书以抗日战争背景,讲述了一个草根英雄的成长故事、一段感人肺腑的兵将传奇。一个小兵,却具备了与生俱来的射击天赋,他的一颗子弹便足以改变战争的结局。在深入骨髓的国恨家仇面前,他们同仇敌忾,为了民族的利益,为了兄弟的情谊,为了亲人的承诺,甘愿付出全部的青春、激情、热血,和生命。    《美国沉没?》  易强著  人民
1964年,陈寅恪75岁,此时距他辞世的1969年,还有5年时间。这一年,他的学生蒋天枢(秉南)前来看望病中的老师,陈寅恪遂向他托付后事,并写下诗三首及《赠蒋秉南序》,其中写道:“清光绪之季年,寅恪家居白下,一日偶检架上旧书,见有《易堂九子集》,取而读之,不甚喜其文,唯深羡其事。以为魏丘诸子值明清嬗变之际,犹能兄弟戚友保聚一地,相与从容讲文论学于乾撼坤岌之际,不谓为天下之至乐大幸,不可也。”这未始
2008年8月8日,奥运圣火点燃的这一天,我读完了齐峰同志的新著《纵论出版产业的科学发展》(以下简称《纵论》)。掩卷沉思,我生发出一个念头来,把《纵论》这本书推荐给出版界的同仁们,因为这是一本很值得咱出版人一读的好书。我敢保证,该书会让您受益匪浅!   齐峰同志现任山西出版集团党委书记、总经理,算是我相识不久的一位新朋友。交谈没几次,我便被他的学识、为人尤其是对出版工作的许多真知灼见所吸引,很有那
1979年,在安徽芜湖,一个目不识丁、自称是“傻子”的小商贩给全中国的理论家出了一道天大的难题。  由于炒得一手好瓜子,他居然请了12个雇工。按照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的经典论述:“雇工到了8个就不是普通的个体经济,而是资本主义经济,是剥削。”那么,这个小商贩究竟算不算剥削,算不算资本家呢?于是,一场带有浓烈意识形态特征的大辩论开始了。  这场大辩论一直持续到1982年,当时瓜子工厂已经雇工105人
法国著名启蒙学者伏尔泰说:“我读了《一千零一夜》四遍之后,算是尝到故事体文艺的滋味了。”著名作家司汤达希望上帝使他忘记《一千零一夜》的故事情节,以便再读一遍,重温书中的乐趣。在欧洲名家如乔叟、薄伽丘、莎士比亚、塞万提斯、莱辛、拉封丹等人的作品里,都可以看到《一千零一夜》的影响。  《一千零一夜》的书名是在12世纪埃及人首先使用的,直到15世纪末、16世纪初此书才基本定型。成书后,最先传到欧洲。当时
西方曾经有一句古谚:“崇尚智慧、珍视传统的民族永远不会消逝,也永远不会堕落。”诚哉斯言。  在人类文明史上,有一些民族曾经在世界范围内叱咤风云,但因为忽视了智慧与传统的力量,所以他们往往湮灭在历史的变迁之中。无论是盛极一时的罗马帝国,还是横扫欧洲大陆的匈奴骑兵,似乎都逃不过这一定律。  相反,有一些文明看似已经在文明史中消逝,却永远存活在人类的血脉之中。希腊,一个已经被冠之以“古希腊”——标志着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