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海蒙古族 从马背民族到湖上渔夫

来源 :云南画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ljb12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记不清多少次,我与省内外的作家、学者到通海古城以西的曲陀关寻幽访古,追思蒙古人开发杞麓湖的历史功绩,伫立在那片丰饶的历史遗址上,让悠悠的思绪飘到700多年前的历史风云中。
  我们知道,蒙古人踏上云南这片土地的时间是公元1253年。那时,南宋王朝依然存在,云南之北的四川仍在南宋的统治之下。元朝统治者为了实现迂回包围南宋的战略,派忽必烈率兵十万,从西线抵达金沙江,乘牛皮船和木筏渡江,灭掉了割据云南300余年的大理国。此后,元朝把云南作为重要的战略之地,派驻众多的蒙族诸王,重兵把守。今天的通海县曲陀关,就是当时的一个军事重镇。
  曲陀关
  古镇往事悠悠
  曲陀关,雄奇险要,神奇迷离,位于通海县城西北方向25公里处,俨然通海县的天然屏障,被誉为通海的“西大门”。《云南图经志书》描述道:“山势峭拔,自陆至顶可二十里,南望山光水色,奇胜莫比”。的确是历代兵家必争的军事要塞。
  据史书记载,元朝至元年间,即公元1283年,元朝统治者在曲陀关设置“临安(今建水一带)、广西(今泸西一带)、元江等处宣慰司兼管军民万户府”。到元朝末年,升格为“临安、元江、车里等处宣慰使司都元帅府”。到了明洪武15年(公元1382年),曲陀关都元帅府才被明军灭亡。在其102年的历史间,共有四任都元帅。其中第三任都元帅,名叫阿拉贴木耳,原籍蒙古,曾在陕西省西安府长安县为官,元至正二十年,奉命调云南,任“宣慰司总管”,后因“云南去京师万里,诸彝杂处,叛服无常,威之以兵,则久安而长治。”特被授为元帅府都元帅,带领山东、浙江、河北、山西、陕西的共“一十五翼”兵马,镇守曲陀关,管辖今天的通海、峨山、华宁、建水、石屏、开远、蒙自、泸西、弥勒、师宗、元江,以及西双版纳州等州县。曲陀关都元帅作为统冶滇南一方的边疆大吏,为“从二品大员”。
  曲陀关建都元帅府以后,这里曾极盛一时,皇庆、延佑年间,已经“人物繁盛,市肆辏辐”。泰定乙丑年(1325年)
  “建学立师”。至正壬午年(1342年)建卧龙祠、武安王庙。毫无疑问,曲陀关在云南历史上,已成为显赫一时的历史、文化古镇。
  往事悠悠,沧海沉浮,地名依旧。但留下了许多遗址遗迹。在其山腰有一眼“马刨井”。相传,当年忽必烈率军到此,人困马疲,口干舌燥,而险峻的古道上却空无一人。正无计可施时,忽必烈的战马突然奋蹄翻刨出这眼神井。至今,“马刨井”依然四季喷珠如玉,清洌甘甜,长流不息。附近的乡民用此水酿出“甜白酒”,色味俱美,远近闻名,成为通海美味食品中的极品。
  曲陀关的几任都元帅,“崇尚斯文,投戈讲道”,有较深的汉学修养,主持建造过一些学校、宗教建筑。并且,绿化驻地,植桃树干株。把这个军事重地建成一个“其乐亦融融”的文化中心。由于战争,这里的学校、寺观、元帅府等建筑已毁,但元碑、遗址尚存,“帅府桃林”繁盛二百多年,作为“河西八景”之一载入地方史志。数百年来,大量文人学士到此赋诗凭吊。据传,元朝的都元帅曾把大量的财宝埋藏于此,因机关设置巧妙,不易识破。有个商人破译了流传于曲陀关的民谚“金也漆,银也漆,金子落在黑漆里,谁要不相信,去问对门老李”。原来,“漆”是“黑香炉”,“对门老李”是卧龙祠前的“栗树”。商人把黑香炉偷回家去,用刀一刮,就变成了一个黄澄澄的金香炉。如今,卧龙祠仅留遗址,但“老李”(栗树)仍活于世,安然无恙。另有民谚“东也见,西也见,谁若能发现,买得通河两县,饶来新兴,做马店”,交代了足以买下三县的财宝的下落,但至今未揭谜底。类似这样的传闻很多,都不足信,但可以借此想象曲陀关当时的富足和繁华。
  杞麓湖 水里生长出来的“石头”
  历史无情却有情,随着元朝统治者的离去,当年那些北方游牧民族的后裔——云南蒙古族,被历史安放在云岭之上。他们经受了数百年严酷的生存考验,从曲陀关迁移到杞麓湖畔的凤凰山,成为杞麓湖最早的开发者。据考证,“杞麓”是蒙古语,翻译成汉语是“水里生长出来的石头”之意。在当时,这些被蒙古军队遣散下来的军人和眷属,为了生存,为了躲避政治和异族的迫害,他们逃遁到一个被汉人称之为“海河”中的一个孤岛之上。在他们的眼里,这个孤岛是一个“水里生长出来的石头”,光秃秃的,没有什么可食的东西。很显然,面对生存的考验,他们的梦想产生了。
  一个蒙古族老人无数次对年轻人叙说:古时候的杞麓湖,水连着天,天连着水,无边无岸。有两个喀卓(蒙古)小伙子坐在湖中的一个大石头上,看见一个汉族老爷爷乘坐着一块犀牛皮在湖中飘荡。同时,老爷爷也看到两个喀卓小伙子生得壮实、勇猛,非常可爱。老爷爷很高兴,就邀请他俩一同去游湖。三个人站在犀牛皮上,飞速向湖心漂去。很快,他们的眼里就出现了一座金光闪闪的寺庙,它漂泊在湖心,整个庙宇都是用金子铸的,光芒四射,把杞麓湖映照得晶莹剔透,美不胜收。老爷爷慢慢把犀牛皮靠近寺门,然后带着两个喀卓小伙子,走进庙宇。里面一个人也没有,闪动的金光让两个喀卓小伙子兴奋不已。他们对老爷爷说:“别走了,我们就住在这里吧!那么多的金子,让我们怎么花也花不完啊!”
  “不能,不能,我们赶快离开这里。”老爷爷边说边把他俩拉出寺门,跨上了犀牛皮。未等他俩站稳脚跟,那座金光闪闪的寺庙就在他们面前消失了。老爷爷心平气和地对他俩讲:“那不是一座真实的寺庙,而是湖里的鱼儿用嘴哈出来的影子,我们把它称为鱼抬寺。这湖里没有金子,但里面游动着如同金子一样宝贵的鱼儿。”从此,喀卓人得到启示,学会了制船、拉网、打鱼、捞虾,开始在杞麓湖上谋生活了。
  现在,人们发现,喀卓人为了感谢他们心目中的神仙——那位在湖上漂泊的老爷爷,他们虔诚地在小娃娃佩带的帽子上,镶嵌上一个铜圈和金牌,铜圈上的图案就是“鱼抬寺”,金牌上则雕刻着“老爷爷”的肖像。
  可是,让喀卓人想不到的事终于发生了。数百年后,杞麓湖水急剧下降,“水里生长出来的石头”变成了一座富饶美丽的“凤凰山”。山下露出了一片一片的泥滩。喀卓人不得不从山腰迁至山麓和平地,开始接受更大的磨砺和考验。他们在芦苇丛生的沼泽地里打桩垒坝、移沙填湖、插秧割谷,开始了他们最陌生的农耕生活。
  如今的通海蒙古族已嬗变成了一个能耕善作的南方民族,并建立起了一个生机勃勃的云南省唯一的蒙古族聚居地——兴蒙蒙古族乡。
  最让外界吃惊的是这里的蒙古族,在700余年的沧桑变化中,依然保留着本民族的传统和精神。他们操持着一口特有的口语口音,欢度着自己所特有的节日“那达幕”和“鲁班节”,吃着富有民族饮食文化特色的“太极黄鳝”,跳着奔放热烈的具有高原蒙古族特色的歌舞。人们每次到曲陀关、凤山之麓的兴蒙乡寻幽探访,目睹这些元军后裔们的生产和生活风貌,看着他们虔诚而清楚地指出今天的凤凰山就是过去的杞麓山,听着他们聊叙自己与杞麓湖相依为命的苦难历史及今天的幸福生活,许多人常常被他们现时的生活风采和他们对杞麓湖的依恋之情,感动得潸然泪下。
其他文献
普洱,一个拥有着拉祜族、佤族、傣族、哈尼族、布朗族等少数民族的地方,只要一进入4月,这里就是欢乐的海洋、节日的盛宴。在这里,您能感受到许多原始而神秘的民风民俗,古朴奇异的原生态民族文化。在这里,只需要尽情地唱歌和跳舞,敞开品尝美酒美食,深入感受少数民族的奇风异情,走进他们的世界,您会发现,快乐和幸福原来如此简单。  4月7日-10日  拉祜族葫芦节的“澜沧味道”  澜沧是全国唯一的拉祜族自治县,聚
期刊
外交部云南全球推介活动在北京举行  2月20日,以“开放的中国:魅力云南世界共享”为主题的云南全球推介活动在外交部南楼蓝厅举行,外交部部长王毅发表讲话,云南省委书记陈豪、省长阮成发分别致辞和推介,驻华使节代表发言并与来宾互动交流。  外交部部长王毅表示,云南是中国对外开放新阶段的主力军。近年来,依托中国一南亚博览会等合作平台,云南同世界的联系日益紧密。特别是随着“一带一路”建设加速推进,云南作为孟
期刊
2017年2月4日(农历正月十一),我又来到了楚雄双柏县安龙堡乡。我是来寻找一种舞蹈,一种古老的舞蹈。远处响起了阵阵鼓声,几百人穿着彝族鲜艳的衣服从四面八方聚集了起来,据说今年是人最多的一年,也是最隆重的一年。到了下午将有近千人的花鼓队来表演,队伍浩大。离开安龙堡县城,进入法克村,最令我感到惊奇的是,这里仿佛时间停滞了一样。直到远方的屋子升起徐徐青烟,就好像这个小村子的时间又开始流动了一样。安龙堡
期刊
绣花,在楚雄永仁县民间不仅是艺术,更是生活。  千百年来,生活在永仁的彝族女人们在帽子、衣服、围腰上绣花,这不同于T台费尽心思的设计,而仅是生活的自然流露而已。云南的少数民族少女,青春期几乎与针线为伴,她们在挎包、鞋子、鞋垫上也绣上各种图案,搭配夸张鲜艳的颜色,穷极一切强烈饱和的色调,将花鸟鱼虫乃至整个山林间犹如万花筒般呈现在裙摆飘摇之间。  这场视觉盛宴在姑娘们出嫁前达到顶点,待嫁的绣女是天生的
期刊
1月22日,“萨尔瓦多·达利与巴勃罗·毕加索”真迹精品展在昆明“云隐·西山国际艺术交流中心”艾维美术馆隆重开幕!  本次展览由“云隐西山国际艺术交流中心-艾维美术馆”承办。  展出作品来自于俄罗斯著名收藏家“亚历山大·沙德林”先生的私人收藏,包括昂贵价值的版画、雕塑、陶器、瓷器在内的毕加索及达利真迹作品共计2D0多件。此次展览是建国以来昆明引进的规模最大,艺术影响力最广、学术价值最高的西方现代艺术
期刊
夏日的雨,说来就来,从秀山之麓飘洒下来,掠过古城里的青石板路,最后倾泻在杞麓湖的水面上,溅起一滩滩涟漪。雨,仿佛那连绵不绝的梅雨;杞麓湖,水乡的营造者,环绕着小城;秀山,用一个秀字有别于高原上的巍峨雄浑,如丘陵般圆润如玉。通海如江南,江南好,谁不忆江南。  通海背倚秀山,前临杞麓湖,山水形胜,才有了“云岭江南”。早在5000年前,先民们就在这里从事捞螺蛳、捕鱼、打猎。从前的杞麓湖很大,几乎整个通河
期刊
随着暑期的来临,我省迎来了新一轮旅游旺季。由于云南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和旅游资源优势,人们纷纷选择云南作为旅游目的地。根据近期旅游统计显示,散客及团队入滇人数均明显增加。但是,随着入滇游客的增加,省外及省内部分不法旅游经营者为追逐利润铤而走险,不惜以触犯法律法规等行为招徕组织旅游活动,严重扰乱了云南旅游市场秩序,侵害了游客的合法权益。从近期旅游行业管理部门掌握的情况看:低价欺诈旅游宣传、微信朋友圈低
期刊
杞麓湖 通江达海的地理传奇
期刊
近日,普洱市邀请云南省旅发委、部分兄弟州市旅游部门的领导以及省内外共25家知名旅游企业的负责人组成踩线团,深入到普洱市思茅区、宁洱县、墨江县、澜沧县、西盟县进行为期5天的实地踩线后并座谈,群策群力,共同推动普洱旅游同城化销售。  踩线团从昆明出发,一路沿昆曼大通道旅游线路考察了墨江北回归线标志园、碧溪古镇、墨江国际双胞文化园,宁洱县那柯里茶马驿站,又深入到普洱“绿三角”考察了哈列贾乡村音乐小镇、澜
期刊
每年元旦前后,安静的景迈山便热闹起来了。热闹不一定是因为来了客人,而是花在聚会,是樱桃树在奔放,是春风在为大地上色。  驱车从澜沧县城前往景迈,约2小时。早些年,这里的路是极度糟糕的,甚至根本没有像样的路。但最近十来年,当景迈的茶有了名气,一切都改变了。通往景迈的路虽非高速,但绝对是路况上乘的柏油路。自驾爱好者们最爱这种蜿蜒起伏在群山中的移步换景切换通道。  景迈的樱花大部集中于接近山顶的地区,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