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复习撷英16条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高考版·学生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ngxind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学课程辅导•高考版》创刊了,正奋战在第一线的2009届高三学子欢呼雀跃,举双手欢迎。我们语文板块能送给大家什么礼物呢?我们想最好的礼物,是把历年来高考考生成功的做法和经验整理出来,去粗取精,择其大端,奉献给大家,这是最有意义的。于是就有以下16条。
  
  一、 学习考纲,熟悉考点。语文考什么,怎么考?不但老师要明白,学生也要心里有数。现在的高三学生先看看2008年的考试说明,大有益处。
  
  二、 紧扣考点,逐点落实。了解考试说明,由大到小,从基础知识、语言运用、古文和现代文阅读、到作文等几个大层次的内容和分类,到个分类中的若干考点都要有个印象。最好再请老师指导制定一个符合个人情况的大致的复习计划。什么时间复习什么内容,一个考点一个考点地向前推进。紧张有序,落到实处。
  
  三、 多读熟记,博览广闻。听说读写,是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也是奠基的能力。高三时间紧迫,仍然该背(如古诗文)的一定要背,该记(如字词)的一定要记,知识在于积累,生活中紧贴时代脉搏的热点文化元素一定要兼收并蓄。
  
  四、 读书要则,“死”去“活”来。语文知识,有些只能“死”记。不仅要记得牢,记得死,还要理解,理解得活。把记往的材料灵活运用,这就是“死”去“活”来,这是一种较高语文素养的体现。
  
  五、 精选习题,适量多做。事物都是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行员总是要飞几十个小时才能上天的。知识的运用也只有通过训练才能熟练。做题,做各种各样的题。例如古文翻译,文学作品鉴赏等,力求通过多种形式的解题去练习运用知识。掌握各种解题思路,通过解题锻炼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错题建档,“题不二错”。复习时做错了题,分析错误原因,专门记录在一个本子上。学而时习之,经常翻翻,好处很大。这是许多人的成功经验。
  
  七、 查漏补缺,不留盲点。通过前面地毯式扫描一遍,知识上的漏洞和能力上的弱点暴露出来了。这时一定要抓住快补速成,千万不可放弃。
  
  八、 抓住重点,“返翻烙饼”。通过扣住考点训练,大体明确了重点难点。重点难点的复习犹如“烙饼”,需要翻几个个儿才能熟透。知识的记忆和重点难点的攻克,都需要通过“返
  翻烙饼”来强化。因此,重点内容的复习总得两三遍返翻才能完成。
  
  九、 重中之重,还是基础。复习时要做的事很多,难题千千万,千头万绪抓根本。什么是根本?就是基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这是教学大纲也是考试的主要要求。在“双基”的基础上,再去把握基本的解题思路。解题思路是建立在扎实的基础知识条件上的一种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着眼点和入手点。再难的题目也无非是基础东西的综合或变式。在有限的复习时间内我们要做出明智的选择,那就是要抓基础。
  
  十、 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在训练中,不是小和尚念经,要动脑筋思考,从局部到全局,从全局中把握局部,从而找到知识之间的联系。(如做现代文阅读题)要多联想,多探索,从而悟出知识运用的门道,
  
  十一、 考试策略,训练有素。“基础题,全做对;一般题,一分都珍贵;尽力冲击较难题,即使做错不后悔”。这是考试答题的策略。平常小考大考都要这样从严要求,养成习惯。这里有智力因素,也有非智力因素。如许多同学经常因为粗心大意丢分就十分可惜。难题不得零分,也是一种决不轻弃的进取精神的写照,要顽强拼搏到最后一分和最后一分钟。
  
  十二、 考试方法,用心体会。比如“先易后难”,“绕过拦路虎,再杀回马枪”等等。考试时难免会遇到难题,费了一番劲仍然不能突破就要主动放弃,不要跟它没完没了的耗时间。在做别的题之后,很有可能思路打开,回过头来再做或许就豁然开朗了。作文也是这样,先看题,最后写。
  
  十三、 超越自我,无往不胜。“一个具有健康心理素质的人应该做到两点:在萎靡不振的时候要振作起来,在承受压力过大时又能为自己开脱,使自己不致失常”。人的主观能动性使人能够控制和把握自己,从而使自己的精神状态处于最佳。因势应变是人的主观能动性作用的外化。高考是一场恶战,一定要调整自己的情绪和心态去克服面临的重重困难。
  
  十四、 复习也要有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枯燥的背诵,烦人的做题,甚至讨厌的补差,都要培养起兴趣,有兴趣就乐此不疲。
  
  十五、 课内课外,巧妙安排。每天的复习课是老师安排的内容,要不打折扣地完成。上课时间认真听讲,追求课堂的高效率,不懂就问,不留下一点迷茫。老师布置的事情要在学校解决,不把作业带回家做。这样回到家里时间就是属于自己的了,就可以按照自己的计划去做了。
  
  十六、 作文练笔,坚持不断。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写作也是这样,熟能生巧,常写常新。最好是一题多作,不断总结升格的经验。
其他文献
必做题部分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5分,共70分)  1.若集合 、 满足 ,则实数 = .  2.若复数 满足 ( 是虚数单位),则 = .  3.若向量a、b满足 , ,且a与b的夹角为 ,则 = .  4.某机关领导小组有成员3人,每人在一个星期的七天中参加一天义务劳动,如果劳动日期可随机安排,则3人在不同的3天参加劳动的概率为 .  5.为了解某校高三学生的视力情况,随机地
期刊
一、知识点梳理    1. 等差、等比数列的概念、性质、通项公式及递推关系式  2. 判断或者证明数列为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数列的四种常用方法:定义法、通项公式法、前n项和的公式法、等差(或等比)中项法.  3. 在等差数列中,有关 的最值问题的解决方法:一是用相邻项异号法求解;二是用 关于n的二次函数,由配方求得最值;特别要注意各项绝对值的数列的前n项和的最值,必须使用转化、化归的思想方法来解
期刊
非谓语动词作状语历年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因为其形态各异,用法多样,同学们往往搞不清该用哪一个形式。要做好该类题目除了要掌握其各种形式和语法功能,能准确分析句子成分和结构外,我们还要熟悉一些有效的解题技巧,储备必要的解题秘笈,才能纵横考场,应付自如。    一、非谓语动词的时态和语态的形式    二、非谓语动词作状语的语法特征    三、非谓语动词作状语的条件:状语与主句之间首先满足逻辑主语的一致性,
期刊
一、 语言文字运用(18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全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磨损/磨面 劈叉/劈柴 玩弄/弄堂 穴居野处/大处着眼  B.桎梏/痼疾 湮没/殷红 媲美/纰漏 歼灭/悭吝  C.涟漪/罗绮 信笺/缄默 甬道/怂恿 赊欠/奢靡  D.笑靥/梦魇 否决/否极泰来 拾掇/拾级而上 扛枪/力能扛鼎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期刊
一、单词拼写  1. Under the l_________of the party, they managed to overcome the difficulties.  2. I_________, no one had ever thought of such a simple idea before.  3. He has made_________ (惊人的) progress
期刊
必做题部分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5分,共70分)  1. 已知复数 满足 ,则 等于 .  2. 设 是集合A到B的映射,如果B={1,2},则A∩B可能是 .  3. 若 且 则 是 的 条件.   4. 已知当椭圆的长半轴长为a,短半轴长为b时,椭圆的面积是πab.请针对椭圆   求解下列问题:若m,n是实数,且|m|≤5,|n|≤4,则点P(m,n)落在椭圆内  的概率
期刊
(一)     今年的江苏高考是实施新课改一轮后的首次高考。它总体上体现了新课标的精神。  语文试题分七大块共20题,总分为160分,选文科的另有40分的附加题。试题有以下特点:(1)体现了例题的延续性,跟过去几年相比,有变化,但变化不大,实现了平稳过渡过。(2)严格按“考试说明”的各项要求命题。试题内容覆盖了“考试说明”中的绝大部分考点。(3)整份试题难易适度,没有偏题、怪题,广大考生比较容
期刊
2009年江苏高考是进入新课程模式的第二年。有了2008年的“试水”,江苏2009年的高考将会在听取意见的基础上,对有关方案作一些必要的调整,以便更合理,更成熟。  对语文学科而言,江苏2009年与2008年整体不会有太大的变化,在考点设置,卷面布局,分值安排等方面将有可能延续2008年试卷的基本样式,不过不排除将会对某些局部做一些微调。这几年,江苏语文高考试卷的微调一直都在进行,其中以2008
期刊
今年江苏高考作文题“好奇心”,既不入老套,又扣本有源。其源头之大远者,诸如:“好奇心是科学之母”,“科学就只是为了人类天性中的那份好奇心”,“诺贝尔奖,对人类好奇心的最高奖赏”等等,都早已成为古今中外科学研究者的共识;源头之主体宗正者,那就是新课标、新教材了。  在全省中学通用的江苏新课标实验教科书(或曰苏教版必修课本)第五册中,第一模块就是“科学之光”,所选六篇课文几乎每篇说明文都跳动着一颗“
期刊
纵观历届高考试题,我们不难发现:动词在英语语言中的主体地位就决定了其在高考试题考查中的中心地位。一般来说,动词考查具有知识涉及面广、考查频度大、考查要求高和考查思维创新等特点。具体说,涉及动词考查主要两个方面:一是动词的词类本身用法、动词时态和语态的考查、动词或动词词组词义辨析和动词的非谓语形式;二是动词在其它知识点考查中的决定作用等。为了更好地说明这一点,仅以2008年全国高考以及部分省份单独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