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故事创始人马格瑞特·卡尔教授访谈录(二)

来源 :早期教育(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tj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学习故事理论体系的完善进程


  作者:前面您谈到学习故事相关的或作为学习故事发展基础或依据的一些理论,那么,本身作为一套理论体系的学习故事,经历了什么样的发展和完善过程呢?
  卡尔:我曾讲“学习故事与学习档案袋永远在探索和完善过程中”。许多理论都是这样,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不断丰富和完善的。学习故事作为一种评价儿童学习的方法,会随着学习理论的不断更新、实践对象的不断扩展,得到不断的完善。因为,有越来越多的幼教工作者和家庭在使用档案袋,我们也在不断关注、倾听、观察学习故事在不同幼儿教育场景中的使用和效果,然后不断反思和研究。
刘小红与卡尔教授

  作者:有没有哪些事件、活动或出版物,可以作为学习故事发展阶段的标志,便于对学习故事感兴趣的学习者提供自主学习的线索呢?
  卡尔:准确地说,学习故事理论的建设,开始于新西兰早期课程纲要之后,1996年颁布第一版新西兰早期教育课程纲要。我书中以及前面也谈到过我在幼儿园工作时候就对传统的评价方法产生困惑,在开发新西兰早期教育纲要的过程中,伴随着课程改革,你们知道,课程的蜕变,新的评价方式显加更加迫切。
  所以,若说发展阶段,幼儿课程纲要(又有翻译为“幼儿教育课程框架”)的颁布可以看作新的评价方式的理论成形时期——课程纲要是学习故事的背景和基础,这从Te Whāriki(毛利语,指《新西兰幼教大纲》)、Weaving Te Whāriki(《编织幼教大纲》)、Un? derstanding the Te Whāriki Approach(《理解新西兰幼教大纲的方法》)三本书中可以找到答案。学习故事第一本书(即中国目前中文译本《另一种评价:学习故事》)的出版,是体系建立完成的标志——界定和例释了学习故事的核心概念“learning disposition”及其五个领域;建立了“4D”〔“4D”即描述(Describing)、讨论(Discussing)、记录(Documenting)、决定(Decid? ing)〕学习评价策略。第二本书是和温迪·李一起完成的《学习故事与早期教育建构学习者的形象》,这本书扩展了学习故事的概念,收录了很多学习故事,提到学习是怎么发生的。可以看出在故事中会提到上下文情境,部分涉及能力的培养。故事里会提到是怎么发生的,可以追述过去都发生了什么,谈到未来的倾向。具体演绎了学习故事5段步骤〔即注意(Noticing)、识别(Recognizing)、回应(Respond? ing)、记录(Recording)、再认(revisiting)〕;它概述了这种教学工具背后的哲学,用于记录学习身份是如何构建的,并通过研究证据显示为什么早年是形成学习倾向的关键时期。我记得这两本书都被翻译成了中文。
  除了这两本主要的书,还有一些出版物可作为学习故事理论和实践发展的研究资料。首先是2004~2009年间,出版的20本小册子,是学习故事的范例,可以在新西兰教育部网站下载,这是发送到所有学校和幼儿教育中心的。然后期间还有几本出版物。其中一本是《跨越边界》,这本书是故事实践和理论建构的结合,讲述了学习故事在幼小衔接中的价值。还有一本论文集,是新西兰教育研究会资助的,论文集的具体名称我记不清楚了。现在在NZCER网站上可以找到,是关于幼儿学习故事簿的,聚焦关键学习能力,关注幼儿学习发生的空间和时间。这两本书都是萨莉·皮特和我一起策划和指导的。另外还有一本,关于关键能力、评价与学习故事的,研究了关键能力与评价及早期教育课程的关系。关键能力现在是国际早期教育的趋势,世界经合组织有颁布一个文件和标准的。
  还有一本重要的书,叫《建构中学习》,通过14个孩子的跟踪研究,揭示了儿童学习品质与课程设计和教育中机会提供的紧密关系。书中提到非常重要的三个主题:相互参与(建立对话;成为小组成员);建立弹性(发起和编排项目;提问);激发想象力(探索可能的世界;自我故事讲述)。这本书对教育者深入理解学习品质与学习发展,真正用好学习故事非常重要。

二、学习故事发展的理论渊源


  作者:我们知道,通常一种新的教育教学理论或方法的产生都有其理论基础,或受到某种理论的影响。学习故事的产生,除了实验和实践中反复探索,在理论建构和形成过程中,有怎样的理论渊源呢?
  卡尔:若说理论基础,布朗芬布伦纳(Bronfen? brenner)的生态系统理论(ecological systems theory)和维果茨基(Vygotsky)的社会文化理论(socio-cultur? al theory)对我和学习故事理论的产生,是有比较大的影响的。
  社会生态系统理论让我们重新、更深刻地认识环境对儿童发展的影响以及环境与发展间的关系。学习故事重视和强调教师关注环境,关注“过去”“现在”“未来”的关系,就是这个道理。
  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同样强调环境和文化的作用,尤其强调交互作用,強调中介(mediation)是儿童发展和学习的关键机制。
  我们赞同这样的观点,学习故事的儿童学习观就是基于此的。我们说学习品质(Learning disposi? tions)是关于个人与环境之间的反应和互惠关系,是学习的态度、价值观和习惯,是学习的志趣倾向、对场合的敏感性和技能的结合,因此我们鼓励教师提供有效环境,使幼儿进入学习的“下一步”。
  作者:在您的著作和报告中,好像也常出现保罗·布莱克(Paul Black)、戈登·斯托巴特(Gordon Sto? bart)等人的研究和观点。
  卡尔:是的。学习故事也是不断发展和不断拓展领域的,过程中我们会借鉴与自己理论价值一致的观点和研究。比如,我可以借鉴保罗·布莱克(Paul Black,英国教育学者,他关于学习理论,尤其关于动机的论述,是卡尔教授很赞赏的,可以说这些理论也是完全理解学习故事的基础),他们关于学习评价的定义,不过我把他定义中的学生换成了孩子。这本书如此定义学习评价:学习评价,其设计和实践的首要任务是促进儿童的学习,它与主要用于实现问责制、排名或认证能力的评价不同。   此外还有戈登·斯托巴特(Gordon Stobart,牛津大学教育评估中心的高级研究员和伦敦大学学院教育学院的荣誉教授)的“专家学习者”,克拉克斯顿(Guy Claxton,温彻斯特大学的名誉教授,“建立学习力”的创始人)“智慧是可以学习的”的观点。社会上对“能力”的理解通常与学术成绩紧密相连,在这种假设下,儿童的能力就有了多少和高下之分。而我们理解的智慧的内涵远不止于此,并且智慧不是从出生就被决定的,有些东西是可以逐步建立的。卡洛·杜艾克(Carol Dweck,斯坦福大学世界知名心理学家)关于思维的研究也很有启发性。她强调成长型思维(心智),认为发展思维能激发学习意愿,能让儿童面对挑战,不怕挫折,把努力当作学习的途径,把批判当作学习的动力,从他人的成功中汲取经验和启示。杜艾克的研究证明成人和儿童的思维都是可以逐步培养的。学习故事会关注儿童“学习品质建设”,这些理论都是相关联的。

三、关于学习品质


  作者:学习品质(Learning dispositions,又被译作“有助于学习的心智倾向”)应该是学习故事这一评价体系的一个基础和核心概念,您也在访谈和报告中反复强调它。根据我的理解,您提出这个概念,就是针对传统评价仅仅关注儿童对于显性知识和技能的习得——您认为这是一种比较低水平的学习结果,所以提出评价应该关注更为复杂的“学习品质的发展”。但其作为发展心理学中的一个概念,确实是比较复杂的。老师在写或者在用学习故事时,需要明白什么是学习故事,学习故事的意义和作用是什么。(卡尔:是这样的。)学习是一件非常复杂的活动。我们有很多老师是需要理解,才能掌握如何写学习故事的。有的老师可以写出非常好的学习故事,而有些老师却只能记流水账。所以请您着重讲解一些重要概念和理论,帮助老师们理解。
  卡尔:可以的。学习品质确实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它的内涵,在我的第一本书中讲得非常清楚。学习包括了能力、倾向和对周围环境的敏感度,这里面有三个因素共同作用。把所有因素都囊括其中是学习故事的关键。通常比较容易出现的情况就是,人们通常比较容易只关注结果,而我们却希望看到孩子的学习有一个发展的趋势。我们的意思是,孩子有可能具备了能力,拿Molly(Molly是第一作者的女儿,三岁半左右入园新西兰怀卡托大学托幼中心学前园)来举个例子,Molly本来已经有结识新朋友的能力,对吗?但当她来到新西兰,她会变得比较害羞,因为来到了一个比较陌生的环境。害羞就成了她的倾向和能力。然而她对周围的环境有敏感性,让她产生变化的是周围和蔼的老师和友善的小朋友不断地用英语对她说“来呀,Molly”!由此她开始学习英语,三个因素共同作用,从而Molly开始发展她的学习品质。所以,这三个因素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又叫它们“我准备好,我愿意,我能”。
  但这里也部分取决于课程纲要的方向。如果课程纲要只要求学生掌握特定的知识和技能,那么老师就只能按照纲要的要求教授学生。当然我相信中国的教育纲要也不仅仅涉及具体知识和技能,那么在应用学习故事时,一定要注意将上面提到的三个因素包括在学习故事里,因为要通过故事体现出学习的倾向和延续。
  每个故事中没有必要设计到纲要中的所有方面,但必然会有一些纲要中的关键词出现。在新西兰的幼教纲要中也会对学习故事的要求有具体描述。2017年新版的新西兰早期幼儿教育纲要你们应该都看到了,上面应该会有更多具体描述。幼儿教师们可以从新版纲要上了解到更多详细指南。纲要中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形成性评价体系,做形成性评价也是新西兰幼儿教育体系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在这样的评价体系中,老师一直都在追问下一步是什么?“老师看到你正在做这件事,但在这之前从没有看你做过,那么接下来我们该如何继续?”教师在不断的观察和发展中为孩子创造出更多的可能性。我们还以Molly的故事为例。Molly感兴趣的学习是什么?老师们是如果抓住Molly学习中的兴趣点的,然后又是怎么跟随Molly的兴趣点不断发展下去的。我们从Molly的学习故事档案中可以看到Molly的自信心不断增长的过程。学习故事与幼教纲要中五大线索包括的五个方面(身心健康、归属感、贡献、沟通和探究)都紧密联系的。目前Paul Black等著名学者把评价体系的变革与发展做成了一系列小册子,这里有一本可以送给你,希望对你有帮助。
  这里有一件事要提到的就是,什么样的环境可以让学习成为可能。还以Molly为例,这个故事讲的是她和别的孩子一起玩儿,然而这个学习的故事不是展示她是如何和别的小朋友玩儿的。这个故事讲到的是,在这一天中,Molly并没有坐着不大动,而是和老师一起讲故事,一起唱歌度过的,这里就出现了一个学习的机会,这是非常重要的。另外,在玩耍中,通常不是一个人可以完成,这就提供和促成了超过一个人来完成的机会。例如,Molly和宏伟在沙堆玩。像沙堆这样的环境里容易促成孩子们一起玩耍。这和坐在教室里写字不一样,这样的情境更能促成孩子们之间的协作、贡献和交流的机会。反之如果孩子们只是待在教室里坐下来,那么这样可以共同协作和交流的机会很少。这样的情景没法促使孩子们去交流和协作的机会。那么孩子就没法结识新朋友,因为孩子们都忙于写字和做算术题了。这只是关于“学习品质”的简单例子,但也是非常重要的。
  这样解释容易理解吗?像宏伟说的,只有故事的形式,才能把三个方面(能力、倾向和对周围环境的敏感度)都包括进来。为了能够表达出发展的延续性,写故事还要参考以前是否发生过,以及以后还有什么样的发展。例如,故事里会有Molly下周可能还会做这个游戏,所以下周我们(Molly的老师)为Molly提供继续做这个游戏的机会。这样Molly的兴趣点得到保持和延续,我们的记录中就会有Molly对游戏兴趣的保持和延续。这样老师通过在学习故事中的记录发现每位孩子的兴趣倾向,并且不断地为引导孩子的兴趣创设可以发展的环境,并且孩子的这项兴趣技能在不断变化的環境中得到发展。由此可见这三个因素在学习品质中的重要性,以及创设性的学习在学习故事中的重要性。   这些也都在我的书里,不过听我这么讲一遍可能会更有帮助。
  作者:是的,很多东西您的第一本和第二本书中都讲得很清楚,但我也确实是在看过英文版后才更加清楚。在非英语国家,由于语言和文化自身的差异,通过译本理解,似乎又增加了难度甚至产生误解。比如目前我们中文译本是译作“有助于学习的心智倾向”——这不是译者的问题,我提到语言本身的不完全对等性,从未阅读过英文版本的读者,包括参与培训的诸多老师,可能关注点主要在“心智倾向”几个字,这样若基于汉字和一个词的“望文生义”,理解就产生了偏差,甚至可能会偏差较远,比如就有中国学者发表的文章中,反过来在英文摘要中把“有助于学习的心智倾向”(Learning disposition)翻译为“Children’s Mental Tendency Development”(儿童心理倾向发展)。基于这样的汉语理解,会影响到实践中的运用。
  卡尔:我不太理解这个(Mental Tendency)。但是我并不认为现在的“learning disposition”译本会叫“心理(mental)”。我们觉得应该叫作“心理阶段(mental steps)”。(作者:确实很难找到一个完全对应的词。)你们可以发明一个专门的词。这里就需要中国的学者和专家们发声,用老师们能够理解的语言帮助他们理解“learning dispositions”。
  也许这也没有关系,如果在中国写学习故事是能够保持故事的延续性。据我所知,中国文化总能着眼于长远目标,并能看到事物之间的关联,如物质世界与情感世界的是互相联系的,这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也是我对“心理”范畴的理解,也许这也不完全正确。物质世界、情感世界、智力和精神世界包括的所有事物,简称为PIES都是互相联系的,所以整个范畴不仅仅是“心理”。有医学研究表明,人的思维取决于情感变化,取决于身心发展以及与社会的联系。我们的学习活动也是和这四方面息息相关的。如果刚刚提到的“心智倾向”只是包括其中的一个方面,那就比较狭隘,但如果是包括了四个方面的活动,那就没有问题了。在这个概念上,我们需要更进一步的解释。关键就是要将四方面的发展联系在一起来看。
  所有这些都取决于Ruby(中国幼儿教师)。如果应用学习故事,学生们需要阅读我们的学习故事系列丛书,没有经过专业培训是无法应用的。在我们的幼师培训中,学生会具体学习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以及如何应用。所有这些,取决于中国的幼儿教师培养是否认可学习故事,并且在实践工作中是否有环境应用学习故事。如果要在中国发展学习故事,就需要在幼师培训中慢慢介绍学习故事并让学生应用。这对于很多学生来说会比较困难,所以需要在师范生培养时帮助学生运用学习故事的模板,让学生练习写自己的学习故事。在这其中,要分析教学情境,是否关注学习的下一步发展,确定学习不是一站式的。我们每位教师既是教育者又是学习者。每位教师都可以写自己的学习故事,例如写Molly的学习故事,虽然Molly现在的学习环境不是结构限定式的学习,但我们也可以在结构限定式的学习情境中创作学习故事并配上照片。
  作者:在中国学术界,还有一种声音,认为学习故事只关注儿童的优势智能,忽视儿童的短板,不利于儿童全面发展。您怎么看?
  卡尔:这是两种评价方式干预的重点,讲的不是教育的目的。而学习故事恰恰是从目的上促进学习发展的。传统的评价关注的更多是学习结果,把学习结果仅仅看作是技能和知识。而学习故事,把学习结果回归到学习本质——它是复杂的,所以提出了“学习品质”——在学习结果上,有几个层次,技能和知识第一层,“学习品质”是最高层次。关注技能和知识的,采用清单式的检查和评价方式,清单上自然列出孩子们未完成、未掌握的事项。而学习故事,关注点是情境,是孩子的过去、现在,然后未来的可能性。这是不同的教育哲学,学习故事关注儿童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归属感對学习的价值,包括兴趣和动机这些基础性心理品质。(未完待续)
其他文献
期刊
世界杯硝烟散尽,转会市场激战正酣。无论是充实球队阵容,还是借机大赚一笔,各家俱乐部都在忙碌地操作着。葡萄牙传统豪门之一的葡萄牙体育却显得格外另类,“打官司”成为了他们今夏的主旋律,尽管多名葡萄牙国脚以自由身离开,自作自受的葡萄牙体育却难以得到人们的同情。  一场比赛引发的血案  人与人的矛盾充斥着地球的每一个角落,足球俱乐部也不例外,管理层、球员和教练的冲突显然不是什么新鲜事,然而主席“买凶”袭击
期刊
在激动人心的俄罗斯世界杯结束后,2018赛季中超联赛重燃战火。由于为世界杯让路,7月和8月的中超赛程极其密集,而且这段时间作为整个赛季30轮联赛的中段,无论球队的赛季目标是争冠也好还是保级也罢,都是极其关键的。所以,各家球队在这个夏季转会期纷纷摩拳擦掌,及时纠正前11轮比赛中的问题,招兵买马,引进新援,为下半年的比赛做好准备。  作为中超联赛的关键力量,外援是不容忽视的存在,本次夏季转会窗口共有1
期刊
2017-2018赛季,德甲球队在欧洲赛场上表现赢弱,但德国国家队在俄罗斯世界杯欧洲区预选赛却交出了10战全胜,进43球仅失4球的惊艳表现.然而在世界杯小组赛上,德国队的状态只能
期刊
2018年的这个夏天,尤文图斯无疑是转会市场上最吸睛的球队。克里斯蒂亚诺·罗纳尔多重磅加盟之后,引发了一系列连锁转会。贡萨洛·伊瓜因萌生去意,被租借到AC米兰,而这笔交易同时促成了AC米兰新任队长博努奇重回尤文图斯。  在外界看来,尤文图斯和AC米兰这两个球场上水火不容的对手,在转会市场上又展现出了当年“神圣同盟”的一面。在伊瓜因和博努奇之前,两队之间就曾经有过不少重量级交易。  这是一笔多方寻求
期刊
本文对基于Windows平台的运动会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进行讨论,并给出一个开发实例进行具体说明.
8年前,当这个巴西人决定成为国际米兰主教练时,米兰城的红黑球迷对他恨之入骨,叛徒、犹大的帽子瞬间被扣在他的头上.8年的时间改变了很多,也渐渐化解了人们之间的怨恨.rn今天
期刊
不知从何时开始,抑郁症被广泛关注。事实上,这种疾病相当常见,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资料显示,抑郁症将在2030年成为世界第一大疾病。足球领域也难逃抑郁症魔爪,近年来已经有不少球员中招,危害性丝毫不亚于那些作用在身体上的伤病。  再见尼尔马尔  经过长达10个月的沉寂后,曾经代表巴西队参加了2010年世界杯的前锋尼尔马尔重回外界视野,不过这位昔日天才如今却正遭受抑郁症的折磨。“我自己现在很好,从未有
期刊
法甲揭幕,英超开战,欧冠资格赛战至第三轮……世界杯结束后,欧洲足球新赛季火热开启,各家俱乐部经过在转会市场上的买进卖出或者帅位易主之后,都将以全新的面貌再战绿茵,也让全世界球迷充满了期待。  进球永远是比赛的主题,若想取胜,前提就是要取得进球。所以,优秀射手永远是人们最关注的目标,他们将会在2018-2019这个全新赛季里奉献什么样的表演?会不会有人拿出创造历史的神迹?在这里,我们来回顾一下足球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