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和纳兰家庙的隔世之缘

来源 :文化月刊·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s_netbi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秋的某日清晨,在北京西郊海淀颐和园,许多人悄悄地忙碌起来。不一会,只见銮仪卫护兵围拢着两顶大轿,一前一后,缓缓走出。站在路旁看热闹的老住户,知道这是慈禧老佛爷和光绪皇帝要出行了。如果回紫禁城,老佛爷总爱坐船,这大轿出来的时候少。而且,今天的仪仗也多了不少,旗幡招展,像是大事的排场。大伙交头接耳,瞎猜着,老佛爷这是要上哪啊?
  队伍缓缓地行进,奔向了圆明园的方向。圆明园这座豪华无比,保存着无数中华民族文化宝藏的园林,在1860年被英法联军烧杀抢掠以后,再一次被焚毁。这是中国的奇耻大辱啊!而作为清朝至高无上的统治者,慈禧太后的心里自然也不好受,这正是今天她出行的原因。令人奇怪的是,队伍却没有靠近圆明园,而是继续往北走。
  相国寺住持的点播
  此刻坐在舒适大轿里的慈禧太后思绪万千。1900年8月14日,英、美、德、意、日、法、俄、奥八国的“洋鬼子”,用洋枪洋炮,攻破大沽口,杀进了北京城。北京城里一片火海,紫禁城、颐和园被劫掠,圆明园被再次焚烧。自元、明以来之积蓄,上自典章文物,下至国宝奇珍,扫地遂尽。翌日清晨,慈禧太后见大势不妙,带着光绪帝和一批王公贵族,化装逃出了西直门。经过太原,从风陵渡过黄河,进潼关,过华县、临潼,历经70天,行程数千里到达西安。
  1901年9月,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讨得洋人的欢心,北京城暂时平静下来。慈禧太后惊魂稍定,就决定动身返回北京。当年10月,她踏上归途,随从兵卒就有数万人,大车数千辆,真是浩浩荡荡。慈禧等一行出长安东门,第一天到临潼华清池沐浴小憩。第二天,经华阴,出潼关,进入了河南。
  按清代驰驿的制度,凡有过境的官吏,不论其职位高低,地方均需供应食宿。这回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返京,有好几千人,为了便于沿途州县安排食宿,慈禧把队伍分为三批。这对老百姓来讲,简直是一场浩劫,但对河南巡抚松寿来说,却是个极好的机遇。
  松寿是个出名的马屁精,特别善于阿谀逢迎。返京中途时,慈禧眼看大清200多年的基业,已然风雨飘摇,江山社稷就要丧失在自己手中,真是不甘心呀!她希望能起死回生,但心里没底,只能装着礼贤下仕的样子,与河南巡抚松寿讨论起治国之道。松寿瞅准拍慈禧马屁的好机会,于是说:“开封有一座古刹相国寺,佛祖菩萨,极为灵验,有求必应。太后何不前去敬香礼佛,保佑大清平安。”慈禧本来就信佛,一听这个建议,马上决定带着光绪皇帝和众位随行的大臣到相国寺降香礼佛,祈求佛祖保佑。
  慈禧太后来到相国寺,恭敬地进香,然后和相国寺的住持谈话。住持大和尚对慈禧太后和皇帝陛下前来礼佛表示万分感谢,但还跟太后说了一番意味深长的话:“佛佑天下众生,当然包括大清皇室和大清的江山。但中国历朝首重敬天法祖,请别忘期求祖先的保佑啊!”慈禧太后:“高僧说得正是,朝廷因战乱暂避西安,太庙的祭祀被迫停止,这是对祖先的大不敬啊。回京后皇上会立即到太庙告祭,到孟秋、年底大祭,一定隆重举行。”住持答道:“太后说的是,但太后需再加思量。”一听此言,慈禧太后十分诧异:“一切按照祖制祭祖,难道还不够吗?”住持说道:“恕我无罪,太庙皇帝,乃爱新觉罗氏。但目前太后垂帘听政,你自己的祖先是不是受到冷落了呢?”慈禧听其如此说法,先是心中不悦。但转念一想,和尚说的不错。她现在是大清实际的皇帝,怎么能只祭祀爱新觉罗的祖先,而忘记祭祀自己那拉氏的祖先呢!自己的祖先恼怒生气,怎能保佑自己的统治呢!不愧为高僧。她转怒为喜,心想此番相国寺来对了,吩咐到:“来人!重赏高僧,为相国寺佛祖重塑金身。”住持连忙双手合十:“阿弥陀佛,佛祐太后万寿无疆!”打这天起,老佛爷的脸色开始“阴转晴”。
  慈禧太后回到北京后,赶紧修缮颐和园,从此长期居住在园内。夜深人静的时候,她的耳边经常想起相国寺住持的话。但她考虑回家祭祖,路途遥远,心里就发怵:这回逃到西安,遭了多大的罪啊,如果我说回东北祭祖,宫女太监和大臣们不敢不从,可心里指不定多骂我。这会指着大臣办事,指着宫女太监伺候,先别招他们烦。
  关于那拉氏的传说
  说到这里难免令人疑惑,紫禁城东南方不就是皇上祭祖的太庙,上那儿去祭祖不就可以了。但是,按照封建制度,女人是不能到太庙祭祖的,那是皇帝和王公大臣的权利和义务。慈禧太后虽然权倾当朝,垂帘听政,但也不能破坏祖宗的规矩。再说了,开封相国寺住持高僧的话,是建议慈禧祭祀那拉氏族的祖先。这在清朝,是个颇为敏感的政治话题,因为涉及一个神秘的谶语,即“大清朝,成也那拉氏的女人,败也那拉氏的女人。”
  叶赫那拉部是纳兰的一支,祖先是骁勇善战的贝勒杨吉砮。明万历十六年(1588年),他的女儿孟古嫁给了努尔哈赤,生皇太极。皇太极后来建立大清国,孟古被追封为太后,这就是“成也那拉氏的女人”。
  但是,在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备部时,叶赫那拉部族曾经和爱新觉罗部族发生战事。经一场决战,那拉部族兵败,他们诅咒发誓,即使叶赫那拉只剩一个女人,也要报仇,她就是断送大清天下的人。慈禧太后正是叶赫部惠征的女儿。清咸丰年间经过选秀女入宫,生皇子载淳。咸丰皇帝死后,载淳成为同治皇帝,因其年幼由嫡母钮祜禄氏和生母叶赫那拉氏垂帘听政。
  慈禧太后也曾经听人说过这种预言。眼看着大清被列强欺凌,江河日下,危在旦夕。这使慈禧太后想到那拉氏复仇灭亡大清的谶语,心中极为不安,难道这是命运的悲剧?自己真的是亲手灭亡大清的人吗?她能够摆脱先人的诅咒,让大清江山延续下去,并且重振大清帝国的繁荣吗?
  慈禧太后经常苦苦地思索这个问题。从西安回京后,她增添了一个毛病,就是经常做噩梦。这一天夜里,她又做了一个噩梦,她梦见几个面目狰狞的长毛士兵,用洋枪对着她狞笑,叽里咕噜地狂喊,想是要让她的脑袋开花。她吓坏了,拼命地呼叫,可连一个将军和侍卫的影子都见不着。正在千钧一发的时候,只见不知何处冲出一条汉子,手持鱼叉,噌、噌、噌,几下就叉死了洋鬼子兵,救了她。第二天她和大臣们说起这个噩梦。大臣们根据她描述的模样,都认为救老佛爷的人不是别人,而是那拉氏的老祖宗显灵。   慈禧太后终于明白了,噩梦印证了开封大相国寺老住持的话,看来是天意啊!这是祖先在召唤她回乡祭祖啊。只要能保住大清的江山社稷,即使是长途跋涉,即使辛苦也要回乡。
  京西上庄溯源
  慈禧太后知道自己年老体衰,刚刚从西安回来,京城到东北路途遥远,出于健康的考虑,皇上和大臣们不会同意她去老家祭祖。而且大臣们自己也有小九九,怕随驾前往,劳苦遭罪。但她决心已定,执意前往。朝堂之上,沉寂了一会,有人表态:“臣愿意陪同老佛爷拜祭先祖”。慈禧一看,是学究翰林恽毓鼎。他的支持实属正常,深厚的儒家学养,造就了他的正统精神,祭祖的礼仪他也是最熟悉不过了。此时,慈禧的决定已经是“开弓没有回头箭”了,于是说道:“好吧,你全权准备,择日启程吧。”
  “太后,请慎行。”有人出面反对了,是庆亲王奕勖。他反对的理由是:太后凤体珍贵,不宜劳累。礼仪当以国事为重,派人恭代即可。
  恽毓鼎完全理解慈禧太后回乡祭祖的目的。他坚持说:“太后从未祭祀过自己的先祖,现在大清危难之际,拜祭祖先,为江山社稷和黎民百姓祈福,报我大清国势昌运,实为重要,亦且必要,不可不祭,亦不宜恭代。《左传》云:‘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岂有首次祭祀即派人恭代之理。”
  奕勖有些愤怒,刚要发怒,只见慈禧太后一摆手说道:“恽学士言之有理,就依此吧!”
  “太后,臣尚未说完。”在场的大臣替恽毓鼎捏了一把汗。见好就收吧,说多了要麻烦。
  只见恽毓鼎向奕勖一揖,说道:“请王爷放心,绝不会让太后劳累。祭祀老佛爷的祖先,不必返回东北老家,在京城即可。”
  “啊!”恽毓鼎的话让慈禧太后、奕勖王爷,让在场的所有人都惊诧不已。
  慈禧太后:“恽学究一向老成持重,今日所言让大伙不解,祭祖的大事,如若乱讲,破坏祖制,扰乱朝纲,可是杀头之罪啊!”
  只见恽毓鼎不慌不忙,一字一板地说到:“大家有所不知,出颐和园往北20里地,即是康熙大学士明珠的老宅。”
  慈禧太后有些不悦,心想:我要回乡祭祖,你东拉西扯地说康熙老臣干什么。但她没有做声。别人也不敢出声。
  恽毓鼎看出了太后和大家的疑惑,继续说道:“明珠即康熙朝大学士纳兰明珠,他的祖上是那拉氏。那拉即为‘那喇’,是女真话,翻译成汉语是‘太阳’的意思,原是前金贵族的姓氏。《金史·列传五八》记载:‘金之徒单、懒、唐括、蒲察、裴满、纥石烈、仆散、皆贵族也。天子娶后必于是,公主下嫁必于是’。金太祖阿骨打的母亲翼简皇后就是赖氏。金代所说的‘喇’,明时改译为纳懒,亦即纳兰。清代初年,叶赫那拉部,叶赫国主金台石的次子尼迓韩以军功被封为四等爵骑都尉,世袭罔替。从龙入关,赐封土地。纳兰明珠就是尼迓韩的儿子。明珠任大学士后,扩建府第花园,并将东北老家的祖茔迁移到此,因此,这里成为那拉氏祖茔之地。同时,明珠将唐代所建的东岳庙买下,辟为祖庙,供奉那拉氏的列祖列宗。所以,老佛爷的祖庙早在200多年前就在京城海淀上庄皂甲村。”
  “好!”慈禧太后大喜。说到:“看来明珠先祖有先见之明啊。既然,我的祖庙在京城,就到那里祭祖吧。祈求我的祖先与爱新觉罗氏和解,同舟共济,以大清家国社稷为重,保佑今后我大清平安。恽学究,记你大功一件,此事由你全权安排。”
  一家天下不在 千年古寺长存
  经过一番波折,有了本文开头的一幕。慈禧太后以前经常居住在圆明园中,现在居于颐和园,距离上庄皂甲村仅20多里路,但是,她却是第一次去。由于是太后和皇帝驾临,这里早已经做好了准备,清除了。一切闲杂人等,泼水净街,黄土铺地。对权威情有独钟的慈禧,虽然已经做了几十年太后,但还没有经历过皇帝祭祀大殿的排场,虚荣心得到了满足,她忘记了圆明园飘来的焦烟气味,心情爽朗起来,但还是满脸娇嗔,不苟言笑。
  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在一座汉白玉石桥前下轿。她仔细地浏览着这座古老的庙宇。上庄皂甲村的叶赫那拉氏族祖庙,原是唐代古刹东岳庙。虽然经过历代的修缮,但是还明显保持着唐代建筑的特征。山门前一片开阔,跨过一座汉白玉石桥,仰看一座华美的牌楼,踏上22级台阶,进入山门,前院左右是钟楼和鼓楼,中间是前殿,汉白玉雕龙拱券大门。门上石匾上的字是“瞻岱之门”,表明了此庙原来的身份。二院正中是有唐代遗风单檐短脊庑殿顶的大殿,气势恢弘。具有皇家建筑的规格,所不同的是灰色瓦顶,不是琉璃瓦。整个家庙掩映在绿树之中,神秘而又庄严。
  看到这规模宏大,建筑精美,环境清幽的家庙,慈禧太后非常高兴,转身对光绪皇帝说:“纳兰明珠为叶赫那拉氏立了大功,要好好修修他的祠堂。”光绪皇帝点头称是,说:“还是劳烦恽学士去办吧。另外,纳兰明珠的儿子纳兰性德是康熙爷的侍卫,后来成为我朝一代词宗,传世有《饮水词》。汉族正统的诗词被我满人继承,成为大家,是我大清的骄傲,也一并设立牌位,在纳兰明珠的祠堂配享吧。”
  叶赫那拉的列祖列宗的牌位和影像平日供奉在西转角面阔五楹的配殿。这就是清入关后叶赫那拉氏之祖庙,是纳兰后人祭祀祖先之地。今天一早已经用龙凤椅恭请到大殿,按照昭穆的顺序排放好。祭品早已准备停当。太牢三牲,笾豆案、香几、祝案、拜垫都摆放的标准规整。皇家的礼乐、仪仗也列队完成。
  为了祭祀祖宗,提前一天,慈禧太后、光绪皇帝,还有随行的大臣就开始斋戒。现在正式的祭祖仪式开始了,一切礼仪程序按照皇家太庙的规格进行。经过纷繁复杂的程序,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带领着随行大臣,向列祖列宗行三跪九叩大礼,乐队演奏雅乐,文舞和武舞交替进行。最后焚烧祝版和玉帛。整整一个上午,这里乐声悠扬,香烟缭绕。
  看着燎炉焚烧祝版和玉帛袅袅升起的青烟,带着自己的崇敬和祈祷,飘向了蔚蓝的天空,慈禧太后的愿望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对祖先的愧疚感也消弭了很多,对大清的前途也似乎增加了一些信心。
  祭祖仪式结束以后,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回到颐和园。煞有介事地下诏:“联固邦交,修明内政,兴利革弊,君臣上下,同心协力,切实讲求”。但是,此时的清朝已是日薄西山,大清国像一块肥肉被列强侵略瓜分,不断上演割地赔款的悲剧。
  据民间传说,慈禧太后祭祀叶赫那拉先祖的那一天,是公元1902年8月14日,正是她出逃西安两周年的日子。这不是巧合,而是为了显示了慈禧太后祭祀叶赫那拉氏族先祖的特殊意义。年迈的慈禧,后来又一次来这里祭祖,祈求祖先的护佑。祖先的在天之灵虽然没有能给清朝退出历史舞台以丝毫的帮助,但是,她的心灵得到了最后的慰藉。
  今天,北京海淀区上庄皂甲村那座古老的东岳庙兼叶赫那拉氏家庙,已经作为珍贵的文化遗产,日益得到人们重视和保护。这里发生的故事将令人回味。
其他文献
李中华/著  ISBN:978-7-5097-4586-1  开本:1/32  定价:35.00元  出版日期:2013年7月  [内容简介]  《孔二先生——孔子的平凡世界》是一本以水平视角详述孔子及其弟子的故事的一部作品。全书15万字,分48篇文章,每篇文章一个主题、一个人物,若干小故事。全书或剖析《论语》留给后人的一个个迷团,或讲述历史人物鲜为人知的一段往事,并结合当下知识分子的生存环境,道
期刊
孔子是多面的,横看成岭侧成峰。在《孔二先生》里,他没有哲学家的架子,也没有道德家的高深。孔二先生,既是夫子,也是父亲,也是丈夫,普通人的感情,他都有。  《孔二先生》特别写到了孔子的事业。虽有数不清的失败,但从不展现凄凄惨惨的悲情。孔子很欣赏曾点的志向。“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快乐,简单,自由自在,无拘无束,这样的孔子,我喜欢。  人们经常用“房奴”
期刊
在边地部族和中央王朝之间,它如同一座桥梁,沟通彼此,使“汉与我孰大”、“ 不知有汉何论魏晋”成为历史。  在尚不能以科举制度选拔官吏管理的地域,它“因俗而制”,以世袭的部族君长统领与中原、江南发展差异巨大的地域。国家认同,使若干部族君长成为具有家国情怀的士大夫,推动边疆在漫长的进程中实现与内地的一体化。  具有八百余年历史的中国土司制度,作为文化遗存,其印痕和流波至今犹存,成为凝固的绝响。
期刊
“我不知道什么是自然主义,如果自然主义就是自自然然,那么我信奉自然主义。”王有政对自然主义如是说。  自然主义本来就不是贬义词。作为文学流派,自然主义于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在法国兴起,然后波及欧洲一些国家,并影响到文化和艺术的许多部门。以左拉为代表的自然主义者推崇巴尔扎克对日常生活的精细描写,但不满于他“把英雄人物尽量地放大”。福楼拜主张“描写不偏不倚”,并追问道:“迄今为止,有谁作为自然主
期刊
“蛮”与“士大夫”  古时,“蛮”是一个泛称,泛指华夏南方的族群。  在王力主编的《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对“蛮”的注释是,在上古时期,没有“野蛮”、“蛮横”的意思,也没有对少数民族的歧视色彩。到后来,“蛮”逐渐有了粗野、不通情理、鲁莽、强悍的意思,具有强烈的贬义色彩。现在,随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蛮”的贬义色彩已经完全淡化。  土司制度是封建王朝在少数民族地区实施的一种政策,实施的对象是少数民族
期刊
嘉祥县地处山东省西南部,总面积960平方公里,人口87万,是闻名遐迩的文化大县。吉祥文化、孝道文化、运河文化、佛教文化、民俗文化在这里交相辉映,石雕、鲁锦、鲁西南鼓吹乐、山东梆子、麒麟传说五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这里绵延传承,生态休闲、养老养生、观光旅游、修学祈福、情境体验等新兴文化业态在这里绽放异彩。据史书记载,春秋时期鲁哀公在鲁西狩猎获一瑞兽麒麟,后人取其“嘉美祥瑞”之意而将此地命名为“嘉祥
期刊
话说土司  相信很多人知道“土司”这个名词,是从获茅盾文学奖的小说《尘埃落定》开始的。它以土司傻儿子为标尺,衡量一个部族的记忆。“傻儿子”在一天之内记下了两句话,一句是“为什么宗教没教会我们爱,而教会了我们恨?”另一句是 “是行刑人就不会害怕,不是行刑人才会害怕。”这让我们似乎窥见了那个年代,土司部族的某些观念。  土司到底是人?是制度?是地域?还是机构?  历史文献中鲜有对土司的明确解释,但有与
期刊
重振田州  瓦氏夫人,故乡在广西西部的田阳,约生于明弘治十年(1497年)。其实,瓦氏夫人并不姓瓦,她姓岑,是镇安府归顺州 (今广西靖西县)人,其父是归顺州世袭土官岑璋,本名花。壮语“花”“瓦”不分,后来就被称为瓦氏了。她自幼聪明好学,习练武艺,精通兵法。她嫁与田州府土同知岑猛为妻,于是与田州(田阳时称田州)结缘。  明朝在广西设有土官府4个,土官州38个,土官县8个,长官司4个。田州是其中一个土
期刊
文化的传播和发展,像石子入水面,以入水点(文化中心)为圆心,由近及远的逐渐扩展,这是中国人类学奠基者费孝通先生提出的差序格局理论。该理论最开始用以描述中国传统社会的人际关系,后来扩展到社会学的各个领域。然而,同样以石子入水面来比喻,很多人注意到文化传播随着扩展的“波浪”范围越来越广,影响越来越大这样“差”的空间变化,却很少受到关注和理解随着文化的传播,当石子入水点的涟漪已经平静,远处正掀起巨大的文
期刊
女娲补天留一石  燕岭古采石场遗址  上古之时,女娲炼石补天,所选石材共有七种色彩,其中一种,正是燕岭红石。神话属浪漫传奇,而燕岭古采石场则在当地政府的保护下,成为了实实在在的珍贵遗址。燕岭古采石场遗址是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地处燕岭山脉的石排镇燕窝村至田边村段,在长约1.475公里范围内的山体上都有采石遗址的分布,这里的岩石构成独特,为棕红色粉砂岩,整体看上去,丹崖峭壁,鬼斧神工。  整个东莞明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