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演变掠影

来源 :校园英语·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hu82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公元5世纪日耳曼民族入侵不列颠至今,英语已经历了1500多年的风风雨雨,在这漫长的生涯中,英语无论在语音、词汇还是语法方面,都发生了大大小小的变化。现不妨对其作一浮光掠影式的扫描。
  我们通常都把英语的发展史分为三个时期,即:古英语时期(公元450~1150),中古英语时期(1150~1450)和近代英语时期(1450~现在)。
  一、 古英语时期(公元450~1150)
  入侵不列颠的日耳曼民族,有朱特人、盎格鲁人和撒克逊人。他们所说的三种不同的方言均属于西日耳曼语支,彼此不同但能相互沟通,统称为古英语。
  从9世纪开始,英语就形成了较稳定的辅音系统,而元音系统则一直在变。因当时还没有“正字法”,所以一个词常有几种写法,如“鞋”可写成seo,sceo,scoh或sceoh。古英语的词形变化或“屈折”多种多样。名词和形容词都按性(阳性、中性、阴性)、数(单数、复数、人称代词还有双数)和格(主格、生格、与格、宾格和工具格)三个标准而有不同的词尾。动词有强弱两种:强动词(相当于现代英语的“不规则动词”)通过词根的元音变化来构成过去式,弱动词(相当于现代英语的“规则动词”)则用齿音词尾-d或-t构成过去式。句子成分的排列比现代英语更灵活。主语(s)、动词(v)和补语(c)可有6种排列法:svc,scv,vsc,vcs,cvs和csv。古英语和现代英语两者面貌有很大不同,究其原因,恐怕主要是词汇的变迁,而语音、语法和句法等还在其次。如果你只懂现代英语,那么古英语对你来说似乎是另一种陌生的语言。这首先因为许多词已消失,或完全改变了意思。其次,古英语词汇取材的来源主要是自身,通过派生和复合的方式能表达多种多样的概念。如f ?st(fast)加不同的后缀可构成f?ste(固定地),f?sten(公事),f?stnes(坚定性),f?stan(加强),f?stian(委托)等。这些词又可和其他词构成一系列复合词,如:f?st-hafol(会计),eor?-f?st(坚实如大地)等。动词又可加前缀构成复合动词,如be-f?stan(奠基),等等。再次,全部有关学术道德的词汇和大部分诗歌语言都未能传至12世纪以后。从8世纪下半叶开始大规模入侵的操北日耳曼语的斯堪的纳维亚人对古英语有很大影响。
  二、 中古英语时期(1150~1450)
  1066年诺曼人征服英国,从此进入了中古英语时期。在此后的300年间,使用3种语言:法语、拉丁语和英语。直到14世纪,中东部方言才成为标准语。
  从古英语到中古英语,最重要的变化是词尾变化的减少。古英语的词尾元音a、o、u弱化为e。名词、动词和形容词的形式都简化了,只有人称代词还保留了多种形式。和名词、形容词屈折简化相平行的,是定冠词的简化,到14世纪就只用the了(偶见复数形式tho)。代词也在演变,如古英语没有关系代词,中古英语用that。中古英语中逐渐确立了主语(s)--动词(v)--宾语(o)的语序,且最终成为现代英语的标准语序。此外,介词和助动词也配合词序来表示语法关系和功能。中古英语从11世纪起就受法语的影响,但大量法语借词的涌入则要到13、14世纪。从此,英语就成了一种拥有多种来源的混杂词汇的语言,至今依然。古英语那种创造派生词和复合词的强大能力,现在大大削弱了。概言之,中古英语时期是从综合型转为分析型的过度时期。
  三、近代英语时期(1450~现在)
  随着不列颠人的发展、扩张,英语也发展、扩张了,在这一过程中,许多新的因素对英语产生种种影响。
  1.早期近代英语时期(1450~1700)。大约从1400年开始,英语发生了被称为“元音大转移”的语音变化。这一变化贯穿了整个早期近代英语时期,直到1750年左右才趋稳定。早期近代英语时期正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当时许多名家都从希腊、罗马文学、中世纪文学和文艺复兴时期的法国文学等中间吸取大量的文学素材和语言材料,不但借用外来语的词语,甚至还借用其句法结构,从而大大丰富了英语自身。莎士比亚的作品和1611年钦定本英译《圣经》是英语更趋成熟的标志。
  2.晚期近代英语时期(1700~现在)。这一时期的英语,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现代英语。它不但是文学语言,也是科学和哲学的语言。在17世纪时,已开始出版一些词典,但第一部新型词典还要算1702年出版的《新英汉词典》。而1755年出版的由S·约翰逊编的两卷本A Dictionary of the English Language则“第一次把英语作为全民语言记录下来,它对英语的规范化起了积极的作用”。从1760年起,语法书也一本借一本地出版,最后在1795年出版的林德利·默里的《英语语法》印了数十万册,且在下一世纪成了权威性著作,由此甚至有人把默里称为“英语语法之父”。值得一提的是,从19世纪开始短语动词大量涌现。从17世纪开始,英语不断向海外拓展,随之词汇量也持续增长。据估计,古英语仅有5~6万词汇,而现代英语大辞典等的词条可达65~75万。在现代英语中,一方面词汇不断增加,另一方面词的用法也力求符合规范。
  以上展现的主要是英国本土的情况,从现状和长远的将来看,美国英语恐怕会起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费尔南德·莫塞.英语简史[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0.
  [2]戴炜栋.新编简明英语语言学教程[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2.
  [3]Gerry Knowles.A Cultural History of the English language[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4]Dennis Freeborn.From Old English to Standard English[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其他文献
【摘要】小学生学习英语知识,不仅仅是为了认识学会英语单词,更重要的是学会运用知识,把在课堂上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以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对于小学生的教育来说,小学生英语写作的目的主要是把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到写作中去,把生活中那些与英语相关的知识运用到英语写作中去。在实践中促进英语知识的学习,同时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文章试图探究任务型教学法在小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运用,以促进知识的学习
【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语言迁移的理论并讨论了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及母语文化是如何影响我们的英语学习的。最后,根据产生文化迁移的原因提出几点应对措施。  【关键词】语言迁移 文化迁移 英语教学 措施  一、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1.语言对文化的影响。“语言是一系列的声音、词语等并被人类使用来交流思想和情感。它是一种特殊现象。” 语言是一系列具有自身文化价值的符号。“说话者通过使用语言来识别自身和他人;他们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我认为,趣味教学的核心问题是:创造一个和谐融洽的 师生关系;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做中学,学中用,从而激发兴趣,学得主动,提高效率。由于教师的素质不相同,教学对象不同,使用教材不同,因而进行趣味教学没有也不可能有 固定的模式可循。但趣味教学所探讨的这些方面和所要追求的效果是相同的。本文愿就此谈点拙见,以期引起 同仁的兴趣,共同
【摘要】我国经济、教育的快速发展,为中高职教育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作为中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背景下,中高职英语教学也出现了新情况、新变化。为中职英语学习向高职英语教学过渡做出正确指引,实现中高职英语教学的流畅衔接,就成为中高职英语教育教学关注的重点。  【关键词】中高职英语 教学衔接 问题 研究  在中高职教育教学中,英语教育始终是难度最大的课程。从教学的角度来讲,在中高职英语教学中,中
【摘要】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存在学生发言缺少活劲、合作不够深刻、表达不够灵活等问题,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打破这样的瓶颈束缚,通过和谐情境引导、任务合作探究和情景活动推进等策略,使得学生在实践感知体验的过程中主动表达和运用英语,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打破课堂教学瓶颈,引导学生在自主尝试和主动交流中积极表达,有助于激活学生学习内驱动力,提高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关键词】初中英语 弊端 情境
【摘要】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从课堂物理、社会和价值环境三个方面分析了我校高职英语课堂生态环境失衡的现状,旨在构建一个师生和谐、生生和谐以及环境和谐的高职英语课堂,实现教师和学生自由、健康的共同生长  【关键词】生态环境 物理环境 社会环境 价值环境  一、前言  美国教育学者沃勒在1932年提出 “课堂生态学”这一概念。课堂生态由教师、学生和课堂环境三部分组成。从教育生态学的观点来看,课堂教学
英语阅读理解作为英语教学的一部分,对语言学习的激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需要谋求高职学生实际语言能力和真实英语素材之间的平衡,通过合理的教学原则和
洞穴,是一处满是神秘的所在。不知是自然造物天生赋予了它们无穷的魔力,还是人类向来喜欢探寻,总之,洞穴一直牢牢吸引着人类好奇的目光。下面,就让我们跟随岩溶地质专家一起,探秘神奇的喀斯特洞穴世界。
期刊
青藏高原湖泊数量之谜rn青藏高原是我国湖泊最密集的地方,湖泊水资源储量占全国的70%以上.这里也是世界上湖面最高、范围最大、数量最多的高原湖区,号称“亚洲水塔”.rn但是,
期刊
提高英语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让英语学习变的更加轻松、有效 Improve the interest of English learning, stimulate the enthusiasm of students to lear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