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幕墙该不该叫停?

来源 :科技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ke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玻璃从300米高空坠下,那到达地面时的速度“不亚于撞上飞机的小鸟”。而从25楼落下“指甲大小”的物体,到达地面时所形成的冲力已经足以击穿人类的头骨。有此隐患的玻璃幕墙是否当叫停?
  
  日前,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委员会对外宣布,上海市拟建立一套覆盖从设计施工至使用维护管理的幕墙建筑管理信息系统,为上海的每一幢玻璃幕墙建筑建立完整信息“身份证”。但是有了这种“身份证”,玻璃幕墙的安全威胁是不是就可以解除了呢?
  玻璃幕墙为何要建“身份证”
  玻璃幕墙并不是这些年才涌现出来的新鲜事物。其实,早在上个世纪初它就已经出现。1926年,德国人格罗庇乌斯在他设计的包豪斯新校舍中,采用了大面积玻璃幕墙,当时被誉为奠定国际式新建筑风格的三杰作之一。
  上个世纪80年代,玻璃幕墙进入中国,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率先出现。如今,中国每年生产7000万平方米的玻璃幕墙,占世界产量的75%。据统计,中国现有玻璃幕墙两亿平方米,占全世界的85%,并且随着中国建造“现代都市”的步伐,这一数字还在不断攀升。
  目前在国内,大量的玻璃幕墙建筑有相当一部分已经老旧,尤其是玻璃幕墙高层建筑,已经出现了玻璃爆裂、五金构件锈蚀、变形,密封条老化、龟裂,受力构件松动等一些问题。
  专家表示,在台风或重力作用下,这些玻璃幕墙存在着很大的安全隐患,有的甚至已经成了城市中悬在人们头顶上的不定时炸弹。因此,当前,各城市的相关管理部门亟须对这些“玻璃炸弹”予以合适的管理,而对这些“玻璃炸弹”建立完整信息的“身份证”制度已经成为一种必然的举措,目前上海市实施的举措就是一种很好的尝试。
  不过,在中国建筑玻璃与工业玻璃协会秘书处主任周志武看来,由于玻璃幕墙出现危险的原因比较复杂,仅仅建立“身份证”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效果如何还有待后续观察。
  钢化玻璃的危险隐患无法解决
  玻璃幕墙诞生时采用的均为普通平板玻璃,但其极易破碎伤人,更为安全的钢化玻璃随后被当做常用的材料推广开来。专家表示,普通平板玻璃被加热到600摄氏度以上,开始受熔、软化,随后经过吹风、喷雾等不同的方式冷却下来,就像炼钢流程中的“淬火”。在这样骤热骤冷的“磨炼下”,普通玻璃的内部结构发生了改变。这样制成的钢化玻璃,更加强大耐摔,即使真的被打破,也不会形成尖锐的玻璃碴,而是分散成一颗颗椭圆形的小颗粒。因此,与以前的普通平板玻璃相比,这种钢化玻璃的安全性要好了很多。
  可在中国建筑科学院研究员赵西安看来,根本就没有绝对安全的玻璃。就钢化玻璃而言,在地面上,其受到外力分散形成的椭圆形颗粒不会扎伤人,的确更为安全。可一旦这些碎片从几十米的高空坠落,再圆滑的颗粒也可能变成致命的杀手。
  赵西安说,如果玻璃从300米高空坠下,那到达地面时的速度“不亚于撞上飞机的小鸟”。而从25楼落下“指甲大小”的物体,到达地面时所形成的冲力已经足以击穿人类的头骨。另外,由于玻璃中杂质的体积膨胀,钢化玻璃还存在着“自爆”的风险。而造成钢化玻璃自爆主要是由玻璃中硫化镍(NiS)杂质膨胀引起,无法目测检验,也不可控。并且在生产时,钢化玻璃中的硫化镍杂质也不能做到百分之百的去除。
  更为致命的是,钢化玻璃自生产后的自爆高峰期目前没有规律可循。“有些钢化玻璃使用不久就出现了问题,但是也有一些钢化玻璃使用十多年了依旧什么问题都没有。这让判断钢化玻璃的安全期和危险期就存在着很大的困难。” 周志武表示,钢化玻璃自爆后,产生细小碎粒,在由高空坠落的加速度作用下,形成“玻璃雨”,威力大到甚至可将大楼底层的玻璃钢天棚击穿。
  根据业内的统计数据,1%~3%的钢化玻璃会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突然粉碎。即使用第二次“淬火”的方法进行再次处理,将一批不稳定的玻璃提前“引爆”,钢化玻璃的自爆率也只能降到0.1%~0.3%,而不可能降到0。因为难以处理,钢化玻璃这种令建筑师头疼的特性一度被称为“玻璃癌症”。
  “玻璃炸弹”威胁如何解除
  目前在全世界,因为建筑成本、建筑承载力、建筑美学等多方面的原因,玻璃幕墙依旧是众多高层建筑上重要的建筑形式。周志武告诉记者,为了减少“玻璃炸弹”对人体的威胁,必须要对玻璃幕墙予以科学的监管及维修。另外,其他一些安全举措也是必不可少的。
  例如,在人流密集的公共建筑中,如果安装了玻璃幕墙,一定要慎重对待,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一些措施来自日本等国家的经验:在紧邻幕墙的地方设置隔离带,不安排设施吸引行人停留;室内靠墙的地方不设展位、餐饮、售货位置;停车位远离墙根,出入口设置雨棚,或者安装金属安全网。
  另一些措施则是使用一些不易“爆炸”的玻璃产品,比如夹胶玻璃、夹丝玻璃、“半钢化”玻璃等,这些可以防止玻璃碎裂飞散,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大厦玻璃幕墙下面行人和其他物体的威胁。据了解,近些年来,欧美国家已经在技术规范中建议使用这几类玻璃作为玻璃幕墙的材料,收到了比较良好的效果。
  在欧美等国,虽然没有法规禁止钢化玻璃的使用,但是业内却自觉形成规则:不用钢化玻璃。在玻璃幕墙同样应用广泛的日本,在人群密集的闹市区,日本使用的还是夹丝玻璃或夹层玻璃,而最新的低铁超白玻璃则不会自爆。
  但是周志武也坦陈,现在在国内,对于很多房地产开发商而言,可能出于成本方面的原因,他们并没有采用这些更加安全的玻璃的积极性。
  目前,主流的钢化玻璃每平方米造价在60~70元左右,夹层玻璃的成本则两倍于钢化玻璃。而这仅仅只是玻璃的成本,如果算上不同玻璃幕墙的工艺,两者间相差的价格更大。因此,为了节省成本,很多房地产开发商并不愿意大量使用夹层玻璃。也因为同样的原因,夹丝玻璃、“半钢化”玻璃,这些更为安全的玻璃也没有得到大量的应用。
  因此,对国内的玻璃幕墙而言,除了实施“身份证”等监管举措以外,国家通过政策导向积极引导建筑商采用更加安全的建筑玻璃也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方面。
其他文献
可溶解烟草锭剂  美国在尝试销售这种可溶解烟草锭剂,这种尼古丁含量低于卷烟的产品符合“社会期望”,不存在二手烟,没有痰,也没有卷烟烟蒂这些垃圾 供图/东方IC    婴儿体温计  日本推出了一个新款婴儿体温计,可以迅速便捷的测出婴儿体温供图/东方IC    新概念自行车  Deeplocal新概念自行车是加入神经学骑单车的艺术品。该公司配备了一个Parlee PXP航空公路自行车座无线发射器后,允
期刊
《海洋》只是将自然界的真实一面展示出来,让每个生活在其中的成员,自己去思考未来的道路,是破坏、是保护、是整治、还是顺其自然,妄加评论只会剥夺观众理性思考的空间。    什么是海洋?法国导演雅克?贝汉历时七年终于向观众交出了一份答卷——纪录片《海洋》。    海鬣蜥视线中的火箭发射  开篇,一种长得像缩小版恐龙的海鬣蜥第一个出境。虽然奇特的外形总会让人们不禁联想到远古时代,但它们的起源并不久远。它们
期刊
都市人群长时间低头伏案工作,容易造成颈部的生理曲度发生破坏,久而久之压迫到周围神经、血管,刺激到脊髓。     如果你长时间伏案工作后出现头晕、恶心、胳膊、肩膀疼痛、脖子麻痹等症状,这可能是你的颈椎在向你发出危险信号。如果你认为自己不会中招,那么下面的一份调查报告可能会让你哑口无言。  颈椎病的高危人群是女性和中老年人(小标)   这有一份始于2010年12月的调查采用多阶段抽样,北京积水潭医院及
期刊
会弹古筝的机器人  获奖者:段一维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    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各种机器人在人们的生活中层出不穷,段一维受到从小喜爱弹古筝的姐姐启发,萌发了做一个会弹古筝的机器人的念头。为了做好这个机器人,段一维开始了解古筝的弹奏方法。他发现古筝弹奏时,人的手臂、手腕、手指需要协调运动,才能完成曲目的弹奏,其中最重要的是和琴弦接触的手指。   随着研究的深入,段一维发现如果完全模仿人的手臂、
期刊
超市货架上,食用油琳琅满目、品种繁多,究竟如何选择、购买?许多人为此纠结过。而在图书市场上,健康书籍形形色色、五花八门,却鲜有一本教你如何“选油”。《油脂、营养、健康——厨中百味油为贵》这本书或许可以给你一些启示。  现代人越来越注重养生,“油多不坏菜”的做法已过时。不过,有谁能真正明白其中的道理呢?本书中,“吃油”的学问被阐述得淋漓尽致,要想远离疾病,必须科学用油。因此,是要健康,还是要口味,这
期刊
国内的科研要迎合太多的东西,经费、主管、老板……如果非让牛顿研发太阳能电池,他就成不了“牛顿”。只有做自己喜欢的,才能出有创造性的东西。    在史蒂夫·乔布斯离去的这些日子,全球悼念一代“科技教父”的画面上,每一个苹果都无一例外地被咬去了一口,虽然看上去千差万别。  你可曾想过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是乔布斯——这个为了让新品发布达到最佳的灯光效果,可以让员工将新品上覆盖的布拉开几千次的人,被他咬去一
期刊
2011年10月6日,在哈佛大学桑德斯剧院这座“文物级”的大礼堂,1200名观众共同见证“第21届搞笑诺贝尔奖颁奖仪式”。这种“搞笑”并非纯粹的无厘头,而是通过对首创精神和不同寻常研究的鼓励来激发人们对科学的兴趣。每一个奖项背后都不乏严肃的科学探索精神,让人们先发笑,后思考。    与麻省理工学院(MIT)的恶作剧传统相比,同处马萨诸塞州剑桥的哈佛学生通常一本正经,往往是MIT学生调侃嬉戏的对象。
期刊
看过搞笑诺贝尔,当然,每年的重头戏还是“规规矩矩”的诺贝尔奖。虽然相关研究稍显深奥,但却绝对精彩。今年又是谁夺得了诺贝尔奖呢?    化学奖:挑战传统的准晶体发现人  “准晶体的发现人得了诺贝尔奖?准晶体不是发现很多年了么,怎么才得奖?”……这些评论来自“化学吧”里的化学发烧友,他们得知以色列化学家丹尼尔·舍特曼因发现了准晶体而独享本年度的诺比尔化学奖之后,热议不断。  如今,全球每年举行很多探讨
期刊
全球仅存的东北豹只有40只左右,中国只有10只左右。前不久,一只野生东北豹在吉林省汪清县林区活动时,被野外设置的远红外自动相机成功拍到,这是中国首次利用红外相机拍摄到东北豹。    9月19日午后,在吉林汪清自然保护区的一座山梁上,一只极其稀有的野兽闯入了早已在野外“守株待兔”的红外相机镜头。  山梁的海拔有793米,那是一片柞木林,野兽正在林子间活动。相机是世界自然基金会(WWF)与吉林省相关林
期刊
游戏发烧友会爱的手机  这款为游戏玩家量身打造的手机可谓创意颇佳。原本是侧滑全键盘的位置,出现一个游戏手柄,内置处理器可以60帧/秒的速度进行3D图像处理。    废物变身金属动物  法国雕塑家Edouard Martinet以海洋、陆地以及飞鸟为蓝本,打造出一组金属雕塑。这些金属动物雕塑的材料均来自旧自行车、汽车、摩托车,更重要的是,作品全没有采用焊接工艺,每个部件都由螺丝环环相扣。    MP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