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已施行一年的新《证券法》表明,证券发行采用了注册制度。注册制更加强调“市场化”,弱化了行政干预,是我国证券发行制度的一大提升。证券发行是金融环节非常重要的一环,与证券发行有关的刑事法律制度是保障证券发行秩序的最后一道屏障,为适应金融市场的变化,配合证券法规范的修订,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常务委员会通过了刑法修正案(十一),全方位完善金融监管体系。这是我国证券发行有关刑事法律制度变革的一大进步,对立法模式、司法实践、证券发行秩序保障具有重大意义。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已施行一年的新《证券法》表明,证券发行采用了注册制度。注册制更加强调“市场化”,弱化了行政干预,是我国证券发行制度的一大提升。证券发行是金融环节非常重要的一环,与证券发行有关的刑事法律制度是保障证券发行秩序的最后一道屏障,为适应金融市场的变化,配合证券法规范的修订,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常务委员会通过了刑法修正案(十一),全方位完善金融监管体系。这是我国证券发行有关刑事法律制度变革的一大进步,对立法模式、司法实践、证券发行秩序保障具有重大意义。
其他文献
“自然人破产”起源古罗马时期,兴盛于十三世纪历经数千年历史,这一法律制度不仅没有被现代社会所淘汰,反而得到了更多的创新机遇与发展机遇。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德国、法国、日本等多个国家均已确定了“自然人破产”这一法律制度,这也足以说明其制度在法律适用范围内的存在合理性与必要性。相比之下,这一法律制度在我国则需在明确其构建必要性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不断探索。
当前世界正向第四次工业革命时代迈进,各国之间的经济竞争越发激烈,商业秘密作为经营者在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地位的重要因素,其重要性也越来越明显。在此背景下各国积极完善商业秘密保护立法,本文基于我国侵犯商业秘密罪修改背景,通过梳理中外侵犯商业秘密犯罪立法概况,对中外商业秘密刑事保护进行比较,并在此基础上总结通过比较得出的相关启示。
当前,公司融资已经成为一种公司发展的大趋势,以当前铁路为例,铁路的大规模建设使得其进行了大规模的融资。在此背景下,各类型的融资形式都开始应运而生。当前,融资的形式已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在融资活动开展初期,主要的融资来源是各大银行,但是伴随着融资需求以及规模的不断扩大,融资来源开始面向普通民众,证券市场作为普通民众参与融资的主要中转渠道,经过多年的发展,现已形成了完整的公司体系,融资过程和融资市场都已初具规模。
专利法规定申请专利需具备新颖性、创造性、实用性,其中最难的就是判断创造性的高低。本文从创造性的概念和基本判断步骤讲起,通过案例学习创造性判断的重难点,延伸到如何撰写一份高质量的专利。不断思考技术方案的本质,在满足授权的情况下撰写出尽可能大的保护范围,从而达到专利申请想要达到的独占战略目的。
外国法律与措施的不当域外适用现在屡见不鲜,以规则为基础的多边贸易体制不断被冲击,加之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全球的贸易和投资大幅萎缩。坚持开放、和平、包容观念,对当下全球经济复苏有着重要意义。
公司治理一直以来都是理论界和实操界公认的难度较大的课题,特别是在商业银行怎样参与公司治理研究方面,更是国内国外众多学者下大力研究的对象。商业银行作为经济建设发展链条中的关键环境,探析商业行业在参与公司治理方面的法律问题具有十分重要意义。本篇主要从商业银行参与公司治理的理论基础入手,进而分析参与形式,解析当前商业行业在参与公司治理方面存在的法律制度障碍。
我国法律对有限责任公司的相关内容有专门的规定,在实施股权转让时,既涉及股东权益,也对公司运营甚至社会经济产生影响,因此在法律规定及司法实践中,对有限责任公司股东的股权转让行为,法律既给予许可和保护而又有所限制。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各国之间的经济、商务合作的联系日益密切,随着各国之间合作深度加深、强度加大,在信息交流上的输出越来越大。经济的全球化发展,信息技术的充分应用,“地球村”成为全球化语境下的代名词,如何在信息充分交流、经济深度合作的背景下实现对商业秘密的保护成为了亟需解决的问题。商业安全关乎着国家经济能否平稳有序的推进,科技产品核心技术能否得到有效的保护,由于国际间竞争的日益激烈,各国为了实现自身经济的长远发展与提升,往往会采用一些极端手段和做法,窃取商业机密,获取相关情报,从而来实现自身的发展。
商业秘密属知识产权,因不公开而具备资本价值,一旦被侵权,损害的不仅仅是现存利益,还有未来可期利益。本文通过介绍美国、台湾地区对商业秘密惩罚性赔偿制度的应用,研究我国商业秘密侵权实施惩罚性赔偿制度的必要性。
“套路贷”是我国进入21世纪以来,在民间借贷案件中出现的新的社会新形态。在这新类型案件中,既存在有暴力倾向明显的“套路贷”案件,也包括无暴力痕迹的“套路贷”案件,但无论是否存在暴力,出借人追求的主要结果都是为了“敛财”,追求的目的都是以非法侵占被害人及其近亲属的合法财产为行为导向。其涉及相关法律适用问题较多,对于犯罪后果如何认定,实践中还缺乏明确具体规范,识别上存在一定难度和模糊空间,需要在具体案件中结合被告人的犯罪手段进行具体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