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引导人生轨迹

来源 :名家名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002y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予幼好艺事,吹笛弄弦,抹布涂鸦.”王泽起曾感慨万千地回顾了自己的艺术人生,“及长,远赴凉州,下乡务农,进城做工,命途多舛,备尝艰辛.是时,夜伴青灯,寄情笔墨,魂系丹青,聊以自慰.岂知一晃数十载,虽情之所累却不忍割舍矣.缘哉?善哉?书之初涉,学习唐楷.后钟情\'二王\'之风流.届知天命之岁,痴迷章草,心追手摹,废寝忘食.索靖《月仪章》,皇象《急就章》,取其高古质朴之气,又参以右军《十七帖》,摭以兼通,务求检而便.”
其他文献
各种艺术之间总是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的.一位优秀的艺术家能善于发现和利用这些联系,在不同的艺术门类之间相互借鉴,发掘灵感.将其他艺术的表现手法运用到自己所擅长的艺术门类之中,拓宽自己的视野,丰富自己的内涵.其中更有精进者能同时兼得多种艺术之要领,从而博采众长而又兼通多艺,成为众多艺术家中的佼佼者.王发昌先生便是一位兼通多艺的艺术家.
期刊
文章对进入新世纪以来西部地区图书出版业发展概况作了介绍,在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指出了一些产业发展问题,论证形成了诸多有针对性的发展思路,提出了向市场经营性转变、“品牌为先”的特色化、“产业链良性运营”、“多元投资”、信息化经营、 “主变求新”创新发展、“人才兴业”、开放性发展等诸多切实可行的发展对策.
从创作逻辑上讲,写生是创作的重要基础.写生与创作之间的辩证关系是研究中国画绕不过去的一大课题.在艺术上有造诣的画家,往往善于把握这两者的关系,从写生现场获得灵感,锻炼技艺,采撷自然之趣,进行意象的淬炼和升华,从而创造审美佳境和艺术风格.当代实力派画家王焕波的山水创作就非常典型地体现了这一点.
期刊
文章探讨了新时代学术期刊品牌建设主体的构成,助力我国世界一流学术期刊培育.基于学术期刊品牌的“公共属性”和“组合属性”,构建学术期刊品牌建设“四主体”锥体模型.锥体模型由推动主体、经营主体、服务主体和价值共创主体等四大类主体构成.其中,推动主体是锥体的中心,其余三大类构成“中介主体”,均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学术期刊品牌这一客体.学术期刊品牌建设是创造“共同的真善美”,需要各类主体共同建设,只有主体明确,才能形成强大的品牌建设合力,从而避免无人负责的“公用地灾难”等问题的发生.
《孙子兵法》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经过百余年的译介,在英语世界已有一席之地.通过梳理《孙子兵法》英译史,探究其译介模式,可以发现,在中华文化典籍对外译介中,译介主体宜选择熟悉源语文化的目标语译者;译介内容要考虑读者的实际需求;译介途径宜寻求目标语国家知名度和信誉度高的出版社;在译介受众方面,要注重读者反映,组织有效书评资源;在译介效果方面,要循序渐进.这些可以为中华文化典籍的对外传播提供参考.
我是在家父严格要求下度过儿童时期的.父亲在古典文学及书法方面对我的熏陶,使我自幼便热爱书法、绘画.rn父亲病故后,我被下放农村劳动.十余年,尝尽人间冷暖、世道沧桑,但对书画的爱好,我一直未曾放弃.劳动之余,搜集大量废纸,练习书画,乐在其中.1977年底,我进入教育界,由于条件相对改善,对书法、篆刻及绘画等艺术的热爱与日俱增,曾废寝忘食,如醉如痴.20世纪90年代初,在湖南师大美术系的几年学习时间,我广泛涉猎了素描、色彩、版画、中国画及设计,且长于中国画、版画及设计.
期刊
好春是藏不住的,好花也是要露真容的.当方振中那姹紫嫣红的春天突然出现在你眼前时,你会感觉到耳目一新,并会迅速做出反应,情不自禁地为他的春天喝彩,为他亮丽而饱满的丹青人生喝彩.
期刊
鲁迅先生向来以文学方面的成就为世人所敬仰,其在编辑与出版方面的贡献世人了解较少,近年来陆续有学者进行探索.文章首先梳理了鲁迅编辑出版的相关研究文献,从自己翻译国外作品并编辑出版、帮助他人出版译文、自编外国翻译文学作品并将其收纳成册结集出版等三个方面探究了其主要的编辑出版和翻译活动,然后剖析了其独特的编辑出版和翻译思想,最后总结了这些宝贵精神遗产的时代价值.
法国是最早将《孙子兵法》引入西方的国家.《孙子兵法》的法译本和传播也经历了两个多世纪的兴衰,涌现出各种不同类型的翻译版本,具有多样的研究方向.然而,在法国的教育教学领域,《孙子兵法》并未得到足够重视,与之相关的课程甚少,也缺乏相关师资.因此,在加大中法高等教育交流的同时,应加强孙子文化的交流合作.
名字思田,由父辈所取,寄托他们对我诸多美好的期许,也暗示要立足经营自己的那亩田.因家叔徐培晨是画家,在南京师大教书,自然从小就受到他的影响,跟着涂涂画画,算是比较早的绘画启蒙,后来考取安徽淮北煤炭师范学院美术系进行专业学习,毕业后又研习于中国美术学院、南京师大美院、南京大学美术研究院、台湾艺术大学,从诸多名师、同学那里吸收并积蓄能量,助益于艺术创作与教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