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中的重要内容,水利工程施工对社会发展、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衡量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准。我国水利工程建设由来已久,但现代水利工程的发展时间相对较短,随着现代水利工程数量的增多,其施工技术也得到了革新和发展。文章针对关于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及应用的探讨 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内容仅供参考。
【关键词】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
1、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常见技术问题
1.1冻胀裂缝问题
水利工程与其他普通民用建筑工程不同,受地质、水文、气候影响较大,所以在施工阶段中容易出现较多的技术性问题,其中尤其以冻胀裂缝问题最为普遍,是先进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广泛存在的病害问题。虽然在民用工程中混凝土裂缝在不超过一定限界值时,对其结构影响并不大,毕竟混凝土带缝工作本就是常态。但由于水利工程受地质、水文等因素影响极大,所以应当尽可能避免其带缝工作。而水利工程裂缝的产生大多是因为混凝土施工技术、混凝土材料及其配合比以及外界因素等的影响。冻胀问题主要与外界条件直接关联,特别在昼夜温差较大的地区,很容易由于膨胀而出现应力集中现象,倘若超出其抗拉强度极限,砼体结构就会遭受冻胀破坏。
1.2侵蚀、碳化问题
水利工程施工受外界自然条件影响极大,例如在遭受水分及二氧化碳的侵蚀时,混凝土结构中钢筋表面的钝化层将会逐渐破坏,进而出现锈蚀病害问题。这不光会降低钢筋的抗拉性能,还会逐渐侵蚀混凝土结构,降低其抗压能力,自然其极限承载力也就难以达到设计标准。而在水利工程中的混凝土结构相比于普通条件下,碳化的速率极快,由此也容易由于难以承载设计负荷而出现延伸的病害问题。
1.3冲磨、空蚀问题
水利工程中的混凝土结构大多与水密切相关,其建筑多是临近水边或就在水中,由此将长时间受到水的侵蚀与冲刷,进而也就很有可能随之产生冲磨以及空蚀等病害问题。夹杂在水中的泥沙等在水流的作用下将直接对混凝土结构的表面产生冲击,由于其具有极强的破坏力,再加上长时间持续性的冲击,很容易直接破坏其面层结构,也就会造成其钢筋外露问题。该类病害不光将会直接破坏原有的混凝土结构,还会由于其承载力的降低导致一系列的工程质量问题。
2、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
2.1为了提升混凝土的整体施工效益,必须做好原材料的检验工作,在工程施工模块,进行施工准备方案的优化,做好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检验工作,实现对原材料的严格筛选,做好施工原材料技术检验说明、质量检测报告等的检查工作,做好施工材料的进程工作,实现验收管理环节的优化。
水粉是混凝土的常用原材料,这种材料经过水搅拌后,会呈现浆体状,在水中、空气中能够快速硬化,对于混凝土的其他砂石原材料具备胶结的功能,广泛应用于与建筑施工、水利工程施工中。在混凝土施工模块,受到水化热等因素的影响,混凝土会出现较大的温度差异,为了实现水化热的有效性降低,必须进行水泥品种的优化选择。
2.2粉煤灰是混凝土的重要组成成分,通过对粉煤灰的适度掺加,有利于提升混凝土的整体流动性、粘稠度。粉煤灰属于煤燃烧后的细灰,其外观类似于水泥。为了增强混凝土施工质量,进行混凝土拌合物性能的优化是必要的,从而有效降低混凝土的水化热,实现对混凝土温度的有效控制。
骨料是一种粒状松散性的材料,其是混凝土拌合料的重要组成形式,为了避免出现混凝土裂缝状况,进行粗骨料的优化选择是必要的,尽量选择那些骨料粒径较大的粗骨料。在实践过程中,中细砂是细骨料的常见组成成分,其整体表面积比较小,孔隙率比较小,其具备较低的水化热系数,一定程度避免了施工裂缝问题的出现,在细骨料的选择过程中,需要进行砂子含泥量的重视。
在混凝土拌制模块,需要进行控制器出机温度的严格控制,这需要做好原材料模块、搅拌温度模块的控制工作。在原材料控制模块,需要继续砂石等原材料温度的降低,将其放于温度不高的环境区域内。在搅拌温度控制模块,通过对送冷风、水中加冰模式的应用,实现对混凝土整体温度的控制,满足水利工程的施工实践要求。
2.3为了提升工程质量,在混凝土浇筑模块中,需要遵循相关的施工原则,进行排水工程量的降低,解决深基础施工过程中的问题。在施工环节中,需要按照其自重状况展开浇筑,先进行较大自重部位的浇筑,然后再进行较小自重部位的浇筑,通过对这种施工方法的应用,有利于提升建筑施工基础的沉实性,实现其自重大部分的降低,避免对周围成品基础造成破坏。在实践模块中,通常需要先浇筑上层建筑物,实现工作难度的降低,实现该模块与其他工作模块的协调。在施工应用中,需要进行施工工序的明确,先进行主要部位的浇筑,确保重要部位浇筑方案的优化,实现其与穿插浇筑方案的协调。
在混凝土浇筑模块,一般采用泵送、人工浇筑模式的应用,在工程实践模块,水利工程的规模比较大,其工期比较紧张,一般应用泵送混凝土浇筑方法,无论是人工浇筑方法还是泵送方法,都需要根据实际工程施工状况展开分析,进行施工环境因素、施工技术因素等方面的综合考虑,实现浇筑施工环节、浇筑温度环节的有效控制,确保浇筑模块、振捣模块、泌水浮浆模块的协调,实现浇筑工作准备体系的健全,做好模板内杂物的定期清除工作,进行合理化浇筑方式的选择。
分层浇筑方法是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的常见方法,在该技术方法中,分层浇筑模式又分为全面浇筑环节、斜面浇筑环节等,在上层混凝土浇筑模块,需要避免冷缝状况的出现。在浇筑过程中,要实现振捣方案的优化,实现相关操作标准的遵守,满足现阶段混凝土浇筑施工工作的要求,实现混凝土整体浇筑质量的增强。在底板混凝土浇筑阶段,需要按照科学性的浇筑顺序展开施工。
结语: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我国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在实践中得到了完善发展,水利施工中,混凝土工程作为其最为核心的施工内容,对其施工技术的研究改进对推进我国水利建设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对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的有效加强。这就要求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人员在实践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以创新的思想开拓新的技术领域,更好的发展我国水利事业,令其发挥利国利民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山慧君,蒋新华.水利工程施工中混凝土技术与实施要点分析[J].江西建材,2016(17).
[2]李文婷,陶然.简析水利大坝施工中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23).
[3]張玉俊.水利施工中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及质量管理要点分析[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6(10).
【关键词】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
1、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常见技术问题
1.1冻胀裂缝问题
水利工程与其他普通民用建筑工程不同,受地质、水文、气候影响较大,所以在施工阶段中容易出现较多的技术性问题,其中尤其以冻胀裂缝问题最为普遍,是先进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广泛存在的病害问题。虽然在民用工程中混凝土裂缝在不超过一定限界值时,对其结构影响并不大,毕竟混凝土带缝工作本就是常态。但由于水利工程受地质、水文等因素影响极大,所以应当尽可能避免其带缝工作。而水利工程裂缝的产生大多是因为混凝土施工技术、混凝土材料及其配合比以及外界因素等的影响。冻胀问题主要与外界条件直接关联,特别在昼夜温差较大的地区,很容易由于膨胀而出现应力集中现象,倘若超出其抗拉强度极限,砼体结构就会遭受冻胀破坏。
1.2侵蚀、碳化问题
水利工程施工受外界自然条件影响极大,例如在遭受水分及二氧化碳的侵蚀时,混凝土结构中钢筋表面的钝化层将会逐渐破坏,进而出现锈蚀病害问题。这不光会降低钢筋的抗拉性能,还会逐渐侵蚀混凝土结构,降低其抗压能力,自然其极限承载力也就难以达到设计标准。而在水利工程中的混凝土结构相比于普通条件下,碳化的速率极快,由此也容易由于难以承载设计负荷而出现延伸的病害问题。
1.3冲磨、空蚀问题
水利工程中的混凝土结构大多与水密切相关,其建筑多是临近水边或就在水中,由此将长时间受到水的侵蚀与冲刷,进而也就很有可能随之产生冲磨以及空蚀等病害问题。夹杂在水中的泥沙等在水流的作用下将直接对混凝土结构的表面产生冲击,由于其具有极强的破坏力,再加上长时间持续性的冲击,很容易直接破坏其面层结构,也就会造成其钢筋外露问题。该类病害不光将会直接破坏原有的混凝土结构,还会由于其承载力的降低导致一系列的工程质量问题。
2、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
2.1为了提升混凝土的整体施工效益,必须做好原材料的检验工作,在工程施工模块,进行施工准备方案的优化,做好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检验工作,实现对原材料的严格筛选,做好施工原材料技术检验说明、质量检测报告等的检查工作,做好施工材料的进程工作,实现验收管理环节的优化。
水粉是混凝土的常用原材料,这种材料经过水搅拌后,会呈现浆体状,在水中、空气中能够快速硬化,对于混凝土的其他砂石原材料具备胶结的功能,广泛应用于与建筑施工、水利工程施工中。在混凝土施工模块,受到水化热等因素的影响,混凝土会出现较大的温度差异,为了实现水化热的有效性降低,必须进行水泥品种的优化选择。
2.2粉煤灰是混凝土的重要组成成分,通过对粉煤灰的适度掺加,有利于提升混凝土的整体流动性、粘稠度。粉煤灰属于煤燃烧后的细灰,其外观类似于水泥。为了增强混凝土施工质量,进行混凝土拌合物性能的优化是必要的,从而有效降低混凝土的水化热,实现对混凝土温度的有效控制。
骨料是一种粒状松散性的材料,其是混凝土拌合料的重要组成形式,为了避免出现混凝土裂缝状况,进行粗骨料的优化选择是必要的,尽量选择那些骨料粒径较大的粗骨料。在实践过程中,中细砂是细骨料的常见组成成分,其整体表面积比较小,孔隙率比较小,其具备较低的水化热系数,一定程度避免了施工裂缝问题的出现,在细骨料的选择过程中,需要进行砂子含泥量的重视。
在混凝土拌制模块,需要进行控制器出机温度的严格控制,这需要做好原材料模块、搅拌温度模块的控制工作。在原材料控制模块,需要继续砂石等原材料温度的降低,将其放于温度不高的环境区域内。在搅拌温度控制模块,通过对送冷风、水中加冰模式的应用,实现对混凝土整体温度的控制,满足水利工程的施工实践要求。
2.3为了提升工程质量,在混凝土浇筑模块中,需要遵循相关的施工原则,进行排水工程量的降低,解决深基础施工过程中的问题。在施工环节中,需要按照其自重状况展开浇筑,先进行较大自重部位的浇筑,然后再进行较小自重部位的浇筑,通过对这种施工方法的应用,有利于提升建筑施工基础的沉实性,实现其自重大部分的降低,避免对周围成品基础造成破坏。在实践模块中,通常需要先浇筑上层建筑物,实现工作难度的降低,实现该模块与其他工作模块的协调。在施工应用中,需要进行施工工序的明确,先进行主要部位的浇筑,确保重要部位浇筑方案的优化,实现其与穿插浇筑方案的协调。
在混凝土浇筑模块,一般采用泵送、人工浇筑模式的应用,在工程实践模块,水利工程的规模比较大,其工期比较紧张,一般应用泵送混凝土浇筑方法,无论是人工浇筑方法还是泵送方法,都需要根据实际工程施工状况展开分析,进行施工环境因素、施工技术因素等方面的综合考虑,实现浇筑施工环节、浇筑温度环节的有效控制,确保浇筑模块、振捣模块、泌水浮浆模块的协调,实现浇筑工作准备体系的健全,做好模板内杂物的定期清除工作,进行合理化浇筑方式的选择。
分层浇筑方法是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的常见方法,在该技术方法中,分层浇筑模式又分为全面浇筑环节、斜面浇筑环节等,在上层混凝土浇筑模块,需要避免冷缝状况的出现。在浇筑过程中,要实现振捣方案的优化,实现相关操作标准的遵守,满足现阶段混凝土浇筑施工工作的要求,实现混凝土整体浇筑质量的增强。在底板混凝土浇筑阶段,需要按照科学性的浇筑顺序展开施工。
结语: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我国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在实践中得到了完善发展,水利施工中,混凝土工程作为其最为核心的施工内容,对其施工技术的研究改进对推进我国水利建设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对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的有效加强。这就要求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人员在实践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以创新的思想开拓新的技术领域,更好的发展我国水利事业,令其发挥利国利民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山慧君,蒋新华.水利工程施工中混凝土技术与实施要点分析[J].江西建材,2016(17).
[2]李文婷,陶然.简析水利大坝施工中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23).
[3]張玉俊.水利施工中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及质量管理要点分析[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