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说起当下备受瞩目的一群“奇葩”,当属《奇葩说》节目中的辩手,因为他们总有新奇的想法,又能自圆其说,各个智慧耀眼。而说到历史上的“奇葩之最”,还得数嵇康、阮籍、阮咸等七位名士。他们经常聚在竹林之下,与青山绿水为伴,喝酒、纵歌,风流潇洒、不拘礼节,后人称之为竹林七贤。
嵇康经常一个多月不洗脸,生性自由懒散。有次和好友山涛发生了不愉快的事情。山涛当时是朝廷的吏部尚书,在他就要另外高就的时候,朝廷要他推荐一个合格的人继任吏部尚书,他真心诚意地推荐了嵇康。嵇康知道此事后,立即写了一封绝交信给山涛,因为他觉得山涛不懂自己内心的追求,甚至是在侮辱自己。
阮籍的性情如孩子一般纯真,欣赏狂放之人,蔑视礼法,最讨厌装模作样之人。对讨厌的人他直接以白眼看待,对喜欢之人他又可以马上以青眼看待。据说阮籍的母亲去世时,嵇康的哥哥嵇喜前去吊唁,嵇喜是混官场的,为名士所不齿,阮籍当场就用白眼看他,生生把他气走。嵇康知道这件事后,明白阮籍所为何意,就抱着琴去他家,阮籍看见嵇康,转怒为喜,白眼也变成了青眼。真性情的阮籍诗词造诣很高,他的抒情诗流传至今。
阮咸是阮籍的侄子,同样嗜酒。有一次他看到亲友在喝酒便凑上去,嫌用酒杯喝酒不够快活,便用大盆盛酒痛飲,喝得狼狈不堪。别人笑话他像猪一样,他不以为意,还一边喝酒,一边鼓琴,自得其乐。尽管如此,也掩盖不了他的才能。他善音律,并留有音律专著,虽做官不太顺利,一生也算快意。
魏晋是一个天下动乱的时代,民间生灵涂炭,官场腐败阴暗,使竹林七贤看透了现实,想要隐居山林,摆脱尘世的羁绊。当竹林七贤意识到生命的短暂和可贵时,他们选择及时享乐、纵情洒脱,以增加生命的厚度。他们所展现出来的是一种魏晋风度,是属于那个时代的画像。
何为魏晋风度呢?魏晋风度指魏正始年到东晋灭亡这两百年的时间里,诸多名士所表现出的风度。他们崇尚自然、风流自赏、不慕功利、纵情任性,在哲学思辨、人格境界、文学创作和审美追求等方面展现出了独特的人格精神与生活方式。那么,这种“奇葩”的魏晋风度是如何产生的呢?
第一,得益于门阀士族的兴起。曹魏时开始推行九品中正制,后来,九品中正制逐渐演变为一种变相的世袭制,正所谓“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而士族庄园经济的迅速发展使得一部分士族子弟无须投入劳动力生产,便得以拥有足够的物质基础保障他们能够遵循自己的生活方式和进行文学艺术创作。
第二,受影响于儒学价值体系崩塌带来的思想解放。随着汉朝的衰落,中央集权无以为继,战乱频频,王朝迭变,君臣伦理受到冲击,士人无可避免地对处于独尊地位的儒学产生怀疑。到了魏晋,更是“学者以老庄为宗而黜六经”。传统价值观的崩塌,促使士人在黑暗的现实中开始解放思想和自我觉醒。
第三,与玄学的发展兴盛密切相关。东汉末年,政治黑暗,时局动荡,许多士人为了能保全性命于乱世以及寻求寄托,转向探讨“本末有无”和“自然名教”的玄学。他们追求个人精神的独立自由,以玄远的胸襟、超脱世俗功利的审美眼光体会自然与关怀社会。
“竹林七贤”所表现出的纵情洒脱和放达胸怀,影响了很多中国知识分子的人格基础。比如采菊东篱下的陶渊明、对酒当歌的李白以及祝祷千里共婵娟的苏轼等。细细想来,“竹林七贤”不是“奇葩”,而是豁达。
总之,我们可以在学习历史故事的过程中,结合时代背景,感受思古之幽情,体悟人物的心理。
嵇康经常一个多月不洗脸,生性自由懒散。有次和好友山涛发生了不愉快的事情。山涛当时是朝廷的吏部尚书,在他就要另外高就的时候,朝廷要他推荐一个合格的人继任吏部尚书,他真心诚意地推荐了嵇康。嵇康知道此事后,立即写了一封绝交信给山涛,因为他觉得山涛不懂自己内心的追求,甚至是在侮辱自己。
阮籍的性情如孩子一般纯真,欣赏狂放之人,蔑视礼法,最讨厌装模作样之人。对讨厌的人他直接以白眼看待,对喜欢之人他又可以马上以青眼看待。据说阮籍的母亲去世时,嵇康的哥哥嵇喜前去吊唁,嵇喜是混官场的,为名士所不齿,阮籍当场就用白眼看他,生生把他气走。嵇康知道这件事后,明白阮籍所为何意,就抱着琴去他家,阮籍看见嵇康,转怒为喜,白眼也变成了青眼。真性情的阮籍诗词造诣很高,他的抒情诗流传至今。
阮咸是阮籍的侄子,同样嗜酒。有一次他看到亲友在喝酒便凑上去,嫌用酒杯喝酒不够快活,便用大盆盛酒痛飲,喝得狼狈不堪。别人笑话他像猪一样,他不以为意,还一边喝酒,一边鼓琴,自得其乐。尽管如此,也掩盖不了他的才能。他善音律,并留有音律专著,虽做官不太顺利,一生也算快意。
魏晋是一个天下动乱的时代,民间生灵涂炭,官场腐败阴暗,使竹林七贤看透了现实,想要隐居山林,摆脱尘世的羁绊。当竹林七贤意识到生命的短暂和可贵时,他们选择及时享乐、纵情洒脱,以增加生命的厚度。他们所展现出来的是一种魏晋风度,是属于那个时代的画像。
何为魏晋风度呢?魏晋风度指魏正始年到东晋灭亡这两百年的时间里,诸多名士所表现出的风度。他们崇尚自然、风流自赏、不慕功利、纵情任性,在哲学思辨、人格境界、文学创作和审美追求等方面展现出了独特的人格精神与生活方式。那么,这种“奇葩”的魏晋风度是如何产生的呢?
第一,得益于门阀士族的兴起。曹魏时开始推行九品中正制,后来,九品中正制逐渐演变为一种变相的世袭制,正所谓“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而士族庄园经济的迅速发展使得一部分士族子弟无须投入劳动力生产,便得以拥有足够的物质基础保障他们能够遵循自己的生活方式和进行文学艺术创作。
第二,受影响于儒学价值体系崩塌带来的思想解放。随着汉朝的衰落,中央集权无以为继,战乱频频,王朝迭变,君臣伦理受到冲击,士人无可避免地对处于独尊地位的儒学产生怀疑。到了魏晋,更是“学者以老庄为宗而黜六经”。传统价值观的崩塌,促使士人在黑暗的现实中开始解放思想和自我觉醒。
第三,与玄学的发展兴盛密切相关。东汉末年,政治黑暗,时局动荡,许多士人为了能保全性命于乱世以及寻求寄托,转向探讨“本末有无”和“自然名教”的玄学。他们追求个人精神的独立自由,以玄远的胸襟、超脱世俗功利的审美眼光体会自然与关怀社会。
“竹林七贤”所表现出的纵情洒脱和放达胸怀,影响了很多中国知识分子的人格基础。比如采菊东篱下的陶渊明、对酒当歌的李白以及祝祷千里共婵娟的苏轼等。细细想来,“竹林七贤”不是“奇葩”,而是豁达。
总之,我们可以在学习历史故事的过程中,结合时代背景,感受思古之幽情,体悟人物的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