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退耕还林工程综合效益研究

来源 :安徽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xp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介绍了黑龙江省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基本情况,分析了该省退耕还林工程实施所产生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指出了退耕还林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生态工程,也是一项德政工程、民心工程,对研究退耕还林效益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退耕还林;工程;效益
  中图分类号S75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5)06-176-01
  退耕还林是党中央、国务院站在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高度上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大举措,也是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黑龙江省退耕还林工程建设于2000年在尚志市、穆棱市试点开始,2002年全面启动,至今工程已经实施了15年。工程实施范围包括全省13个市(地)、78个县(市、区)以及农垦、森工和监狱等行业系统,基本覆盖了全省,涉及农户21.62万户,涉及农村人口72.8万人。截至2014年底,全省已累计完成退耕还林108.0万hm2,其中,退耕地还林28.3万hm2,宜林荒山荒地造林59.5万hm2,封山(沙)育林20.2万hm2。国家累计给黑龙江省投入工程建设资金72.82亿元。
  为科学评价退耕还林工程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保护生物多样性、调整产业结构和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等多方面的成效,黑龙江省从2000年开始进行了退耕还林工程综合效益监测工作的实践与探索,印发了《黑龙江省退耕还林工程效益监测实施方案(试行)》。根据退耕还林工程效益监测类型区划分,选择尚志市、穆棱市、杜蒙县、龙江县等11个县(市、区)建立22个效益监测站,构成了全省退耕还林工程效益监测网络体系,开展了监测工作,取得了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监测结果。
  1生态效益
  截至目前,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已为黑龙江省累计新增加森林面积86.3万hm2,提高森林覆盖率达1.89个百分点,并逐步发挥出较为显著的生态效益。根据22个效益监测站的效益监测结果,测算全省86.3万hm2森林每年将蓄水2.153 2亿m3,经济价值达8.337 2亿元;每年固土量0.245 5亿t,经济价值达19.417 5亿元;每年保肥量(即减少土壤中氮、磷、钾等肥料的流失量)0.021 6亿t,经济价值达12.591 2亿元;每年固定CO2 3.165 7亿t,相当于燃烧1.297 2亿t标准煤排放的CO2量,扩大了全省工业发展的环境容量;每年释放O2 2.315 2亿t。具体详见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监测测算结果(表1)。此外,由于黑龙江省退耕还林地块普遍与农田交错,形成农田防护林网,对农作物具有庇护作用,可减缓农田内的风速,提高农田内的相对湿度和温度,减少农作物倒伏率,使农作物稳产、增产。据调查测算,目前全省863万hm2森林能庇护农田38.9万hm2,每年可增产粮食120.77万t,折合经济价值12.02亿元/年。
  退耕地由于有了林草植被覆盖,有效地降低了地表径流,减少了水土流失,使工程建设区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的状况得到了初步缓解,降低了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退耕区域生态环境明显得到改善。通过黑龙江省退耕还林生态监测结果来看,退耕还林前后区域沙尘暴和灾害气候的动态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沙尘暴发生次数和天数分别由退耕前1999年的平均4次、12 d减少到2014年的平均1次、4 d;灾害气候发生次数、天数分别由1999年的平均16次、58 d减少到2014年的平均5次、28 d。同时,退耕还林工程的建设还促进了森林生态系统逐步恢复和增强,生物多样性得到保护,森林景观类型、生物物种的种类和数量及其基因型更加丰富,野生动物种群,尤其是珍稀濒危物种实现恢复性增长。现有野生丹顶鹤800余只;现有东方白鹳400余只;东北虎野生种群数量稳定在12只左右。
  2经济效益
  目前,黑龙江省尚有国家级贫困县14个、省级贫困县7个、贫困人口471万人。其中分布在生态环境恶劣地区的国家级贫困县8个、省级贫困县5个、贫困人口334万人,占全省总贫困人口的70.9%。近年来的退耕还林实践使区域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退耕农户也从传统的种植业中解脱出来,收入水平大幅提高,生活条件显著改善。
  2.1国家实行退耕还林补助政策,退耕农户直接获得收入退耕还林的实施,拓展了农民的就业空间,增加了农民的收入。目前,黑龙江省退耕还林农民收入主要是由种植业、退耕还林补助、劳务输出等3部分组成,其中退耕还林政策补助占退耕农户总收入的18.2%,来源稳定,而种植业、劳
  务输出收入还没有形成稳定的后续经济来源,因此退耕还林政策补助对退耕农户家庭收入影响较大。据统计,目前黑龙江省有21.3万农户从退耕还林政策兑现中受益,平均每户每年得到国家现金补助928元。
  2.2为退耕农户营建了绿色银行,预期经济收益可观退耕还林实行“谁退耕、谁造林、谁经营、谁受益”,林权归退耕农户所有的政策,这相当于给退耕农户建立了一个不断增值的绿色银行。按平均每公顷活立木蓄积达75 m3,出材率按70%进行测算,黑龙江省目前已成林的86.3万hm2退耕还林地可出材1.36亿m3,每立方米木材平均售价按600元计算,直接经济效益为815.5亿元。根据东北林业大学周晓峰教授等编著的《黑龙江省森林效益的计量、评价及补偿》一文中的测算评价结果,即在黑龙江省森林总效益中,直接(经济)效益与间接(公益)效益的比值为1∶5.83,则退耕还林的间接效益(即生态和社会效益总和)达到4 754.37亿元[1]。
  2.3拓展了就业渠道,增加退耕农户其他收入来源退耕还林的实施,还使农民能够腾出劳力去从事林下多种经营或经商、劳务输出等其他行业,拓展了就业渠道,大幅度增加了收入,加快了农民脱贫致富的步伐。退耕农户充分利用黑龙江省山多、林多、湿地多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和绿色生态产业。有的围绕绿色山副土特产品的开发,积极发展山野菜、食用菌等绿色食品;有的依托林区林草资源丰富的优势,大力发展林蛙、奶牛、黄牛、家禽、蜂等养殖业和野生动物驯养业,多渠道增加收入,加快了农民增收的步伐。
  3社会效益
  3.1促进了农村社会经济结构和土地利用结构的调整退耕还林使广大农民改变了长期传统的耕种习惯,以农业种植业为主的单一农业生产正在向林果种植业、畜牧业以及第二、三产业发展转变,有效地调整了土地利用结构和农村经济结构,并加快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促进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实现农村经济可持续协调发展。生态环境的改善也为森林旅游、林副产品开发创造条件,为全省国民经济社会健康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3.2促进退耕农民向二、三产业转移为了解决退耕还林后农村出现的大量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各级政府积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通过组织举办各种上岗培训班,帮助广大退耕农民进城务工,或者筹措资金,引进项目,实施各项优惠政策,帮扶退耕农民搞运输或经商创业,发展壮大产业经济,吸纳大量劳动力,并拉动区域经济发展,推动农村剩余劳动力向运输业、服务业以及商业等二、三产业转移,进而促进了社会的稳定。据统计,2014年农村劳动力转移人数为11.4万人,比退耕前(1999年)农村劳动力转移8.6万人多转移2.8万人,增加幅度为32.6%。
  3.3改善人民群众生活环境,提高公民素质退耕还林的实施,不仅净化空气和水质,改善了黑龙江省城乡居民的生产、生活和工作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而且进一步增强了建设区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态环境意识,增强了生态文明理念,加快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生态文明乃至整个农村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实践证明,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不仅改善了农村生态环境,而且也有效地调整了农村土地利用结构和农村经济结构,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的变化,拉长了产业链,推动了后续产业的发展,促进了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较大幅度地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因此,退耕还林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生态工程,被广大农民群众誉为德政工程、民心工程。
  参考文献
  [1] 周晓峰,蒋敏元.黑龙江省森林效益的计量、评价及补偿[J].林业科学,1999(3):97-102.安徽农业科学,Journal of Anhui Agri. Sci.2015,43(6):187-190,229
其他文献
在各个语文教学阶段中,写作教学都是其中不可缺少、十分重要的内容之一,对培养学生文字表达能力、写作素养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教师要明确教学目的,不
同其他艺术领域一样,建筑领域也受到表现主义思潮的影响,从而产生了表现主义建筑,尽管它作为西方现代建筑中的一个小插曲,涉及到的建筑规模和数量都不大,但在建筑历史上具有十分独
随着环境压力的日渐加大,城市建设正在朝环保型的方向发展,风景园林在具备观赏功能的同时,也发挥了一定的环境保护作用,是城市景观规划工作的重点。随着生态状况的恶化,城市
在社会快速发展过程中,人们对生活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这也使人们对生态环境越来越重视。为了能够有效的提高社会环境质量,当前需要加强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实现社会、经济和环境的
重庆建工集团房产开发有限公司即将推出力作"建工·未来城".这个以"住宅科技化"为核心命题的楼盘,将成为重庆房地产市场打科技牌的始祖.
为了有效防治山地地区地质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的巨大危害,配合三峡库区三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进行,推动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研究工作,为各地质勘查、设计、施工企业和研究
水资源配置问题在我国北方地区研究较多,但是针对长江流域等南方地区的研究则相对较少。根据长江流域季节性缺水和水质性缺水的特点,在尊重用水现状基础上,从社会、经济和生态环
本项目位于重庆市大渡口区,景观设计面积约175500平方米,项目地块周围交通发达,环境优美,适合建造高品质的住宅小区。
江油生态良好,净畅和美。江油让水河国家湿地公园生态区位非常重要,湿地生态系统整体较好,具有典型性、独特性和重要性的特点。本文分析了让水河国家湿地公园的湿地类型及面
摘要[目的]研究沪宁高速公路两侧土壤微生物量的空间分布特征。[方法]以沪宁高速公路两侧土壤为研究对象,按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有林带和无林带)采集土壤样品,研究了公路两侧土壤微生物量的分布特征及土壤重金属对微生物量的影响。[结果]沪宁高速公路两侧土壤微生物量则表现为表层0~10 cm高于下层10~25 cm;土壤微生物量随公路垂直距离的增加而增加,100 m处土壤微生物量已达较高水平;土壤重金属C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