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足球发展中培养学生团队精神的实践研究

来源 :教育界·B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dsth5x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现代化体育改革进程中,校园足球逐渐成为我国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部门也愈发重视校园足球发展中对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在渗透德育教育职能的同时有效强化了校园文化建设程度。文章通过研究校园足球发展中培养学生团队精神的实践策略,认为可以从礼让精神、沟通能力、合作精神三方面着手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在有效推动学生日后全面均衡发展,为体育强国战略目标的实现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校园足球;礼让精神;沟通能力;合作精神;团队精神
  一、引言
  在校园足球训练和比赛中,每一支队伍都有着共同的目标和协作模式,每位成员都需充分发挥自身能力争取获胜,而学生在团队配合过程中也可以逐渐养成为集体目标共同努力奋斗的思想意识,从而达到优化个人精神品质、培养奉献自我精神的目的,对小学生日后个人发展和集体生活也有着重要作用。因此,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培养学生团队精神的重要意义,鼓励学生积极为班级荣誉付出努力,进一步强化小学德育教育建设。
  二、校园足球发展中培养学生礼让精神的实践策略
  礼让精神向来是中华民族引以为傲的传统美德,但在现代化发展进程中,大部分幼儿生来便充分享受到家人的疼爱,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礼让和分享精神,部分学生还存在任性、骄纵、腼腆等性格特点,不利于学生日后个人发展和社会适应。因此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培养小学生身心成长发育时,必须有意识地引导小学生树立礼让意识,使他们将礼让精神和分享精神转化成其自然行为,为日后全面发展奠定良好基础。教师要充分发挥礼让教育的价值,促使小学生在人际交往活动中始终持有谦逊、礼让的美好品德。
  促进校园足球发展有助于培养小学生形成良好的礼让和分享精神,小学生在参与足球运动时会获得充实的满足感,他们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和兴趣自由选择任一位置,在足球比赛过程中还能随意支配自我,有效协调与平衡自身与其他成员之间的合作关系,通过互相分享的方式轮流在比赛过程中掌握控球权。因此,发展校园足球既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层次地了解队友,又使学生能积极借鉴与学习其他优秀成员的经验和思维过程,并通过对比的方式明确自身与其他队友之间的差距,在日常足球训练过程中就能磨合出更默契的合作关系。与此同时,小学生在参与足球比赛运动时,必须对自我有正确的认知态度,明确自己是否具备成功传球的实力,避免过度表现自我甚至盲目忽视队友的配合,而是积极与队友保持友好合作关系共同传球与接球,并在比赛过程中深入体会不同角色和位置之间的差异性。实际上在足球运动开展过程中,最需要引起学生重视的事项即为场上位置的选择,不同位置需承担的责任也各不相同,而小学生在参与足球比赛时则可以了解与掌握各个位置中与队友保持最佳合作关系的正确方式。
  三、校园足球发展中培养学生沟通能力的实践策略
  随着现代教育体制的不断深化改革,教育行业愈发重视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教育机制,而一体化教育模式的有效运行离不开良好的人际交往互动关系,有效沟通也是促进小学生身心成长发育的重要因素。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其原本就具有旺盛的好奇心和自我表现欲望,因此在小学阶段发展足球运动能有效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实际上发展校园足球不但能充分满足小学生喜爱游戏运动的需求,以循序渐进的方式加强小学生的身体素质,还能促使学生与其他成员保持友好沟通关系,真正意义上锻炼了小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对学生日后集体活动的发展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小学阶段开展校园足球教学时,教师通常需要引导学生学习足球基础理论知识和运动技巧,然后在尊重学生个人意愿的前提下进行分组,组织学生在比赛过程中体验自身的位置和角色。学生与队友相互配合完成接球传球互动时,通常需要建立高效的沟通合作关系。在比赛过程中一旦小学生出现理解和沟通方面的障碍,很可能导致配合失误,甚至影响整个比赛的成绩。因此,在开展足球教学时,教师应有意识地鼓励学生互相分享和交流自身的经验,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沟通交流时间,引导各个足球小组共同研制科学合理的战术策略。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际比赛过程中学生极容易发生相互碰撞的行为,而学生在身体极度疲劳或情绪波动影响下很可能表现不佳,需要教师及时上场进行有效调解,通过沟通交流的方式安抚双方的情绪。当小组内部成员产生不同意见时,教师也应适当引导小组成员加大互动交流力度,而非片面性地减少沟通机会,致使矛盾和冲突愈演愈烈,甚至对整个队伍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另一方面,在比赛过程中位置的选择和变化也离不开学生之间的友好沟通,若学生所在位置较为尴尬,使其无法最大化发挥自身球技,则可以通过与教师沟通的方式大胆提出自身见解,从而有效调整场上位置。此外,在比赛过程中难免存在球队意见不合、队员不团结的现象,而科学有效的沟通不但能解决以上问题,还能以潜移默化的方式锻炼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反应能力,因此在校园足球发展中培养学生沟通能力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四、校园足球发展中培养学生合作精神的实践策略
  小学生普遍生长在较为优越的家庭环境下,其是整个家庭内部的核心,在日后成长过程中极容易形成自我意识过剩、缺乏集体观念的行为习惯,在参与集体活动时也并未意识到合作精神的重要性。但足球这项体育运动对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协调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学生在比赛过程中不但需要具备一定的射球能力,还需要在队友的配合下完成传球互动,而传球则能直接体现出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与协调能力。
  对于足球这项运动而言,赛场中通常需要11名不同位置的球员各司其职,尽管不同位置的球员需承担的责任不同,但每位球员的最终目标基本一致。每位球员需要各司其职,充分发挥自身作用,在日常训练过程中通过切磋、合作、对线等互动加强与队友之间的默契程度,从而在队友与队友之间、队友与集体之间形成更密切的人际交往关系。帮助学生寻找最适合的合作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纠正小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缺乏集体观念等不利于其日后发展的行为习惯。实际上若脱离于团队看待某位球员,其可能具备较为高超的足球运动技能,但在失去整个球队的配合作用下其个人能力会弱化,因此只有将某位能力高超的队员安置于集体中,才能充分发挥其最大价值。我们要在集体合作过程中深入发掘每位球员的潜能,在此过程中,每位队员都需要认真考虑个人与集体之间的关系,在球场环境中正确认知自我、锻炼自身人际交往能力,有效解决个人与集体之间的矛盾,真正意义上培养形成良好的合作能力和道德意识。另一方面,在团队合作过程中,学生还能形成尊重他人、体谅队友、互相理解、誠恳待人等美好品质,逐渐意识到在团队合作过程中良好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意识可以充分发挥整个集体的最大作用,加强协同配合能力可以综合提高整个队伍的竞技水平。不仅足球运动项目需要密切的团队合作,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学生也需要教师与其他同学积极给予鼓励和肯定,从而获得他人予以的信任和回报。基于此,在校园足球发展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协作实践平台,引导学生科学调配团队内外部关系,始终遵循“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基本原则,共同朝着最终的目标努力前进、协同发展。与此同时,任何一个足球团队都离不开具有领导能力的组织者,教师可以通过公平竞争的方式选择体委和队长,鼓励学生始终秉持永不放弃的精神品质,在竞争过程中促使学生明确能者居高的重要意义,从而在日后训练过程中付出加倍的努力。对于竞选成功的成员,教师也应督促其养成胜不骄、败不馁的思想意识,鼓励其以身作则发挥良好的表率作用。
  五、结语
  足球运动在校园体育项目体系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究其根本原因在于这项运动具有较强的活力和生命力,不但能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敏捷性思维,还能推动学生身心健全发展。因此,在校园体育发展中充分利用小学生活泼好动、思维活跃的天性,有针对性地引导小学生在足球运动过程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性格特点,促使其在强健自身身体体魄的同时树立正确的终身体育意识,可以真正意义上实现高素质人才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吴建华.校园足球发展的现实意义与发展路径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8(22):83-85.
  [2]凌志雄.对带好小学足球队的几点思考[J].体育师友,2015(4):42-43.
  [3]王敏,任冬冬.关于足球进校园的辩证思考[J].教学与管理(中学版),2015(9):46-48.
其他文献
【摘要】教师对幼儿进行活动指导时,要做一位会“隐身”的教师。在“种蚕豆”的成长故事中尝试着运用“隐身”的策略,教师后退把幼儿往前推,这种新策略指导能否推进幼儿活动的发展,教师将在实践中感悟。  【关键词】隐身;种蚕豆成长故事;指导策略  一、耳闻眼见,隐身其后,赋予指导创意  (一)隐身场景—成长故事:看发芽  孩子们把蚕豆放在有水的盆中。几天后,欣大声说:“蚕豆有两颗芽!”妍说:“两颗芽朝着两边
期刊
【摘要】“农家小院”游戏与农家日常生活相结合,是感性的、生动的学习方式。在“农家小院”课程中,首先要关注儿童兴趣需要,促进主动学习;其次提供儿童探索空间,引导深度学习;另外鼓励家长介入,及时调整,不断深入开展游戏,推动幼儿在游戏中不断地学习与发展。  【关键词】课程游戏化;主题课程;深度学习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
期刊
【摘要】近年来,在核心素养体系下,实践创新能力越来越受到重视。在这个大背景下,地理学科作为一门人文情怀与科学精神并存的课程,在教学中突破条件的限制,开始尝试“实践力”的培养成了教学新亮点。本文认为,在地理教学中要创造条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实践可以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有利于理论联系实际,落实知识点,有利于学生发现问题并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其不足之处在于现有条件下能够参与的学生不多,使用的
期刊
【摘要】教育现代化绝不只是设备、环境的现代化,更重要的是教育工作者教育观念的现代化,只有站在学生的角度,因材施教,让学生把劳技课堂当作一场快乐的游戏,从中体会学习的乐趣,才能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具有时代精神的中国公民。闯关教学模式是在教学实践中探索出的一种适合小学生的教学模式,它将每节课的教学内容分成几个相对独立的关卡,學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闯关,这种教学模式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动手动脑
期刊
【摘要】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是一线教师不懈的追求。在阅读教学中,情境的创设能让学生有更真实的体验,能有效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期待。学生能自主获取一些知识感悟,在实践阅读的过程中,教师给予适切的指导,使学生的阅读感悟更真实,情感上受到教育的同时,更能得到思想的升华。  【关键词】创设;情境阅读;质量;统编版;三年级  由于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要更加重视引导学生去研读文本,产生积极主动
期刊
【摘要】音乐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育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将审美教育作为中心,在音乐教学中借助音乐具有的美感去感染学生,用音乐中饱含的情感去陶冶学生,从而让学生逐渐形成一定的音乐审美能力。为了达成这个目标并促进新课改的顺利进行,在实践教学期间,老师应让学生对音乐产生兴趣,进而体会、感知与展现音乐中所饱含的情感。唯有如此,才会让学生逐步喜欢上音乐,进而对音乐有更深层次的了解。  【关键词】小学音乐;学习兴趣
期刊
【摘要】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在现代教育中还有着极强的现实意义,如何在小学美术课程中通过灵活运用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提炼小学美术创新教育观,从对事物的描绘中发现打开儿童内心世界的“钥匙”,解放儿童的天性和创造力,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关键词】创新教育观;解放天性;内心世界;创造力  当今社会,具有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是现代人才最宝贵的品质。陶行知先生提出:“创造力是千千万万祖先至少经过五十万年以来与环
期刊
【摘要】幼儿园“十三五”规划课题是嬉乐游戏的生态开发,“棉花”是幼儿园课程中一个常见的主题,也是儿童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事物。围绕这一主题,课堂上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棉趣”主题课程。“棉趣”该怎么做呢?怎样才能让幼儿在与棉花的游戏过程中去发现棉花的种种样貌与内涵,感受自然界的美,表现他们的创意?文章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棉趣;童心;嬉乐  陶行知认为,手和脑在一块儿干,是创造教育的开始;手脑双
期刊
【摘要】课后习题为老师的课堂授课指出了方向,又包含着一定的授课技巧及思路,是充足的物资宝库。在教学设计中,如果仅仅是围绕着课文内容,对于课后习题不加以深入挖掘,那么其训练功能则会弱化。课后习题中的一些问题可以作为课堂教学的主线,为学生与作者和文本对话提供了抓手。教师可以把课后习题作为语用能力生长点,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方面的训练,还可借助课后习题,将课内学习进一步向课外延伸。  【关键词】课后习题;
期刊
【摘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教育要珍视幼儿生活的独特价值,注重从生活出发,并归于生活的教育理念。本文基于幼儿在园的一日生活,以幼儿园的生活教育探究为切入点,从幼儿全面和谐发展的视角出发,理性思考幼儿在园一日生活的实践情况,从环境设置、组织方式、家园互动等角度对幼儿生活教育课程的实施进行探索与思考,探寻了生活领域的各类活动对幼儿发展的重要作用与价值。  【关键词】幼儿;生活;教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