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古琴制作的择料工艺及其重要性

来源 :大东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nxie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从三个方面对斫琴择料工艺进行了论述。1、面板新材的择料工艺,其中包括快速和慢速两种方法;2、面板旧材择料工艺,3、底板、岳山等择料工艺,旨在提出材料选择及处理工艺在古琴制作过程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古琴;木材;面板;择料工艺
  琴又名丝桐、瑶琴等等,从这些名称就可以看出琴的材料。“丝”指的是琴弦用材是蚕丝,“桐”指主材面板用材是桐木。“瑶”指的是琴徽用玉制成。本文所论主要指的是琴的面底板材料的选择。面底板在发音功能上有不同的作用,面板首先产生震动,在琴腔中产生震共鸣,底板因为材料质地较硬,起到反射声波的作用,面底板相辅相成,共同影响了琴的发生效果。
  一、传统典籍关于琴材择料工艺的记载
  大量的文献可以印证传统古琴制作对琴材分辨选择的重视程度,比如《琴史》、《太古遗音》、《琴书大全》等都有关于琴材选择方法的记载,甚至将其附会于传统神话故事中,比如关于伏羲制琴的故事,记载了伏羲氏观察到凤凰落在梧桐树上从而感发了制琴的意念,在传说中梧桐因具有美好的意义而成为斫琴的好材料,现实中梧桐更是在发声的性能方面具有无与伦比的优越性成为斫琴的最佳材料。《诗经·定之方中》“定之方中,作于楚宫。揆之以日,作于楚室。树之榛栗,椅桐梓漆,爰伐琴桑”,[1]在这首诗歌中,记载了制作琴瑟的材料——椅、桐、梓、漆,这些都是制作古琴的上选材料。明袁均哲《太音大全集》记载了宋代田芝翁关于琴材选择时说“天下之材柔良莫如桐,刚坚莫如梓”,[2]但是在实际的材料选择上却并不局限于这两种木材,而是可以选择松、杉木、楸木、椿木、泡桐等具有类似特性的木材,当然根据不同的种类、不同的时间段的树材都必须采用相应的处理方法,使之成为可以用于制作古琴的木材。
  (1)对新材的处理工艺。新鲜木材均具有一定的木性,除了具有很大的不稳定性外,因为木细胞含有大量的木液,而不容易起到良好的传音作用,所以在得到新材后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去除木液,稳定木性。处理的方法大概分成长时间自然处理和快速人为处理两种。两种方法各有利弊,对最终琴的发声效果有较大的影响。自然处理指的是木材砍伐下来以后,置于流水中浸泡2-3年,再阴干3-5年不等,越久越好。经过流水浸泡的木材,其本身木液被自然的替换,木材纤维完整,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和声音传导性。但是因为需要数十年的漫长等待时间,用此种方法的处理的琴材产量小,不适合量化生产,仅限于小部分高档琴的生产。古人对新材快速处理方法亦有记述。用这种工艺处理的琴材不仅可以快速的使木性稳定以外还能够使琴的音色向老琴靠近。将木材放于火瓦上烘烤,以此去除木材的水分,达到快速稳定木性的作用,但是在木性去除的同时,因为火的使用仅仅使水分快速流失,并未完全的去除木性,水分的快速流失造成了木纤维细胞的断裂,不利于对于声音的传导,而造成琴声闭塞或者琴声单调无韵味的特点,以至于批量生产的琴音色识别性比较低。
  新材的人为处理工艺虽然有一定的弊端,但是在缺少老材的情况下,这些工艺可以使新材达到接近于老材的效果。比如使用石灰水浸泡的工艺,通过石灰水的腐蚀作用,使木材快速的替换木材本身的木液而使其失去木性,缩短水处理时间,经过数日的浸泡后再经阴干即可用于古琴制作。现代人更是发明了多种多样的快速处理新材的工艺方法,如熏蒸法、酸化法,微波法等等,其效果不得而知。
  (2)老材的处理工艺。对于斫琴家来说,老的琴材是尤其珍贵的。我们把老材可以按年份来分类,比如通过颜色纹理的辨别,分出清代,明代,甚至更早的年代,但是在没有高科技鉴定的前提下,年代鉴别的误差大,可信度低,市面上常见明明是几十年甚至十几年的材料,被当成明清木材来出售的琴材,对于这样的情况,需要加以仔细辨别。我们还可以把琴材分成阳木和阴木两类,阳木指的是房梁、房柱、木鱼等等,阴木主要指的是埋于地下的棺材木。这两类木材可均因年代的久远,而木液消失殆尽,木性稳定,只要是木质松透,没有腐烂不堪的材料,均可以拿来制琴。只是阴木在制琴之前,需要至于地上有阳光之处,晾晒3-5年不等,等地下的腐气全部去除后才可以拿来制琴,俗称“还阳”。一般棺材需要几百年以上才能形成松透的质地,比如汉棺,再经数年还阳之后就可以用来制作古琴。
  二、现存古琴实物的面板琴材辨析
  通过对以上《故宫古琴》、《中国古琴珍萃》两本文献的整理发现,桐木、梓木的琴占绝大多数,杉木占少部分,少见其他种类的木材。这说明了在传统斫琴材料中,桐木、梓木(主要用于底板)和杉木是最佳的选择。桐木指的是梧桐,有青桐、紫花泡桐之分,更需要注意的是要与俗称为法国梧桐的悬铃木区别开来,悬铃木跟桐木有着天壤之别,不适合制作古琴。这里的桐木主要指的是青桐。紫花泡桐因材料的特性只适合制作较为低端的练习琴,因此也需要区别对待。
  三、古琴底板及其他配件材料辨析
  底板的选择对琴体的发音也有非常重要的决定性作用。“面以发声,底以溃声”,[3]面板在琴体中是发音的主要结构,因其木质松透等特点决定了音色的好坏高低,底板的作用是将反射面板的发音,在参与发音的同时,因其质地较硬可以起到收声的作用,让古琴不至于音色过于漫散。底板的材料可以是梓木、楸木等硬木,也可以是桐木、杉木等質地较软的木材,面底板均采用软木制作而成的琴我们称之为纯阳琴。在古琴的其他结构部分对材料的选择也各有不同的要求。岳山冠角以及轸池板等一般采用红木类等硬木,比较常见的有红酸枝、乌木等,根据笔者近百张琴的斫制经验,古琴岳山采用红酸枝或者乌木(二者年份相同)对音质的影响并不明显,相对来说岳山厚薄的影响比材质的类型影响更多一些。岳山厚薄属于结构问题不在本文讨论范围内。
  参考文献
  [1]周振甫.诗经译注[M].上海:中华书局,2013.
  [2][明]袁均哲.太音大全集[M].上海:中国书店出版社,2007
  [3][明]明成祖.永乐琴书集成[M].杭州:西泠出版社,2016
  作者简介:
  孙成东,男,1977年出生,硕士,讲师,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现任职于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作者单位: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其他文献
一、书目简介  我以湖北人民出版社1988年出版的《杨守敬集》第一册为根据,参考二十五史补编本,对《汉书地理志补校》进行阅读,并对其研究方法、研究价值等方面进行提要。《汉书地理志补校》(下称《补校》)是清末明初杰出的歷史地理学家杨守敬的著作,其刻于光绪二十六年,全书一册,分上、下二卷,凡四十页,仿宋体大字竖刻,卷首有光绪二十五年杨守敬著《自序》,各卷首页有“宜都杨守敬惺吾”字样。  二、《补校》与
期刊
摘 要:近年来高校教学改革取得初步成效,从理论上对高校教改进行反思和提升就显得尤为紧要。本文在对交往行为理论基本内涵进行阐述的基础上,对高校实践教学课实效性缺失分析进行了分析,提出提升高校实践教学课实效性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高校实践教学课教学改革;交往行为理论;实效性  交往行为理论是哈贝马斯思想体系的基石,他主张通过主体之间的有效交往实现彼此的沟通和理解。而教学过程本质上是一种交往行为。有鉴
期刊
摘 要:现代足球防守思想体系的发展随着足球运动的攻守平衡更加理性化,防守越来越受重视,欧冠四强球队在比赛中根据不同区域的防守要求和战术目的采用不同的防守行动方式,目前较流行的整体防守,从中、前场就开始对进攻队员实施防守,整体防守重心前移在比赛阵形上多采用后卫的区域结合盯人防守的战术策略分析。  关键词:欧冠;防守;技战术  一、选题依据  2017-2018欧洲杯足球赛代表了当今足坛最高水平的赛事
期刊
摘 要:双语教学在我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也是近年来民族教育领域的热点研究问题。文章以“中国知网”收录的双语教学评价论文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有关双语教学评价的数篇学术论文进行梳理和分析,从双语教学评价的概念界定、评价指标、评价模式以及测量等方面做了综述,并归纳了该问题的研究特点,以期把握双语教学评价的发展脉络。  关键词:双语教学;评价;文献综述  双语教学是以两种语言作为教学媒介的教育系统,其中一种
期刊
摘 要;实用主义真理观是在反传统真理观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它是以人为主体,以人能够适应环境,与环境和谐相处为目的。站在对人类生活有用的“实践”、“操作”、“行动”的基础上,以追求人类生活幸福为目的;实用主义对人们理解真理与价值的关系問题开辟了道路。但它过于重视人,过于强调“实用”,而忽视了世界客观性及规律性,导致走向唯心主义。  关键词:实用主义;实用主义真理  一、实用主义的诞生  实用主义诞生于
期刊
摘 要:阳戏,是自清嘉庆道光年间流行于我国西南部的一种地方戏剧。而在湘黔这一带的阳戏结合了各地的民间小调,形成了个性鲜明、取材多样、贴近生活,深受广大群众的地方戏。但是如今作为传统地方戏曲的阳戏慢慢淡出人们的视线,我們针对这一情况对阳戏的传承和发展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传统文化;怀化阳戏;传承;发展  现在的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以前没有普及电视,什么大型的活动都需要跑到千里之外的地方去看戏,也成为
期刊
摘 要:本文首先阐述了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存在的问题,总结了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策略,意在旨增强我国博物馆事业健康发展,提升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水平,引领国家软实力质量提升。  关键词: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  引言  随着我国文化产业和博物馆事业的发展,其对于社会的重要意义逐渐突显。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是提升博物馆文化价值和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同时是加强我国精神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随着
期刊
摘 要:当代戏剧艺术敏锐地反映着社会现实和时代变迁,戏剧舞台美术设计作为戏剧艺术的重要环节,不仅触及人的意识空间与社会心理,而且体现了当代社会文化的视觉文本。虚实相生是对立统一的,是美术设计的一种技巧,其与戏剧舞台的有机结合是戏剧舞美设计的一大创新。这种设计,能够让戏剧观众产生反常化的审美感受,使戏剧艺术更加自然,从而提高了视觉感染力,增强了戏剧的可看性。设计师综合演绎多学科的艺术表现元素,进行跨
期刊
摘 要:宋朝经历过“安史之乱”后的分裂与动荡,文人们确立的格物致知的路向,是从外在知识涵化为内在修养。由宋儒提出的“格物致知”的口号,普遍运用在社会文化的方方面面,在美术形象的制作上也不例外,画面中豪放的外在诉求转为内心的独白,绘画题材转为以山水、花鸟画为主。宋代手工业发达,在辽、金等外族统治的地域,创造了以汉文化为核心,并带有不同民族和地区特色的文化,继而推动了美术形态的多元化发展。  宋朝中国
期刊
摘 要:从五用模型的五个方面,结合产品设计与管理分析产品给人带来的影响,分析生产商是如何对产品进行管理与营销,包括整个生产与营销过程以及用户的体验。  一、五用模型  PUEIU可接受性设计方法即为五用模型,包括实用性、可用性、易用性、乐用性和效用性。本文根据五用模型,结合我们生活中所接触到的产品,作一篇分析。  以产品为中心,首先应该有设计价值生产、然后是设计价值认知、最后是设计价值的运营。以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