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的共享单车

来源 :名人传记·财富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j10203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7年1月13日上午九点半,北京国贸商圈,很多上班族出地铁后,直接骑上一辆共享单车,前往商圈各个写字楼或者大酒店。
  紧靠国贸商城外墙,停放着五颜六色的共享单车。一名保安正忙著把它们一辆辆抬到几十米外的马路边去。他说,这是领导特意交代的工作。他的任务还包括,紧盯着商城的几个重要出入口,防止有人骑着共享单车直接进入。
  随着共享单车公司竞争加剧,越来越多的共享单车被投放到城市里的人流密集地——地铁口、各大商圈、写字楼、公交站和大型小区附近。
  共享单车热潮的背后,是自行车的“蜕变”。过去自行车只有单一的代步工具属性,这几年逐步新增了时尚、生活方式、健康、运动和通勤等多种属性。自行车也从一个一年只有几千万辆产能的小市场,变成了资本眼里一个现象级支付和流量入口。
  “共享单车的支付频次跟打车和外卖差不多,打车行业有滴滴,外卖有了美团、饿了么和百度,单车领域也一定能出现几个独角兽。”一位匿名投资人说。
  700Bike公司产品副总裁郭晶晶认为,共享单车的竞争主要分成三个阶段:一是大街上有没有你的车,你的车多不多;二是你的车够不够好,开锁够不够快;三是你的车除了代步功能,还有什么好玩的。
  郭晶晶认为,目前行业竞争处在第一阶段的尾声,预计2017年3月就将进入第二阶段。
  CBD:兵家必争之地
  国贸是北京的CBD(中央商务区),也是共享单车的兵家必争之地。国贸地铁口外,停放着各个品牌的共享单车,最显眼的就是橙色的摩拜单车、黄色的ofo单车。很多单车躺在地上。摩拜和ofo的单车却摆放整齐,因为这两个品牌在国贸这类核心投放点,派了专门的秩序维护员。
  在CBD的多个地铁口,不少三轮车司机说,共享单车对他们冲击很大。过去他们一个月能赚一万元,现在只能赚三五千元。
  几乎每一个新入场的共享单车品牌,都会选择先把单车投放到CBD地区。除了人流量大、潜在用户多的因素,CBD还是一个没有资金门槛的广告场所。
  考虑到线上的流量成本越来越贵,很多共享单车选择在线下做推广,把车尽可能多地投放到大街上去,充当免费活体广告。小鸣单车联合创始人邓永豪告诉记者,每投放一辆小鸣单车,至少能带来10个新增用户。
  对玩家们来说,有车就有押金收入,有车才好谈融资估值。于是大家都抢着向自行车厂商下订单,大家只关心有没有车,不关心车的质量好坏。郭晶晶提醒,这次共享单车热潮,很可能是“来的时候满城风雨,走的时候满目疮痍”。
  一位要求匿名的单车创业者感慨地说,现在整个行业的竞争非常恶性,所有人的车都集中投放到市中心,很多要用车的地方用不上。他认为很多城市的共享单车运力已经过剩。他们测算过,深圳这样的城市,最多需要十万辆共享单车,但现在肯定超过这个数字了。
  “共享单车不但没有帮政府解决问题,反而给政府制造了问题。比如乱停乱放。”上述创业者反思说,公共交通最后一公里100%满足,一定意味着运力过剩。
  大部分城市对共享单车的态度是不冷不热。虽然很多从业者邀请了一些政府官员甚至是交通管理部门的一把手来参观、视察和试骑单车,但目前没有一个城市,哪怕小城市,公开表示愿意全面深度地跟共享单车公司合作。只有一些城市的区政府或地方科委跟相关共享单车公司签订了合作协议。
  “这类协议大家手上都是一抓一大把,是一种弱合作,没有实际意义。”上述匿名创业者说。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2015年是共享单车的元年。这年1月,摩拜注册成立,共享单车市场开始萌芽。8月,1978年出生的Joybike(悠悠单车)创始人赵文旺提交了相关专利,开始做产品研发。
  赵文旺参与过北京政府的固定桩自行车研发工作。他回忆,当时北京一辆公共单车成本在五六千元,其中停车桩基建成本占了绝大部分。所以赵文旺将公司定位为政府公共自行车的技术供应商,帮政府降低固定桩的基建成本。
  他认为,共享单车的合理机会是帮政府解决一部分出行需求而不是全部。
  2015年也是传统自行车厂商集体转型的一年。郭晶晶说,自行车产品的生命周期一般是两三年,所以自行车行业每隔两三年就会有一次行业波动。2015年,正好赶上自行车行业整体陷入低谷。
  天津飞鸽车业发展有限公司的产品体系就在2015年由通勤车和交通代步向休闲运动转变,进入智能自行车市场。飞鸽车业隶属天津市飞鸽集团,是中国老牌自行车公司。该公司总经理张金瑛告诉记者,共享单车出现后,飞鸽也拥抱了这个趋势,目前主要是给ofo做整车生产。目前共享单车的订单量只占飞鸽车业总量的10%左右。
  跟飞鸽不同,另一些自行车厂商则选择深度介入共享单车生意。从事了二十多年自行车生意的凯路仕,近几年在单车触网上做过很多尝试,后来遇到了小鸣单车,就投资成为小鸣单车的控股公司。
  一些做P2P的也进入市场,他们是冲着押金生意去的。还有一些生活服务类公司也在做单车,他们则是冲着支付体系去的。所有玩家各显神通,寻找自己的特色定位,市场上甚至出现了无锁单车。
  快兔出行CEO马越雷告诉记者,快兔的单车分成有锁和无锁,目前有锁居多,但下一步会逐步换成无锁。马越雷介绍,有锁单车的锁和智能模块往往是一体的,小偷拆掉锁,也就毁掉了智能模块,这个单车追回来的可能性很小。无锁的话,智能模块可以被隐藏在车体其他地方,反而相对安全。另外,锁头本身是有成本的,无锁还能省一部分成本。
  快兔给无锁单车设立了报警功能,一旦有人没有下单就把车骑走,单车会不断重复报警,声音高达100分贝。“有人真想偷你的车,有锁没锁都一样,还不如无锁,更贴近共享本质。”马越雷说。
  战火烧到二、三线城市
  大部分共享单车公司都集中布局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但也有一些玩家选择直接进入二、三线城市。   Hellobike市场公关负责人刘涛对记者表示,他们在2016年9月开发出了产品,在选择投放城市时做了大量调研,发现要在一线城市形成规模效應,至少需要两三年时间。但在二、三线城市,很容易就能建立起市场地位。而且,二、三线城市往往没有地铁,对自行车的需求更大,很多城市的规划也鼓励共享单车。
  在选择二、三线城市时,Hellobike会先对城市做调查和测试。如果这个城市的自行车需求是潮汐现象,就说明需求场景单一,总需求量较少。这样的城市一般会暂时放弃,转而选择那些具备丰富使用场景的城市。
  明确市场需求后,Hellobike开始跟当地政府合作,根据城市人口和现有出行情况测算出具体投放数量。一般来说,政府会帮忙规划一些停车点,公司会跟政府做系统对接,帮助政府对单车进行数据收集和监管。
  刘涛说,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性格,有的晚上十二点还有自行车需求,比如苏州。有的晚上十点就没人用自行车了,比如宁波。Hellobike在开通运营的城市,实行晚上11点到早上6点免费用车(用车率10%左右),以及每天首次换骑15分钟以内免费的政策。
  在具体投放地点的选择上,主要是通过后台数据来判断。比如用户在哪下载App的人数多就往哪投车。
  最终,Hellobike锁定了一些人口100万以上、城市文明指数和开放程度高、年轻群体多、城市空气良好、天气和温度适合骑行的城市,比如苏州、宁波和厦门。
  刘涛回忆,刚进苏州的时候,他们先是投放了300辆车,几周内就被偷走了23辆。一调查才发现,Hellobike上使用的铝合金,能在废品市场卖到100元。于是Hellobike降低了单车的铝合金使用量,将轮毂、车架和智能锁等部件替换为塑料后重新投放到市场。最近一两个月,再也没丢过车。
  怎么赚钱?
  共享单车市场发展至今,主要分成两个流派:一是以摩拜为代表,自己研发车,自己工厂来生产。另一派代表是ofo,自己开发单车,同时也盘活社会上的存量单车,鼓励大家把自己的单车贡献给ofo,进而可以免费骑ofo。
  摩拜和ofo都完成了好几轮融资,拿走了目前共享单车领域大部分风险投资。
  在郭晶晶看来,摩拜跑得比较靠前,在政府关系的引导上做得更好一点。ofo的团队更年轻、模式也更轻,产品定位在现阶段更合理,能更快地铺向市场。
  但共享单车都面临着一个难题——想赚钱很难。
  共享单车行业最流行的盈亏计算公式是:一辆单车平均每天被使用3次,一年有300天可能被使用,年收入就是900元。900元也是行业平均单车成本线。
  但上述匿名创业者认为,上述计算公式没有考虑运营成本。目前行业平均运营成本是20%左右,一年一辆车如果只有900元收入,肯定没法盈利。
  在国外,很多共享单车的收费标准是半小时5美元,所以很多国外共享单车公司靠收骑行费就能轻松盈利。但国内共享单车的价格基本都是半小时5毛或1元,这个定价跟公交车差不多。公交公司主要是靠政府补贴维持生存。对于共享单车来说,如果不能拿到融资,基本很快就会被市场清洗出局。
  赵文旺认为,目前价格战很惨烈,大家都没法赚钱。所以他的公司目前没有大规模在大街上“扔车”。“往马路上扔车没技术含量,也没有门槛。车辆数量是估值基础的观点很快会被证伪。”赵文旺说。
  除了盈利模式不清晰外,智能单车的一些核心技术也并不成熟,比如发电技术。
  大部分共享单车的发电是靠用户骑行。但现在很多单车的骑行时间无法保障。有的车一搁就是好几天,甚至有的车被投放到大街上之后,从来没有被骑过。还有被骑到偏僻地方的车,很难再被下一个用户使用,这就需要运营方把这些车“接回来”,这些人为干预的运营成本非常大。
  为了解决发电问题,一些厂商选择加大踩踏力度,这就导致车骑起来很沉、很费劲。
  由于发电技术不成熟,很多单车在做GPS定位时选择靠手机定位,根据上一个用户最后锁车的位置,来给下一个用户推送单车位置。但这个单车,很可能因为乱停乱放被城管或者保安们搬动过。这一搬,下一个用户在手机上就看不到准确位置了。
  就在共享单车血拼街头时,电单车也登场了。2017年1月5日,“7号电单车”在深圳南山区投放400辆电单车,旋即被市民举报,深圳交警局出面叫停。
其他文献
创办一家一亿美元的公司秘诀:跟对人,会说话。我们做了一些有趣的研究,结果发现做一亿美金公司最重要的是跟着牛人走。  孤独,是每一个创业者与生俱来的  怎样做一家百亿美元的公司?这实在太难了。我发现自己可能做不了百亿美元的公司,这使我非常悲观。  过去5年,成功的创业主题不是O2O,不是出海,也不是企业服务,成功率最高的公司群是小米生态链。在2015年底前,创业公司能够进入小米生态链的话,有很高几率
期刊
业绩下滑,创始人撤资,曾经的“本土婴童护理第一企业”青蛙王子大势已去。现在借助游戏转型,有些慌不择路。  青蛙王子被抛弃了。  在中国日化行业为数不多的上市公司中,青蛙王子一直被定义为本土婴童护理第一企业。但在经历业绩下滑、创始人撤资后,青蛙王子通过并购,准备进入电子竞技游戏。青蛙王子此次转型到底是要实现多元化,还是要玩转“资本魔方”?  曾经的梦  1998年,这家位于福建漳州的民营日化企业,产
期刊
任正非今年74岁了,这距离他创办华为刚好30年。说任正非与华为是中国企业界的奇迹、传奇、骄傲或是脊梁,似乎都不为过。然而,任正非仍在求变。  30年前,任正非在经营中被骗200万元,被国企南油集团除名,又与妻子离婚;他的事业从代理香港公司的HAX模拟交换机重新开始,即深圳的“二道贩子”。  今天,华为已是年收5200亿元的巨鳄,超过BAT总和。而且,与几年前运营商业务、企业业务为主打不同,华为消费
期刊
“行业颠覆者”代表了创新和改变旧格局的力量,当然,也代表了巨大的商业潜力。这个标签如此之妙,以至于教育、打车、干洗、汽车后服务甚至农业等各个行业都出现了喊着“颠覆”口号的创业者。  作为半路闯入汽车行业的“新人”,林则宇待的年头不算久,但经历却很丰富。现在回想起来,二手车行业全年的基调,也许在年初的一场冲突中就已现端倪。  “人人车和瓜子撕起来了”  2016年的春节假期是在2月份的第二周。其实,
期刊
他曾是赌场门口望风的小混混,却因为100块钱浪子回头,一路读到硕士。历时20年,楞把一家小卖场做成横跨两岸的量贩帝国,他就是大润发的董事长黄明端。  浪子回头  1955年,黄明端出生在台湾台南的一个小渔村,是七个兄弟姐妹中的老幺。祖上三代都是农民,全家九口人挤在一间不足50平米的地下室,一条牛仔裤大哥穿完二哥穿,传到黄明端那里已经是第10个年头。  上小学二年级,正赶上闹饥荒,黄明端连着喝了3天
期刊
外界习惯将闪电购定位为“社区电商”,闪电购创始人兼CEO王永森却不这么认为,“我们不从社区电商的角度看自己,O2O、社区电商,说到底是一个概念而已。商业模式的本质,是企业以优质的产品、服务,解决用户的痛点和需求,提升行业的运营效率。”  基于阿里巴巴10年业务一线的工作经验,王永森认为,互联网对传统产业的改造远未结束。  在负责“聚划算”业务期间,他和同事邬强强发现,聚划算一年交易规模有300亿,
期刊
我曾经认为,这个世界很大、很精彩、用一生也走不完。但是今天,我觉得世界好小,只有我的亲人,我的朋友,还有年迈的外公外婆。  盼望着,盼望着,到了这最美的人间四月天。草长莺飞,丝绦拂堤,处处弥漫着和暖的气息。为了不辜负大好春光,周末,我们一家人去踏春。我们无论去到哪里,都一定会带上外婆。别看外婆年龄大了,人还灵醒得很呢,看到什么都稀罕极了,玩心比谁都大。一听说我们要出去玩,她就不声不响一个人悄悄地换
期刊
作为总经理,我曾为公司高层管理人员做了一次别开生面的培训游戏。游戏前一天,我给每个参加者发了一顶耐克帽子和一双耐克球鞋。然后我问,今天为什么发帽子和鞋子?他们说,无非为了明天的登山活动。我又问,假如我还发衣服乃至内衣裤给你们,大家会有什么感觉呢?这时,他们不约而同“嘘”地一声,连连摇头说:“不要,不要!感觉怪怪的,好不舒服。”我说:“对了!你们不要,我也不该给。”管理之妙就在于只“管头管脚”,而不
期刊
小甜甜布兰妮,经历过2001年的事业巅峰,也经历过2007年的人生低谷,但在这期间,她却建立了一个有史以来最赚钱的香水帝国。  前不久,布兰妮推出了她的第20款香水“Private Show”(私人演出),广告语为“这是你的私人演出,鞠躬谢幕吧”。据悉灵感来自其新专辑中的同名歌曲。预告片中,布兰妮从颜值到身材都美到炸裂,她用这种高调的姿态证明,尽管她的人生轨迹起起伏伏,但在香水帝国面前,她依然是当
期刊
时间又跨过了一道门槛。  2016年已成为一个渐渐远去的背影。不管喜也罢、愁也罢,也不管激动也好、伤感也好,相信谁都会在这翻开新年第一页的时候心潮乍起。  回首2016年,也许内心会五味杂陈,但作为中国人,我们更有理由为中国在这一年里所取得的各项成就而点赞。在国际大环境动荡不安、“黑天鹅”乱飞的背景下,中国经济依然稳步前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初见成效,各项经济指标逐步转好,“一带一路”战略开始落地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