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是一个大国,期待为人类社会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就必须成为科技强国,科技强国需要中国科技期刊的支撑和推动。”8月27日,在中国中国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上,高福院士向来自全国各地科技期刊的编辑这样呼吁。
“献丑了,我不是专业编辑,编辑知识为零,但有时候需要换个角度来看问题。今天我以一个外行人的角度来谈一谈建设中英文兼顾的科技期刊。”报告伊始,风度翩翩的高院士便以其幽默诙谐的开场白引发了会场的一片欢笑声。
作为世界知名科学家,高福院士不仅在专业领域内埋头深耕,取得了一项又一项享誉国际的科研成就,还多次以《科学通报》主编的身份,为推动中国优秀科技期刊的发展而四处奔走。此次,高福院士再次以《建设中英文兼顾的世界一流科技期刊体系》为报告题目,从四个方面总结了办好办强属于我国自己的优秀科技期刊的重要性,为我国科技期刊的发展献计献策。
中国科技期刊发展的困境由来已久,自改革开放以来,国际期刊的涌入曾引起部分期刊人的忧虑,认为这是狼来了。对此,高院士表示,在国际化、全球化发展的大环境下,我们首先要思考一个永恒的哲学问题——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
“中国人民在这里繁衍了几千年,我们有自己的科学体系。更为重要的是,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们的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科技、社会进步到今天,大家正是享受着改革开放的红利。而国际期刊不是狼来了,相反地,我们要融入国际社会,和国际社会一起发展。那么为什么要办属于我们自己的科技期刊呢?首先,是政治指导。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关于全面加强基础研究的若干意见》也提出,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重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而科技期刊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一个载体,是积聚前沿、尖端科技信息与文献资源的主要平台。科技期刊的发展,对于服务创新型国家建设,维护国家科技信息安全,提高科研人员在国际同行中的学术影响力,提升科技文化国际交流的话语权以及推动中国科技出版产业转型升级,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科技期刊是科学家们交流的平台。习总书记讲,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我们要把争夺国际科技创新话语权和知识产权的主动性牢牢把握在自己手中。与其让科学家举牌子在外面‘闹腾’,不如给他们一个平台,让他们互相‘对抗’,让他们辩,真理越辩越明,辩多了,最后大家就能达成共识,社会发展社会进步靠的是什么,靠的是社会共识,一个社会没有共识,老走弯路。由此我的第一个结论就是:我们得办自己的期刊。在此,我也向大家提出一个问题,中国是不是已经到了能够承载接受科学中心转移的时候,虽然有关科学中心的转移与否还存在很大的争议,但我们今天讨论的是,我们准备好了吗?”
中国期刊发展的困境和现状
1972年,《吴医汇讲》的创刊,标志着中国科技期刊的发展正式拉开了序幕,而新中国成立后,科技期刊也随之迎来了崭新的发展局面。“尽管我们历史上1792年就有了(科技期刊),但一直断断续续。说一点我的专业,我在政协会议上呼吁,要把疫苗打好,不要不相信我们生产的疫苗,在座各位不都是打我们国家生产的疫苗长大的。讲到疫苗,我们中国人可以骄傲地说,我们从汉代就打疫苗了,不过我们不善于总结开发。中国人善于什么?实践。”高福说,“中文期刊并非没有发表过很好的文章。以《科学通报》为例,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的成果、陈景润对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等等就发表在这里。在历史特定的环境下,特定的条件下,我們曾经辉煌,但也不能因为过去的辉煌,忘记了我们的发展。”
在高院士展示的图表中,我们看到,中国英文科技期刊没有取得应有的学术出版地位。我们对科技的高投入改变了世界科技期刊出版格局,然而中国SCI期刊整体上在这次格局变化中没有利用本土优势服务于新兴市场,错失取得世界科技期刊市场应有份额的宝贵机会。中国研发投入与发表SCI论文数量呈同步增长,中文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数量呈下降趋势。“这都是事实,这就是我们目前所面临的一些问题,所以中文期刊的发展,明显的跟我们目前的科技发展不匹配。”目前我国有科技期刊5000余种,在数量上可称为科技期刊大国,但远不能称为科技期刊强国。此外,我国中文科技期刊的服务能力与科技工作者的期待不相匹配。我国学者发表到国外期刊的文章数量占到了我国总发文量的75%以上。“这就是我给大家说的中文期刊发展面临很大的压力。”
中国科技期刊该如何发展
为探索中文期刊的发展道路,高院士主编的《科学通报》做出了一系列的努力。“我现在就说我们科技期刊差距在哪,如何落实。先开动脑筋,不光是解决卡脖子问题,还要解决卡脑袋问题。别没事把自己的脑子卡住,连想都不敢想。如果你想都不敢想,问题就出来了。我讲的卡脑袋问题涉及到两个层面,一是科学或者技术发展到了人类认知的天花板。第二个层面是别人想到我们没想到。今天我们期刊发展,如果还不开动脑筋,还卡着脑袋,最后还是竞争不过施普林格。出版界、科技界、编辑界我们都要有这个思想,我们承担的历史责任告诉我们要开动脑筋。”
高福院士曾针对中文科技期刊的发展组织过一次调研,该调查显示, 80%多的科研人员认为改变过分倚重SCI的科技评价导向是振兴中文期刊的重要举措。此外,科研人员对中文期刊现状表达忧虑,对中文期刊发展现状满意率仅有7.1%。81.6%的人认为由于评价导向原因,选择发表英文而非中文论文。
对期刊从业者的调查则显示,他们主要关注的问题是中文期刊的现状以及科技评价导向和科技期刊管理体系。对此,高院士表示:“管理体系是一个重大问题。我们的调查问卷反映的民意:一、中文科技期刊不可或缺,应受到高度重视。中国不能失去中文科技期刊,就如西方不能没有英文科技期刊!二、中文科技期刊发展挑战与机遇并存。中文科技期刊面对外界环境条件的变化,要解放思想、调整思路,积极有效地采取应对措施,从定位、经营、管理、服务内容、服务水平等多个方面主动寻找不足、主动对标国家需求,才能找到未来发展的‘蓝海’。期刊发展在‘求变’的同时,也要不忘初心,讲好中国的科学故事。三、科技界对中文科技期刊发展充满信心。问卷受到了科技界的广泛关注和积极回应,并且在回答是否愿意创办中文科技期刊或者为其工作方面,得到的回答大部分也是积极的。‘既恨之,更爱之’真实反映了科技界对中文科技期刊的态度。” 中国科技期刊曾经的辉煌有目共睹,高院士所参与的调查也充分反映了科技界各从业人员对振兴我国科技期刊事业发展的迫切愿望。此时最重要的一个问题是,我们究竟应该怎么做?在这方面,高院士再次向与会人员展示了科学家在严谨治学与研究之外的可爱。“问题到最后,还是要归结为——我是谁,我的初心是什么,我的使命是什么。大家在网上曾经看到过这样一个照片,一只猫在水潭边观察自己的倒影。如果它把自己照成老鼠,那是妄自菲薄。就好像我们一些人说,我们中国不行,中国期刊别干了,这叫妄自菲薄。然而如果这只猫把自己照成老虎,那也是不行的。有些同志总说关城墙,我们自己玩,这也不行,这是妄自尊大。认清自己非常重要,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照完了,你知道自己是谁。如果不能保持清醒的头脑,我们就会出问题。头脑清醒了,也要睁开眼睛看世界。不能做井底之蛙。所以科技期刊,要想做到世界前端,建设科技强国,期刊要匹配。好的期刊,要是科學家交流的平台,也是编辑们交流的地方。此外,还要宣传科技政策,也有科普职能,让公众支持我们。”
科技期刊与科技强国是相辅相成的。科技期刊是实现科技话语权的重要载体,也是全球科技智力体系的重要工具。通过科技期刊进行议题设置是引导科技发展方向的关键要素,尤其是在基础科学和原始创新领域。五大发展理念之首的“创新”发展,首先需要科技信息的广泛传播和有效传播,在推进经济向高质量发展转型中,科技期刊将承担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科技期刊既是中国由科技大国迈向科技强国的标志,也是途径。
高福院士建议,建设一流科技期刊,首先要融入世界一流科技期刊体系中。跟国际接轨,要变成世界冠军,就一定要到世界舞台上比赛,而且因为现在英语成为了科学家交流的主要用语,在办好中文期刊的同时,也必须要把英文期刊搞好,否则的话,还是没办法和国际接轨。英文期刊办好了,反过来也会促进中文期刊的发展。
“我们一定建设一支专业化的编辑队伍。而且既然中英文并进,所以一定要同质等效。我也呼吁,首先要明确定位,明确中英文科技期刊的不同定位、服务对象、使命、功能和作用。二是分类评价,坚持‘同质等效’,根据上述定位、服务对象的不同,建立一种理性、科学和指标多元化的科研评价与期刊评价体系。三是融合发展,统筹中英文期刊的各类出版资源专家资源、编辑和内容资源等。四是创新发展,中文期刊的经营管理需要尽快主动向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出版机构看齐,提升出版和传播能力。”
报告的最后,高福院士充满信心的指出,“用期刊鼓舞科技界,指日可待!”
“献丑了,我不是专业编辑,编辑知识为零,但有时候需要换个角度来看问题。今天我以一个外行人的角度来谈一谈建设中英文兼顾的科技期刊。”报告伊始,风度翩翩的高院士便以其幽默诙谐的开场白引发了会场的一片欢笑声。
作为世界知名科学家,高福院士不仅在专业领域内埋头深耕,取得了一项又一项享誉国际的科研成就,还多次以《科学通报》主编的身份,为推动中国优秀科技期刊的发展而四处奔走。此次,高福院士再次以《建设中英文兼顾的世界一流科技期刊体系》为报告题目,从四个方面总结了办好办强属于我国自己的优秀科技期刊的重要性,为我国科技期刊的发展献计献策。
中国科技期刊发展的困境由来已久,自改革开放以来,国际期刊的涌入曾引起部分期刊人的忧虑,认为这是狼来了。对此,高院士表示,在国际化、全球化发展的大环境下,我们首先要思考一个永恒的哲学问题——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
“中国人民在这里繁衍了几千年,我们有自己的科学体系。更为重要的是,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们的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科技、社会进步到今天,大家正是享受着改革开放的红利。而国际期刊不是狼来了,相反地,我们要融入国际社会,和国际社会一起发展。那么为什么要办属于我们自己的科技期刊呢?首先,是政治指导。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关于全面加强基础研究的若干意见》也提出,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重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而科技期刊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一个载体,是积聚前沿、尖端科技信息与文献资源的主要平台。科技期刊的发展,对于服务创新型国家建设,维护国家科技信息安全,提高科研人员在国际同行中的学术影响力,提升科技文化国际交流的话语权以及推动中国科技出版产业转型升级,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科技期刊是科学家们交流的平台。习总书记讲,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我们要把争夺国际科技创新话语权和知识产权的主动性牢牢把握在自己手中。与其让科学家举牌子在外面‘闹腾’,不如给他们一个平台,让他们互相‘对抗’,让他们辩,真理越辩越明,辩多了,最后大家就能达成共识,社会发展社会进步靠的是什么,靠的是社会共识,一个社会没有共识,老走弯路。由此我的第一个结论就是:我们得办自己的期刊。在此,我也向大家提出一个问题,中国是不是已经到了能够承载接受科学中心转移的时候,虽然有关科学中心的转移与否还存在很大的争议,但我们今天讨论的是,我们准备好了吗?”
中国期刊发展的困境和现状
1972年,《吴医汇讲》的创刊,标志着中国科技期刊的发展正式拉开了序幕,而新中国成立后,科技期刊也随之迎来了崭新的发展局面。“尽管我们历史上1792年就有了(科技期刊),但一直断断续续。说一点我的专业,我在政协会议上呼吁,要把疫苗打好,不要不相信我们生产的疫苗,在座各位不都是打我们国家生产的疫苗长大的。讲到疫苗,我们中国人可以骄傲地说,我们从汉代就打疫苗了,不过我们不善于总结开发。中国人善于什么?实践。”高福说,“中文期刊并非没有发表过很好的文章。以《科学通报》为例,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的成果、陈景润对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等等就发表在这里。在历史特定的环境下,特定的条件下,我們曾经辉煌,但也不能因为过去的辉煌,忘记了我们的发展。”
在高院士展示的图表中,我们看到,中国英文科技期刊没有取得应有的学术出版地位。我们对科技的高投入改变了世界科技期刊出版格局,然而中国SCI期刊整体上在这次格局变化中没有利用本土优势服务于新兴市场,错失取得世界科技期刊市场应有份额的宝贵机会。中国研发投入与发表SCI论文数量呈同步增长,中文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数量呈下降趋势。“这都是事实,这就是我们目前所面临的一些问题,所以中文期刊的发展,明显的跟我们目前的科技发展不匹配。”目前我国有科技期刊5000余种,在数量上可称为科技期刊大国,但远不能称为科技期刊强国。此外,我国中文科技期刊的服务能力与科技工作者的期待不相匹配。我国学者发表到国外期刊的文章数量占到了我国总发文量的75%以上。“这就是我给大家说的中文期刊发展面临很大的压力。”
中国科技期刊该如何发展
为探索中文期刊的发展道路,高院士主编的《科学通报》做出了一系列的努力。“我现在就说我们科技期刊差距在哪,如何落实。先开动脑筋,不光是解决卡脖子问题,还要解决卡脑袋问题。别没事把自己的脑子卡住,连想都不敢想。如果你想都不敢想,问题就出来了。我讲的卡脑袋问题涉及到两个层面,一是科学或者技术发展到了人类认知的天花板。第二个层面是别人想到我们没想到。今天我们期刊发展,如果还不开动脑筋,还卡着脑袋,最后还是竞争不过施普林格。出版界、科技界、编辑界我们都要有这个思想,我们承担的历史责任告诉我们要开动脑筋。”
高福院士曾针对中文科技期刊的发展组织过一次调研,该调查显示, 80%多的科研人员认为改变过分倚重SCI的科技评价导向是振兴中文期刊的重要举措。此外,科研人员对中文期刊现状表达忧虑,对中文期刊发展现状满意率仅有7.1%。81.6%的人认为由于评价导向原因,选择发表英文而非中文论文。
对期刊从业者的调查则显示,他们主要关注的问题是中文期刊的现状以及科技评价导向和科技期刊管理体系。对此,高院士表示:“管理体系是一个重大问题。我们的调查问卷反映的民意:一、中文科技期刊不可或缺,应受到高度重视。中国不能失去中文科技期刊,就如西方不能没有英文科技期刊!二、中文科技期刊发展挑战与机遇并存。中文科技期刊面对外界环境条件的变化,要解放思想、调整思路,积极有效地采取应对措施,从定位、经营、管理、服务内容、服务水平等多个方面主动寻找不足、主动对标国家需求,才能找到未来发展的‘蓝海’。期刊发展在‘求变’的同时,也要不忘初心,讲好中国的科学故事。三、科技界对中文科技期刊发展充满信心。问卷受到了科技界的广泛关注和积极回应,并且在回答是否愿意创办中文科技期刊或者为其工作方面,得到的回答大部分也是积极的。‘既恨之,更爱之’真实反映了科技界对中文科技期刊的态度。” 中国科技期刊曾经的辉煌有目共睹,高院士所参与的调查也充分反映了科技界各从业人员对振兴我国科技期刊事业发展的迫切愿望。此时最重要的一个问题是,我们究竟应该怎么做?在这方面,高院士再次向与会人员展示了科学家在严谨治学与研究之外的可爱。“问题到最后,还是要归结为——我是谁,我的初心是什么,我的使命是什么。大家在网上曾经看到过这样一个照片,一只猫在水潭边观察自己的倒影。如果它把自己照成老鼠,那是妄自菲薄。就好像我们一些人说,我们中国不行,中国期刊别干了,这叫妄自菲薄。然而如果这只猫把自己照成老虎,那也是不行的。有些同志总说关城墙,我们自己玩,这也不行,这是妄自尊大。认清自己非常重要,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照完了,你知道自己是谁。如果不能保持清醒的头脑,我们就会出问题。头脑清醒了,也要睁开眼睛看世界。不能做井底之蛙。所以科技期刊,要想做到世界前端,建设科技强国,期刊要匹配。好的期刊,要是科學家交流的平台,也是编辑们交流的地方。此外,还要宣传科技政策,也有科普职能,让公众支持我们。”
科技期刊与科技强国是相辅相成的。科技期刊是实现科技话语权的重要载体,也是全球科技智力体系的重要工具。通过科技期刊进行议题设置是引导科技发展方向的关键要素,尤其是在基础科学和原始创新领域。五大发展理念之首的“创新”发展,首先需要科技信息的广泛传播和有效传播,在推进经济向高质量发展转型中,科技期刊将承担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科技期刊既是中国由科技大国迈向科技强国的标志,也是途径。
高福院士建议,建设一流科技期刊,首先要融入世界一流科技期刊体系中。跟国际接轨,要变成世界冠军,就一定要到世界舞台上比赛,而且因为现在英语成为了科学家交流的主要用语,在办好中文期刊的同时,也必须要把英文期刊搞好,否则的话,还是没办法和国际接轨。英文期刊办好了,反过来也会促进中文期刊的发展。
“我们一定建设一支专业化的编辑队伍。而且既然中英文并进,所以一定要同质等效。我也呼吁,首先要明确定位,明确中英文科技期刊的不同定位、服务对象、使命、功能和作用。二是分类评价,坚持‘同质等效’,根据上述定位、服务对象的不同,建立一种理性、科学和指标多元化的科研评价与期刊评价体系。三是融合发展,统筹中英文期刊的各类出版资源专家资源、编辑和内容资源等。四是创新发展,中文期刊的经营管理需要尽快主动向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出版机构看齐,提升出版和传播能力。”
报告的最后,高福院士充满信心的指出,“用期刊鼓舞科技界,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