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癫痫药物诱发攻击行为的研究进展

来源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yezi4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抗癫痫药物能有效控制患者癫痫发作,对癫痫患者益处很多,但也存在多种药品不良反应,攻击行为就是其中一种。正确识别并处理抗癫痫药物引起的攻击行为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围绕抗癫痫药物引发攻击行为的临床特点、易感因素及机制综述如下。

其他文献
目的比较自体富血小板血浆(PRP)皮内注射和微针疗法治疗面部痤疮瘢痕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南京市第二医院整形外科面部痤疮瘢痕患者32例,男18例,女14例,年龄20~35岁。采用自身半脸对照分为A、B两个部位。每个部位再分为两组,A1组微针+PRP, A2组微针+生理盐水,B1组皮内注射PRP,B2组皮内注射生理盐水。每28天治疗1次,3次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6个月
目的探讨前锯肌瓣联合两步法修复乳房外侧畸形的临床意义。方法2015年9月至2017年8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乳房修复重建外科对6例女性患者(年龄35~49岁,平均42岁)应用两步法硅凝胶乳房假体置换扩张器再造乳房,术后出现外侧乳房假体轮廓暴露和透光,用部分前锯肌瓣翻转进行乳房畸形的修复术。随访2~25个月,中位时间12个月。结果术后6例患者切口全部一期愈合,未出现感染、血肿、血清肿、切口裂开
目的建立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预后预测量表并初步评价其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甘肃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自2017年10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202例接受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的差值为标准评价发病后14 d预后并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影响急性脑梗
颅内侧支循环能代偿性改善缺血性脑卒中后的脑血流、保护缺血区神经元,为再灌注治疗提供宝贵的时间,与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随着急性期再灌注治疗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和发展,亟须建立个体化评估侧支循环的方案以指导临床决策。目前,基于多模式影像学评估的侧支循环可更快捷有效地为临床个体化诊断和精准治疗提供指导依据,从而提高患者的临床预后。笔者现围绕近年来基于多模式影像学评估的侧支循环与缺血性脑卒中预后的相关性研究进
目的探讨影响脑海绵状血管畸形(CCM)患者术后肺炎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自2010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151例CCM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术后肺炎将患者分为术后肺炎组(n=11)和术后无肺炎组(n=140)。采用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筛选影响CCM患者术后肺炎发生的相关因素及评估相关因素对术后肺炎的
近年来,随着影像学技术及材料科学的发展,颅内动脉瘤的介入治疗发展迅速,但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动脉瘤仍是治疗的难点之一。本文围绕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动脉瘤的治疗适应证、手术夹闭及血管内栓塞治疗的现状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合并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亚甲减)患者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与炎性因子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水平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自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老年医学科及神经内科的20例单纯亚甲减患者(亚甲减组)、30例单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缺血性脑卒中组)、30例缺血
脑深部电刺激术(DBS)是治疗帕金森病(PD)的主要手术方式,丘脑底核(STN)是该术式常用的手术靶点。利用影像学技术准确地将电极定位在STN是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本文现围绕不同MRI序列在STN显影中的优缺点综述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