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数学教学的目的观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peil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提出问题
  新时期国家各级教育教学机构非常重视重视教育教学的改革,特别是越来越重视启发式教学和讨论式教学的实践,但是,我们深知,我们自己在具体实施教学改革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步入下面一些误区:
  1、在实施启发式或讨论式教学的过程中,简单地认为启发式教学仅仅是通过一问一答的方式体现出来的,而不问不答的话,就必定是注入式教学,于是乎,就出现整堂课在一问一答的过程中,把许多本来应该达到理解水平的内容,降为填空式的问答,从而使整堂课的要求,下降为记忆水平。
  2、在引导学生探索问题的过程中,要么过分地强调了老师的主导作用,导致出现了许多让学生探究问题的课,"表面上象是在探索,实际上却是在讲解"。要么在教学中忘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课堂上把问题展开了却收不回来,使整堂课的目的性不强。
  3、我们在写教案时,一般都不会忘记写上知识、能力、情感等方面的目标,但从效果上来看,写这些东西,似乎仅仅是为给别人看的,而自己并没有真正想让它们来指导整堂课,也没有认真地考虑过如何去实现这些目标......
  简单地说,我们现在的数学课还基本上停留在让学生接受的基础上,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许多数学教师还在不知不觉地把自己置身于一个绝对权威的位置,在课堂上要么实施的是斥责教育,要么实施的是告诉教育,这样做的结果是,一节课下来,我们除了留给学生一些结论性的、操作层面的知识外,似乎对学生的进一步发展帮助不大。这种不关注学生发展的教学是教学的本位主义。严重地说,我们在数学教学实践中,在面对究竟什么样的教学目的才有助于学生的发展问题时,我们似乎迷失了方向!
  如果明白了这一点的话,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会步入结论教学的误区,为什么我们教出来的学生不会举一反三,不具备独自去发现、探索并解决问题。现在,许多老师都不愿被人讲自己的教学过程中用的是"满堂灌",其实本人认为"满堂灌"没有什么不好,关键是看你满堂灌的是什么内容!一堂课上得好不好,关键在于教师本人是怀着什么样的教学目的来上课。那么,目前我们的数学教学目的观到底是什么呢?
  二、数学教师的数学教学目的观可以说是一种"微观"的、甚至是模糊而抽象的教学目的观
  在过去这这些年中,由于高考"指挥棒"的作用,使我们越来越关注学生做一些模式化的题目,尽管在大纲中也强调了要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推理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笔者认为,这四个目标,似乎面太窄了一些,同时不少教师对什么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理解也显得比较模糊,这也就导致了我们的教学与实践的脱节,并且也造成我们的学生能力的单一化,国际数学委员会秘书长Mogens Niss曾经列出关于理想的数学教师的三个公理和十二个特征,其中指出,数学教师要拥有他们的学生被动拥有的那些能力,应为数学教育的发展作好准备。所以,当我们的学生所表现出来的能力不能如人所愿的话,不能责备学生,要怪只能怪我们自己数学教学目的落伍了,或者是我们的数学教学目的不那么明确。那么,我们应该拥有什么样的数学教学目的观呢?
  三、一门学科,它的最主要的教学目的应该是培养学生的学科素质,而培养学生数学素质,应成为我们数学教学最根本的目的
  什么是数学素质呢?国外的一些观点认为,良好的数学素质应具有良好的数学意识、较强的问题解决能力、优秀的思维品质与合理的思维习惯、还有能初步运用简约、准确的语言的能力。简单地说,数学素质包括数学意识、问题解决、逻辑推理和信息交流四个部分。到这里,只要稍稍思考一下,我们会发现,过去在我们的数学教学中,除了在逻辑推理方面比较重视外,而对于数学意识、问题解决和信息交流方面却是相当忽视的。
  下面以立体几何中《棱柱的概念和性质》一课教学过程为例,想想我们平时是如何处理这部分内容的:对于棱柱概念的教学,我们一般是先给出定义,接下来加以解释,最后是通过练习来巩固。而对于棱柱性质的教学,一般是先直接给出结论,接下来着重加以推证,最后通过应用来强化性质的掌握,这样处理教材,明显带有重结论、轻过程的痕迹,即使是重视过程,也是仅仅是重视演绎推理的过程。笔者认为,这样处理教材的好处是,学生可以在较短的时间里弄清楚什么是棱柱,什么是棱柱的性质,但是除此之外,我们还留给学生其他什么东西吗?似乎没有。并且这些没有让学生本人去感受过发生发展过程的知识,似乎学生掌握得也并不牢固--我们不是经常感叹:为什么学生总是记不住自己已经提醒过应该记住的知识?如果我们处理教材时,若能紧紧围绕着数学素质的四个方面进行,是否效果会好一些呢?
  1、在揭示课题两个环节中,如果我们能以实例引入课题,并让学生去感悟通过理想化的逻辑建构,把现实原型转化为数学模型的过程,无疑会起到培养学生数学意识的作用。
  2、在概念的形成环节中,若能遵循直观性原则、理解性原则、反面性原则以及应用性原则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棱柱的概念,自然会让学生感悟到学习几何体的方法(本节课对学生来说,是第一次系统地分类学习几何体)为后续内容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并且通过让学生观察比较--归纳概括--揭示本质--巩固反馈来充分暴露概念的再创造过程,同时还让学生表述出自己的结论,这样做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归纳概括能力以及思维的批判性品质。
  可以这样说,过去我们只重视结论的目的,使我们的数学教学,白白浪费了许多本可以全面培养学生数学素质的机会!
  3、在巩固反馈、小结环节,我们可以培养学生识别图形的能力,也可以设置条件开放的问题,来培养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
  综述:原来简单的一节概念课,也有这么多机会去培养学生的数学素质。其实,在我们的数学教学中,只要教师们自己真正意识到数学教学最重要的教学目的就是去培养学生的数学素质,那么数学教学课就会生动,有趣,深深的吸引住学生们,提高教学成效和数学成绩。
  
  参考文献:
  【1】张奠宙:《数学素质教育设计(草案)》,《数学教学研究导论》
  【2】徐华《教育理论与实践》
  【3】Mogens Niss:《论数学教师的培养》
其他文献
众所周知,十相乘法在数学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在初中的因式分解中,方程求解中都离不开十字相乘法。在初中的数学教学中,因式分解只学习了提公式法和应用公式法。  即:①  ②或  等类型的题目,但在我们的因式分解中还远远不止这些题目,如: 对于这个非常简单的式子进行因式分解,它不在我们所学范围之内,哪它不能因式分解吗?给出的回答是不,它能进行因式分解,那就是用十字相乘法。下面用具体实例来说明十字相乘法
期刊
本文系统地对研究型大学本科教学管理体系进行了阐述,即针对人才培养目标体系、教学管理组织体系、本科课程体系、教学评估体系等关涉研究型大学本科教学的重要管理环节展开研
期刊
【摘要】本文结合新课程改革与教学实际,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愿望和引发学生再探究的拓展学习三个方面,谈谈发挥学生主体性教学模式的实践运用。  【关键词】主体参与 主体地位 探究  新课程改革虽已实行多年,但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仍没有得到根本性地改变,学生的主体地位未得到充分体现,他们参与学习的态度、广度、深度还存在不少的问题。要改变这种状况,就要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本
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和老年群体高龄化趋势的加剧,社会和家庭的养老负担越来越重,特别是传统的子女养老方式已经愈发地不适应当前的工作生活节奏,养老服务成为一个备受社会
期刊
在浩大的数学知识海洋之中,有许多的技巧和奥秘,你可以把它看成是有趣的数字游戏,置身其中你会发现由无限的数字组成的知识海洋是那样的美妙有趣,去追寻和发现它的规律,你会被它深深地吸引并能感到巨大的成就感。  初三数学,重点放在对以前所学的知识点的回顾和复习,特点就是知识内容多,涉及面广,许多学生感到茫然,不知该如何下手,其前面说过,数学,其实不难,重点在于掌握它的规律和解题思路,你真的可以把它当成一个
期刊
[提要] "参与教学"能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它能极大程度地发挥学生的潜能,对促进学生的智能发展,提高教学质量具有很大作用。笔者根据自己的实践,谈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怎样实施"参与教学": 一、鼓励学生大胆"参与教学";二、教师的"讲"要少而精,多给学生"参与"的机会;三、实行分类分层教学,让每个学生都能实施"参与";四、打破传统的师生观念,让学生当当"先生"。  [关键词]参与教学 初中数学
摘要:课堂教学目标的完成对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数学课堂教学目标的制定,要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通过体现新课程观念、教学目标设定的依据、遵循的原则,论述了新课程理念下如何确定数学课堂教学目标。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整节课的灵魂,它既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的归宿,还是教育者达成有效教学的基本保障。教学目标是教师设计课堂教学内容和流程的依据,它明示了
随着经济的发展,国有企业也在不断的发展,对资产进行产权划分以及管理体系的完善,都在往科学合理的发展方向走.国有资产与整个国家的经济体制都有重要的关系.因此在具体的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