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抽象为具体可感

来源 :语文世界(高中版 )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imn19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比喻,被称为语言艺术之花,精彩的比喻句能为全文增色,有助于说理和描写。曹禺先生在创作中就特别擅长于运用“打比方”的修辞手法。他能将抽象的、难以表达的、不易为读者所把握的人物的内心世界——“爱与恨、喜与悲……”外化为具体可感的事物或行为。请看《雷雨》中一段话。
  “她会爱你如一只饿了三天的狗咬着它最喜欢的骨头,她恨起你来也会像只恶狗狺狺地,不,多不声不响地恨恨地吃了你的。”
  这句话是繁漪出场时,曹禺对其所作的描述。打这个比方虽不高雅,但却恰如其分地表现了繁漪的“爱与恨”。繁漪是《雷雨》中最独特,最耀眼的人物,这个女人有火炽的热情,一颗强悍的心,但却生活在一个呼吸不着一口自由空气的环境中,渐渐地被磨成了石头样的死人。然而一旦有爱降临到她的头上,这个心灵趋于死亡的女人所爆发出的能量却是相当惊人的。她牢牢地抓住了她的所爱,如同一只饿了三天的狗紧紧咬着它最喜欢的骨头,任你怎么敲打也不会有丝毫的松动。我们可以想象一只饿了三天的狗见着骨头时是怎样的欣喜,以及它誓死享受这块骨头时的决心又是如何的坚定。繁漪便是这样的心态。面对决意逃脱的周萍,她自然百般阻挠。于是她对周萍威胁、许诺乃至哀求,最后到了绝望,完成了她“恶狗”形象的塑造。
  精彩的作文中不能没有比喻,但是我们又不能为比喻而去造比喻。一般而言,比喻的生成应该是作者在描述复杂事物或抽象事物时,几无可描述之词时的外援。用比喻必须注意以下三点。
  1.喻体要贴切、准确。一方面是指客体与主体之间确有共同之点──或者某方面的外部特征、形态类似,或者某一内部特征相仿;另一方面是指主体与客体之间的情味、色彩必须协调,如上文中曹禺在刻画繁漪时所造的比喻就极为准确。反之,违背了以上的原则,就是不恰当的比喻。比如:出现在我面前的,是一位娇小的姑娘,胖乎乎的、圆圆的脸庞,一头短发瀑布似的向后梳着,听说要采访她,羞得满脸通红。此句中娇小的姑娘怎么会有一头瀑布似的短发呢?
  2.喻体要创新。那些招之即来的比喻,往往也是最缺乏光彩的。只有那些生动贴切、想象新奇,发人所未发,给人以联想的比喻,才是成功的,有表现力的。在《雷雨》中曹禺为了形象地描述周萍背着父亲与后母乱伦后因恐惧而自责时的心态时,他这样写道“他觉得这样是卑鄙的,像老鼠在狮子睡着的时候偷咬一口的行为”。周萍把自己的行为定义为“卑鄙”,定义为“不光明正大”,这源于国人瞧不起使用暗箭伤人的民族心理。就像一只老鼠,明明不是狮子的对手,可它却偏偏要在狮子睡着的时候偷偷上前咬一口以发泄自我,这只能引来其他动物的讥笑并被视为卑鄙。此时的周萍正陷于深深地自责中,他认为,自己的行为与趁着狮子熟睡偷咬一口的老鼠无异,于是他要悬崖勒马。一只老鼠帮我们理解了周萍。
  3.喻体创新的前提是要通俗、形象。一般地说,总是用形象的事物来比喻生疏的事物,用具体的事物来比喻抽象的事物,用浅显的道理来比喻深奥的道理。如:“我对《雷雨》的了解只是有如母亲抚慰自己的婴儿那样单纯的喜悦。”“我爱着《雷雨》如欢喜在溶冰后的春天,看一个活泼泼的孩子在日光下跳跃。”这里,曹禺先生用了两个通俗的比方来表达自己对作品《雷雨》的热爱之情。母亲抚慰婴儿时流露的喜悦,那是人类的共性;活泼泼的孩子在溶冰后春天的日光下跳跃,这是生命力的象征,是希望之所在。这两个比方截取了生活中两幅美好的画面,既引发了读者无限的遐想,又形象生动地表达了作者对《雷雨》的执著之情。
  但是,如果故意标新立异,也常常造成比拟不伦,弄巧成拙,下面就是这样的例子:“这篇文章的结构十分严密,就像神经节和神经网的关系一样。”以令人难以想象也无法理解的现象作喻体,也就丧失了比喻的意义。
  毋庸置疑,比喻能够直接透射出作者的想象力、情感力、感悟力、审美力、形象思维能力,以及批判思维和创造思维能力……那么怎样才能提高自己运用比喻的能力,造出精妙的佳句呢?笔者建议同学们一定要多读中国古典诗歌,丰富“比喻”的生活之源。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中国的诗歌更是有着“比”的传统,从流传下来的古代作品,尤其是古代诗歌看,“比喻”的使用可谓新颖巧妙,丰富多样。“霜叶红于二月花”给人鲜明的视觉感受;“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蕴藉着送别的深厚情谊;“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让人在融融的暖意中感到雪的皎洁、鲜润、明丽和灵动;“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国心”以物喻人,使羁旅之悲,思乡之情氤氤氲氲;“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对人生乐观的感悟等等。以上例子仅仅是我国古代诗歌“比”的沧海一粟。这些“比喻”句之所以千古传颂不衰,一方面在于其新颖独特的艺术性,另一方面因为它们是作者“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缘故,凝聚着作者的爱憎、感悟和思索。同学们通过阅读学习这些典范的比喻,就能根除作文语言苍白、生硬、艰涩的弊病,丰富比喻的生活之源,使自己作文的“半亩方塘”映射出极富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天光云影”。
其他文献
作家简介  多丽丝·莱辛(Doris Lessing),1919年10月22日出生在伊朗,父母都是英国人。6岁时,随父母移居津巴布韦,13岁时因患眼疾被迫辍学回家,从此便开始顽强地自学成长。16岁时便去电话公司做接线员,以后又做过打字员和秘书。她在晚年的回忆中把自己在非洲的生活经历称作“一生中最大的幸运”,因为这段经历为她提供了一般英国中产阶级姑娘所无法获得的生活体验,也为她日后的创作积累了原始的
期刊
A——Acknowledgment(感激)   感谢生活赐予你的一切。  B——Belief(信念)  做每一件事要有坚定的信念。  C——Confidence(信心)  对自己充满自信心。  D——Dream(梦想)  有空不妨做做白日梦。  E——Empathy(心灵相通)  站在对方的立场上为对方想想。  F——Fun(乐趣)  享受现有的一切。  G——Give(给予)  将你所能给予的都
期刊
在下列各组词语中的括号内填上恰当的字。  第一组(此组词语的字形由于和其他字的读音相近而容易导致误写)  1.()声叹气2.()营扎寨  3.按()就班4.按()索骥  5.卑躬()膝6.毕()毕敬  7.变()莫测8.鞭辟入()  9.变本加()10.别出()裁  11.兵()马乱12.并驾齐()  13.并行不()14.拨乱()正  15.不()思索16.不()人情  17.不()子孙18.(
期刊
作者简介    加西亚·马尔克斯,生于1928年,哥伦比亚作家。重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百年孤独》《霍乱时期的爱情》,中篇小说《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一桩事先张扬的凶杀案》,短篇小说《巨翅老人》《格朗德大娘的葬礼》等,其作品的主要特色是幻想与现实巧妙结合,以此来反映社会现实生活,审视人生和世界。 1982年马尔克斯获诺贝尔文学奖和哥伦比亚语言科学院名誉院士称号。  诺贝尔文学奖授奖辞指出,他的著作是
期刊
创意话题    (上海卷高考作文)  近年来,在课堂教学之外,以下现象也大量进入我们的视野,请看一组社会广角镜:   镜头一:  武侠小说风靡了几代读者,其实以侠为人格理想,是一种由来已久的精神传统;言情小说则往往将花样年华与感伤情感交织在一起,这都是作品吸引众多青少年读者的原因。   镜头二:  中学时代《同桌的你》流行歌曲,唱出了莘莘学子的生活,幼稚与成熟,青春与成长,追求与迷茫,是一种难解的
期刊
【原词】    我多想唱  (徐楠、尚纪元、齐山源作词谷建芬作曲)    我想唱歌可是不敢唱,小声哼哼还得东张西望。高三啦还有闲情唱,妈妈听了准会这么讲。高三成天的闷声不响,难道这样才是考上大学的模样,可这压抑的心情多悲伤,凭这怎么能把大学考上。生活需要七色阳光,年轻人就要放声歌唱。妈妈妈妈呀你可知道,锁上链子的嗓子多么痒。  我想唱歌可不能唱,还有许多复习题还没做。努力吧准备考重点,老师每天都要
期刊
朗读是语文学习中重要的一环。新课程标准中要求“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恰当机敏地进行口语交际”,还明确规定了古诗文背诵篇目,这都说明了朗读训练在高中语文学习中的重要性。  朗读,顾名思义就是用响亮的声音把语言文字念出来,它是一种言志传神、负载丰富思想感情的口语表达艺术。一篇课文,通过朗读、体味文章的精义妙理,体味作者的神思妙笔。   例如朗读鲁迅《药》描写康大叔突然闯进华老栓的茶馆时所嚷的一段话:“
期刊
故事新编这一文学样式取材广泛:或钩沉历史掌故、或挖掘神话传说、或锁定民间故事、或搜索文学名著……亦真亦假,亦古亦今,文章既脱胎于原作又不拘泥于原作,“旧瓶装新酒”,反映新话题,折射大道理,挥洒自如,点染成篇。近年来,故事新编作为一种传统的文学样式在高考作文中焕发出了新的活力——以其超越古今的大胆想象、幽默诙谐的夸张手法、丰厚扎实的文学底蕴赢得了师生的垂青。  但是,故事新编如果写得不好,容易被视为
期刊
这是最后一门课程考试,也是他最拿不准的一科。  “考试时间还剩下15分钟,请考生抓紧答题。”  很圆润的声音,像水汪汪的葡萄从干涩的喉间滑落。这是他平生见到的最可亲的监考老师,他知道她一定会认识他,读小学时,她教过他语文,他特喜欢她的课,喜欢那温婉的话语。  最后一道综合题,他冥思苦想,无从下手。这道题共20分,他清楚地知道失去它,将意味着什么。  进考场前,妈妈在耳边叮咛:“孩子,冷静点,你已经
期刊
新年新气象。这一次,估计小明他爸也是风风火火头一回,颇有点“老将出马”的味道。也许是小明希望“梦想照进现实”的愿望“作古”,让小明他爸觉得怪对不住儿子的,毛主席他老人家不是说:人活着总需要一点精神。小明他爸决定改变蹬三轮的现状,“重出江湖”(搞半天原来蹬三轮不算在江湖漂呀),带领全家四口奔小康了。确实,时代在变,我们追求幸福的愿望没有变,眼看着猪八戒比唐僧都越来越吃香,男人不对自己狠一点能行吗?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