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和无训练经历者跳深时的动力学特征分析

来源 :硅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lly2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过对两组不同训练经历受试者在不同高度跳深练习中所表现出的动力学特征进行测试,结果表明:有训练经历受试者缓冲结束时刻力值与跳深下落高度呈正相关关系;无训练经历者在跳深第四高度缓冲结束时刻力值存在着一个极值,此极值的大小与受试者的下肢力量即缓冲与蹬伸能力有关;两组受试者跳深垂直冲击力曲线表现为与其下肢快速力量和训练水平相适应的曲线形式。
  [关键词]跳深 动力学特征 不同训练经历
  中图分类号:G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08)0820104-01
  
  跳深作为一种发展下肢爆发力有效的方法,目前研究对象比较集中于高水平运动员之间,对中初级运动员和普通人群跳深训练的研究目前还很少有报道。本次研究以运动生物力学的方法,对初中级运动员和未经过系统训练的大学生在不同高度下跳深练习所表现出的动力学特征进行比较分析,从理论上扩充对跳深训练手段的再认识,用量化指标为中初级教练员在该训练中运用合理的训练负荷,采用正确的训练方法来指导运动训练实践,发展下肢爆发力,预防运动伤害事故提供了理论依据。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与测试对象
  从西安体育学院体育系、运动系田径专修班中选取训练年限3-5年,运动等级均为二级的运动员和西安体育学院人文学院学生中选取无系统训练经历大学生各8人,共16人(下肢无骨折等伤病史),年龄为22-24岁,均为男性。本文中无训练经历者受试者是指没有受过系统体育训练的非体育教育与运动训练专业的在校大学生。以下为研究方便用“A组”来代表。有训练经历者受试者是指体育院校的体育教育与运动训练专业的在校大学生,以下用“B组”来代表。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通过计算机检索和手工查阅文献、中国期刊网和本校图书馆收集、整理1994-2005年有关超等长训练和跳深的运动生物力学研究的文献和资料,确定完成本论文所需要的动力学指标。
  2.专家访谈法。通过走访该院田径教研室及该院运动生物力学教研室的老师及专家10余人,广泛收集了专家的意见及建议,从而确定实验思路,完成论文思路。
  3.测试法:(1)测试仪器。JVC摄像机、Kistler 三维测力平台各一台,辅助设备:各高度跳台、测力台与摄像机同步器等。(2)测试方法。平面定机摄像:定点使用一台高速摄像机同步拍摄受试者从各高度跳台下落至三维测力台面到蹬离台面完整的跳深动作。主光轴与运动方向垂直,从受试者右侧12 m处以120f/s拍摄频率进行定点拍摄镜头高度为1.20m,以获得平面分析影像。
  三维测力:用一块测力台测量,采样时间30f/s,采样频率为500HZ,对受试者的每次跳行动力学参数采集。
  
  二、结果与分析
  
  (一)缓冲阶段的动力学特征
  
  


  注:※表示有训练经历者跳深重心腾起高度与无训练经历者相比差异显著,P<0.05;※※表示有训练经历者跳深重心腾起高度与无训练经历者相比差异非常显著比,P<0.01。
  无训练经历者受试者缓冲结束时刻力值在20-60cm均随着跳深高度的增加而增大,但在80cm跳深高度出现下降的趋势。相反有训练经历者在跳深的四个高度该指标并无减小的现象,与下落高度成正相关关系。
  在跳深中缓冲末瞬时力值的大小间接表示表示该受试者缓冲能力与蹬伸能力的重要指标。表2中,无训练经历者受试者在缓冲阶段的缓冲末瞬时力值随着跳深下落高度的增大而增大,在60cm出现极值。相反对有训练经历者而言,在缓冲阶段的缓冲末瞬时力值随着跳深下落高度的增大而增大,这表明:在20-80cm跳深下落高度下有训练经历者下肢缓冲能力与蹬伸能力随着跳深下落高度的增加而增加。同时,在同一下落高度下,两组受试者的缓冲阶段的缓冲末瞬时力值经T检验差异性显著(P<0.05),有训练经历者该指标均大无训练经历者,这表明:有训练经历者在20-80cm各跳深下落高度下,下肢的缓冲能力与蹬伸能力整体优于无训练经历者。
  (二)完成各跳深高度的Fz--T曲线变化特征
  本研究选取了两组实验对象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受试者的Fz--T曲线(垂直冲击力曲线)作为研究的内容。
  


  两组受试者20cm跳深 Fz-t曲线
  注:1.图中“纵向虚线”表示着地缓冲最大瞬间刻向蹬伸过度的转折点;2图中“虚线”表示无训练经历者的Fz-t曲线,“实线”为有训练经历者的Fz-t曲线。
  图中显示有无训练经历者在20cm跳深时Fz-t曲线基本相似,呈抛物线型或近似于抛物线。所谓的典型Fz-t双曲线并未出现,这说明由于20cm高度时跳深下落高度低,人体下落时的缓冲过程中受到地面的冲击载荷较小,离心向向心转化时间较短。
  
  三、结论与建议
  
  20-80cm跳深中有训练经历者缓冲结束时刻力值与跳深下落高度呈正相关关系,无训练经历者的跳深缓冲结束时刻力值存在着一个极值,此极值的大小与受试者的下肢力量即缓冲与蹬伸能力有关,所以跳深练习时,须根据训练者下肢力量发展水平、选取合适的外部负荷,待下肢肌肉的承载能力增加后再重新测定新的适宜负荷,为下段力量训练提供新的指标和依据,循序渐进地发展下肢爆发力,防止运动损伤。
  
  参考文献:
  [1]王保成,杨汉雄.竞技体育力量训练指导[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1.210-234.
  [2]赛.迪维拉尔.超等长训练[J]. 体育科学1991.(3):34-42.
  [4]詹姆斯.拉德可利夫等.冯树勇译.超等长训练[J].田径指南1995.(5):33-34.
  作者简介:
  林坤,男,陕西西安人,助教,硕士,主要从事体育教学与训练。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TU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08)0910076-02    一、工程简介    该工程位于南方某丘陵地区,均为V级围岩,隧道全长73米,跨度9米,拱顶高度7米,起拱线为4米。工期较紧。    二、地层岩性    出露的岩性为:侏罗系上统溪组(J30)凝灰岩,新鲜的岩石为深灰色,质密坚硬。但出露的岩体多为中、强风  化,褐黄、灰黄、浅粉红、粉白等色。   
[摘要]本工程采取多种基坑监测方法,对基坑土方开挖及地下室施工起到了良好的预警作用,保证顺利施工。  [关键词]监测 水平位移 水位 支撑轴力 环境  中图分类号:TU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08)0820093-01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建筑面积81000m2,由6幢24-32层高层住宅,一幢41层商务办公楼以及三层会所组成。整个场地范围下设一层地下车
随着初中英语新课程的深度改革与有效实施,新课程理念逐步深入人心。教学过程、方法及其策略较之以前都有很大改进,教学效果显著提高。然而,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课后作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物流管理专业培养的人才应具备必要的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由于我国物流教育起步较晚,实践教学在物流管理整个体系中属于薄弱环节,要求教学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
期刊
课堂导入在教学过程中就像一台戏的序幕,安排得当就能收到先声夺人的奇效,它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思维,明确学习目标,形成学习动机,达到“未成曲调
正常心脏,起搏细胞是唯一具有发生和维持心脏搏动的细胞群。通常窦房结统率起搏抑制了所有的异位逸搏。低位起搏点是作为窦房结或部分传导系统(象房室结)功能低下时的预备性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抗血小板抗体在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发病机理中起着重要作用。但对ITP的T细胞尚不清楚。作者用单克隆抗体技术对40例慢性ITP,6例系统性红斑狼疮,4例重症肌无力(G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