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6年3月7日,太平洋联盟财长会议在纽约召开。图中从左至右依次为:哥伦比亚财长卡德纳斯,墨西哥财政部和公共信贷部长路易斯·比德加赖,秘鲁财政部长赛古拉和智利财政部长罗德里格·瓦尔德斯。
11月17~23日,习近平主席成功访问厄瓜多尔、秘鲁和智利,被拉美各界视为奠定未来十年中国与拉美全方位合作关系的“定调之旅”。三国均为拉美太平洋沿岸国家,其中秘鲁和智利是拉美“太平洋联盟”的成员国,该次地区一体化机制被认为是拉美最有生机、前景最为看好的区域合作组织。
引起各方关注
近年来,伴随拉美政治经济形势的调整,拉美地区一体化进程总体放缓。拉美政局的“左退右进”使拉美左翼政府主导的南方共同市场、美洲玻利瓦尔联盟等次区域一体化组织发展受挫。在拉美国家普遍面临经济下行压力、各国内顾倾向明显的背景下,机制化建设本就薄弱的南美国家联盟、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共同体等一体化组织内生动力更显不足。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由哥伦比亚、秘鲁、智利和墨西哥于2012年成立的“太平洋联盟”因应内外形势变化,创新有为,发展迅速,引起各方关注。
扩容快速。成立短短四年多来,太平洋联盟已吸纳49个国家成为其观察员。除拉美国家外,还吸引了众多不同经济水平、遍布各洲的区外国家,既有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也包括中国、印度尼西亚等新兴发展中国家。哥斯达黎加、巴拿马已申请成为其候选成员国。这些都充分显示了太平洋联盟在地区和全球范围的凝聚力和影响力。
形势看好。太平洋联盟在当前处于困顿的拉美一体化进程中一枝独秀,被国际社会誉为“太平洋的美洲豹”。虽然受国际金融危机和地区经济不振影响,联盟国家近年经济增速放缓,但四国经济增长仍远高于拉美国家平均水平。2015年,拉美地区经济增长率仅为-0.5%,而联盟四国的平均增速达到了2.75%。今年7月拉美经委会公布报告预测,2016年拉美经济增长将更低,只有-0.8%,而哥伦比亚、秘鲁、智利、墨西哥四国经济增长则仍较平稳,分别为2.7%、3.9%、1.6%、2.3%。
规模庞大。太平洋联盟四国人口2.16亿,国内生产总值合计约2.13万亿美元,分别占到拉美人口和经济总量的1/3强。此外,联盟吸引的外国直接投资占拉美地区总量的44%,贸易总额占拉美地区的50%。2013年,联盟超过俄罗斯和巴西,成为全球第六大经济体。有机构预测,未来十年,联盟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仅次于中国、美国和印度。
立足亚太的拉美新型一体化组织
太平洋联盟的成立肇始于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拉美地区政治和经济的变局。联盟四国希望通过联盟建设,在促进自身发展的同时推动拉美地区的一体化。从多年的发展来看,联盟的目标、宗旨以及成立以来的诸项举措,顺应了当前全球跨区域一体化的潮流,图变谋“新”,可圈可点。
首先,“新”在平台。通过次区域一体化机制加强成员国之间政治、经贸和人文交流仅是目标之一,联盟更强调利用环太平洋的地缘特点,结合自身产业和资源优势,将其打造为拉美通向亚太乃至全球的“门户平台”。这一宗旨决定了它不仅是拉美的一个次区域一体化组织,更是拉美“开放的地区主义”的新探索和新发展。建盟之初,其“内部资源整合”和“外部战略链接”的两大目标便呈现出双轮驱动的态势。2014年智利总统巴切莱特再度上台执政后,因政治意识形态偏左,一度有意疏远联盟而同巴西共同致力于推进南方共同市场建设,但后来她意识到,“太平洋联盟和全球化的联系更为紧密,同南方共同市场实际存在的贸易保护主义相比更有优势。”
其次,“新”在定位。联盟在成立之初,就强调自身的亚太属性。联盟四国均地处环太平洋弧,与亚太经济存在密切关联。其中,墨西哥、秘鲁、智利三国均为亚太经合组织(APEC)和《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成员。联盟四国都认同亚太是当今世界最具活力的经济区域。为此,四国致力于将联盟打造成为对亚洲最具吸引力的拉美次区域组织和亚洲进入拉美市场最便利的入口。成立以来,联盟加大了同中国、印度、韩国和日本等亚洲国家的经贸力度,同APEC举行了非正式对话,与东盟谈判的初步框架也取得了进展。
再次,“新”在理念。联盟主张采取外向型的经济发展理念,积极倡导自由贸易与市场开放。2016年5月1日,根据联盟框架协定的贸易附加协议,成员国之间92%的货物和服务贸易实现了零关税,剩余8%的关税将逐步取消。尤其值得关注的是,联盟的自贸协定安排已大大超出一般自贸区的开放自由程度,其中很多条款有同TPP对接的成分。如,联盟框架协议包含了世界贸易组织目前尚未达成一致的政府采购、电子商务和金融服务贸易等内容;联盟对境外投资的市场准入甚至涉及电讯、航空等敏感部门。
与中国的合作前景可期
近年来,太平洋联盟与中国的经贸交往日趋密切,双方的整体性合作也有所加强。2013年7月,中国申请成为太平洋联盟观察员。同年11月,“中国—太平洋联盟联合商会”在第七届中拉企业家高峰会期间成立。中拉双方普遍看好中国与联盟的未来合作。
一方面,太平洋联盟和中国加强合作的意愿上升。对太平洋联盟成员国而言,世界经济的低迷使其经济发展面临困境。中国和联盟成员国经济互补性较强,除资源及农产品等传统项目外,在基础设施建设、扩大产能合作、加快产业升级等方面存在广阔的合作空间,加强同中国的经贸合作将是联盟今后一段时期多元求开拓、务实谋发展的重要选项。对中国而言,拉美是中国践行和平外交战略的重要一环,习近平主席三访拉美,凸显拉美和加勒比地区在中国外交新布局中的独特地位。2015年1月,中国—拉共体论坛正式启动,预示中拉整体合作开始进入正轨。新时期,中拉关系和拉美地区一体化发展将呈现良性互动的趋势。太平洋联盟的地缘位置和市场经济优势明显,发展潜力巨大,为中国企业“走出去”、参与亚太地区和全球产业链重新布局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也构成了中拉整体合作的有益补充。
另一方面,太平洋联盟和中国具备良好的合作基础。近年来,联盟四国与中国关系发展顺利。政治方面,智利是最早同中国建交和最早同中国签署自贸协定的拉美国家。11月22日,在习主席访问智利期间,两国元首一致决定在2012年中智战略伙伴关系的基础上将两国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中国和秘鲁、墨西哥在2013年先后将双边战略伙伴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经贸方面,中国是秘鲁和智利的全球第一大贸易伙伴,是墨西哥和哥伦比亚第二大贸易伙伴。尽管受国际市场原材料价格下跌以及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影响,拉美的能源矿产等大宗商品对华出口出现下滑,但2015年中国从联盟国家进口能源矿产和农产品的数量稳中有升。在产能合作和基础设施投资领域,中国同巴西和秘鲁启动了建设巴西—秘鲁“两洋铁路”项目的可行性基础研究,该铁路不仅对于推动南美一体化建设意义重大,而且必将提高拉美地区同世界其他地区、尤其是亚太地区的互联互通水平。
当然,中国和太平洋联盟的合作要行稳至远,需对双方合作存在或面临的困难心中有数。一是合作双方乃至联盟内部分歧犹存。墨西哥和哥伦比亚至今尚未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同中国贸易摩擦频发。联盟各成员国发展水平不尽相同,且对外贸易存在同构竞争。中国在加强同联盟合作时应重视机制化建设和规范性对接。二是处理好双方合作与中拉整体合作的关系。中拉论坛是中国和拉美国家整体合作的平台。同时,中国还与南方共同市场等拉美次区域一体化组织存在对话机制。中国发展与联盟的经贸关系应考虑整体和局部的均衡性。三是从亚太地缘战略格局维度统筹考虑双方合作面临的挑战。拉美素被视为美国“后院”,联盟四国同美国的关系密切。美国是中国加强同太平洋联盟联系绕不开的“第三方”因素。在美国加紧推行“亚太再平衡”的战略背景下,美国对中拉关系迅速发展抱有较强戒心。2016年2月,以美国为首的12个国家正式签署TPP,太平洋联盟中墨西哥、智利和秘鲁三国加入。尽管目前看TPP生效的可能性不大,但拉美太平洋沿岸国家与美国深厚的利益纠葛还是值得密切关注。
(作者为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西葡语系讲师)
11月17~23日,习近平主席成功访问厄瓜多尔、秘鲁和智利,被拉美各界视为奠定未来十年中国与拉美全方位合作关系的“定调之旅”。三国均为拉美太平洋沿岸国家,其中秘鲁和智利是拉美“太平洋联盟”的成员国,该次地区一体化机制被认为是拉美最有生机、前景最为看好的区域合作组织。
引起各方关注
近年来,伴随拉美政治经济形势的调整,拉美地区一体化进程总体放缓。拉美政局的“左退右进”使拉美左翼政府主导的南方共同市场、美洲玻利瓦尔联盟等次区域一体化组织发展受挫。在拉美国家普遍面临经济下行压力、各国内顾倾向明显的背景下,机制化建设本就薄弱的南美国家联盟、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共同体等一体化组织内生动力更显不足。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由哥伦比亚、秘鲁、智利和墨西哥于2012年成立的“太平洋联盟”因应内外形势变化,创新有为,发展迅速,引起各方关注。
扩容快速。成立短短四年多来,太平洋联盟已吸纳49个国家成为其观察员。除拉美国家外,还吸引了众多不同经济水平、遍布各洲的区外国家,既有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也包括中国、印度尼西亚等新兴发展中国家。哥斯达黎加、巴拿马已申请成为其候选成员国。这些都充分显示了太平洋联盟在地区和全球范围的凝聚力和影响力。
形势看好。太平洋联盟在当前处于困顿的拉美一体化进程中一枝独秀,被国际社会誉为“太平洋的美洲豹”。虽然受国际金融危机和地区经济不振影响,联盟国家近年经济增速放缓,但四国经济增长仍远高于拉美国家平均水平。2015年,拉美地区经济增长率仅为-0.5%,而联盟四国的平均增速达到了2.75%。今年7月拉美经委会公布报告预测,2016年拉美经济增长将更低,只有-0.8%,而哥伦比亚、秘鲁、智利、墨西哥四国经济增长则仍较平稳,分别为2.7%、3.9%、1.6%、2.3%。
规模庞大。太平洋联盟四国人口2.16亿,国内生产总值合计约2.13万亿美元,分别占到拉美人口和经济总量的1/3强。此外,联盟吸引的外国直接投资占拉美地区总量的44%,贸易总额占拉美地区的50%。2013年,联盟超过俄罗斯和巴西,成为全球第六大经济体。有机构预测,未来十年,联盟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仅次于中国、美国和印度。
立足亚太的拉美新型一体化组织
太平洋联盟的成立肇始于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拉美地区政治和经济的变局。联盟四国希望通过联盟建设,在促进自身发展的同时推动拉美地区的一体化。从多年的发展来看,联盟的目标、宗旨以及成立以来的诸项举措,顺应了当前全球跨区域一体化的潮流,图变谋“新”,可圈可点。
首先,“新”在平台。通过次区域一体化机制加强成员国之间政治、经贸和人文交流仅是目标之一,联盟更强调利用环太平洋的地缘特点,结合自身产业和资源优势,将其打造为拉美通向亚太乃至全球的“门户平台”。这一宗旨决定了它不仅是拉美的一个次区域一体化组织,更是拉美“开放的地区主义”的新探索和新发展。建盟之初,其“内部资源整合”和“外部战略链接”的两大目标便呈现出双轮驱动的态势。2014年智利总统巴切莱特再度上台执政后,因政治意识形态偏左,一度有意疏远联盟而同巴西共同致力于推进南方共同市场建设,但后来她意识到,“太平洋联盟和全球化的联系更为紧密,同南方共同市场实际存在的贸易保护主义相比更有优势。”
其次,“新”在定位。联盟在成立之初,就强调自身的亚太属性。联盟四国均地处环太平洋弧,与亚太经济存在密切关联。其中,墨西哥、秘鲁、智利三国均为亚太经合组织(APEC)和《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成员。联盟四国都认同亚太是当今世界最具活力的经济区域。为此,四国致力于将联盟打造成为对亚洲最具吸引力的拉美次区域组织和亚洲进入拉美市场最便利的入口。成立以来,联盟加大了同中国、印度、韩国和日本等亚洲国家的经贸力度,同APEC举行了非正式对话,与东盟谈判的初步框架也取得了进展。
再次,“新”在理念。联盟主张采取外向型的经济发展理念,积极倡导自由贸易与市场开放。2016年5月1日,根据联盟框架协定的贸易附加协议,成员国之间92%的货物和服务贸易实现了零关税,剩余8%的关税将逐步取消。尤其值得关注的是,联盟的自贸协定安排已大大超出一般自贸区的开放自由程度,其中很多条款有同TPP对接的成分。如,联盟框架协议包含了世界贸易组织目前尚未达成一致的政府采购、电子商务和金融服务贸易等内容;联盟对境外投资的市场准入甚至涉及电讯、航空等敏感部门。
与中国的合作前景可期
近年来,太平洋联盟与中国的经贸交往日趋密切,双方的整体性合作也有所加强。2013年7月,中国申请成为太平洋联盟观察员。同年11月,“中国—太平洋联盟联合商会”在第七届中拉企业家高峰会期间成立。中拉双方普遍看好中国与联盟的未来合作。
一方面,太平洋联盟和中国加强合作的意愿上升。对太平洋联盟成员国而言,世界经济的低迷使其经济发展面临困境。中国和联盟成员国经济互补性较强,除资源及农产品等传统项目外,在基础设施建设、扩大产能合作、加快产业升级等方面存在广阔的合作空间,加强同中国的经贸合作将是联盟今后一段时期多元求开拓、务实谋发展的重要选项。对中国而言,拉美是中国践行和平外交战略的重要一环,习近平主席三访拉美,凸显拉美和加勒比地区在中国外交新布局中的独特地位。2015年1月,中国—拉共体论坛正式启动,预示中拉整体合作开始进入正轨。新时期,中拉关系和拉美地区一体化发展将呈现良性互动的趋势。太平洋联盟的地缘位置和市场经济优势明显,发展潜力巨大,为中国企业“走出去”、参与亚太地区和全球产业链重新布局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也构成了中拉整体合作的有益补充。
另一方面,太平洋联盟和中国具备良好的合作基础。近年来,联盟四国与中国关系发展顺利。政治方面,智利是最早同中国建交和最早同中国签署自贸协定的拉美国家。11月22日,在习主席访问智利期间,两国元首一致决定在2012年中智战略伙伴关系的基础上将两国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中国和秘鲁、墨西哥在2013年先后将双边战略伙伴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经贸方面,中国是秘鲁和智利的全球第一大贸易伙伴,是墨西哥和哥伦比亚第二大贸易伙伴。尽管受国际市场原材料价格下跌以及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影响,拉美的能源矿产等大宗商品对华出口出现下滑,但2015年中国从联盟国家进口能源矿产和农产品的数量稳中有升。在产能合作和基础设施投资领域,中国同巴西和秘鲁启动了建设巴西—秘鲁“两洋铁路”项目的可行性基础研究,该铁路不仅对于推动南美一体化建设意义重大,而且必将提高拉美地区同世界其他地区、尤其是亚太地区的互联互通水平。
当然,中国和太平洋联盟的合作要行稳至远,需对双方合作存在或面临的困难心中有数。一是合作双方乃至联盟内部分歧犹存。墨西哥和哥伦比亚至今尚未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同中国贸易摩擦频发。联盟各成员国发展水平不尽相同,且对外贸易存在同构竞争。中国在加强同联盟合作时应重视机制化建设和规范性对接。二是处理好双方合作与中拉整体合作的关系。中拉论坛是中国和拉美国家整体合作的平台。同时,中国还与南方共同市场等拉美次区域一体化组织存在对话机制。中国发展与联盟的经贸关系应考虑整体和局部的均衡性。三是从亚太地缘战略格局维度统筹考虑双方合作面临的挑战。拉美素被视为美国“后院”,联盟四国同美国的关系密切。美国是中国加强同太平洋联盟联系绕不开的“第三方”因素。在美国加紧推行“亚太再平衡”的战略背景下,美国对中拉关系迅速发展抱有较强戒心。2016年2月,以美国为首的12个国家正式签署TPP,太平洋联盟中墨西哥、智利和秘鲁三国加入。尽管目前看TPP生效的可能性不大,但拉美太平洋沿岸国家与美国深厚的利益纠葛还是值得密切关注。
(作者为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西葡语系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