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地方,它的培养方向与培养策略集中体现在了教学目标的设定上。教学目标得以实现,学生的能力提升才能实现,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才能满足。高中学段的学生自身素质提升很快,对他们在高效的课堂中进行符合教学目标的教学,可以使教学效果最大化实现,使他们的成长快速向社会需求靠拢。本文笔者对高中物理教学目标的实现方法做出了自己的阐述。
关键词:高中物理;实现;教学目标;常用方法
高中学段的学生最接近社会需求,在高中学校中对其进行符合发展规律与社会需求的培养,可以为他们今后融合入社会与生活提供积极地辅助。在高中物理学科中,学科知识要求、学习方法、培养方法等等,其实都蕴含在教学目标中,在课堂教学中,实现了预期的教育教学目标,对学生的能力培养与素质提升才能真的实现。那么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怎样才能促使这些教育目标真正得以实现呢?
一、构建和谐的教学环境
1.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高中学生想让人们将他当做“大人”看,教师在处理与学生的关系时,一定要注意这一点。自上而下的师生关系,让学生远离教师,无法真正做到“亲其师、信其道!”水平的师生关系,给学生足够的平等与尊重,有助于帮助学生树立学好物理的自信心。
2.教师与学生共同发挥作用
在课堂的构成主体里其实包含着两个能动的主体,既教师与学生。新课程指出学生是教学的主体,那么是不是课堂就完全释放给学生探究呢?笔者认为课堂的主体应该是教师和学生两个,教师的主导性作用不可或缺,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困难时,教师应该帮助学生一起探究,给予其及时的点拨,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缓解学生沉重的心理压力,不至于生成习得性无助现象。
3.让学生快乐学习
课堂是教师与学生双方共同构建的。他们二者都对课堂有积极地影响。快乐的学习过程是饱含知识与方法的过程,教学过程中不仅仅是学生获得了成长,对于教师而言也将获得正生长,对于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我们教师如果能够给学生提供有趣的实验,学生是快乐的,是乐于去发现和探究现象背后的规律的,而我们教师在提供实验的过程中自身必然需要对传统实验进行思考,因此自身也是获得了有效发展的。
二、把握知识教学环节
1.让知识不断深化
高中物理知识的教学是以一个个知识点的不断突破而展开的。但是,物理知识都并非浅层化的,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积极地探索,不停留在概念的表层,而是深入到现象与事实的本质深处,通过给学生提供大量的感性材料,学生对大量物理现象的观察、分析与思考抽象出具有共性的规律,自主找到获知的方法,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同时形成意识:“物理知识是通过观察、分析、推理、抽象、验证”得到的。
2.挖掘实验资源
高中物理教学区别于其它理科的特点之一就是其“实验性”。实验是物理学科的一大特色,我们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多给学生提供探究的机会,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在实验的过程中感受“误差”、感受“创新”、感受物理的严谨与实在.例如,笔者在和学生一起学习选修3-3“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时,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究,学生从最开始的束手无策到后来方法的灵光一现,学生在成功估测分子大小的同时充分感受到了“转换法”.完成对这个实验的准确把握,体验和感受到了如下几个问题的解决过程:①在用油膜法时,为什么可以看成单分子油膜?②一个油酸分子的大小是不容易测的,我是如何“转换”的?③油膜的面积与分子的直径、油酸的体积有什么关系?
3.应用情感教学
任何知识的学习过程都会或多或少的受到情感的影响,再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情感也会影响着课堂教学效果。虽说我们当前的获知的过程提倡探究式学习,但是每个知识都是前人探究的成果,那么,我们为什么不把前人探究的“过程”和“故事”与学生一起分享呢?借助于物理学史可以丰富学生的学习情感,感受物理规律得到的来之不易.。例如,在和学生一起学习“自由落体运动规律”时,我们完全可以将伽利略的研究过程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感受到伽利略的方法的聪明和科学,自然地想去了解伽利略这个人,课后通过查找资料去“接近”伽利略,这一过程很显然学生会被伽利略所感染,并萌生出要好好学习物理、学好物理的信念。
三、将“问题”作为教学中心
学生在学习高中物理时会遇到很多“无法解决”的难题,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笔者认为是因为我们在课堂教学的习题评讲过程中没有以解决问题为抓手,从解题思路出发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实现过程与方法目标的有效达成。例如,“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有一道经典的例题.例1短跑比赛是最为常见的比赛项目,如果我们将100m赛跑的过程进行简化,视作为先匀加速直线运动后匀速直线运动的两个阶段运动模型.已知在运动会上,某运动员比赛的成绩是11.00s.已知,他在加速阶段的第2s内跑过的位移是7.5m,计算这个运动员加速阶段的加速度和加速跑过的距离。很多学生刚刚开始拿到这道题时,有一种畏惧心理,笔者认为在习题评讲的过程中应该更多的从如何审题,审题的过程是提取信息和物理建模的过程,在审题的基础上理顺解题的思路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对于这道高考题笔者和学生进行了如图1的分析。有了上述分析,学生的求解变得顺理而准确了,在问题的解决中很自然地完成了考点的复习与内化。当然解题完成还不是复习的终点,笔者认为应该引导学生对程序性知识进行方法的总结,可以通过在例题的基础上再变式训练,让学生感受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几个公式都是矢量式,多个物理量具有方向性,最后总结出求解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的一般步骤。如此一来,学生在这个例题的解决中不仅仅运用了前面学到的知识,还总结了这类问题的解决办法,有效达成了过程与方法目标。
综上所述,在面临高考的高中物理教学中,我们该沿着怎样的教学方向实施我们的课堂教学呢?笔者认为我们当前的高中物理教学,不仅仅是要教给学生知识,训练学生解题,更多地应该渗透过程与方法,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物理的过程是快乐的,解决物理问题的过程是快乐的,体会到过程与方法的乐趣远胜于让他们直接知道答案。
关键词:高中物理;实现;教学目标;常用方法
高中学段的学生最接近社会需求,在高中学校中对其进行符合发展规律与社会需求的培养,可以为他们今后融合入社会与生活提供积极地辅助。在高中物理学科中,学科知识要求、学习方法、培养方法等等,其实都蕴含在教学目标中,在课堂教学中,实现了预期的教育教学目标,对学生的能力培养与素质提升才能真的实现。那么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怎样才能促使这些教育目标真正得以实现呢?
一、构建和谐的教学环境
1.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高中学生想让人们将他当做“大人”看,教师在处理与学生的关系时,一定要注意这一点。自上而下的师生关系,让学生远离教师,无法真正做到“亲其师、信其道!”水平的师生关系,给学生足够的平等与尊重,有助于帮助学生树立学好物理的自信心。
2.教师与学生共同发挥作用
在课堂的构成主体里其实包含着两个能动的主体,既教师与学生。新课程指出学生是教学的主体,那么是不是课堂就完全释放给学生探究呢?笔者认为课堂的主体应该是教师和学生两个,教师的主导性作用不可或缺,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困难时,教师应该帮助学生一起探究,给予其及时的点拨,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缓解学生沉重的心理压力,不至于生成习得性无助现象。
3.让学生快乐学习
课堂是教师与学生双方共同构建的。他们二者都对课堂有积极地影响。快乐的学习过程是饱含知识与方法的过程,教学过程中不仅仅是学生获得了成长,对于教师而言也将获得正生长,对于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我们教师如果能够给学生提供有趣的实验,学生是快乐的,是乐于去发现和探究现象背后的规律的,而我们教师在提供实验的过程中自身必然需要对传统实验进行思考,因此自身也是获得了有效发展的。
二、把握知识教学环节
1.让知识不断深化
高中物理知识的教学是以一个个知识点的不断突破而展开的。但是,物理知识都并非浅层化的,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积极地探索,不停留在概念的表层,而是深入到现象与事实的本质深处,通过给学生提供大量的感性材料,学生对大量物理现象的观察、分析与思考抽象出具有共性的规律,自主找到获知的方法,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同时形成意识:“物理知识是通过观察、分析、推理、抽象、验证”得到的。
2.挖掘实验资源
高中物理教学区别于其它理科的特点之一就是其“实验性”。实验是物理学科的一大特色,我们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多给学生提供探究的机会,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在实验的过程中感受“误差”、感受“创新”、感受物理的严谨与实在.例如,笔者在和学生一起学习选修3-3“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时,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究,学生从最开始的束手无策到后来方法的灵光一现,学生在成功估测分子大小的同时充分感受到了“转换法”.完成对这个实验的准确把握,体验和感受到了如下几个问题的解决过程:①在用油膜法时,为什么可以看成单分子油膜?②一个油酸分子的大小是不容易测的,我是如何“转换”的?③油膜的面积与分子的直径、油酸的体积有什么关系?
3.应用情感教学
任何知识的学习过程都会或多或少的受到情感的影响,再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情感也会影响着课堂教学效果。虽说我们当前的获知的过程提倡探究式学习,但是每个知识都是前人探究的成果,那么,我们为什么不把前人探究的“过程”和“故事”与学生一起分享呢?借助于物理学史可以丰富学生的学习情感,感受物理规律得到的来之不易.。例如,在和学生一起学习“自由落体运动规律”时,我们完全可以将伽利略的研究过程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感受到伽利略的方法的聪明和科学,自然地想去了解伽利略这个人,课后通过查找资料去“接近”伽利略,这一过程很显然学生会被伽利略所感染,并萌生出要好好学习物理、学好物理的信念。
三、将“问题”作为教学中心
学生在学习高中物理时会遇到很多“无法解决”的难题,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笔者认为是因为我们在课堂教学的习题评讲过程中没有以解决问题为抓手,从解题思路出发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实现过程与方法目标的有效达成。例如,“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有一道经典的例题.例1短跑比赛是最为常见的比赛项目,如果我们将100m赛跑的过程进行简化,视作为先匀加速直线运动后匀速直线运动的两个阶段运动模型.已知在运动会上,某运动员比赛的成绩是11.00s.已知,他在加速阶段的第2s内跑过的位移是7.5m,计算这个运动员加速阶段的加速度和加速跑过的距离。很多学生刚刚开始拿到这道题时,有一种畏惧心理,笔者认为在习题评讲的过程中应该更多的从如何审题,审题的过程是提取信息和物理建模的过程,在审题的基础上理顺解题的思路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对于这道高考题笔者和学生进行了如图1的分析。有了上述分析,学生的求解变得顺理而准确了,在问题的解决中很自然地完成了考点的复习与内化。当然解题完成还不是复习的终点,笔者认为应该引导学生对程序性知识进行方法的总结,可以通过在例题的基础上再变式训练,让学生感受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几个公式都是矢量式,多个物理量具有方向性,最后总结出求解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的一般步骤。如此一来,学生在这个例题的解决中不仅仅运用了前面学到的知识,还总结了这类问题的解决办法,有效达成了过程与方法目标。
综上所述,在面临高考的高中物理教学中,我们该沿着怎样的教学方向实施我们的课堂教学呢?笔者认为我们当前的高中物理教学,不仅仅是要教给学生知识,训练学生解题,更多地应该渗透过程与方法,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物理的过程是快乐的,解决物理问题的过程是快乐的,体会到过程与方法的乐趣远胜于让他们直接知道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