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书育人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既要向学生传授文化科学知识、技术和技能,又要利用教材内容的思想性、教育性,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品德教育,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现代新人。教书育人既是对学校各学科教育工作的统一要求,也是学校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的重要手段。学校体育作为学校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也必须重视教书育人。本文主要探讨学校体育教育教书育人的特点和作用。
关键词:学校体育;教书育人;特点;作用
一、学校体育教育的特点
学校体育教育教书育人与其它学科教学的教书育人相比具有显著的特点。归纳起来,学校体育教育教书育人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直接参与性
所谓直接参与性,是指体育教育主要在于通过让学生亲身参加各种体育活动,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促进个性的完善发展。般情况下,其它学以“说教”为主,通过向学生讲述伦理道德,让学生明事理,分善恶,辨真伪,进而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水准。然而,学校体育教育,则是让学生直接参与各种体育活动,并通过其内在的独特教育性,达到育人的目的。例如,参与长跑运动可以磨练学生的意志和吃苦耐劳的精神;跳高、跨栏可以培养学生勇敢顽强的精神;各种球类运动可以培养学生的体育审美能力。体育活动的内容丰富多彩,其育人的作用也各有所长。作为学校体育教师。应当充分认识学校体育教育直接参与性和各种体育动内在的育人特点,并善于通过让学生直接参与各种体育活动的方式,寓育人于体育活动之中。
2.动态性
动态性是指,体育教育是在动态的活动过程中进行的。在体育教育过程中,由于学生不是静坐在教室里听讲的,而是在运动场上直接参与各种体育活动,因此,学校体育教育具有鲜明的动态性特点。这一动态性的特点,可使学生学习活动的自由度大大增加,而且容易使他们的学习活动受到很多外因素的影响和干扰。这样,学生的学习态度、动机、注意力、情绪、意志、纪律性等心理活动和思想问题教容易露出来,于是,便为我们的育人工作提供了“机会”。因此,作为体育教师,应善于抓住这个机会,因势利导,进行教书育人。
3.身心合一性
所谓身心合一性,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与个性的发展,是在运动生理负荷和运动心理负荷同时作用下才得以实现的。在体育活动中,学生不仅要承受一定的生理负荷,而且还要承受一定的心理负荷,这是由体育活动自身的特殊性所决定的。运动心理负荷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发展完善个性的必要条件。要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和个性的完善发展,就必须让学生承受一定的运动心理负荷,而要让学生承受一定的运动心理负荷,也就必然要让学生承受一定的运动生理负荷。两者是同步发生,不可分割的,它们共同促进学生身心的协调发展。为此,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要有针对性地选择身体练习,合理地安排运动生理、心理负荷,以便在使学生健身和学习掌握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的同时,获得理想的育心效果。
4.社会性
所谓社会性,是指学校体育教育中是学生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进行社会角色学习或个体社会化的过程。这里所说的特定的“社会”是指体育活动,因为在体育活动过程中,参与者要根据一定的需要担任某种体育角色,并按照既定的体育规则和体育道德标准,进行正当的体育行为,这就犹如人们在现实社会中一样,要根据一定的社会需要充当某种角色,承担某种职责和义务,而且要按照各种社会法律法规和社会道德准则,进行和调节自己的社会行为。体育活动这一社会学特征表明,学生在从事各种体育活动时按照一定规则和道德标准,担任某种角色和履行某种职责与义务的过程,是一个特殊的社会角色学习或个体社会化过程。也就是说,通过体育活动是培养学生遵纪守法,成为良好公民的过程。所以,在学校体育教育中,应当根据其教书育人的这一社会特点,充分发挥其社会学的育人作用。
二、学校体育教育的作用
根据学校体育教育教书育人的特点,其教书育人的作用有以下几个方面。
1.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通过我国体育事业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的介绍,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体育事业从非常落后的基础上得到迅速的发展,不仅在奥运会上实现了零的突破,还在第23届、 第24届奥运会上,获得了金牌总数名列前茅的巨大胜利,而且我国还将在北京举办奥运会,这些辉煌的体育成就,是几代中国人共同努力的结果,令世人瞩目,它标志着中华民族具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通过这些辉煌的体育成就的介绍,可以激发学生自尊,自信、自豪,从而使学生更加热爱伟大的祖国。
通过讲授中华体育健儿为国争光的拼搏精神和民族气节,可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责任感和民族凝聚力。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历史,是中华体育健儿不断顽强拼搏、为国争光和展现民族气节的光辉历史,他们以为国争光为己任,在国际体坛上敢打敢拼,勇攀高峰,为国争光的拼搏精神和民族气节,具有巨大的震憾力和 感召力,不仅可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民族责任感,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民族凝聚力。
2.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拼搏精神
当今社会竞争愈来愈激烈,这就要求人们必须具备强烈的竞争意识和拼搏精神。否则,必将在瞬息万变的现代社会中无立足之地。所以,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拼搏精神,是21世纪学校教书育人的重要任务之一。体育运动尤其是各种竞赛活动最突出的特点就是竞争。竞争离不开拼搏,要竞争就必须拼搏。所以通过让学生参加各种形式的体育比赛,可以培养他们强烈的竞争意识和拼搏精神。
3.培养学生的体育美和体育审美能力
体育美的培养是指通过各种体育运动,使学生获得各种形式的体育美的发展。其中动作美与风度美的形成与发展,取决于学生运动技术水平的高低。俗话说:“艺高人胆大”,这句话虽然是专言技艺与胆识的关系, 同时也揭示了技艺与动作美、风度美的关系。也就是说,只有技艺高超,才能动作精湛、潇洒。所以,要培养学生的动作美与风度美,就必须在可能的条件下,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运动技术水平。然而,长期以来, 我国学校体育课的教学,总是追求一般运动技术、技能的传授,只求面面俱到,以致学生最终只能掌握一般的技术。这种状况若不改变,培养学生的动作美和风度美的培养就只能是一句空话,必须引起广大体育教师的深思。
体育审美能力的培养有赖于各种体育美的形成与发展。体育审美能力的培养包括体育审美感受力、体育审美创造力和体育审美鉴赏力这三个方面的培养。体育审美感受力的培养,实际上是对体育审美感知力的培养。通过引导学生参加体育运动实践,亲身体验和感受各种体育美的存在和展现,从而可以使学生的体育审美感受力逐渐得到发展。
4.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个性的完善发展
学校体育教育对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促进学生个性的完善发展,具有任何教育手段所无法代替的作用。在体育运动中,通过对学生的认识、情感、意志、注意过程和学生的需要、兴趣、动机、信念、能力、性格等方面的直接影响,可以促进学生各种心理素质的发展和提高,以及促进个性的完善,使学生变得勇敢、顽强、坚毅、灵活、机智和果断。
5.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
由于体育运动具有集群性的特点,可为在学校体育教育中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提供有利条件。在学校体育教育中,无论是上体育课,还是早操、课外体育活动,以及体育比赛等,大都是以班级、组、队为单位来组织进行的,而且参与者的一切体育行为,都会影响所在班级、组、队的得失与荣誉。因此, 通过学校体育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热爱集体、关心集体、维护集体的观念,进而提高学生的群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
在学校体育教育教书育人的工作中,只有充分认识、把握并根据其特点与作用,有的放矢地进行教书育人,才能取得更大的育人功效,从而为培养适应21世纪所需求的高素质的人才多做贡献。
参考文献
[1]金钦昌学校体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6
[2]李涤非 从素质教育角度看体育教师素质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1.2
[3]王正伦 21世纪学校体育功能和目标前瞻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3.4
[4]曹厚军试论素质教育与学校体育回顾与展望2005.6
关键词:学校体育;教书育人;特点;作用
一、学校体育教育的特点
学校体育教育教书育人与其它学科教学的教书育人相比具有显著的特点。归纳起来,学校体育教育教书育人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直接参与性
所谓直接参与性,是指体育教育主要在于通过让学生亲身参加各种体育活动,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促进个性的完善发展。般情况下,其它学以“说教”为主,通过向学生讲述伦理道德,让学生明事理,分善恶,辨真伪,进而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水准。然而,学校体育教育,则是让学生直接参与各种体育活动,并通过其内在的独特教育性,达到育人的目的。例如,参与长跑运动可以磨练学生的意志和吃苦耐劳的精神;跳高、跨栏可以培养学生勇敢顽强的精神;各种球类运动可以培养学生的体育审美能力。体育活动的内容丰富多彩,其育人的作用也各有所长。作为学校体育教师。应当充分认识学校体育教育直接参与性和各种体育动内在的育人特点,并善于通过让学生直接参与各种体育活动的方式,寓育人于体育活动之中。
2.动态性
动态性是指,体育教育是在动态的活动过程中进行的。在体育教育过程中,由于学生不是静坐在教室里听讲的,而是在运动场上直接参与各种体育活动,因此,学校体育教育具有鲜明的动态性特点。这一动态性的特点,可使学生学习活动的自由度大大增加,而且容易使他们的学习活动受到很多外因素的影响和干扰。这样,学生的学习态度、动机、注意力、情绪、意志、纪律性等心理活动和思想问题教容易露出来,于是,便为我们的育人工作提供了“机会”。因此,作为体育教师,应善于抓住这个机会,因势利导,进行教书育人。
3.身心合一性
所谓身心合一性,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与个性的发展,是在运动生理负荷和运动心理负荷同时作用下才得以实现的。在体育活动中,学生不仅要承受一定的生理负荷,而且还要承受一定的心理负荷,这是由体育活动自身的特殊性所决定的。运动心理负荷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发展完善个性的必要条件。要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和个性的完善发展,就必须让学生承受一定的运动心理负荷,而要让学生承受一定的运动心理负荷,也就必然要让学生承受一定的运动生理负荷。两者是同步发生,不可分割的,它们共同促进学生身心的协调发展。为此,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要有针对性地选择身体练习,合理地安排运动生理、心理负荷,以便在使学生健身和学习掌握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的同时,获得理想的育心效果。
4.社会性
所谓社会性,是指学校体育教育中是学生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进行社会角色学习或个体社会化的过程。这里所说的特定的“社会”是指体育活动,因为在体育活动过程中,参与者要根据一定的需要担任某种体育角色,并按照既定的体育规则和体育道德标准,进行正当的体育行为,这就犹如人们在现实社会中一样,要根据一定的社会需要充当某种角色,承担某种职责和义务,而且要按照各种社会法律法规和社会道德准则,进行和调节自己的社会行为。体育活动这一社会学特征表明,学生在从事各种体育活动时按照一定规则和道德标准,担任某种角色和履行某种职责与义务的过程,是一个特殊的社会角色学习或个体社会化过程。也就是说,通过体育活动是培养学生遵纪守法,成为良好公民的过程。所以,在学校体育教育中,应当根据其教书育人的这一社会特点,充分发挥其社会学的育人作用。
二、学校体育教育的作用
根据学校体育教育教书育人的特点,其教书育人的作用有以下几个方面。
1.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通过我国体育事业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的介绍,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体育事业从非常落后的基础上得到迅速的发展,不仅在奥运会上实现了零的突破,还在第23届、 第24届奥运会上,获得了金牌总数名列前茅的巨大胜利,而且我国还将在北京举办奥运会,这些辉煌的体育成就,是几代中国人共同努力的结果,令世人瞩目,它标志着中华民族具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通过这些辉煌的体育成就的介绍,可以激发学生自尊,自信、自豪,从而使学生更加热爱伟大的祖国。
通过讲授中华体育健儿为国争光的拼搏精神和民族气节,可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责任感和民族凝聚力。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历史,是中华体育健儿不断顽强拼搏、为国争光和展现民族气节的光辉历史,他们以为国争光为己任,在国际体坛上敢打敢拼,勇攀高峰,为国争光的拼搏精神和民族气节,具有巨大的震憾力和 感召力,不仅可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民族责任感,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民族凝聚力。
2.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拼搏精神
当今社会竞争愈来愈激烈,这就要求人们必须具备强烈的竞争意识和拼搏精神。否则,必将在瞬息万变的现代社会中无立足之地。所以,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拼搏精神,是21世纪学校教书育人的重要任务之一。体育运动尤其是各种竞赛活动最突出的特点就是竞争。竞争离不开拼搏,要竞争就必须拼搏。所以通过让学生参加各种形式的体育比赛,可以培养他们强烈的竞争意识和拼搏精神。
3.培养学生的体育美和体育审美能力
体育美的培养是指通过各种体育运动,使学生获得各种形式的体育美的发展。其中动作美与风度美的形成与发展,取决于学生运动技术水平的高低。俗话说:“艺高人胆大”,这句话虽然是专言技艺与胆识的关系, 同时也揭示了技艺与动作美、风度美的关系。也就是说,只有技艺高超,才能动作精湛、潇洒。所以,要培养学生的动作美与风度美,就必须在可能的条件下,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运动技术水平。然而,长期以来, 我国学校体育课的教学,总是追求一般运动技术、技能的传授,只求面面俱到,以致学生最终只能掌握一般的技术。这种状况若不改变,培养学生的动作美和风度美的培养就只能是一句空话,必须引起广大体育教师的深思。
体育审美能力的培养有赖于各种体育美的形成与发展。体育审美能力的培养包括体育审美感受力、体育审美创造力和体育审美鉴赏力这三个方面的培养。体育审美感受力的培养,实际上是对体育审美感知力的培养。通过引导学生参加体育运动实践,亲身体验和感受各种体育美的存在和展现,从而可以使学生的体育审美感受力逐渐得到发展。
4.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个性的完善发展
学校体育教育对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促进学生个性的完善发展,具有任何教育手段所无法代替的作用。在体育运动中,通过对学生的认识、情感、意志、注意过程和学生的需要、兴趣、动机、信念、能力、性格等方面的直接影响,可以促进学生各种心理素质的发展和提高,以及促进个性的完善,使学生变得勇敢、顽强、坚毅、灵活、机智和果断。
5.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
由于体育运动具有集群性的特点,可为在学校体育教育中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提供有利条件。在学校体育教育中,无论是上体育课,还是早操、课外体育活动,以及体育比赛等,大都是以班级、组、队为单位来组织进行的,而且参与者的一切体育行为,都会影响所在班级、组、队的得失与荣誉。因此, 通过学校体育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热爱集体、关心集体、维护集体的观念,进而提高学生的群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
在学校体育教育教书育人的工作中,只有充分认识、把握并根据其特点与作用,有的放矢地进行教书育人,才能取得更大的育人功效,从而为培养适应21世纪所需求的高素质的人才多做贡献。
参考文献
[1]金钦昌学校体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6
[2]李涤非 从素质教育角度看体育教师素质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1.2
[3]王正伦 21世纪学校体育功能和目标前瞻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3.4
[4]曹厚军试论素质教育与学校体育回顾与展望20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