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方位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对Ⅳ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眼视网膜及视盘新生血管的检出分析

来源 :中华眼底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c2sq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多方位OCT血管成像(OCTA)对Ⅳ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眼视网膜及视盘新生血管的检出情况。

方法

回顾性研究。2018年9~ 10月在唐山市眼科医院临床确诊为Ⅳ期DR的46例患者50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18例19只眼,女性28例31只眼;年龄31~ 78岁,平均年龄(56.64±10.64)岁。所有患眼均行医学验光、散瞳眼底、FFA及多方位OCTA检查。OCTA检查选择Angiography 6 mm×6 mm扫描模式。分别扫描黄斑区、视盘、视盘鼻上方、视盘上方、黄斑区上方、黄斑区颞上方、黄斑区颞侧、视盘鼻下方、视盘下方、黄斑区下方及黄斑区颞下方的视网膜区域。所有检查图像由同一名医师拍摄,由两名医师独立阅片;排除两名医师意见不一致者。以FFA检查结果为标准,计算OCTA对Ⅳ期DR患眼视盘及视网膜新生血管的检出率。

结果

FFA检出视盘新生血管8只眼;OCTA检出视盘新生血管15只眼,检出率100%。FFA未检出视盘新生血管的42只眼中,OCTA检出7只眼,均位于视盘表面;其中4只眼位于视杯处,呈线状、分枝状,面积均小于1/4个视盘面积。FFA检出视网膜新生血管50只眼;OCTA检出视网膜新生血管43只眼,检出率86%。在OCTA检出的43只眼中,检出视网膜新生血管芽3只眼,于FFA中未检出。OCTA未检出的视网膜新生血管均位于视网膜中周部,超出多方位OCTA所能检查范围。

结论

多方位OCTA对Ⅳ期DR患眼视盘新生血管的检出率为100.0%,对视网膜新生血管的检出率为86.0%。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特发性黄斑裂孔(IMH)内界膜(ILM)翻瓣手术后黄斑裂孔愈合形态以及黄斑微结构和视功能恢复情况。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2016年至2018年于天津市眼科医院检查确诊的IMH患者39例39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4例4只眼,女性35例35只眼;平均年龄(64.56±7.20)岁。均行BCVA、OCT、OCT血管成像、微视野检查。采用国际标准视力表行BCVA检查,统计时换算为logMAR视力。
目的观察孤立性脉络膜血管瘤(CCH)的OCT血管成像(OCTA)影像特征。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2017年1月至2019年2月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眼科医院检查确诊的CCH患者18例18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13例13只眼,女性5例5只眼;平均年龄44.5岁。所有患眼瘤体位于后极部或视盘周围,呈橘红色,边界清晰。采用OCTA仪对患眼瘤体处6 mm×6 mm或8 mm×8 mm范围进行扫描,系统自动处理
目的观察分析视网膜血管样条纹(AS)的OCT血管成像(OCTA)影像特征。方法回顾性病例观察研究。2017年5月至2019年2月在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眼科经全身病史结合多模式影像检查手段确诊为AS的26例患者52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18例,女性8例;平均年龄(50.8±6.9)岁。均为双眼发病。伴脉络膜新生血管(CNV)者20例34只眼;其中,病程1个月内13只眼,病程1个月以上16只眼,接受过
准确的玻璃体、视网膜相关组织标本取材及保存方法是保证临床诊断及开展严谨基础研究的基础。玻璃体标本取材的临床用途包括微生物培养、细胞学检测、变性性疾病检测、PCR分析、液基细胞学检测细胞形态等;实验研究用途包括DNA基因分析、蛋白定量分析、代谢物检查、RNA含量定量分析、细胞因子测定等。视网膜标本取材主要用于视网膜增生膜的PCR分析、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免疫荧光检查、微血管密度评价以及细胞分离和培养等
目的观察非玻璃体切割手术(NVS)治疗特发性黄斑前膜(IMEM)的疗效。方法随机对照临床研究。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于潍坊眼科医院检查确诊的IMEM患者60例60只眼纳入研究。所有患者均行BCVA、眼压、OCT检查。采用国际标准视力表行BCVA检查,统计时换算为logMAR视力。采用OCT仪测量黄斑中心凹厚度(CMT)。根据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NVS组和对照组,每组均为30例30只眼。
目的观察无明确高血压视网膜病变(HRP)患者黄斑区血流密度变化。方法2019年1~ 4月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检查确诊的2级或3级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23例(高血压组)纳入研究。其中,男性13例,女性10例;平均年龄(61.6±5.6)岁,平均BCVA 0.74±0.16。高血压病程>7年;Keith-Wagener (K-W)分级0级或1级。选取同期无高血压病史的正常人15名作为正常对照组。其中
眼底炫彩成像(MCI)是通过共焦激光扫描眼底镜以三束不同波长的激光同时扫描后极部眼底,由于不同波长激光的组织穿透力不同,可获得不同层面眼底结构的反射信号,得到的信息量比传统眼底照相更丰富。目前国内外临床应用MCI与OCT、FAF或FFA等联合模式成像,为视网膜及脉络膜不同层面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病情监测等方面提供了重要信息及参考价值,然而MCI在眼底疾病诊断中仍存在误区,仔细解读视网膜细节在M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