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以农业机械学教学改革为切入点,强调了该课程的重要性,分析了该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农业机械学教学环节要适应社会发展,突破传统,有所创新。学生培养环节要重视实践,培养创新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农业机械学;教学改革;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9)05-0191-01
农业机械学主要讲授农业机械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从而为用好、改进农业机械,为新型农业机械设计打下基础。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发展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农业建设中带有方向性的战略任务。作为农业机械化学科专业技术人才,熟练掌握农业机械学的专业知识,对于加快农业机械化的综合水平,促进农民增收,发展农村经济具有重要的作用。
1.存在的问题
1.1教学内容陈旧
教学内容不仅要体现本课程的特点,而且要紧紧围绕培养目标适应培养新型复合型人才的需要。教学内容的改革体现在教材中。教材的内容不仅介绍现有的成熟的知识和概念,同时也应介绍科学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新思想、新见解,要反映学科发展的新动态。现有的农业机械学教材篇幅较长,侧重于理论分析和计算,而且部分内容陈旧,虽有许多丰富的知识值得学生去了解和掌握,但缺乏新颖性。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步伐的加快和农机技术的不断更新,各种新式农机具层出不穷,而原教材已不能全面反映本学科的新进展、新动态、新水平。因此,必须对教学内容作一定的更新,以适应新形势和时代发展要求。
1.2教学目的性不明确
目前,农业机械学的教学目的只是要求掌握农业机械的一般构造、工作过程、作用原理等规律性的内容,似乎掌握这些基本知识就完全能够用于实际的开发与研制,其实不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偏重理论却忽略农业机械学的根本目的和意义。学生根本不清楚学习这门课程的作用,导致学生感觉农业机械学实用性不強,理论分析部分太过空洞、抽象,学习也主要是为了应付考试,因此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主观能动性,不利于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3教学方式落后
参与国际竞争,与人交流对话是最基本的条件。我国农机化人才培养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是学生的外语能力与其专业水平不相匹配,特别是专业外语交流和应用能力的普遍不足。与国外发达国家农机化相比,我国农机化综合水平仍比较落后,尤其是在经济作物机械化上,许多技术仍需要借鉴消化吸收。因此,农业机械学教学中纯粹采用中文授课,将使学生缺乏农机方面的英语能力,将不利于运用国外的先进经验和再创新。
1.4教学手段呆板
农业机械学教学虽然都采用以PowerPoint课件为主,Flash动画为辅的电子教案授课,看似新颖现代,实质还是传统。教师沿用一贯的思维方法依照教材按部就班、一章一章地对PowerPoint进行编辑,然后照着上面口述或演示操作。教育手段单一,主要是老师讲,学生听,学生被当成了无奈的听众。学生接受的知识仅局限于教材和老师授课的内容,所有学生都被压制到同一认知水平上。我们通过多年的教学经验发现,对农业机械学这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生即使学了全部内容,大部分还是囫囵吞枣,很难记住所有重要内容。
2.课程教学的改革与探索
2.1全面整合教学内容
教材是决定教学效果和课程建设优劣的重要因素。针对当前本科生培养普遍存在的教学内容前沿性不够、针对性不强等问题,必须优化课程内容。一是适应发展,推陈出新。删减陈旧内容及空洞的理论部分;与此同时,为适应学科发展与生产需要,增加与强化一些新内容,如增加保护性耕作、土地深松、秸秆还田、高效植保、节水灌溉和热带农业机械等当前农机方面的热点内容。二是一个原则,三个结合。以农业机械化工程学科为基础构建课程体系,坚持软硬结合,以硬为主的原则;体现农机与农艺、机械与电子、技术与管理三个结合。这些可以丰富课堂,学生可以接受到全方位的教学,增加了学习兴趣,学习起来也轻松。三是因地制宜。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农业生产条件相差很大,所使用的农业机械不尽相同。四是不定期邀请农机行业知名专家讲授农机领域的前沿动态,通过互动交流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2.2专题型、互动式教学
专题型教学模式,可使学生的学习目标更加明确,从而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师生在探讨和研究的过程中,势必要用到其它相关课程的知识和内容,这样就在系统学习新内容的同时巩固和应用了以前所学知识,提高了课堂教学和学习效率。做到有实际的设计举例,有实际的应用价值,既加大了课程含金量,又锻炼了学生的口才,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2.3实行双语教学
双语教学是推动教育国际化,推进教学改革的一项有力措施,它对当今的农业机械学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致力于改革与探索能促进专业知识和外语实践能力发展的契合点。经过多年的探索并借鉴国内外的成功经验,已确定了农业机械学双语教学的学科知识目标、语言目标与双语思维目标,明确了农业机械双语教学的三个层面。首先以汉语为主,英语渗透;中文教材为主,相关英文文献为辅。其次汉英整合,不分主次,即以中文为主,穿插重要的英文解说;PowerPoint课件和Flash动画采用英文版本。最后选用英文教材、英文版本的教学课件和相关教学工具,并采用全英文授课方式。
2.4加强实践教学
农业机械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要注意“精讲多练”、理论联系实际。为了做到课内学习和课外学习无缝连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一是建立开放性实验基地。把一些实践性特别强的知识点搬到实验基地去进行理论和实验相结合教学,讲完一个知识点,立即进行实验验证,加深了学生知识点的掌握深度,并把学生的疑点、难点进行实时消除,不留在课后。二是建立校外实习基地。除了农业机械化专业实验室给学生提供了锻炼实践能力的场所外,为了适应新形式下对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要求较高的需求,我们应积极进行校企单位合作,建立专业农机实践基地,保证学生教学实习与课程实践的实习场所,使学生能够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并提高实际运行效果。
2.5产、学、研相结合教学
为了适应我国农业机械化全面、协调、快速良好地发展,可采用教学-科研-生产的培养模式。首先,需加强教师的队伍建设,要求教师拥有扎实的基本功。同时,还需具备创新思维,具备进行新的研究方向、交叉学科、新兴学科的研究能力。然后,学校、企业和政府加强合作,共建实验室、科技园等。通过实践增强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为学生广泛参与今后的社会生产活动创造条件。
3.结束语
通过几年来的农业机械学教学改革与探索,我们认为要在有限的课时内完成对农业机械化人才的培养,使学生学习和掌握农业机械的相关技术,必须在教学方法上下功夫。只有在教学过程中适应发展,推陈出新;突破传统,有所创新;重视实践,培养能力,学生才能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树立良好的主动学习的习惯和不断创新的精神,成为社会所需的有用人才。
参考文献
[1]王丽红,坎杂,江英兰,李景彬,张若宇.《高等农业机械学》课程建设与改革初探[J].农业网络信息,2014(11):153-154.
[2]黄亦其,周清,黎培辉,李岩舟,杨坚.农业机械学课程及其实践环节教学探讨[J].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3(S1):331-332.
[关键词]农业机械学;教学改革;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9)05-0191-01
农业机械学主要讲授农业机械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从而为用好、改进农业机械,为新型农业机械设计打下基础。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发展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农业建设中带有方向性的战略任务。作为农业机械化学科专业技术人才,熟练掌握农业机械学的专业知识,对于加快农业机械化的综合水平,促进农民增收,发展农村经济具有重要的作用。
1.存在的问题
1.1教学内容陈旧
教学内容不仅要体现本课程的特点,而且要紧紧围绕培养目标适应培养新型复合型人才的需要。教学内容的改革体现在教材中。教材的内容不仅介绍现有的成熟的知识和概念,同时也应介绍科学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新思想、新见解,要反映学科发展的新动态。现有的农业机械学教材篇幅较长,侧重于理论分析和计算,而且部分内容陈旧,虽有许多丰富的知识值得学生去了解和掌握,但缺乏新颖性。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步伐的加快和农机技术的不断更新,各种新式农机具层出不穷,而原教材已不能全面反映本学科的新进展、新动态、新水平。因此,必须对教学内容作一定的更新,以适应新形势和时代发展要求。
1.2教学目的性不明确
目前,农业机械学的教学目的只是要求掌握农业机械的一般构造、工作过程、作用原理等规律性的内容,似乎掌握这些基本知识就完全能够用于实际的开发与研制,其实不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偏重理论却忽略农业机械学的根本目的和意义。学生根本不清楚学习这门课程的作用,导致学生感觉农业机械学实用性不強,理论分析部分太过空洞、抽象,学习也主要是为了应付考试,因此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主观能动性,不利于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3教学方式落后
参与国际竞争,与人交流对话是最基本的条件。我国农机化人才培养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是学生的外语能力与其专业水平不相匹配,特别是专业外语交流和应用能力的普遍不足。与国外发达国家农机化相比,我国农机化综合水平仍比较落后,尤其是在经济作物机械化上,许多技术仍需要借鉴消化吸收。因此,农业机械学教学中纯粹采用中文授课,将使学生缺乏农机方面的英语能力,将不利于运用国外的先进经验和再创新。
1.4教学手段呆板
农业机械学教学虽然都采用以PowerPoint课件为主,Flash动画为辅的电子教案授课,看似新颖现代,实质还是传统。教师沿用一贯的思维方法依照教材按部就班、一章一章地对PowerPoint进行编辑,然后照着上面口述或演示操作。教育手段单一,主要是老师讲,学生听,学生被当成了无奈的听众。学生接受的知识仅局限于教材和老师授课的内容,所有学生都被压制到同一认知水平上。我们通过多年的教学经验发现,对农业机械学这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生即使学了全部内容,大部分还是囫囵吞枣,很难记住所有重要内容。
2.课程教学的改革与探索
2.1全面整合教学内容
教材是决定教学效果和课程建设优劣的重要因素。针对当前本科生培养普遍存在的教学内容前沿性不够、针对性不强等问题,必须优化课程内容。一是适应发展,推陈出新。删减陈旧内容及空洞的理论部分;与此同时,为适应学科发展与生产需要,增加与强化一些新内容,如增加保护性耕作、土地深松、秸秆还田、高效植保、节水灌溉和热带农业机械等当前农机方面的热点内容。二是一个原则,三个结合。以农业机械化工程学科为基础构建课程体系,坚持软硬结合,以硬为主的原则;体现农机与农艺、机械与电子、技术与管理三个结合。这些可以丰富课堂,学生可以接受到全方位的教学,增加了学习兴趣,学习起来也轻松。三是因地制宜。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农业生产条件相差很大,所使用的农业机械不尽相同。四是不定期邀请农机行业知名专家讲授农机领域的前沿动态,通过互动交流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2.2专题型、互动式教学
专题型教学模式,可使学生的学习目标更加明确,从而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师生在探讨和研究的过程中,势必要用到其它相关课程的知识和内容,这样就在系统学习新内容的同时巩固和应用了以前所学知识,提高了课堂教学和学习效率。做到有实际的设计举例,有实际的应用价值,既加大了课程含金量,又锻炼了学生的口才,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2.3实行双语教学
双语教学是推动教育国际化,推进教学改革的一项有力措施,它对当今的农业机械学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致力于改革与探索能促进专业知识和外语实践能力发展的契合点。经过多年的探索并借鉴国内外的成功经验,已确定了农业机械学双语教学的学科知识目标、语言目标与双语思维目标,明确了农业机械双语教学的三个层面。首先以汉语为主,英语渗透;中文教材为主,相关英文文献为辅。其次汉英整合,不分主次,即以中文为主,穿插重要的英文解说;PowerPoint课件和Flash动画采用英文版本。最后选用英文教材、英文版本的教学课件和相关教学工具,并采用全英文授课方式。
2.4加强实践教学
农业机械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要注意“精讲多练”、理论联系实际。为了做到课内学习和课外学习无缝连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一是建立开放性实验基地。把一些实践性特别强的知识点搬到实验基地去进行理论和实验相结合教学,讲完一个知识点,立即进行实验验证,加深了学生知识点的掌握深度,并把学生的疑点、难点进行实时消除,不留在课后。二是建立校外实习基地。除了农业机械化专业实验室给学生提供了锻炼实践能力的场所外,为了适应新形式下对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要求较高的需求,我们应积极进行校企单位合作,建立专业农机实践基地,保证学生教学实习与课程实践的实习场所,使学生能够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并提高实际运行效果。
2.5产、学、研相结合教学
为了适应我国农业机械化全面、协调、快速良好地发展,可采用教学-科研-生产的培养模式。首先,需加强教师的队伍建设,要求教师拥有扎实的基本功。同时,还需具备创新思维,具备进行新的研究方向、交叉学科、新兴学科的研究能力。然后,学校、企业和政府加强合作,共建实验室、科技园等。通过实践增强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为学生广泛参与今后的社会生产活动创造条件。
3.结束语
通过几年来的农业机械学教学改革与探索,我们认为要在有限的课时内完成对农业机械化人才的培养,使学生学习和掌握农业机械的相关技术,必须在教学方法上下功夫。只有在教学过程中适应发展,推陈出新;突破传统,有所创新;重视实践,培养能力,学生才能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树立良好的主动学习的习惯和不断创新的精神,成为社会所需的有用人才。
参考文献
[1]王丽红,坎杂,江英兰,李景彬,张若宇.《高等农业机械学》课程建设与改革初探[J].农业网络信息,2014(11):153-154.
[2]黄亦其,周清,黎培辉,李岩舟,杨坚.农业机械学课程及其实践环节教学探讨[J].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3(S1):331-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