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变万化神飞扬

来源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njie19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任何事物都有许多不同侧面,从不同侧面思考自然会得到不同结论。同时,任何事物都处于客观世界的“关系网”中,都是其中的某一部分或某一环节,从不同的角度联系周围事物去观察思考也会得到不同结论。辩证深刻法就是运用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全面的观点对拥有的素材,进行全面、本质、客观、内在分析的思维方法。
  1.万紫千红总是春——横向联系比较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任何一则写作素材都可以联系到与之相关的个人经历、历史故事和社会现象等,我们把它们放在一起,或同中求异,或异中求同。
  一代书圣王羲之,其书法如行云流水般飘逸洒脱,他的《兰亭集序》让人赞不绝口,但你若以公正规范的楷书来要求他,他怕是不及颜真卿等人啊!
  一代诗仙李白,引得“弄扁舟”的豪放之语,但你若让他创作清丽委婉描写男女爱情的诗篇,他怕是要让人大失所望。
  如今摇滚唱将汪峰,唱得了《飞得更高》《勇敢的心》等摇滚名作,但你若让他唱许嵩的《山水之间》,怕是要遭人吐槽。
  正如你无法让莫言去提取青蒿素,屠呦呦也难写《红高粱》,但诺贝尔奖对他们的肯定是不能否定的,标准因人而不同。
  花有五颜六色,树有高低疏密。每朵花、每棵树都有它自己的价值。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既然没有谁能在各个领域都做得到都好,那么标准也要视情况而改,因人而异。
  ——2016年高考作文全国卷1优秀作文《陟罚臧否可异同》
  选段横向联系“王羲之、李白、汪峰、莫言、屠呦呦”这些素材进行比较,异中求同,他们虽然处在不同时代不同领域,但他们之间却有着相似点“标准因人而不同,成就了他们在各自领域难以企及的高度”,这样有力地论证了“标准要视情况而改,因人而异”的观点。
  2.沉舟侧畔千帆过——纵向发展对比
  辩证法告诉我们,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有的素材,其本身蕴含着发展性的道理,所以运用素材时,我们可以把素材核心事件、人物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状况进行对比,着重揭示事物在发展变化中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从中发现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和它所蕴含的道理。
  不曾忘2004年的雅典奥运会赛场上,刘翔以第一名的成绩冲过百米终点,人们为他欢呼、为他呐喊、为他骄傲。也不曾忘2008年北京奥运会男子110米栏预赛的起点处,刘翔因伤无缘比赛时眼中的不甘,在他最需要支持的时候,人们却质疑并指责他。人们已然忘了他曾经的风采,刻意忽略他受伤的脚踝,竟然说出“废物”“懦夫”“避赛”这些伤人的字眼,在他未愈的伤口撒下一把盐。这不正如那个打在“学霸”脸上的道德耳光吗?
  醒醒吧,父母也好,公众也罢。世间哪有常胜将军?人生在世,胜负乃是常事。为何我们只能接受成功却容不下失败呢?敢问,分数能决定以后的人生吗?一次的失败就能否认一个人之前所有的努力吗?
  ——2016高考作文全国卷1优秀作文《两分之内,奖惩之外》
  选段运用纵向发展的眼光,撷取刘翔前后两次比赛的情形:2004年雅典奥运刘翔夺冠,人们“为他呐喊”“为他骄傲”;2008年北京奥运会,刘翔退出比赛,人们“质疑并指责他”。 这正如打在“学霸”脸上的道德耳光。而这些前后变化让人们清醒地意识到,很多时候我们对“优秀者”太过苛责,体会出“高处不胜寒”的道理,真实而发人深省。
  3.横看成岭侧成峰——不同角度透视
  认识事物发展变化的过程中,我们常常会对素材的认识陷入单一、片面的误区,为此,我们要反省自己的思维方式,让自己的思维多元化、立体化,学会使用对立统一和一分为二的观点,去分析我们拥有的每一则素材。
  2016年3月15日,谷歌人工智能“阿尔法狗”,在与韩国九段职业棋手李世石的最后一轮较量中获胜,将“人机大战”的总比分最终定格在1:4上。消息一出,许多人惶恐地认为,科技让人类变得渺小而无助,人工智能技术的兴起,使未来机器人成为人类最大的竞争对手,如果不慎利用,甚至会对人类的生存构成威胁。的确,我们不能否认科技進步给我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许多人类不可能做到的事情借助科技都能实现。但我们也应理智地看到,历史的发展告诉我们,每一次新技术新科技出现,总会受到旧技术的阻挠和质疑。过度依赖虚拟现实固然会导致现实生活能力的下降,可我们并不能对网络科技全盘否定,盲目逃避。“阿尔法狗”虽然能在一夜之间从一名蹒跚学步的婴儿变成伟岸巨人击败李世石,但它终究是人们探索宇宙、改变世界的另一种工具而已,大可不必大惊小怪。英国著名人工智能科学家、智能机器人Cleverbot的发明者卡朋特就曾表示,他相信人类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将保持对人工智能技术的掌控。
  ——2016高考作文浙江卷优秀作文《用理智拥抱虚拟新世界》
  人们期待已久的“人机大战”,最终以“阿尔法狗”的胜出宣告结束。这似乎是人们最不愿意看到的结局,一台人类研制的智能机器人最终超越了人类,令很多人恐慌不安。但考生偏偏能换个角度全面看问题,对素材进行了深刻解读:既指出科技进步背后的利与弊,又能权衡得失透过现象看本质,指出再聪明的机器人,也不过是人类探索世界的另一种工具而已。
  4.一枝一叶总关情——讲究点面结合
  拥有多个人物素材,运用时要注意点面结合、详略得当,从文章的厚度与深度两方面来加强文章的力量。既不可一味地详,也不可一味地略,既要有点的点染,还要有面的覆盖。
  在众多的画作之中,徐悲鸿的马、齐白石的虾、李可染的牛之所以能够脱颖而出,正是因为他们拥有创新精神,画风自成一家,这才得以名垂青史,流芳百世。
  1774年,英国有位叫普列斯特利的科学家,他在给氧化汞加热时,发现从中分解出的纯粹气体可以促使物体燃烧。这是一种什么东西呢?普列斯特利习惯性地从“燃素说”的常识出发,将它命名为“失燃素的空气”。同年10月,普列斯特利带着他的实验到法国游历,受到化学家拉瓦锡的接待。当拉瓦锡得知普列斯特利的发现后,他立即重做了一遍实验,得到了那种新的气体,并将之命名为氧。后来,他通过思考研究建立了燃烧反应的氧化理论,铸就了化学史上的一次革命。此后,人们纷纷对拉瓦锡敢于迈出“常识”勇敢创新的精神表示钦佩。
其他文献
在考场上,一个靓丽夺目的标题能迅速激发起阅卷老师的好奇心,扣住读者心弦,使文章顾盼生姿,起到眉眼传神的作用,也能为作者行文提供一个明确的中心点,所以,“题好一半文”,要闯过高考作文关,使阅卷老师一见心动,甚至“一见钟情”,拟题有举足轻重之功。  那么,一个好的标题应该体现哪些特征呢?拟题还有什么可行适用的技巧吗?我们下面将会逐一细谈。  好的标题要体现一些特征,如:  1.准确鲜明。标题应紧扣文章
【高考真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2049年,我们的共和国将迎来百年华诞。届时假如请你拍摄一幅或几幅照片来显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辉煌成就,你将选择怎样的画面?请展开想象,以“共和国,我为你拍照”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想象合理,有叙述,有描写,可以写宏大的画面,也可以写小的场景,以小见大。  字数不少于700字。  【命题解读】  2017年北京卷从几幅照片的画面拍
【真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文字,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花解语,鸟自鸣,生活中处处有语言。  不同的语言打开不同的世界,音乐、雕塑、程序、基因……莫不如此。  语言丰富生活,语言演绎生命,语言传承文明。  【考场原作】  语言,我们的精神家园  江苏一考生  诗人云:“语言,人类最后的家园。”细想来,十分恰当。(究竟“恰当”在何处?须稍作点拨,以概述语言的意义,点明主题)  徐霞客的日记中
这是一条田间小路,环着山脚抱着村庄。  泥泞,清新,没有汽油味和车辙;花草蔓生,肆意,没有定期修剪的高格调,随意得就像庆山缩写:你踩过的地方绽几朵红莲,你立的地方喷一株水仙;它是小昆虫的天堂,没有规划植被定期除虫的“厚遇”。  阡陌,是桃花源的宠儿,为世人苦苦寻觅,成了淳朴和大同的象征。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中华农耕文明与土地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阡陌,既是农人耕作必经之路,也是农人的生存
显著特点三:引导考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彰显社会正能量——注重对立意或材料解读的升华  1.完成由“实”到“虚”的升华  如优秀作文《形式与内涵》片段——  上世纪20年代,印度诗人泰戈尔访华,徐志摩与林徽因陪同,当时的报纸称其为竹春梅三友图。现今社会中,美人层出不穷,而样貌却越来越同一化。泰戈尔、徐志摩、林徽因,三人所专不同,性格南辕北辙,但其感人之处却是一致的:精神气象让人爽朗。古人
正确、鲜明、有针对性的论点,是一篇议论文的灵魂,而要让这个灵魂使人信服,就不能只是空洞地说教,需要有充足的论据来支撑。论据,用来证明论点的材料,是文章具有说服力的基础。无论是事实论据还是理论论据,都要精挑细选,恰当运用。  除了必要的理论论据,事实论据,即典型恰当的素材,往往更能吸引阅卷者的眼球。  一、素材选择的基本要求  1.素材要典型  选择素材进行论证时,一定要注意素材的典型性。即能够直接
你身边一定有这么一类人,有自己独特的小癖好。来自伦敦的詹姆斯·瓦尔德对此深有感触。他总穿着灰色的西服套装,黑色皮鞋边上露出灰色的羊毛袜,闲下来就看些说明书似的读物,研究削到一半的铅笔结构……  瓦尔德曾是曼彻斯特大学建筑系学生,可是搭建模型太枯燥,于是他中途退学;后来在BBC的商业部找到工作,却还是觉得没意思;最终他找了份市场营销的工作,然后用一周5天的重复工作换回两天独自摆弄小玩意儿的闲暇时光。
“天下唯器而已,道者,器之道;器者,不可谓道之器,无其器,则无其道。”  ——老子如是说  “器”者,“量”也,兼容并包。历史的大幕徐徐拉开,一位位大器者缓缓走来:烛之武之器,原谅郑伯,完成成功退秦的重要使命;蔺相如之器,接纳廉颇 ,书写将相和的千古美谈;曹孟德之器,招贤纳士,不计前嫌,镌刻海纳百川的大气胸襟,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  这样的个人之大器、器量,何嘗不是胸怀祖国的家国情怀,何尝不是从
【真题回放】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花解语,鸟自鸣,生活中处处有语言。  不同的语言打开不同的世界,音乐、雕塑、程序、基因……莫不如此。  语言丰富生活,语言演绎生命,语言传承文明。  根据以上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考题解析】  2018年的江苏作文试题依然为“新材料作文”,命题风格和去年一脉相承:现象加观点罗列,但开放度更大
你可曾听过,屈子于泽畔行吟那一曲《离骚》;你可曾见过,曾国藩于寂夜挥毫而下:“倚天照海花无数,流水高山心自知”;你又可曾想过,刘慈欣如何徜徉于科幻之海创造一部《三体》世界?  语文,贯穿古今,纵横万物。学习语文,便在于了解国文根源。它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上至总理在两会提出的“匠人精神”,下达清晨街角小贩那一串悠长整齐的吆喝。语文,是文化的根本,是我们了解中华千年历史的最基本途径,提升我们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