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源县小麦机械化窄行匀播栽培试验示范情况及栽培技术

来源 :现代农业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SC_liangz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小麦机械化窄行匀播栽培技术”是通过使用专用的播种作业机具,将小麦种植模式由常规的15 cm行距改为7.5 cm,播种量与常规一致,但较常规能够使小麦作物在单位面积内分布更加均匀,符合“井”字形播种的增产机理,同时又比“井”字形播種减少机具作业的次数,更加节本增效。
  关键词 小麦;窄行匀播;试验示范;栽培技术;新疆新源
  中图分类号 S512.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3-0020-02
  近年来,新源县小麦播种在传统的播种方式中,逐年增大播种量,促使小麦群体大,密度高,导致小麦行间温度增高,通风透光条件变差,引起小麦锈病、白粉病等病害的严重发生,造成小麦减产,小麦窄行匀播技术通过作物密植、均匀播种,改善小麦的通风透光性,以压缩苗株行距促进肥力吸收,进而达到增产目的。
  1 试验示范情况
  2015—2016年,新源县农机和农技部门联合在新源县开展了冬小麦、春小麦机械化窄行匀播栽培技术的试验,其中冬小麦33.33 hm2,常规播种模式的对比试验6.67 hm2,春小麦2.67 hm2小麦滴灌窄行匀播试验田,试验田均采用新疆昌吉市金世通2BFX-46行悬挂试播种机,行距7.5 cm,对比田采用24行小麦条播机进行一次作业,行距15 cm,在小麦播种量、播种深度、施肥量、施肥深度、作业时间、管理方式同等条件下,加强农机、农艺深度融合,及时做好跟踪监测,试验结果证明:窄行匀播模式较常规产量高出5%~10%,据了解,在伊犁州察布察尔县、伊宁县也得出相同的结论。
  2 小麦窄行精准匀播技术的增产原理
  2.1 营养均衡性提高
  精准匀播实现了种子在田间较为均匀分布,改变了原来宽行播种籽粒相对集中在行里边,植株生长空间有限,存在争水、争肥、争光的矛盾,使每粒种子都能得到充分的营养,个体、群体发育及地上、地下生长协调。
  2.2 通风透光性增强
  小麦出苗后能充分利用空间和光能,通风透光性增强,个体发育健壮。
  2.3 田间蒸发减少
  麦苗分布均匀,充分利用空间,减少了行间水分蒸发,利于保墒。
  2.4 增产效果显著
  窄行精准匀播麦田,麦苗分蘖节粗壮,个体发育较好,分蘖多,成穗率较高,大穗多,单位面积成穗数、穗粒数明显增加。
  3 栽培技术
  3.1 良种选用及种子处理
  冬播选用伊农18号、新冬41等品种,做好种子精选、晾晒和播前发芽试验。种子纯度98%,净度99%,发芽率 ≥95%,种子含水量≤13.5%。冬播用种选用100%良种、100%药剂拌种、种肥分施。针对小麦锈病、散黑穗病可用戊唑醇100~200 g等农药拌种子100 kg。针对小麦腥黑穗病,用3%敌萎丹(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按200~300 mL种子剂量拌种子100 kg。针对小麦霜霉病可选用2.5%适乐时(咯菌腈)悬浮种衣剂按200~300 mL剂量拌种子100 kg,防治效果较好。
  3.2 整地施基肥
  一般非秋翻地要配套大功率拖拉机和铧式犁或液压翻转犁深松深耕,耕深25~30 cm。秋翻地可用旋耕机旋耕,深度20 cm,做到均匀一致、覆盖严密、地头整齐、不重耕不漏耕。选择适宜的农时和墒情,采用大功率拖拉机配套整地机或驱动耙进行整地,整地质量应达到“齐、平、松、碎、净、墒”六字标准[1]。底肥施用量根据土壤肥力、产量指标、栽培管理等因素综合考虑。一般犁地前施农家肥30~45 t/hm2、尿素150~180 kg/hm2、磷肥(磷酸二铵)270~300 kg/hm2、硫酸钾肥60~90 kg/hm2,均匀撒于地面,犁地翻入。如使用生物菌肥,建议化肥使用量减少10%~15%。底墒水灌溉量一般为1 200~1 500 m3/hm2,灌水做到不冲不漏,保证灌水质量[2]。
  3.3 适期播种
  冬小麦适播期为9月25日至10月10日,播种量为375~420 kg/hm2,晚播应适当增加播种量,但最多不超过420 kg/hm2。选用大中型功率拖拉机、卫星导航仪配套小麦窄行匀播播种机或窄行匀播滴灌播种机,配带覆土环与镇压器。也可以根据灌溉需要,在播种机前端配带筑埂器。行距7.5 cm,播深3~4 cm。一次性施足底肥直接播种或种肥分施,施种肥磷酸二铵75 kg/hm2。播种行距一致,播行端直,播量准确,下籽均匀,无漏播、重播现象,播深一致,覆土严密,镇压严实,地头地边整齐,起落一致[3]。
  3.4 田间管理
  3.4.1 冬前管理。一是查苗补种。播种后3 d之内应挖好毛渠,及时打好田埂。查苗补种,补种时须用水浸一昼夜的种子,以缩小田间苗龄差距。二是冬灌。在日平均气温稳定下降到3 ℃,当麦田土壤含水量下降到15%以下时,应及时冬灌,灌水量900~1 200 m3/hm2。三是禁止麦田放牧。
  3.4.2 返青期至中期管理。一是及时春耙。小麦进入返青期,及时春耙,耙深5 cm左右,一般在3月上中旬进行。二是化控。在小麦起身期至拔节前喷施矮壮素或多效唑,宜早不宜迟,喷施矮壮素2 250 mL/hm2或多效唑600~750 g/hm2,7~10 d后再喷第2次,以便控制植株旺长,缩短基部节间,降低植株高度,增强抗倒伏能力。三是除草。一般冬小麦在3月底,当日平均气温达到5 ℃左右时进入起身期,应及时喷施杜邦巨星30 g/hm2、麦喜300 mL/hm2等除草剂。喷施防除阔叶杂草时要注意周边双子叶作物的安全;麦田禾本科杂草用骠马、金马和彪虎等除草剂1 500 mL/hm2,在杂草一叶期至拔节初期喷施最好。四是灌水。一般在4月20日左右,当日平均气温稳定在10 ℃以上时,冬小麦进入拔节期,应及时灌第1次水(头水),灌水量825~900 m3/hm2。灌水后及时追施尿素150 kg/hm2、生物菌肥30~45 kg/hm2。孕穗期冬小麦水、肥需求较高。一般看天气、看土壤、看苗情进行第2次浇水、施肥,灌水量一般为900~1 050 m3/hm2,灌水后撒施尿素75 kg/hm2,或喷施0.1%~0.2%磷酸二氢钾和微肥1~2次。灌水要做到灌足、灌透,不得大水漫灌,以防冬小麦倒伏[4]。
  3.4.3 后期(扬花成熟期)管理。一般扬花后12~15 d浇第3次水(灌浆水),灌水量900 m3/hm2,要“三看”灌水,最好灌水后3 d无大风。同时喷施0.1%~0.2%磷酸二氢钾和微肥1次。防止倒伏和干热风的危害。必要时要进行人工拔除大的杂草和去杂工作,促进小麦正常生长。要以水保根、以根养叶、以叶保籽、以籽定产。
  3.5 病虫害防治
  小麦病害主要有条锈病、白粉病、黑穗病等。防治锈病和白粉病,可选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50~2.25 kg/hm2、20%粉锈宁乳油900~1 200 mL/hm2、秀特乳油(丙环唑)450 mL/hm2或12.5%戊唑醇(微乳剂)900~1 200 g/hm2等药剂进行喷雾。采取杀菌剂拌种防治小麦黑穗病。防治蚜虫可选用0.3%印楝素乳油500倍液,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 000~3 000倍液,或5%天然除虫菊素乳油800倍液喷雾。病虫害防治做到早发现、早预警、早防治。完善防控预案,采用多种植保机具,适时开展应急防治,大力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
  3.6 及时收获
  在麦粒完熟期后,颖壳变黄、变干时及时采用联合收获机收获,及时晾干入库。
  4 参考文献
  [1] 王荣栋,尹经章.物栽培学[M].乌鲁木齐:新疆科技卫生出版社,1996:544-560.
  [2] 杨国富,杨学兰.冬小麦井字形播种高产栽培技术[J].农村科技,2015(12):11-12.
  [3] 张欣,董萍.冬小麦增密栽培后常见问题及对策[J].农村科技,2016(6):20-21.
  [4] 高文红,陈惠娟,宫庆安.河北省小麦免耕栽培技术[J].农学学报,2003(9):20.
其他文献
农业生产是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支柱产业。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逐步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我国农业生产逐步应用了大量先进的科学技术,经过长期的农业种植试验,我
随着供电可靠性管理工作的深入开展,供电可靠性对供电企业的经济效益影响和社会影响越来越突出,受到了各级供电企业的高度重视。因此,为了深入开展供电可靠性管理工作,滦南县电力
“生活审美”是人们不脱离生活母体,在生活原初场域中,对生存性行为和生活所用之物的非对象性的以实用性为基础的审美活动,研究领域包括人们的日常起居、技艺劳作、文化礼仪
新股发行定价对资源配置效率及保护投资者利益有重要影响。交易所成立后,我国新股定价经历了“定价一竞价一定价”的演变,经过多轮变革,逐渐演进至累计投标询价制。
高职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符合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客观要求,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必有之路,能促使学生在社会锻炼中成长成才,是使其适应社会角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所以,必须重视大学生
石泉县坚持在低谷中破难题、谋发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产业发展、经济提效,狠抓桑枝食用茵和桑园地膜洋芋套种,着力稳固桑园面积,提高蚕桑产业的总体效
按照财政部干部教育中心的安排.由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加拿大国际开发署和世界银行联合举办,我厅承办的政府间财政关系国际研讨班于7月18—22日在乌鲁木齐成功举办。财政部
文章简述了怀远供电公司电网SCADA和MIS系统基本功能,讨论了两个系统互连技术和特点,提供了互连的实际应用方法,找出了不足并提出改进意见。
摘要 2016年大同县引进晋豆46号种植,通过2016—2017年2年的试验,该品种在大同县种植产量均较对照农家大黑豆增产10%以上,适宜在大同县推广种植。本文总结了晋豆46号大豆在大同县的种植表现,介绍了其栽培技术,以期为该品种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黑大豆;晋豆46号;种植表现;栽培技术;山西大同  中图分类号 S565.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全国大部分地区都出现用电量连年的高增长。节约能源与经济发展已成为一对尖锐的矛盾。为此,国家有关部门已制订出一系列有关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