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在客观阐述我国节能减排严峻形势的基础上,分析了目前节能减排遇到的困难,而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加快构建有利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节能减排 结构调整 研究
一、节能减排形势严峻
2006年以来,全国上下加强了节能减排工作,国务院发布了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制定了促进节能减排的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各地区、各部门相继做出了工作部署,节能减排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但是,2006年全国没有实现年初确定的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的目标,加大了“十一五”后四年节能减排工作的难度。更为严峻的是,2007年一季度,工业特别是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增长过快,占全国工业能耗和二氧化硫排放近70%的电力、钢铁、有色、建材、石油加工、化工等六大行业增长20.6%,同比加快6.6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各方面工作仍存在认识不到位、责任不明确、措施不配套、政策不完善、投入不落实、协调不得力等问题。这种状况如不及时扭转,不仅2007年节能减排工作难以取得明显进展,“十一五”节能减排的总体目标也将难以实现。
在我国,建筑能耗占总能耗的27%以上,而且还在以每年1个百分点的速度增加。建设部统计数字显示,我国每年城乡建设新建房屋建筑面积近20亿平方米,其中80%以上为高能耗建筑;既有建筑近400亿平方米,95%以上是高能耗建筑。建筑能耗占全国总能耗的比例将从现在的27.6%快速上升到33%以上。我国新建建筑已经基本实现按节能标准设计,比例高达95.7%,而施工阶段执行节能设计标准的比例仅为53.8%。
在不少城市,为了美观和气派,主要街区的写字楼都是玻璃幕墙,还兴建了不少大型的穹顶建筑作为公共设施。夏季紫外线照射强烈,造成光污染,冬天不挡寒,一年四季不得不开放大功率的空调来调节气温,冬天要先于其他建筑保暖,夏天要先于其他建筑供冷。據不完全统计,全国现有玻璃幕墙(非节能玻璃)面积已超过900多万平方米,而且呈持续发展趋势。玻璃幕墙在带来所谓美观的同时,也带来了能耗的成倍增长。
国家统计局的初步统计数据表明,2007年中国能源消费总量比2006年增长7.8%。2007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26.5亿吨标准煤,增幅略有回落,比2006年增幅下降了1.5个百分点。但同时,我国能源消费总量仍然庞大,节能减排形势依然严峻。
二、节能减排面临的困难
其一是从企业和社会层面上认识还不够。工业领域内企业是节能减排工作的主体, 但是我国企业还没有从自身未来生存发展的高度来考虑这个问题, 更多地是按照政府的布置来开展工作。这是远远不够的, 因为节能减排并不仅仅是在现有的工艺基础上减少能源的使用和消耗, 即通常所理解的解决 “跑、冒、滴、漏”现象, 这种节约是属于加强科学管理范围内的行动, 从节能的角度看, 它所能节约的量是有限的, 而且会越来越有限。真正意义上的节能减排是需要改变工业产业结构, 在高耗能和高污染行业中大力开展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
其二是从政府管理部门的角度看, 缺乏相应的经济鼓励政策。以建筑节能为例, 我国目前既有建筑面积达 360 亿平方米, 建筑物围护结构的节能改造和供热系统的改造工作量巨大, 需要大量资金投入。为调动各方的积极性, 急需政府出台相关的经济鼓励政策, 引导市场, 优化资源配置, 促进建筑节能发展。国外发达国家为促进建筑节能工作的开展采取了许多积极的政策措施, 如德国、丹麦、波兰等国家对旧有建筑节能改造提供大量财政补助; 美国、日本、德国对利用太阳能的建筑实行财政补助, 效果很好。
其三是对节能减排的宣传还不够, 在群众中还没有形成意识和生活习惯。可以看到在我国市场上, 价格低廉的产品总是很有市场, 但是价格低, 往往意味着在生产该产品过程中是以占用更多的能源和资源作为代价的, 而生产厂家如果去开发耗能低、市场价格高的产品就需要有购买这些产品的消费者群体, 这样的消费者群体是需要培养的, 包括政府的宣传和引导。
三、加强节能减排的建议
1.优化调整我国的传统工业产业及其内部的行业企业结构。一是加快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重点支持对产业升级带动作用大的重点项目。二是做好淘汰落后产能工作。首先要科学制定好我国“十二五”期间淘汰落后产能年度计划。各地要根据实际,确定淘汰重点,主要淘汰国家、省有关标准和规定确定的设备、设施及产能过剩、高能耗、污染严重的“五小企业”(小印染、小冶炼、小化工、小锅炉、小砖窑企业)。三是各级政府要全面实施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制度。一方面, 要控制增量,降低比重,把节能评估审查作为项目核准、审批和开工建设的前提条件;另一方面,要对过去没有实施节能评估制度的存量企业进行重新筛选,严厉督促其进行环保型技术改造,追加投入足以达到节能减排目的。积极发展节能环保等能耗低、污染少、效益高的高新技术产业,以此来优化现有的工业内部结构。
2.夯实工业园区生态基础,全面实施循环经济建设。一是要搞好每个工业园区的总体生态化设计,重点是要设计好建成园区在产品和工艺系统、废水系统、能源系统、物料系统、信息管理系统及组织保障体系等方面和谐的工业共生网络蓝图。二是要按规划设计搞好生态工业基础。重点是进行环境管理和环境基础设施建设, 提高能源梯级利用率和废弃物、副产物交换和利用率。三是工业园区内各企业要加大绿色节能技术项目的投资力度。
3.优化调整能源结构。提高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比重。大力培育、扶持太阳能光伏企业,争取形成较大规模的太阳能产能行业;建设一批上规模的水电站。在农村地区大力推广沼气用能,在各村镇普遍建立沼气池站。
4.增强节能减排宏观管理。一是改变目前政出多门, 职责重叠的状况。形成政府负责,新闻媒体、社会团体、民间组织协同的监督网络,充分发挥其检举评议功能。二是建立合同能源管理、需求侧管理和综合能源规划机制;建立能源价格定价机制,理顺各种能源价格。三是建立奖惩考核机制健全考核评价标准体系。四是各地要综合考虑本地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节能潜力、环境容量及产业布局等因素,将节能减排目标合理分解到各产业行业企业。已下达的节能减排指标要层层分解落实,明确下一级政府、有关部门、重点用能单位和重点排污单位的责任。
四、结论
综上所述,面对外部市场环境不断恶化的局面,国内经济明显下滑的困难,在国家结构调整政策的指导下,部分企业也更加重视技术进步、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并根据市场环境的变化,适时调整产品生产和发展策略,不断加大节能减排投入力度。市场的“倒逼”机制、政策调整和企业的主动应对,共同成为推动经济个结构调整、节能减排、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力量。
参考文献
[1] 王国君.节能减排与结构调整的问题与对策[J],宏观经济管理,2012(12).
[2] 徐向阳.节能减排: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新起点[J],议政热点,2007(4).
关键词:节能减排 结构调整 研究
一、节能减排形势严峻
2006年以来,全国上下加强了节能减排工作,国务院发布了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制定了促进节能减排的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各地区、各部门相继做出了工作部署,节能减排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但是,2006年全国没有实现年初确定的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的目标,加大了“十一五”后四年节能减排工作的难度。更为严峻的是,2007年一季度,工业特别是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增长过快,占全国工业能耗和二氧化硫排放近70%的电力、钢铁、有色、建材、石油加工、化工等六大行业增长20.6%,同比加快6.6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各方面工作仍存在认识不到位、责任不明确、措施不配套、政策不完善、投入不落实、协调不得力等问题。这种状况如不及时扭转,不仅2007年节能减排工作难以取得明显进展,“十一五”节能减排的总体目标也将难以实现。
在我国,建筑能耗占总能耗的27%以上,而且还在以每年1个百分点的速度增加。建设部统计数字显示,我国每年城乡建设新建房屋建筑面积近20亿平方米,其中80%以上为高能耗建筑;既有建筑近400亿平方米,95%以上是高能耗建筑。建筑能耗占全国总能耗的比例将从现在的27.6%快速上升到33%以上。我国新建建筑已经基本实现按节能标准设计,比例高达95.7%,而施工阶段执行节能设计标准的比例仅为53.8%。
在不少城市,为了美观和气派,主要街区的写字楼都是玻璃幕墙,还兴建了不少大型的穹顶建筑作为公共设施。夏季紫外线照射强烈,造成光污染,冬天不挡寒,一年四季不得不开放大功率的空调来调节气温,冬天要先于其他建筑保暖,夏天要先于其他建筑供冷。據不完全统计,全国现有玻璃幕墙(非节能玻璃)面积已超过900多万平方米,而且呈持续发展趋势。玻璃幕墙在带来所谓美观的同时,也带来了能耗的成倍增长。
国家统计局的初步统计数据表明,2007年中国能源消费总量比2006年增长7.8%。2007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26.5亿吨标准煤,增幅略有回落,比2006年增幅下降了1.5个百分点。但同时,我国能源消费总量仍然庞大,节能减排形势依然严峻。
二、节能减排面临的困难
其一是从企业和社会层面上认识还不够。工业领域内企业是节能减排工作的主体, 但是我国企业还没有从自身未来生存发展的高度来考虑这个问题, 更多地是按照政府的布置来开展工作。这是远远不够的, 因为节能减排并不仅仅是在现有的工艺基础上减少能源的使用和消耗, 即通常所理解的解决 “跑、冒、滴、漏”现象, 这种节约是属于加强科学管理范围内的行动, 从节能的角度看, 它所能节约的量是有限的, 而且会越来越有限。真正意义上的节能减排是需要改变工业产业结构, 在高耗能和高污染行业中大力开展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
其二是从政府管理部门的角度看, 缺乏相应的经济鼓励政策。以建筑节能为例, 我国目前既有建筑面积达 360 亿平方米, 建筑物围护结构的节能改造和供热系统的改造工作量巨大, 需要大量资金投入。为调动各方的积极性, 急需政府出台相关的经济鼓励政策, 引导市场, 优化资源配置, 促进建筑节能发展。国外发达国家为促进建筑节能工作的开展采取了许多积极的政策措施, 如德国、丹麦、波兰等国家对旧有建筑节能改造提供大量财政补助; 美国、日本、德国对利用太阳能的建筑实行财政补助, 效果很好。
其三是对节能减排的宣传还不够, 在群众中还没有形成意识和生活习惯。可以看到在我国市场上, 价格低廉的产品总是很有市场, 但是价格低, 往往意味着在生产该产品过程中是以占用更多的能源和资源作为代价的, 而生产厂家如果去开发耗能低、市场价格高的产品就需要有购买这些产品的消费者群体, 这样的消费者群体是需要培养的, 包括政府的宣传和引导。
三、加强节能减排的建议
1.优化调整我国的传统工业产业及其内部的行业企业结构。一是加快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重点支持对产业升级带动作用大的重点项目。二是做好淘汰落后产能工作。首先要科学制定好我国“十二五”期间淘汰落后产能年度计划。各地要根据实际,确定淘汰重点,主要淘汰国家、省有关标准和规定确定的设备、设施及产能过剩、高能耗、污染严重的“五小企业”(小印染、小冶炼、小化工、小锅炉、小砖窑企业)。三是各级政府要全面实施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制度。一方面, 要控制增量,降低比重,把节能评估审查作为项目核准、审批和开工建设的前提条件;另一方面,要对过去没有实施节能评估制度的存量企业进行重新筛选,严厉督促其进行环保型技术改造,追加投入足以达到节能减排目的。积极发展节能环保等能耗低、污染少、效益高的高新技术产业,以此来优化现有的工业内部结构。
2.夯实工业园区生态基础,全面实施循环经济建设。一是要搞好每个工业园区的总体生态化设计,重点是要设计好建成园区在产品和工艺系统、废水系统、能源系统、物料系统、信息管理系统及组织保障体系等方面和谐的工业共生网络蓝图。二是要按规划设计搞好生态工业基础。重点是进行环境管理和环境基础设施建设, 提高能源梯级利用率和废弃物、副产物交换和利用率。三是工业园区内各企业要加大绿色节能技术项目的投资力度。
3.优化调整能源结构。提高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比重。大力培育、扶持太阳能光伏企业,争取形成较大规模的太阳能产能行业;建设一批上规模的水电站。在农村地区大力推广沼气用能,在各村镇普遍建立沼气池站。
4.增强节能减排宏观管理。一是改变目前政出多门, 职责重叠的状况。形成政府负责,新闻媒体、社会团体、民间组织协同的监督网络,充分发挥其检举评议功能。二是建立合同能源管理、需求侧管理和综合能源规划机制;建立能源价格定价机制,理顺各种能源价格。三是建立奖惩考核机制健全考核评价标准体系。四是各地要综合考虑本地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节能潜力、环境容量及产业布局等因素,将节能减排目标合理分解到各产业行业企业。已下达的节能减排指标要层层分解落实,明确下一级政府、有关部门、重点用能单位和重点排污单位的责任。
四、结论
综上所述,面对外部市场环境不断恶化的局面,国内经济明显下滑的困难,在国家结构调整政策的指导下,部分企业也更加重视技术进步、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并根据市场环境的变化,适时调整产品生产和发展策略,不断加大节能减排投入力度。市场的“倒逼”机制、政策调整和企业的主动应对,共同成为推动经济个结构调整、节能减排、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力量。
参考文献
[1] 王国君.节能减排与结构调整的问题与对策[J],宏观经济管理,2012(12).
[2] 徐向阳.节能减排: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新起点[J],议政热点,20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