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感觉的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会阴部Paget病根治术后软组织缺损的疗效分析

来源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DM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重建感觉的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会阴部Paget病根治术后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

方法

2017年4月至2017年7月,宁波市第一医院收治3例男性会阴部Paget病患者,RayA2期2例,RayB期1例。切除肿瘤后软组织缺损范围8 cm×10 cm~10 cm×12 cm。设计切取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皮肤缺损,同时携带股外侧皮神经重建皮肤保护性感觉,恢复自主神经功能。无张力直接缝合部分供区,难以直接缝合的供区部分2例行植皮处理,1例植皮坏死后行皮肤牵张器闭合。

结果

3例皮瓣均成活,平均切取面积约为12 cm×14 cm。平均随访3个月,皮瓣外观及功能恢复满意,皮瓣感觉恢复平均达S3,自主神经功能部分恢复,表现为部分皮肤有排汗功能,皮温正常,同时排尿功能与性功能与术前基本无差异。供区创面均愈合,外观和功能恢复较好。

结论

重建感觉的股前外侧穿支皮瓣对于修复会阴部Paget病根治术后软组织缺损,在供、受区的保护和重建上均达到满意的疗效,是一种理想的修复方式。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Pierre-Robin序列征(Pierre-Robin Sequence, PRS)患儿行下颌骨牵引成骨术(mandibular distraction osteogenesis, MDO)对健康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自2017年1月至8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诊疗的44例PRS患儿,男24例,女20例,年龄7 d至16个月。用中文版格拉斯格儿童受益量表(Glasgow child
目的探讨上臂内侧肌间隔穿支的分布规律及其皮瓣的临床应用。方法2014年3月至2018年8月,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对39例患者45侧上臂进行术中观测。建立坐标系,设肱骨内上髁为原点,以肱骨内上髁与腋窝顶点连线为y轴,设上臂全长的相对值为1。将上臂三等分,设近、中、远三等分段分别为A区、B区、C区,统计分析各区穿支的分布情况。以肌间隔穿支为血供基础,应用上臂内侧皮瓣修复头颈部、手部、腋窝、肘关节
目的探讨应用以旋股外侧动脉不同分支来源的穿支为蒂的螺旋桨皮瓣,修复缺损的手术设计和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009年9月至2018年12月,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及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共收治27例腿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男15例,女12例,年龄3~73岁,平均34.6岁。术前对病变或缺损的位置、大小和形状进行评估,初步确定拟采用的皮瓣类型,应用便携式多普勒超声探测旋股外侧动脉穿支血管并进行标记。条件允许
目的探讨游离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在乳腺癌患者术后双侧乳房再造中的临床应用。方法2015年8月至2017年11月,对湖南省肿瘤医院4例乳腺癌患者行根治术或改良根治术同期或二期,应用游离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行双侧乳房再造。患者全部为女性,年龄(36.2±5.9)岁,范围31~53岁。结果4例患者共切取8块游离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皮瓣长(15.1±0.4) cm、宽(12.6±0.3) cm、厚(4.3±0
阴蒂包皮的异常不仅有碍美观,而且会降低阴蒂的敏感性,影响性交、干扰运动及局部的卫生清洁。阴蒂包皮整形手术是矫正其畸形的主要治疗方式,可以起到美化外观、改善性功能的作用。近年来,随着妇科私密整形手术的兴起,阴蒂包皮异常的矫正手术方式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该文对阴蒂包皮的解剖、分型及治疗方式的进展进行综述。
目的评价透明质酸填充剂(瑞蓝®)在中国受试者中,注射后12个月内矫正鼻唇沟皱褶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2014年7月至2015年12月期间共103名受试者参与本项研究,来自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上海华山医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西京医院、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5个中国临床试验中心。受试者在鼻唇沟部位使用透明质酸填充剂进行治疗,12个月后可根据受试者意愿接受再治疗。根据皱纹严重程度
目的探讨携带肱骨瓣的桡侧副动脉嵌合穿支皮瓣移植修复拇指复合组织缺损的可行性与临床疗效。方法本组5例拇指复合组织缺损病例,均为2014年6月至2018年10月就诊于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的男性患者,年龄35~63岁,平均47岁。右拇指2例,左拇指3例。皮肤缺损面积为16.0 cm×4.0 cm~3.5 cm×2.0 cm,骨缺损长度为2 cm~3 cm。彻底清创后采用桡侧副动脉嵌合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皮
目的探讨以健侧小腿血管为受区血管的股前外侧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小腿严重软组织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2012年1月至2018年1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收治10例小腿严重软组织损伤的患者,男7例,女3例,年龄17~56岁,平均35岁。所有病例患肢创面周围均无可供吻合的主干血管。创面大小为20 cm×13 cm ~ 29 cm×15 cm;缺损位置:小腿前侧5例、内侧3例、后内侧2例。采用与健侧胫前或胫
期刊
在30年穿支皮瓣发展历史中,众多学者和外科医生提出了大量极富创意的新技术和新方法。该文简要回顾了穿支皮瓣的发现和给予我们的启示,三维可视化数字解剖学技术、血管体区和穿支体区理论、术前穿支血管探测技术、皮瓣血运判断新技术、自由设计穿支皮瓣、嵌合皮瓣技术、血流桥接皮瓣技术、螺旋桨皮瓣和拱顶石皮瓣等带蒂皮瓣技术、超级显微外科、超薄皮瓣即真皮下血管网皮瓣技术、皮瓣显微修薄技术以及携带血管化淋巴结瓣的穿支皮